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47年12月9日,紫禁城裡並沒有紫氣東升,天降祥雲,但宮中一派喜慶,忙作一團,因為一名皇子剛剛誕生了,他就是後來的成化帝,朱見深。
兩年後,朱見深在緊急中被立為皇太子。因為這一年,他的皇帝老爹明英宗,為逞一時之強,不顧群臣反對,非要親徵瓦剌(西蒙古)。皇帝出徵,太子監國,所以,年幼的朱見深象徵性的被推坐在了第一把交椅上。
如果沒有他親爹的這場作秀,可以預測,朱見深以後的人生道路,或許不會很安穩,畢竟職業是當皇帝嘛,但至少,不會在嚶嚶學語的年紀,過早捲入後面這場更大的政治漩渦,過早體味天上人間的落寞。
明英宗親徵的結果,不出所料,殺敵三百自損五萬,更可恥的是,英宗還被蠻族抓去當了俘虜!如此慘敗,當然得銘記史書,史稱「土木之變」。而當時的大明朝廷,國中不可一日無君,見此形勢,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鈺預謀篡位,在得到皇太后及部分大臣支持後,朱祁鈺被擁立為帝,是為景泰帝。
這時,在金鑾殿龍椅上還沒玩兒夠的朱見深,當然不懂得內憂外患是什麼,他只知道,經過一系列熱熱鬧鬧事件後,自己被大太監從華麗麗的座椅上抱了下來,從此,再沒有人為他準備錦衣玉食。
新帝上位,第一件事,就是廢太子位,朱見深從此被囿於西宮。
▲ 專心不二好男人朱見深 (1447年—1487年)
昨天是一朝太子,今日成落魄王侯。在這前前後後,唯一留在他身邊的,只有一個叫萬貞兒的小宮女。而就在朱見深的太皇后把自己的貼身侍女,年僅十九歲的萬貞兒賜給他當貼身保姆之時,誰也沒料到,有朝一日,她會獨冠後宮,甚至在大明歷史舞臺上起舞翩躚,留下一段千古畸戀。
成化帝對萬貞兒的戀情,不知所終,但所起,其實就是在自己太子之位被廢之時了。自打朱見深一落千丈時, 隨之而來的便是陰冷的西宮和清苦的飯食。
如果說物質上的貧乏還能忍受,那麼,最讓他倍感悽涼的則是,再也無法得到親人,包括摯愛家人的愛撫。
那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皇帝老爹,曾經在他眼裡,就如泰山巍峨、霸氣側漏,然而,現今被俘虜回來後,一直被當著新皇帝的叔父關著禁閉,連朱見深想和親爹見上一面都是奢侈,更別說膝下承歡。至於平時相交的群臣,早已各個對他避而遠之。最最讓他心寒的,是自己的親生母親周氏,害怕因為看望這個兒子而給自己招來麻煩,其生母竟然對他避而不見!
這時候,只有那個宮女萬貞兒,像媽媽一樣,待他視如己出,但實質更像一個大姐姐照顧弟弟那樣,每日伺候,並給了他最大安慰。一個人在最卑微的時候,被人溫柔以待,換來的,必定是一輩子的刻苦銘心和加倍奉還,更何況,萬貞兒就這樣照顧了朱見深整整十餘年!
不知道是竊國者終遭報應,還是萬貞兒含辛茹苦的付出感動了上天。公元1457年,景泰帝暴病而亡,其獨子也在之前暴病而薨!擁護前朝的大臣們,將軟禁在南宮的明英宗救出,不久,明英宗再次登基,朱見深也二度登上了皇太子之位。
此時的朱見深,雖然剛滿10歲,但在大起大落的人生經歷中已是恐慌異常,他甚至因為承受的壓力太大,患上口吃的毛病,而此時,支撐著他走下去的,還是萬貞兒那些關懷和鼓勵的話語。也是每每此時,埋藏在他心中的那個念想就越發彌堅:有朝一日,一定要給萬貞兒一個交代!以報答她在他最艱難時候的不離相隨!
▲ 史上最坑兒子的親爹明英宗朱祁鎮 (1427年-1464年)
公元1464年,明英宗駕鶴西歸,皇太子朱見深繼位,次年,改年號為成化。登上皇帝寶座的成化帝,終於可以用至高無上的皇權,劈開所有的流言蜚語,來到萬貞兒身邊,說一聲:來吧,做朕的女人,你想要什麼,朕都滿足你!
可貴的是,朱見深是這樣說的,也真真這樣做到了!
為了萬貞兒的名分,朱見深竟然在廢后問題上都毫不猶豫,還接連廢兩次!!為了滿足萬貴妃在物質生活上的不盡奢靡,朱見深又開創性的搞起了土地兼併,在京郊各處圈地,將其劃為「皇莊」,以此聚斂錢財,供她無度消遣。在萬貞兒為他生下皇子後,又立馬冊封她為直逼後位的皇貴妃之位!
如果硬說,朱見深對萬貴妃有一絲愧疚,那就是沒能扛住全天下的反對,封她為後,但,後宮佳麗三千,成化帝獨寵了萬貴妃數十年!得遇如此,不當皇后又咋地?!
我們無法穿越歷史,理解朱見深對萬貴妃的一片痴心。就舉例來看看,僅僅是在一件小酒杯上,為博得萬妃娘娘紅顏一笑,成化帝都曾用過哪些心思?
先說這件鬥彩雞缸杯 ——
▲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2014年香港蘇富比釋出
任性如劉益謙,曾於2014年拍場,壕擲2.8億港幣將其拿下,後又興奮的拿它表演喝茶,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很多人不理解,如此小器,值得為之不惜重金嗎?
