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雞缸杯:百年文華繪吉祥,穿越歷史,道一曲帝王寥寥痴情

2020-12-18 陳冰研

2014年4月8日,在香港蘇富比德拍賣會上,來自上海的收藏家劉益謙,花了2.8124億港幣,拍下了一件小如掌中物的雞缸杯,瞬間刷新了中國瓷器的世界拍賣紀錄,令人咋舌。

這件雞缸杯,燒制於明成化年間,而且這並非是其第一次打破拍賣紀錄。早在1980年和1999年,它就已經價值千金,分別以528萬元和2917萬元成交,皆創下當時拍賣中國瓷器的最高價格。

然而,它初看其貌不揚。既沒有宋朝青白瓷那般色質如玉,也沒有清朝瓷器那般精細華美,那為何成為了拍賣市場上的「戰鬥雞」?

我想,這與它背後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歷史背景緊密相連。所以今天,我就來說一說這件在中國瓷器榜上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01、生動活潑的子母雞圖,一派祥和之景,體現了古人對雞的崇拜,以及對吉祥美好的深刻寓意

雞缸杯,就如其名字一樣,在其外壁的紋飾上,繪有雞紋二組,以奇石花卉間隔。其中雞的形象栩栩如生。前有公雞在前,昂首闊步。後有母雞在後覓食,三隻雞仔圍繞左右,盡顯田園風光。這些雞的圖案,或精神飽滿,或生動活潑,足以反映出雞在古人心中,有著舉重若輕地地位。

① 雞被賦予「五德」,是古人高尚德行的精準投射

提起雞的歷史,那在我國可謂是源遠流長。中華上下五千年,可養雞的歷史,至少也有三千年了。因此可以說,雞也一直伴隨著人類文明的成長,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最佳拍檔。

早在西漢初期,韓嬰就在《韓詩外傳》中提出「雞有五德」之說,分別為文、武、勇、仁、信。

「文」對應著雞的外形。雄雞高聳火紅的雞冠,極為壯觀漂亮。又因為「冠」與「官」諧音,寓意文人升官發財,位高騰達之意。武」對應著雄雞的姿態。就如雞缸杯上雄雞昂首闊步地樣子般,雄雞趾高氣揚,威武雄壯的樣子,像極了保家衛國衝鋒陷陣的將領,寓意英勇善戰。「勇」對應著母雞的柔中帶剛。別看母雞往往都顯得較為溫和,靜靜地低頭覓食。可當她們的孩子受到危險時,她們一改柔弱,紛紛化為娘子軍,張開翅膀護住小雞,那英勇的態勢,令人敬佩。「仁」對應著雞群的互相關愛。對於雞而言,它們絕不吃獨食,通常集體行動。公雞找到蟲子時,會呼喚母雞和雞崽一起分享,這一互動,與儒家關愛他人的「仁愛」之心,不謀而合。「信」對應著雞的職責。雄雞司晨,守夜有時。以往沒有鬧鐘時,每天清晨的準時的雞鳴,就是古人最好的鬧鈴,伴著人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最為守信。在我看來,成化皇帝之所以選擇將雞的圖案繪於器物之上,源於對雞所蘊含的「仁德」精神的讚頌。動物雖不像人有七情六慾,但卻時時刻刻簇擁在彼此身邊,呈現其樂融融的景象,令人豔羨。想必成化帝通過雞缸杯上繪製的景象,表達了其對於「仁德」之心的讚賞之情,以及對於家庭和睦,宜子多壽的祈福情懷。

② 雞諧音「吉」,寓意吉祥之意,體現了古人對吉祥美好生活的樂觀追求

無論是雞的啼晨還是對同伴關愛的習性,都盡顯勵志向上的精神。除此之外,「雞」的發音由於和「吉」相近,自古就被視為自帶祥瑞,能驅魔闢邪。

在唐代《藝文類聚.鳥部》中記載,「雞為積陽,南方之下象,火陽精物」,足以體現雞象徵著光明,有著驅散黑暗的魄力。

其實將雞諧音成「吉」,此種諧音文化,是我國吉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美好的願望通過動物、植物等形象,賦予吉祥化的美意。不信我試著舉幾例,你便能看出其中的深意。

