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漫步在閬中古城裡的時候,太陽已經快落山了。夕陽正撫摸著這裡的古磚舊瓦和青石板路,很舒服。
古城裡飄蕩著淡淡的醋味,巴蜀地區每天飲食都離不開的保寧醋正是來自這裡。
閬中古城,與歙縣徽州古城、平遙古城、麗江古城並稱為中國四大古城。當然,這也是旅遊行業用來招徠遊客的噱頭。而閬中則是其中名氣最小的一個。
在做準備工作的時候,就發現閬中古城遍地寶藏。
這裡雖然地方不大,但信息量巨大。面積僅2.1平方千米的古城,爆發出了令人驚嘆的能量。
閬中,古稱保寧,在古代就集齊了郡州府道臺五種行政建制。
這裡有嘉陵江的水路,又是米倉道上的重鎮,交往廣泛,兼容並包。
20世紀初的閬中,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五大宗教並存。
任何風水學的理論,都無法忽視閬中這個天然的風水寶地。
《說文》中講,閬,門高也。
古稱閬水的嘉陵江以U字形環抱古城,古稱閬山的錦屏山為首,山合四面,水繞三方。形如天墉重閬,宛在天地之中。
杜甫在這裡作詩:
閬中勝事可腸斷,閬州城南天下稀。
蘇軾在這裡作詩:
閬苑千葩映玉宸,人間只有此花新。
陸遊在這裡作詩:
城中飛閣連危亭,處處軒窗臨錦屏。
在閬中的幾天,我們和同學們一起進行著不同主題的調研項目,希望能讀行結合,對這裡龐大的信息進行整理,吸收知識。幾天下來,這些問題基本都得到了回應。
閬中的各個宗教為何能夠和平相處?
閬中的滕王閣為什麼沒有江西南昌的出名?
閬中為什麼出了那麼多狀元?
閬中的醋泡腳業為何如此發達?
為什麼閬中經歷了歷次災難,還能保存如此完好?
尋訪一個家族的歷史。
我也藉此文試著列舉我們實地踏訪過的地方,若能為來者提供些許便利,也是好事一樁。
一、古城裡的通票景點
閬中古城本身可以自由進出,古城內外多處都可以買到官方的110元通票。
通票包含五個景點:漢桓侯祠、貢院、川北道署、文廟,以及中天樓或華光樓。
1、中天樓
閬中的心臟。古城的風水坐標。古城的街道以此為中心,有「閬中風水第一樓」之稱。
2、華光樓
最早是唐朝滕王李元嬰所建的古城南樓。位於城南,鄰近嘉陵江,和錦屏山隔江相望。是閬中古城裡的第一高樓,人稱「閬苑第一樓」。登樓可以俯瞰全城。
之前南樓曾毀於火災,特以火神華光大帝命名新樓,以此祈福。
3、漢桓侯祠
張飛曾任巴西太守,駐紮閬中7年。
張飛死後,後人在閬中的墓冢外修桓侯祠,以示紀念。所以這裡也被叫做張飛廟。
院內還保留著明代所建的鬥拱疊木建築敵萬樓。
墓前原有墓亭,毀於文革。
4、貢院
這裡曾是四川省科舉考試的考場,現在是一個非常值得一看的科舉考試博物館。
尤其是關於作弊方法的小展館,令人眼界大開。
而展館中也有官學和私學的對比,官學顯著,私學輕微,在科舉的背景下是必然的。
也令人不禁喟嘆,功利性的應試體系,打著教育公平、社會階梯的幌子,進行對人的異化和挾制,已是跨越千年的傳統,不知何時休止。
用更長遠的歷史眼光來看,我們至今仍在實行變體的科舉。
閬中和科舉考試還是頗有一番緣分的。
歷代科舉考試裡,閬中曾經出過4個狀元。分別是唐宋的兩對兄弟,唐代的尹樞、尹極,宋代的陳堯叟、陳堯諮。
清朝初年,由於成都城毀人空,虎狼橫行。四川省治遷到了保寧府,在這裡進行了五次鄉試。
5、川北道署
在貢院隔壁,是過去官府衙門的所在地。可以簡要了解古代官制。
感慨清末時的官吏們,只知道官衙內的繁文縟節,不知道西洋工業已然起飛。
衙役是沒有編制的,收入很低,主要靠灰色收入求生存。所以越是這樣的蝦兵蟹將,越是因生存壓力而張牙舞爪。
高爾基在《在人間》裡寫道:「有的人本身就可憐,他還要欺負人」
6、文廟
一路上看了很多文廟,大同小異。形式死板,內容空洞,閬中這個文廟也沒能免俗。
看得出曾經儒教的輝煌繁盛,也更顯得當今儒教的凋敝空乏。
不過看完這裡,我才驚覺這通票有大妙。
貢院、官府,至今仍是一個人18歲、22歲的主流「追求」,而作為傳統信仰的文廟,則是盛名其外,空虛其中。人人把子曰掛在嘴邊,但讀全《論語》的人又有幾個?
