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旻 餘霏
因疫情防控期間村裡的道路實行交通管控,沒有了從家門口接送的班車,家住馬壩河西村的張小妹每天早上6點半就要出發,步行近半個小時才能坐上車,趕去位於繁昌經開區的華陽服裝集團諾日朗時裝有限公司上班。每天起早貪黑,張小妹卻很有幾分自豪:「廠裡告訴我們,生產的是送往武漢的防護服,大伙兒都是二話不說,一定要儘自己所能多做一點!」
2月21日,記者走進公司的醫用防護服生產車間,入眼就是成排已完工的防護服,幾十位工人正專心致志地作業著。
「我們生產的是醫用一次性防護服,這種防護服抗滲透性能好,可有效隔離病毒病菌,但和口罩一樣屬於易耗品,脫下後就不能重複使用,目前需求量非常大。」企業生產廠長張慶松向記者介紹說。
蕪湖市華陽服裝集團有限公司現有10家分公司,資產總額達4.42億元,是一家集針織、梭織服裝研究、設計、製作和貿易於一體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今年2月,為積極應對疫情,適應市場需求,公司盤活蕪湖諾日朗時裝有限公司現有資產,與際華集團旗下企業合作生產防護服新產品,加速市場調整和產品升級。記者了解到,公司已投資3000萬元進行年產300萬件醫用一次性防護服和8000萬隻口罩技術改造項目。
特殊時刻,特別行動。接到這筆20萬件一次性防護服的生產任務後,公司立即開啟「特戰模式」——改造生產線,培訓職工,重造工藝流程……從2月13日盤活資產到2月16日投產,僅用了3天時間,便成功「轉身」。
從生產服裝到生產防護服,看似區別不大,但工藝、要求都需要轉變。「比如防護服需要密封性,就要增加壓膠工藝,我們員工就需要去培訓。」張慶松說,「令人欣慰的是,員工積極性很高,幾天就適應得很好。」
從早8點,工人們經過體溫測量、登記、酒精消毒,進入生產車間,到下午6點,工人們每天要工作10個小時,加班加點儘快趕製出這批防護服送往戰「疫」前沿。「隨著工人熟練程度的提高,生產效能也在逐日增長,現在日產防護衣已超過2000件。」公司負責人周紹龍告訴記者,復工以來公司採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分散就餐、消毒、通風等,「在保障疫情防控不松的前提下,不斷擴大產能。」
目前,受用工緊缺和原料運輸受限等因素影響,公司產能還未達到預期。「需求很緊張,防護服出來一批運走一批。我們現在的目標是日產4000件防護服,現在已經在地方政府的幫助下,組織用工,挖掘潛能,調動工人積極性,繼續擴產。」周紹龍說。
圖為防護服生產車間。
記者 鄭遠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