2014年4月8日,在香港蘇富比德拍賣會上,來自上海的收藏家劉益謙,花了2.8124億港幣,拍下了一件小如掌中物的雞缸杯,瞬間刷新了中國瓷器的世界拍賣紀錄,令人咋舌。
這件雞缸杯,燒制於明成化年間,而且這並非是其第一次打破拍賣紀錄。早在1980年和1999年,它就已經價值千金,分別以528萬元和2917萬元成交,皆創下當時拍賣中國瓷器的最高價格。
然而,它初看其貌不揚。既沒有宋朝青白瓷那般色質如玉,也沒有清朝瓷器那般精細華美,那為何成為了拍賣市場上的「戰鬥雞」?
我想,這與它背後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歷史背景緊密相連。所以今天,我就來說一說這件在中國瓷器榜上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01、生動活潑的子母雞圖,一派祥和之景,體現了古人對雞的崇拜,以及對吉祥美好的深刻寓意
雞缸杯,就如其名字一樣,在其外壁的紋飾上,繪有雞紋二組,以奇石花卉間隔。其中雞的形象栩栩如生。前有公雞在前,昂首闊步。後有母雞在後覓食,三隻雞仔圍繞左右,盡顯田園風光。這些雞的圖案,或精神飽滿,或生動活潑,足以反映出雞在古人心中,有著舉重若輕地地位。
① 雞被賦予「五德」,是古人高尚德行的精準投射
提起雞的歷史,那在我國可謂是源遠流長。中華上下五千年,可養雞的歷史,至少也有三千年了。因此可以說,雞也一直伴隨著人類文明的成長,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最佳拍檔。
早在西漢初期,韓嬰就在《韓詩外傳》中提出「雞有五德」之說,分別為文、武、勇、仁、信。
「文」對應著雞的外形。雄雞高聳火紅的雞冠,極為壯觀漂亮。又因為「冠」與「官」諧音,寓意文人升官發財,位高騰達之意。「武」對應著雄雞的姿態。就如雞缸杯上雄雞昂首闊步地樣子般,雄雞趾高氣揚,威武雄壯的樣子,像極了保家衛國衝鋒陷陣的將領,寓意英勇善戰。「勇」對應著母雞的柔中帶剛。別看母雞往往都顯得較為溫和,靜靜地低頭覓食。可當她們的孩子受到危險時,她們一改柔弱,紛紛化為娘子軍,張開翅膀護住小雞,那英勇的態勢,令人敬佩。「仁」對應著雞群的互相關愛。對於雞而言,它們絕不吃獨食,通常集體行動。公雞找到蟲子時,會呼喚母雞和雞崽一起分享,這一互動,與儒家關愛他人的「仁愛」之心,不謀而合。「信」對應著雞的職責。雄雞司晨,守夜有時。以往沒有鬧鐘時,每天清晨的準時的雞鳴,就是古人最好的鬧鈴,伴著人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最為守信。在我看來,成化皇帝之所以選擇將雞的圖案繪於器物之上,源於對雞所蘊含的「仁德」精神的讚頌。動物雖不像人有七情六慾,但卻時時刻刻簇擁在彼此身邊,呈現其樂融融的景象,令人豔羨。想必成化帝通過雞缸杯上繪製的景象,表達了其對於「仁德」之心的讚賞之情,以及對於家庭和睦,宜子多壽的祈福情懷。
② 雞諧音「吉」,寓意吉祥之意,體現了古人對吉祥美好生活的樂觀追求
無論是雞的啼晨還是對同伴關愛的習性,都盡顯勵志向上的精神。除此之外,「雞」的發音由於和「吉」相近,自古就被視為自帶祥瑞,能驅魔闢邪。
在唐代《藝文類聚.鳥部》中記載,「雞為積陽,南方之下象,火陽精物」,足以體現雞象徵著光明,有著驅散黑暗的魄力。
其實將雞諧音成「吉」,此種諧音文化,是我國吉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美好的願望通過動物、植物等形象,賦予吉祥化的美意。不信我試著舉幾例,你便能看出其中的深意。
「魚」寓意「餘」,「輻」寓意「福」,「鹿」寓意「祿」,「桂」寓意「貴」。究其原因,是古時上至皇室,下至黎明百姓,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而巧合的是,成化帝登基的成化元年,正好就是雞年,寓意著吉祥之年,新的開始。雙重隱喻之下,使雞缸杯更增添祥瑞之氣,也難怪成化帝對它喜愛有佳。