二、古城裡的博物館
閬中古城本身就是一個自發形成的博物館群落,不同主題的展館已經設立不少。但我仍然感覺很不滿足,有太多的歷史故事和在地知識仍然值得更加細緻的進行挖掘和整理。
比如曆法主題、建築主題、節日主題、詩歌主題,都是尚待重視的文化教育資源。
1、閬中博物館
閬中博物館位於古城中心位置,就在核心景點貢院的正對面。對閬中進行入門了解,從這裡開始是個不錯的選擇。
2、風水博物館
閬中本就是風水學重鎮,而風水文化一直在各路神秘傳統中地位甚高。
抱著虛心學習的態度過來,但在這個館參觀的體驗是比較糟糕的。一方面趕上了停電,另一方面,這裡的布展和講解也都在營造一種故弄玄虛的氛圍,然後向遊客兜售風水諮詢和《群書治要》。
風水博物館(攝影:小唐)
3、鏢局博物館
古城南邊一個很容易錯過的小展覽館,簡單介紹了關於鏢局的歷史知識。可以到這裡來辨認十八般武器。
4、王皮影博物館
來到這裡的時候,正好趕上劇場裡的皮影表演教學。感慨手藝傳承之不易。
記得之前在成都博物館看過皮影文化的主題展,這個娛樂項目曾經也風靡一時。
這裡新建成不久,很多裝修細節都是皮影的元素。現在,皮影這樣的傳統藝術式微,甚至消亡,都是大勢所趨。但我仍希望有志者能繼續保留這些可能性,以啟後人。
5、保寧醋博物館
閬中是保寧醋的產地。博物館在閬中古城外不遠處。
博物館由流沙河先生題字,在園區的石頭上刻了不少關於醋的典故。
展示風格也像是瀘州老窖一樣,將生產和展覽結合。展館旁邊,就是進行人工翻醅的窖池。
此處種植了不少山楂,山楂花真難聞啊!