「魚」寓意「餘」,「輻」寓意「福」,「鹿」寓意「祿」,「桂」寓意「貴」。究其原因,是古時上至皇室,下至黎明百姓,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而巧合的是,成化帝登基的成化元年,正好就是雞年,寓意著吉祥之年,新的開始。雙重隱喻之下,使雞缸杯更增添祥瑞之氣,也難怪成化帝對它喜愛有佳。

在我看來,這絕不是封建迷信,而是中國文化的傳承和暗示。中國自古多難興邦,我們的先民們,在面對嚴酷的大自然時,沒有退縮,反而將對美好生活的祈求和期盼,濃縮在詼諧的語言文化中。所謂境隨心轉,這些好運、幸福的簡單訴求背後,折射出的,是古人對生命的敬重與熱愛。

02、燒制的考究,製作的困難,小小的鬥彩雞缸杯作為酒器之最,自古千金難求

成化鬥彩雞缸杯,作為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絕不僅在當代受到追捧,引得收藏家一擲千金。其實早在清代,就已名震四海,其中不乏乾隆、康熙等帝王的喜愛。而另一方面,其製作過程中的考究以及極低的成品率,更使其價值水漲船高,自古千金難求。

① 酒器之最,源於成化帝最瓷器的極致追求

郭子章曾在《豫章陶志》云:「成窯有雞缸杯,為酒器之最,上繪牡丹、下繪子母雞,躍躍欲試。」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小小的雞缸杯,在當時就被認為是酒器界的「當家花旦」,這絕不是浪得虛名。比起治理江山,成化皇帝更是喜愛瓷器小件,對瓷器的燒制要求極高。

因此在瓷器圈,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說法,足見成化年間的瓷器胎釉俱精,舉世無雙。而作為成化帝御用酒杯的雞缸杯,自然更是冠絕群雄。

要知道,這鬥彩雞缸杯的燒制,分別要經過胎土和鬥彩的雙重考驗,方能誕生出一個精巧秀雋的雞缸杯。正因如此,大明成化雞缸杯在清代多次被模仿,卻從未被超越。

先來說說者胎土的選擇。成化雞缸杯,選擇的是景德鎮的高嶺土瓷土。這種瓷土燒制的瓷器,會有一種特有的牙黃色,在燈光下胎薄如紙,白色釉像玉一樣透明溫潤。因此,當這樣的瓷土原料用完以後,後代就很難仿製出如此胎骨透光的雞缸杯了。

再來說說這淡雅幽靜的鬥彩。普通的青花瓷燒制一次就成了,而鬥彩,則要燒制兩次。首先,匠人們需要在瓷胎上畫出青花的線條輪廓,隨後進行第一次燒制。之後,在此基礎上,再填上紅的藍的黃的顏色,爭奇鬥豔,取名鬥彩。填色後的第二次燒制最為關鍵,只要有一種顏色燒偏了,就會影響整體色彩的呈現,自然就無法上供,只能當場摔碎。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據統計,現今流傳於世的成化雞缸杯不到20隻,實為罕見。這都源於在成化雞缸杯的誕生過程中,不僅需要滿足皇室貢品的高要求,又要在複雜燒制工藝的夾縫中求生存,自然成品率不高。而其次品大多被銷毀,極少流傳於民間。這也就不難理解,收藏家們豪擲千金,買下這小小雞缸杯的原因了。

② 溯及既往,穿越歷史,成化雞缸杯自古千金難求

雞缸杯絕不是在如今,被拍出2.8億的天價,才成為一個世界知名的瓷器。其實早在幾百年前,它就已經受人追捧,千金難求。不信,你看:

