馭8K已經是馭系列第四款球拍了,這個系列主打全面型球拍,然而各型號又互有側重,在用馭8K打過幾次實戰對抗後,下面給這款球拍做個測評,力求客觀。
不論任何一款球拍,中管都是其靈魂。馭8K中管明顯的感覺是硬彈,在剛拿到拍子的時候,用手掰了掰中杆,硬度在VICTOR中屬於中上,而彈性的優異體現在擊球時中杆形變的快速恢復。中管有百洛碳素的標識,百洛近兩年基本已成為VICTOR高端拍的標配 ,官方資料稱馭8K的中管為特殊設計的薄中管, 馭8K的中管彈性橫向對比我個人認為超越極速12和神速90S,這應該就是這種薄壁中管設計的功勞。
我做任何一款球拍的測評都會多聊一下拍框。8K這款球拍在T頭兩側為盒式框,往上從5/7點鐘位置(具體為下9孔位置)漸變為八面刀鋒框型一直到拍頭,整體框型看起來類似曾經經典的尖峰X80,但它是T區加強版。這種八稜八面的框型不僅有很好的破風效果,穩定性也好,而馭8K更是將拍框寬度加大,這樣也就更加提升了拍面的穩定性,大力擊球的時候即便打中非甜區,拍面形變也很小,提高了容錯率和出球穩定性。
拍框2、10點鐘位置各有一行小字為增韌納米和高韌動力纖維的英文標識,這點VICTOR做得實在有些低調了,僅以兩行小字印在拍框用以增加美感和圖案對稱性。增韌納米是VICTOR以前就用過的材料,這裡不多說。而高韌動力纖維這個材料以前從未見用過,據稱是用在防彈、航空上的抗衝擊減震材料。
這個框型設計已經是目前我所見過的球拍中非常合理的一款。T區盒式保證了抗扭,加寬的八面刀鋒主體框型保證了穩定性和揮速,高新材料的運用保證了減震效果和快速回彈,加上百洛碳素中杆,可以說整體設計無可挑剔。
再好的設計,再高新的材料,再尖端的科技最終都要體現在球拍打感上,那麼馭8K實際打感究竟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多拍對拉高遠球和平高球,出球快而脆爽,直接、乾脆,沒有一點發「肉」的感覺,用兩個字來形容就是「脆彈」。落點控制精準,打兩個底角的時候體現尤為明顯,球基本都是落在底角附近而不出界。用馭8K打平高球的表現優於高遠球,出球速度快,球速也快,拍頭偏重,加上快速回彈的中杆,更容易打出飛行軌跡較平的球,這對於喜愛用平高球壓制對方頭頂區的球友,應該很受用。由於中杆硬,拍框出球快,馭8K對使用者手指手腕爆發力有較高要求,這匹機甲獨角獸還是比較烈的。
擊球音不是其它球拍「啪 Pa」那種爆裂,而是「歘chuā」的一種短促,你能從聲音感受到球被擊打後羽毛突然刷地散開那一下,很美妙。
重拍頭和硬彈的中杆使得馭8K很容易下壓,殺球很乾脆,劈殺、劈吊球路也很清晰。但由於框型的限制,馭8K並沒有一錘定音的超重殺,而是輕殺或點殺更容易收到成效。輕殺一拍對方頂起後,在結合吊球或者平高球壓制,往往能把對方拖死。馭8K重殺雖然不比盒式框的重頭進攻拍那樣生猛,但相較於一般平衡拍來說已經算是輕暴力了,而快速連貫進攻也是現在雙打的一個趨勢。
我個人使用感受是馭8K接殺時擋網和抽斜線要好於挑高頂後場,頂後場速度雖然比較快,但飛行曲線有點前平後尖,剛用馭8K時比較容易頂出界,而擋網和抽斜線就相對很容易。另外後場被動球的處理有驚喜,中杆和拍框彈性的好處在這時充分發揮。後場被動球很多時候以回高遠球過度,但被動情況下很難把球打的靠後,當你回球不到對方底線,而是僅僅回到對方中後場,那無疑送對方一記叉燒。而馭8K的被動回球比一般球拍更為靠後,並且是以較快的飛行速度反擊對方後場,這樣不僅解圍還容易化被動為主動。
平抽快擋的表現個人覺得算中上,由於拍頭偏重,啟動不如亮劍11/12那樣快速,和極速12基本持平,但大力抽球的球速快於亮劍和極速。
馭8K的控球能力其實上面已基本描述到了。它的控球體現在高遠球和平高球精準的落點;殺球、吊球時清晰的球路;接殺時良好的擋網和反抽能力;被動球時良好的過度能力。
上面已有提到,馭8K上手難度還是有的。對於爆發力好的高水平球友,被動球都能輕易解圍,而對於低水平球友則會成為災難,所以個人建議初級水平球友慎用。它的快速平高球壓制力、殺吊時較其它球拍較快的球速和清晰的球路和大力抽球時的超快球速都體現出了它比一般控制型球拍更為出色的進攻性能,縱觀這些特點,它比較適合於男雙快攻型球友和混雙負責後場的男球友,女生的話比較適用較輕的4U版本。
本文轉載自中羽在線 1664646226《精準、速度、進攻—全能型球拍勝利馭8K實戰測評》,以上均為作者個人觀點,產品的描述及對比用詞與我司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