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核事故遺址廢墟可能很快就會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986年,車諾比核電廠發生了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迫使數數十萬人撤離。30多年後,這一地區開始有大量遊客湧入,促使當地官員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世界遺產。
當地官員希望得到聯合國文化機構的認可,將提升該遺址作為旅遊景點的地位,並反過來保護附近老舊建築。
1986年4月,車諾比核電站第四座反應堆發生爆炸,使烏克蘭和鄰國白俄羅斯的大片地區受到嚴重汙染,並導致建立了與盧森堡面積大致相當的核禁區。
烏克蘭當局表示,人類在禁區內再生活24000年可能都不安全。與此同時,這裡已經成為野生動物的天堂,麋鹿等野生動物在附近的森林中遊蕩。
災難發生後,數十萬人居住的村鎮被遺棄。儘管受到輻射威脅,仍有100多名老人生活在該地區。
在距離車諾比核電站數公裡外的鬼城普裡皮亞特,陰森森的住宅區房間裡堆滿了前居民的物品。
烏克蘭文化部長奧列克桑德·特卡琴科表示: "車諾比不僅對烏克蘭人,而且對全人類都很重要 。"
在2019年大受歡迎的車諾比電視連續劇上映後,去年有12.4萬名遊客到訪,其中包括10萬名外國人,創下歷史新高。
特卡琴科說,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地位可以推動禁區成為 "記憶之地",警示人們不要再發生核災難。
他說:"該地區可能也應該向遊客開放,它不應該僅僅是探險者的冒險目的地。"
1986年的爆炸後,車諾比的其它三座反應堆繼續發電,直到2000年電站最終關閉。烏克蘭將在12月15日紀念核電站關閉20周年。
特卡琴科說,在2016年第四座反應堆上的巨型保護穹頂工程完成後,確保取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世界遺產成為新的優先事項。
他說,現在該遺址已經安全存在了三十多年,他希望取得世界遺產地位能將遊客數量提升到每年一百萬人。
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對當地的基礎設施進行全面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