在我看來,這絕不是封建迷信,而是中國文化的傳承和暗示。中國自古多難興邦,我們的先民們,在面對嚴酷的大自然時,沒有退縮,反而將對美好生活的祈求和期盼,濃縮在詼諧的語言文化中。所謂境隨心轉,這些好運、幸福的簡單訴求背後,折射出的,是古人對生命的敬重與熱愛。
02、燒制的考究,製作的困難,小小的鬥彩雞缸杯作為酒器之最,自古千金難求
成化鬥彩雞缸杯,作為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絕不僅在當代受到追捧,引得收藏家一擲千金。其實早在清代,就已名震四海,其中不乏乾隆、康熙等帝王的喜愛。而另一方面,其製作過程中的考究以及極低的成品率,更使其價值水漲船高,自古千金難求。
① 酒器之最,源於成化帝最瓷器的極致追求
郭子章曾在《豫章陶志》云:「成窯有雞缸杯,為酒器之最,上繪牡丹、下繪子母雞,躍躍欲試。」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小小的雞缸杯,在當時就被認為是酒器界的「當家花旦」,這絕不是浪得虛名。比起治理江山,成化皇帝更是喜愛瓷器小件,對瓷器的燒制要求極高。
因此在瓷器圈,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說法,足見成化年間的瓷器胎釉俱精,舉世無雙。而作為成化帝御用酒杯的雞缸杯,自然更是冠絕群雄。
要知道,這鬥彩雞缸杯的燒制,分別要經過胎土和鬥彩的雙重考驗,方能誕生出一個精巧秀雋的雞缸杯。正因如此,大明成化雞缸杯在清代多次被模仿,卻從未被超越。
先來說說者胎土的選擇。成化雞缸杯,選擇的是景德鎮的高嶺土瓷土。這種瓷土燒制的瓷器,會有一種特有的牙黃色,在燈光下胎薄如紙,白色釉像玉一樣透明溫潤。因此,當這樣的瓷土原料用完以後,後代就很難仿製出如此胎骨透光的雞缸杯了。
再來說說這淡雅幽靜的鬥彩。普通的青花瓷燒制一次就成了,而鬥彩,則要燒制兩次。首先,匠人們需要在瓷胎上畫出青花的線條輪廓,隨後進行第一次燒制。之後,在此基礎上,再填上紅的藍的黃的顏色,爭奇鬥豔,取名鬥彩。填色後的第二次燒制最為關鍵,只要有一種顏色燒偏了,就會影響整體色彩的呈現,自然就無法上供,只能當場摔碎。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據統計,現今流傳於世的成化雞缸杯不到20隻,實為罕見。這都源於在成化雞缸杯的誕生過程中,不僅需要滿足皇室貢品的高要求,又要在複雜燒制工藝的夾縫中求生存,自然成品率不高。而其次品大多被銷毀,極少流傳於民間。這也就不難理解,收藏家們豪擲千金,買下這小小雞缸杯的原因了。
② 溯及既往,穿越歷史,成化雞缸杯自古千金難求
雞缸杯絕不是在如今,被拍出2.8億的天價,才成為一個世界知名的瓷器。其實早在幾百年前,它就已經受人追捧,千金難求。不信,你看:
明代萬曆年間的《神宗實錄》就有記載 「神宗時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明代《萬曆野獲篇》中則有「成窯酒杯,每對至博銀百金。」清朝的《陶說》記載:"成窯以五彩為最,酒杯以雞缸為最,神宗時尚食御前,成杯一雙,值錢十萬。」以上種種,足見成化鬥彩雞缸杯在當時已經十分昂貴。而恰恰也是通過這些文字,起到了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古人的認知,對今人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如果沒有古人這種層層的認知,很難想像,我們在今天,能夠發現雞缸杯真正的價值所在。
在我看來,成化鬥彩雞缸杯是天時、地利、財力三者功德圓滿之下,才能機緣巧合地擁有這個稀世珍寶。昂貴的天價,只是當今世界衡量其價值的外在表現。而這其內在的精妙的製作工藝以及近乎絕跡的取材,是用千金也買不到的無價之寶。