6、星座苑:落下閎故居
落下閎,閬中人,西漢時期的天文學家。
當時的官方曆法是秦朝時統一使用的顓頊曆,以十月為歲首。到漢武帝時期,已經常常出錯。
於是漢武帝在全國招募天文學家制定新的曆法。落下閎測定的太初曆脫穎而出,成為新的官方曆法。漢武帝也改元太初。
「太初有道」這神來之筆的翻譯恐怕也從這裡得來了些許靈感。
太初曆改正月為歲首,從此春節才成為春節。因此落下閎也被稱為「春節老人」,常與聖誕老人形成比較。
之後的中國曆法改革,也都是以太初曆為基礎。因此李約瑟在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裡也肯定了落下閎的成就。
星座苑是落下閎故居所在地,是一個很小的院落,有一塊米芾的集字匾「炳曜千秋」。展館布置的非常簡單,並不能豐富展示相關的信息。令人頗為遺憾。
閬中還有很多天文資源未被重視。
西漢末,閬中有任文孫、任文公這對父子天文學家,能測風雨水患。
東漢末,周群、周舒、周巨祖孫三人,曾在自己家裡建觀星樓,名噪一時。距離星座苑不遠的管星街,就是因他們而得名。據說街上還有古地名叫周家墳,尋而不得。
7、世界風水博物館
在閬中古城的對岸,過橋就能看到這一片浮誇的園區。看到60元每人的價格,大概看了一些文字簡介,我決定省下這一筆智商稅。不過要做相關研究的人,也許可以進去看看。
三、宗教建築
閬中古城,至今仍然保留著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五大宗教的建築遺蹟。若再加上儒教的文廟,則儒釋道俱全。除了屢見不鮮的佛寺、道觀,閬中的天主堂、福音堂、清真寺在幾公裡內並存,而且各自都很有風格,很有故事。
1、天主教堂
明末,崇禎年間,義大利人利類斯是第一個進入四川地區的傳教士。因信徒增加,他又請葡萄牙傳教士安文思前來協助。
在明末動蕩的時局中,他們還加入過張獻忠的起義軍進行傳教,後來被清軍俘虜。
安文思,本名加布裡埃爾·麥哲倫(Gabriel de Magalhaens),是航海家麥哲倫的後裔。也是最早在閬中傳教的傳教士。
清光緒年間,法國傳教士購地建天主教堂。清末曾因民眾激憤,被毀後用賠款購置狀元府地重建教堂。現在閬中古城裡的天主堂,是後來政府要恢復狀元府,又挪到旁邊重建的新教堂。
2、基督教聖約翰座堂
基督教聖約翰座堂,在閬中古城外不遠,建成於1914年,可容納2000人,是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教堂。
教堂由澳大利亞的傳教士饒哲夫(George Rogers)設計,中西合璧風格,外部是哥德式建築,內部是中國傳統建築。從上空俯瞰是一個十字架的形狀。
由於空間巨大,交通便利,功能多樣,在歷次劫難中得以保全。
「劍橋七傑」之一蓋士利(William Wharton Cassel)是這裡最早的傳教士。
教堂之所以取名為聖約翰,正是因為要紀念他的母校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
而他在成都也興建了另一座聖約翰教堂,就是今天成都市中心的上翔堂。
除了教堂,蓋士利還在這裡開辦天道學校、華英高等小學堂、華英女子學校,且引進道爾頓教育體系。平民教育家晏陽初先生就曾在天道學校就讀(一說是華英學校)。
蓋士利夫婦去世後,合葬在教堂的花園中。
俯瞰聖約翰座堂(圖源:中國影像方志)
3、基督教仁濟醫院
現在的閬中市人民醫院,前身為基督教會所辦的仁濟醫院。
現在的醫院大院內,仍然保留著一幢古樸的二層小樓,正是當年仁濟醫院的建築,至今仍在使用。