說,那一年,成化帝下令景德鎮全力燒造瓷器,並強調,器型一定要小巧精緻,稍有瑕疵者,一律報廢,並且砸碎掩埋。一批批工匠們,在1300度高溫窯火前經歷無數個日夜等待,無數隻成杯被毀後,終於出落了數十隻杯子,胎體輕薄如蟬翼,紋飾上也頗有盎然情趣,它們有幸輾轉千裡,被小心翼翼的捧送進了大明皇宮。
對瓷器本就嚴苛至極的成化帝,再從中挑選了一隻成色最為上好的小杯,命人送給萬貴妃,萬貴妃見到這樣嬌小憐人的器物,臉上終於露出了欣喜一笑。從此,這只不足巴掌大小的雞缸杯,成為萬貴妃與成化帝夜夜笙歌的御用酒杯,也成為這段千古戀情的最佳物證。
而自此雞缸杯現身,後世包括歷代帝王,都對之無比追捧加仿製,當然,也無一複製成功。文獻記載,就是同朝萬曆年間,成化雞缸杯的價值就已達十兩黃金,萬曆皇帝對其一片神往。但那個時期,雞缸杯的市場行情,早已進入「不是想買就能買」的賣方狀態。
皇家出身,帝王加持外,還有一個原因讓雞缸杯價值連城,即為成化雞缸杯小而薄,易碎,五百多年來,稍有不慎即成千古恨,故至今存世者寥寥。可以說,在中國瓷器史上,小小的鬥彩雞缸杯,已然雄踞瓷器神品之位,成為一個「圖騰性」的品種。所以,誰還要再問,劉大壕買得值嗎?
▲ 「光滑得不得了,又糯又溫和,語言都無法形容」——劉益謙談拿雞缸杯喝茶感受
「成化多小器」的由來,當然不只是僅有這件雞缸杯。下面再看一例:
▲ 明成化鬥彩三秋杯 現藏北京故宮
此杯在釉潤輕薄的胎體上繪就了兩隻蝴蝶,在山石花草中翩翩起舞。不像雞缸杯上記錄著成化帝和萬貴妃的愛情傳說,關於這對三秋杯,至今沒有明確史料記載,是成化帝特為萬貴妃而制,但從其小巧之外形,紋飾之精美,不難看出,萬貴妃的日常喜好,早已深深影響了成化帝的藝術品位。
除開薄如蟬翼的杯體,以及無可仿製的「奼紫」成就了此杯的魅力外,其底款說來也頗有故事。此對杯的底款書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字體用的是一反常規的「嬰兒體」。所謂「嬰兒體」,就是字如孩童所寫,隨性不規整,字體粗,偏柔,而細看來卻是大巧藏於拙,字體遒勁有力,柔中有剛。
好玩的是,著名瓷器鑑定專家孫瀛洲先生,還特別將成化的這種字體,編成了六句歌訣來辨識:「大字尖圓頭非高,成字撇硬直倒腰。化字人匕平微頭,制字衣橫少越刀。明日窄平年應悟,成字三點頭肩腰。」而且,基本上所有成化器款識皆是如此。感興趣的親們,不妨找來幾例對照著欣賞一番。
那麼,為何成化小器上多以嬰兒體寫款呢?有人說,成化帝是個內心永遠長不大的孩子,那非一般的童年經歷,讓他無以擺脫,以致於身居九五之尊,還一直嚮往著,要去追一份回不去也從未得到的童真。再結合器物上那些充滿童趣的紋飾,或繪小雞啄食,或寫蝴蝶起舞,抑或還有嬰戲圖等,不難看出,這該是成化帝最最真實的內心寫照!
一朝天子一朝瓷,小小的成化杯,敘寫了多少風雨悲歌。 關於更多成化瓷,在此我們不再一併列舉。
綜上,不能說,成化瓷呈現出小器為主的風格,都是因了萬貴妃,卻也著實看出,這名女子,用她的一世陪伴,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成化帝的一生。而關於成化瓷的成因,史料記載,其實還與當時釀酒業的發達有關,明成化時,蒸餾酒已經出現並且成熟,飲酒從米酒的低度、大碗,轉向用小杯、度數高的蒸餾酒。這種社會需要也是促成成化小器誕生的原因之一。
▲ 明成化嬰戲圖杯 現藏北京故宮
公元1487年,年僅41歲的朱見深病逝。而僅在此幾月前,這一生給了他最多溫柔,也是他最為依賴的那個女人,萬貴妃先他一步而逝。沒有人懷疑,此前他的病情突然加重,是因為萬妃的離去,給他造成了莫大打擊。
朱見深龍御歸天后,他的陵寢置於十三陵茂陵,按照明朝的規定,只有皇后才能和皇帝合葬,但朱見深還是最最後一次為萬貴妃叛道離經!他在垂死中破壞祖制,特別在十三陵裡為她修建了一座貴妃娘娘墓。生是朝朝暮暮,死也要相偎相依!這一世,唯有這個萬貞兒曾給他雪中送炭,所以,即使身後,他也要為她萬古留芳!
在藏瓷界流傳著這樣這樣一句俗語,說,「寧存成窯,不苟富貴」,說的是藏瓷,也說的是千古佳器背後這些個美好的故事吧。最後想說,得一人心,難!得一件珍寶,亦難!願在這尋尋覓覓的人世間,你能二者得兼。
暫時還沒覓得的親們,我大官網,已為你備好全球5000家拍行實時上新的珍寶,另有全球30萬買家會員在這齊聚,還擔心遇不到同行的人,可心的寶貝嗎?點擊「閱讀原文」,放心來一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