明代萬曆年間的《神宗實錄》就有記載 「神宗時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明代《萬曆野獲篇》中則有「成窯酒杯,每對至博銀百金。」清朝的《陶說》記載:"成窯以五彩為最,酒杯以雞缸為最,神宗時尚食御前,成杯一雙,值錢十萬。」以上種種,足見成化鬥彩雞缸杯在當時已經十分昂貴。而恰恰也是通過這些文字,起到了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古人的認知,對今人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如果沒有古人這種層層的認知,很難想像,我們在今天,能夠發現雞缸杯真正的價值所在。

在我看來,成化鬥彩雞缸杯是天時、地利、財力三者功德圓滿之下,才能機緣巧合地擁有這個稀世珍寶。昂貴的天價,只是當今世界衡量其價值的外在表現。而這其內在的精妙的製作工藝以及近乎絕跡的取材,是用千金也買不到的無價之寶。

03、寄情於物,器以載道,成化間最動情的瓷器背後,道出了一曲帝王貴妃的寥寥痴情

如果說洪武的瓷器,古樸渾厚,彰顯規矩、法度;永樂的瓷器,杯口外張,彰顯國力昌盛;宣德的瓷器,青花娟秀,強調簡潔淡雅;那成化的瓷器,則格外與眾不同。它沒有前朝的敦厚大器,也沒有前朝的清新淡雅,反而呈現生動內斂的風格。這一切的背後,凝練著成化帝的真情實感。

① 小巧薄豔的雞缸杯,見證一代帝王的滿腹柔情

成化皇帝與萬貴妃,那是一場跨越年齡,跨越身份的動人愛情故事。彼時,成化皇帝不過是一個懵懂的孩童,而萬貴妃,本名萬貞兒,只不過是一個比成化帝年長17歲的宮女。

成化帝的童年十分坎坷。幼年時被自己叔父罷免太子逐出宮門,後又失而復得,嘗盡了人世的大起大落。這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無疑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創傷。但好在,萬貞兒一直陪在年幼的成化帝身旁,為他遮風擋雨,細心護他周全。

倆人朝夕相處,困難時相依為命。萬貞兒雖是個宮女,但卻向母親一樣無微不至。漸漸地,兩人日久生情。當成化帝登基時,第一件事就是冊封萬貞兒,這位於他亦妻亦母的女人,為貴妃。後宮佳麗三千,可他卻獨寵萬貴妃一人。

所以,當成化帝看到《子母雞圖》上的母雞帶著幾隻小雞覓食的溫馨場景,讓自幼顛沛流離的成化帝感慨頗深。回想起困境中萬貴妃的不離不棄,成化帝更是充滿憐惜之情。因此,他命人燒制了雞缸杯。杯壁身上雄雞昂首信步,母雞雛雞緊緊跟隨的場景,隱藏著成化帝柔軟的內心。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他多麼希望,能和萬貴妃一起,盡享天倫之樂。

在我看來,雞缸杯的「魂」,在於成化帝對萬貴妃矢志不渝的愛情。它不僅是明代官窯瓷器中的明珠,也是帝王鍾情的見證。從古至今,中國有352名皇帝,濫情者眾多,痴情者寥寥。而對於一個比自己年長十七歲女人,終身矢志不渝的,惟有成化帝一人。

② 器以載道,以物傳情,使文物富有溫度

中國素來就有意象之物的表達方式,將情感寄託於物,使器物兼具文化美感和內涵。雞缸杯正是如此。滿載成化帝的一腔柔情,子母雞圖生動活潑,少了一份皇室的威嚴卻充滿了世俗風情,也由此開啟了後世情巧瓷器之濫觴。

文物的珍貴之處,不僅在於它歷經了歲月的磨礪,更在於它背後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歷史背景。歷史無法重現,文化需要傳承,這或許才是文物存在的真正意義。它不是冷冰冰的時光見證者,而是有血有肉的文化傳播踐行者。

近年來,隨著《國家寶藏》、《我在故宮修文物》等文化作品的傳播,我們看到了國潮文化復興。博物館裡的文物,它們不再是廟堂之上古板嚴肅的物件,而是構成中國文化最鮮活的元素。