1895年,蓋士利牽頭興辦「仁濟醫院」。它也是英國基督教在內地創辦的四所綜合性醫院之一(其它三所分別在河南開封、甘肅蘭州、雲南大理)。
Montagu Robert Lawrence醫生曾在這裡工作多年。他畢業於牛津大學的聖約翰學院,有個弟弟叫T.E. Lawrence,就是那位著名的阿拉伯的勞倫斯。注1
現在的仁濟醫院老樓(攝影:楊波)
4、巴巴寺
巴巴寺在閬中古城外三公裡處,是伊斯蘭教的祖師華哲·阿卜杜拉希(又稱「西來上人」)的墓地。本名「久照亭」,俗稱巴巴寺,巴巴,是阿拉伯語「祖先」的意思。
巴巴寺建成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一直以來都是伊斯蘭教的聖地之一。有俗語說「有錢朝麥加,沒錢朝巴巴。」
建築風格很特別,與一般常見的清真寺大為不同。
5、清真寺
古城內另有一處老清真寺,始建於康熙年間,汶川地震中破損嚴重,原址修復。是中國現存的傳統建築形式的清真寺裡規模最大的一座。
四、家族大院
閬中古城裡,歷史悠久的院落不勝枚舉。很多大家族,十幾代人定居於此。現在多在自家古院裡經營自家的古風客棧。整個閬中古城,就是一個川北民居博物館。
1、杜家大院
七個院落連城一排,曾是青幫聚所,也曾作為銀行、政府、金庫用地。
2、閬中第一大古院
位于田家巷,以畫虎聞名的畫家張善子曾在這裡居住。門口僅以紙板手寫了幾句簡介。
3、蒲家大院
閬中蒲家大院建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四百多年,是四川省唯一的主體結構門窗花飾均未改變的「倒插門」式建築。
文革期間,蒲家在門神、窗花以及貴重物品上貼毛主席語錄或畫像,使得這些文物得以保全。
4、胡家大院
胡家是醫學世家,這個院落是閬中保留最完好的川北民居之一。
胡家曾在文革中被抄家,但胡家後人比較有心,尋回了很多當時丟失的東西。
5、田家大院
楊森的四女兒曾專程回到閬中來探訪這裡,這是楊森和她的母親舉行婚禮的地方,也是田家醋坊的所在地。
6、孫家大院
同學們去孫家大院採訪到了孫家後人,以下文字均整理自程馨雨同學記錄的口述史。
孫家大院是從一個小四合院開始修起的。修建時通常都是在院子前後留有一些壩子,等到有錢時又變壩為房。就這樣建造出了一個足足有二十多個天井的大院。
不同於通常中國建築的口字形、日字形、田字形或者目字形,孫家大院是「多」字形。
受訪人的生母的父親,人稱「孫胖子」,是清末民初的秀才,當過縣令,寫過縣誌,後來回閬中辦學有不錯的收入,不少學生活躍在風水界。
古城裡的這些大家族,光是做口述史都能收穫很有意思的故事。
五、古城外
1、錦屏山(南津關古鎮、觀星樓)
閬中古城之南,嘉陵江畔,是錦屏山。山腳下是古鎮南津關。可以從古城南門外沿浮橋步行抵達。
因「花木似錦,兩峰如屏」,得名錦屏。
吳道子以錦屏山為軸心,描繪三百裡《嘉陵江山圖》。
杜甫「閬州城南天下稀」的詩句也來自這裡。
山上可以俯瞰閬中古城格局。
曾立有嘉陵第一江山石碑,毀於文革。
景區內有一座觀星樓,據傳最初是袁天罡所建,後來一度作為閬中氣象站。去時正在修繕,紀念的是閬中的9位天文歷算學家:落下閎、任文孫、任文公、周群、周舒、周巨、李淳風、袁天罡。
2、狀元洞
狀元洞又叫三陳書院。陳堯叟、陳堯佐、陳堯諮兄弟曾在此讀書。其中陳堯叟、陳堯諮都曾高中狀元。據說每年高考前,這裡總是摩肩接踵,四川各地考生慕名而來,絡繹不絕。
3、滕王閣
在閬中城北的玉臺山,同南昌的滕王閣一樣,是唐高祖李淵第22子滕王李元嬰所造。
原本當地人只稱之為滕王亭子,因南昌滕王閣的名氣,這裡也改叫滕王閣了。
南昌滕王閣有王勃作序,閬中滕王閣有杜甫題詩:
「君王臺榭枕巴山,萬丈丹梯尚可攀。」
目前這裡正在重新打造,遊人稀少。