03、寄情於物,器以載道,成化間最動情的瓷器背後,道出了一曲帝王貴妃的寥寥痴情
如果說洪武的瓷器,古樸渾厚,彰顯規矩、法度;永樂的瓷器,杯口外張,彰顯國力昌盛;宣德的瓷器,青花娟秀,強調簡潔淡雅;那成化的瓷器,則格外與眾不同。它沒有前朝的敦厚大器,也沒有前朝的清新淡雅,反而呈現生動內斂的風格。這一切的背後,凝練著成化帝的真情實感。
① 小巧薄豔的雞缸杯,見證一代帝王的滿腹柔情
成化皇帝與萬貴妃,那是一場跨越年齡,跨越身份的動人愛情故事。彼時,成化皇帝不過是一個懵懂的孩童,而萬貴妃,本名萬貞兒,只不過是一個比成化帝年長17歲的宮女。
成化帝的童年十分坎坷。幼年時被自己叔父罷免太子逐出宮門,後又失而復得,嘗盡了人世的大起大落。這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無疑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創傷。但好在,萬貞兒一直陪在年幼的成化帝身旁,為他遮風擋雨,細心護他周全。
倆人朝夕相處,困難時相依為命。萬貞兒雖是個宮女,但卻向母親一樣無微不至。漸漸地,兩人日久生情。當成化帝登基時,第一件事就是冊封萬貞兒,這位於他亦妻亦母的女人,為貴妃。後宮佳麗三千,可他卻獨寵萬貴妃一人。
所以,當成化帝看到《子母雞圖》上的母雞帶著幾隻小雞覓食的溫馨場景,讓自幼顛沛流離的成化帝感慨頗深。回想起困境中萬貴妃的不離不棄,成化帝更是充滿憐惜之情。因此,他命人燒制了雞缸杯。杯壁身上雄雞昂首信步,母雞雛雞緊緊跟隨的場景,隱藏著成化帝柔軟的內心。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他多麼希望,能和萬貴妃一起,盡享天倫之樂。
在我看來,雞缸杯的「魂」,在於成化帝對萬貴妃矢志不渝的愛情。它不僅是明代官窯瓷器中的明珠,也是帝王鍾情的見證。從古至今,中國有352名皇帝,濫情者眾多,痴情者寥寥。而對於一個比自己年長十七歲女人,終身矢志不渝的,惟有成化帝一人。
② 器以載道,以物傳情,使文物富有溫度
中國素來就有意象之物的表達方式,將情感寄託於物,使器物兼具文化美感和內涵。雞缸杯正是如此。滿載成化帝的一腔柔情,子母雞圖生動活潑,少了一份皇室的威嚴卻充滿了世俗風情,也由此開啟了後世情巧瓷器之濫觴。
文物的珍貴之處,不僅在於它歷經了歲月的磨礪,更在於它背後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歷史背景。歷史無法重現,文化需要傳承,這或許才是文物存在的真正意義。它不是冷冰冰的時光見證者,而是有血有肉的文化傳播踐行者。
近年來,隨著《國家寶藏》、《我在故宮修文物》等文化作品的傳播,我們看到了國潮文化復興。博物館裡的文物,它們不再是廟堂之上古板嚴肅的物件,而是構成中國文化最鮮活的元素。
每一件文物背後,都有一個好故事。它們守護的故事,雖已過滄海桑田,可如今再多的讚美之詞都顯得蒼白。透過文物傳遞出的炙熱情感,讓歷史不只是數字和朝代,而是幻化成我們心底,對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深深自豪與敬畏。
總結
光陰流轉500多年,穿越時空而來的雞缸杯,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當年的故事。它的輝煌一世,既受皇朝文化的滋潤,又折射了成化一朝的朝政與世風轉換。
它承載著成化帝對萬貴妃的寵愛,和他對天倫之樂,宜子多壽的嚮往。最終,這些對美好生活的祈福之情,凝結而成的鬥彩雞缸杯,歷經歲月依舊動人心魄。高貴的雞缸杯,從一開始似乎就站在一個大眾難以企及的高度。它因為皇家而誕生,血脈中遍絕非凡品,註定會一直坐在瓷器的皇座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