每一件文物背後,都有一個好故事。它們守護的故事,雖已過滄海桑田,可如今再多的讚美之詞都顯得蒼白。透過文物傳遞出的炙熱情感,讓歷史不只是數字和朝代,而是幻化成我們心底,對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深深自豪與敬畏。

總結

光陰流轉500多年,穿越時空而來的雞缸杯,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當年的故事。它的輝煌一世,既受皇朝文化的滋潤,又折射了成化一朝的朝政與世風轉換。

它承載著成化帝對萬貴妃的寵愛,和他對天倫之樂,宜子多壽的嚮往。最終,這些對美好生活的祈福之情,凝結而成的鬥彩雞缸杯,歷經歲月依舊動人心魄。高貴的雞缸杯,從一開始似乎就站在一個大眾難以企及的高度。它因為皇家而誕生,血脈中遍絕非凡品,註定會一直坐在瓷器的皇座之上。

相關焦點

  • 大明成化雞缸杯的出生,註定了幾百年後價格不菲
    鬥彩雞缸杯這件酒杯的全名,便是「大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在民眾的眼裡,這就是富豪們的又一次炒作。在這之前,這件雞缸杯於1980年就被世界最著名的古董商人埃斯肯那收藏著。而1999年,同一件雞缸杯,以2917萬港幣成交,當時創出了中國瓷器的拍賣紀錄。時過多年,雞缸杯只是續寫著自己作為瓷器收藏品的神話罷了。鬥彩雞缸杯在明朝時的價值鬥彩雞缸杯並非如元青花大罐那般橫空出世,在歷史上它早就身份顯赫。
  • 雞缸杯為什麼那麼貴?
    雞缸杯原本就是出自明代成化年間的官窯,且有明確的文獻,雞缸杯就是明憲宗為他的妃子萬貴妃所作,有童趣,有深情,歷史淵源的加持使得鬥彩雞缸杯有了別於其它瓷器的特徵,所以雞缸杯也一向為後世歷代皇帝所喜愛,甚至在明清兩朝都得到了多次仿製,鬥彩雞缸杯已然成為了明瓷的名片。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因為雞缸杯非常稀少,尤其是流傳下來的品相好的,更是千金難求。
  • 巴掌大小的「雞缸杯價值」竟然過億
    雞缸杯是明成化鬥彩杯之一。飲酒用具。造型為敞口,淺腹,臥足。因杯身以鬥彩描繪線雞啄早哺雛,姿態栩栩如生,輔以牡丹、蘭花、柱石紋,故名。雞缸杯自成化以來,可謂希世之珍,亙古重寶,堪稱神品。春秋百載,後代帝王無不稱頌讚賞,竭力仿製本品即為雍正仿成化雞缸杯,敞口,斜壁含蓄,臥足精緻,胎體輕薄,釉質潔白細膩,光潔潤澤。外壁以鬥彩裝飾,紋飾為仿自成化鬥彩雞缸杯的圖案,只見杯壁繪公雞偕母雞率幼雛覓食,園中且有花葉秀石,伴以綠彩萱草。畫面生動活潑,設色典雅精細。除洞石用青花描繪以外,畫面其它紋飾均以青花勾勒紋飾邊沿,內填各彩。
  • 成化十四年:一個杯子價值8千兩!汪植抵押的雞缸杯,什麼來頭?
    最近正在熱播的電視劇《成化十四年》已經播放到了假官銀事件,裡面還出現了一件價值連城的古董-雞缸杯。最新劇情中,雲和官銀摻假,又被撥給軍隊,導致軍餉虧空,陳將軍不得已虛報軍需,被萬安等人抓到把柄,請款不得。
  • 成化鬥彩「雞缸杯」鬥彩的巔峰之作
    成化官窯鬥彩雞缸杯是一款藏品,時期明成化。此雞缸杯以新穎的造型、清新可人的裝飾、精緻的工藝而歷受讚賞,堪稱明成化鬥彩器之典型。其胎質潔白細膩,薄輕透體,白釉柔和瑩潤,表裡如一。杯壁飾圖與形體相配,疏朗而渾然有致。