4、天宮院
距離閬中古城約30公裡外。這裡曾是李淳風、袁天罡觀星、著書的地方。天宮二字是「星垣」的意思。
這裡的名氣全部仰賴一個中國特色的都市傳說:推背圖。
推背圖,人稱中華預言第一奇書。
傳說,唐太宗李世民請大道士李淳風、袁天罡推算大唐國運。李淳風演算時太過忘我,一直推演下去,直到被袁天罡推了一下後背,說:「天機不可洩漏!」他這才罷手,但發現此時已經推算到千年之後了。
後來,推背圖的預言紛紛實現,目前的60個預言,已經實現了43個。
我對未知的事物通常是帶著敬畏的好奇心的,所以也去小小的研究了一下推背圖的內容。
目前廣為流傳的推背圖版本,一般包括卦象、圖像、讖語和「頌曰」律詩四個部分。
而網絡上所認為的被實現的那些預言,若要相信,就不能僅憑判斷力,得多開發些想像力才行。
大抵都是巴納姆效應。
不過這也並不影響我來探訪天宮院景區。據說這是「九龍捧聖」的風水寶地。
這裡的信息量不小,細看的話基本可以完成簡單的風水學入門。
景區對遊客不太友好,除了天宮院主體景區,李淳風墓、袁天罡墓、李淳風祠分別在景區的三個方向上。為了避免擁堵,景區還靜心設置了單向道供遊客繞行。
李淳風墓、袁天罡墓,均為近年重修的景點,招徠遊客的方式則是放置香爐和蒲團。川越一路,處處可見這些便於跪拜的裝置。
在這裡還是學到了一些有意思的東西。
比如,李淳風一家是三代太史令,曾拒任宰相,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定級的人,還整理修訂了十部數學經典,之後百餘年的科舉考試都以此為大綱,後來還傳入日本。
而袁天罡據說曾為襁褓中的武則天看相,留下預言:若為女兒,當作天子。
他發明了稱骨算命大法,我當場學得其中精髓。
如果您感興趣的話,可以打賞10元,並且留下出生年月日時,具體到小時,我就能為您算上一卦。
六、美食
閬苑三絕是一道閬中名菜,將保寧醋、張飛牛肉、保寧蒸饃融合到了一道菜裡。是一個差強人意版的「罐罐豆花」。可能是進錯店了,但實在是沒那麼好吃。
除此之外,閬中還是川北涼粉的發源地。
1、閬苑三絕之保寧醋
保寧醋,和山西老陳醋、鎮江香醋、福建米醋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醋,遐邇聞名。最初是1618年由索氏家族首創。
2、閬苑三絕之張飛牛肉
張飛牛肉,原本叫做保寧幹牛肉,是閬中的回民特產,因為外黑內紅,恰好和張飛的形象相似,故稱「張飛牛肉」。
3、閬苑三絕之保寧蒸饃
回民特產,熱食甜軟,冷食酥散。出場閬苑三絕時,你就會記住它的口感。
4、保寧壓酒
源自閬中的蘭氏家族開創的釀酒技藝,保寧壓酒至今仍然暢銷。
5、趙包子
很可惜,在閬中時沒能吃到這家著名的趙包子,總是大排長龍,排隊不是我的作風。
很幸運,後來閬中的朋友給我們帶了趙包子,即便放涼了,都還是很好吃。
6、川北涼粉
四川各地街頭常常見到「川北涼粉」的小店招牌,而川北涼粉正是出自閬中。
近百年前,閬中的一個農民自創了涼粉的做法,美味從此不脛而走。
涼粉的做法也還在不斷更新,閬中街頭的熱涼粉也值得一試。
7、油茶
豐子愷曾在閬中辦畫展,對閬中蒸饃和油茶讚不絕口,還作詩一首:錦屏山下客流連,蒸饃油茶勝綺筵。不過我感覺就普普通通。
油茶(攝影:段皓源)
七、其他
閬中古城內外的遺蹟景致,一篇文章實在無法盡數。最後再列舉一些容易被忽視的角落。
1、廢墟:民間博物館
在閬中古城外不遠,有一個荒廢已久的民間博物館,建築主體還在,年久失修,殘破不堪,有人仍寄居其中。秘境廢墟愛好者可以前去一探。
2、火神樓
最初建於清代的過街樓。展示了不少火神文化。
中國古代的火神,可能有以下六個,炎帝、燧人氏、祝融、回祿、閼伯和華光大帝。