  • 成化無大器,竟是因為萬貴妃?!
    我們無法穿越歷史,理解朱見深對萬貴妃的一片痴心。就舉例來看看,僅僅是在一件小酒杯上,為博得萬妃娘娘紅顏一笑,成化帝都曾用過哪些心思?先說這件鬥彩雞缸杯 ——從此,這只不足巴掌大小的雞缸杯,成為萬貴妃與成化帝夜夜笙歌的御用酒杯,也成為這段千古戀情的最佳物證。而自此雞缸杯現身,後世包括歷代帝王,都對之無比追捧加仿製,當然,也無一複製成功。文獻記載,就是同朝萬曆年間,成化雞缸杯的價值就已達十兩黃金,萬曆皇帝對其一片神往。但那個時期,雞缸杯的市場行情,早已進入「不是想買就能買」的賣方狀態。
  • 曠世奇珍:大明成化年制鬥彩雞缸高足杯亮相國際文物藝術交易會
    談及瓷器就不得不談鬥彩雞缸杯,其可以稱得上中國瓷史上的一段不朽傳奇,數百年來一直為世所重。其典雅宜人,筆觸秀麗,予人以清新悅目之感,一改永宣以來雄健豪放之風格,獨步一時,引得後世敬慕無限。然雞缸杯奧妙並不止於斯。百載春秋,故為明清帝王、明鑑文士惜藏頌讚,雞缸杯早已超塵拔俗,堪稱中國瓷器傳奇,永垂不朽。
  • 成化鬥彩雞缸杯,您不知道的秘密
    凡是鬥彩,尤其是明代那是相當的稀有和珍貴所謂鬥彩,不過是釉上釉下色彩相比拼而已在鬥彩界尤以鬥彩雞缸杯最有名氣而明成化鬥彩雞缸杯更是鼎鼎大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那杯子可是皇帝用的即便是大臣也很難得到賞賜在當代擁有一隻成化年間雞缸杯真品那可是在富豪界和收藏界都倍兒有面子的事
  • 雞缸杯不僅是《成化十四年》的回憶,更代表一種浪漫
    《成化十四年》終於播完,最終唐泛、隋州、汪植聯手粉碎陰謀,還大明百姓一個平安。結局處群豪薈萃,萬貴妃更是戎裝加身,巾幗不讓鬚眉,非常燃。《成化十四年》隨著劇情的鋪展開,精彩程度一層疊一層,到結尾處更是推到了最高潮,非常好看。
  • 雞缸杯到底為什麼這麼值錢?
    雞缸杯,是中國古代的瓷器名,飲酒用具,因其杯壁上畫有母雞公雞,故稱雞缸杯。成化鬥彩雞缸杯更是漢族傳統陶瓷中的藝術珍品,是明成化朝景德鎮御窯廠燒制的宮廷用器,屬於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尤其明成化鬥彩雞缸杯曾名噪一時,後世雞缸杯爭相摹作。器形較矮,敞口,臥足,造型玲瓏。杯上畫有雌、雄雞及雛雞,間以山石、蘭草、牡丹。畫面鮮明秀麗,柔和自然,花飾柔和淡雅。成化雞缸杯不僅數量稀少,價格更是高貴。在很多文獻古籍裡就記載過,明代的《萬曆野獲篇》裡面說:成窯酒杯,每對至博銀百金。
  • 淺談成化鬥彩雞缸杯奼紫嫣紅的特點,在鑑別時能起到哪些作用
    大家都知道成化鬥彩雞缸杯,在2014年4月10月香港蘇富比拍賣出一隻雞缸杯價值二點八億港幣成交,當時的市值可買到二噸黃金,這個價錢當時振動人心,讓人驚心動迫,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雞缸杯雖說古玩是有錢人的遊戲,收藏家們怎麼會那樣瘋狂,真的雞缸杯那樣值錢嗎?
  • 雞缸杯為什麼當第一,原來都是創意
    在2014年的那場拍賣會上,一隻傳承有序成化五彩雞缸杯被拍出2.8億的高價,雞缸杯紅了,成化五彩紅了,當然劉益謙也紅了。不能否認的是,雞缸杯的時代就這樣到來了。明成化鬥彩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說起雞缸杯,就不得不提這裡面的典故。
  • 2.4億的成化鬥彩雞缸杯,後世的康熙雍正兩朝官仿品也千萬!如何鑑別?
    上海劉益謙2.4億拍得成化 鬥彩雞缸杯 吸的是仙氣? 明朝成化年間的鬥彩瓷,聲譽極高。 成化鬥彩器物,造型品種簡單,有盤、碗、罐、盒、爐及高足碗杯等。總的說來,成化鬥彩無大器,但都是圓潤飽滿,典雅雋秀。
  • 馬未都:雞缸杯,憑什麼值2.8億?
    成化皇帝最愛的御用酒杯 雞缸杯來源 成化鬥彩雞缸杯是成化皇帝(朱見深) 為了取悅自小陪伴自己的萬貴妃特意燒制 萬貴妃年長成化皇帝18歲
  • 拍賣價格2.8億港元的明成化雞缸杯,憑什麼這麼貴
    由於雞缸杯顏色鮮明,繪畫工藝活靈活現,也被瓷器業內稱為絕品、神品,自明朝以來,雞缸杯有錢也難以買到,清代民國時期多有仿製品,但是仍舊有天壤之差。那麼成化時期的瓷品到底怎麼樣?根據記載,明代成化時期的瓷器器物,薄胎釉潤,小巧玲瓏,青花色淡而平實,筆法柔麗,特別是以青花描繪輪廓,配套各種釉上色彩,也是我們常說的「鬥彩」。鬥彩工藝創燒於明代成化時期,用青花勾廓,五彩填色,有青花與彩瓷競豔之意。雞缸杯的特點如何呢?
  • 揭秘萬貴妃如何讓比她小19歲的成化皇帝痴迷一生、至死不渝!
    據《中國皇帝史》記載: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到清末宣統遜位,我國封建社會共經歷了3
  •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上的彩瓷,為何不是龍鳳,而是子母雞圖?
    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明成化鬥彩雞缸杯。這件瓷器是漢族傳統陶瓷中的藝術珍品,是明朝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它的製作過程步驟非常複雜,首先用青花細線淡描出紋飾的輪廓線,隨後上釉入窯經1300度左右的高溫燒成胎體,再用紅、綠、黃等色填滿預留的青花紋飾中二次入窯低溫焙燒。需要製作的工藝人需要付出極大的耐心和時間,最後才製造出了這件驚豔世人的瓷器。
  • 明代陶瓷文化,最美高足杯,鬥彩葡萄紋高足杯,名品鬥彩雞缸杯
    肩部和近足處分別繪覆、仰月花紋。腹飾5個菱形開光,開光內繪折枝蓮紋,開光之間隔以上下呼應的折枝蓮和花葉紋。罐附平頂圓蓋,該面微隆起。該面繪上小下大正方形,成45度角疊放,小正方形的中心繪朵花,四角均繪如意頭紋。蓋側面周邊繪礬紅彩卷草紋。青花發色淡雅,所施釉上彩有紅、綠、黃等。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款,外圍青花雙圈。
  • 值2.8億天價的成化鬥彩雞缸杯到底值在哪?教你快速辨別成化鬥彩
    不過沒看過我的文章不要緊,藏友們肯定記得2014年,著名企業家、收藏家劉益謙先生花費2.4億港元收購了成化鬥彩雞缸杯成為了當年的熱議話題,我們今天就來細說成化鬥彩。 ,充分體現了成化皇帝與當時的制瓷有著密切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