火祖炎帝,鑽木取火的燧人氏,和有赤帝之稱的祝融,都是民間傳說裡常見的人物。
回祿,常被用作火災的代稱。我們都知道「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但在古代,很多打更人喊的其實是「天乾物燥,慎防回祿」。
閼伯,帝嚳之子,一邊管火,一邊築臺觀星。
華光大帝,是道教護法四帥之一的靈官馬元帥。華光大帝擁有第三隻眼,也就是傳說中的火眼金睛。
3、醋泡腳一條街
閬中到處都有醋泡腳的攤位,而這個醋泡腳一條街更是集醋泡腳之大成。
4、門神
很多人都知道中國的傳統門神主要都是以秦瓊、尉遲恭的形象為代表。但其實神荼、鬱壘是更早期的門神形象。鍾馗也曾常在門板上出現。
閬中的各家大院,至今仍保留了各式各樣的門神形象。可惜其中多數已是文革後復刻重建。
閬中門神上的語錄(攝影:唐蘊文)
5、文化館
特地前往古城附近的閬中文化館,未取得有價值的信息。
6、圖書館
特地前往古城附近的閬中文化館,第一次去工作人員開會不開門,第二次去才進入書庫翻閱圖書,收穫不小。
7、南池曉波
翻閱《閬中古蹟》一書,發現閬中十景裡有一景叫做「南池曉波」。
真是處處有驚喜,竟然在閬中寶藏裡,找到了自己。
外面再多眼花繚亂的寶藏,終究要回歸自我才能安放。
閬中,從最早在這一帶活動的賨人部落,到現在包羅萬象的古城,歷史的變遷都能在這裡找到蹤跡。
古城裡還有很多家族大院,未及拜訪,還有很多故事,沒能聽到。曾經守護這一方淨土的城牆,也已經成為散落古城多處的遺蹟。
從閬中回來之後,我曾兩次在不同場合遇到閬中人,其中一個人家就住在古城裡,當我對閬中的多元包容大加讚賞的時候,他們卻毫無同感,很多就發生在他們身邊和他們祖輩身上的故事,他們從沒聽說過。
我們的教育,是用標準答案換來一紙文憑,而失去求知慾和探索能力的人們都變得如紙一般淺薄。
我們的注意力,始終敵不過流光溢彩的賽博世界,對跳動的字節應接不暇。
看不見,更擔不起我們腳下、身邊、附近和遠方那些厚重的東西。
我們現在匆忙向前的節奏很快,而鮮有人願意駐足回顧歷史。
我們越來越善於識別經濟價值,卻失去了識別文化價值的能力。
挖土裡的東西很容易,挖心裡的東西卻很難。
希望閬中的寶藏們能繼續得到挖掘和保護。
靠的不是誰的扶持,而是自己的重視。
閬中巷弄裡的蒙德裡安(攝影:張旭)
閬中可供開發的教育項目不勝枚舉,十幾個活動信手拈來。我最後就留這一個好了。
「尋找威爾遜之樹」
閬中最初的影像資料,很多都是由當時西方的冒險家、攝影家們記錄下來的,比如植物獵人威爾遜、作家伊莎貝拉·伯德等,他們拍下了很多珍貴的照片。
百餘年後,植物學家印開蒲先生跟隨威爾遜當年的腳步,在同樣的角度重新拍攝威爾遜當年的照片。
在閬中古城城南十五英裡處,威爾遜拍下了這張照片。
我們試試看能不能找到這棵樹,並且以同樣的角度再拍一張照片吧。
就以這個活動作為本文的結束。
2020年3月23日
文中圖片若無特別說明
則均由池曉攝於閬中
特別鳴謝張旭最初的資料整理
特別鳴謝程馨雨、汪成驍、段皓源等同學的調研信息
注1:
關於這位勞倫斯的相關資料非常少。我讀了很多文獻後,可以確認的是,阿拉伯的勞倫斯的哥哥Montagu Robert Lawrence的確在仁濟醫院工作過。
根據一些中英文資料的對照,他應該就是仁濟醫院的第三任院長羅任斯(也作羅任思,應為Lawrence譯),很多中文資料寫作羅伍思,應該是筆誤。也有資料寫「賴醫生」,與「羅任斯」也接近。
他1922年來到中國,在鎮江接受語言培訓後在閬中仁濟醫院工作。1926年,因為又有民眾因民族情緒暴動殺害教會學校老師和學生,羅任斯等人一度奉命離開中國。1932年,他又返回四川,在綿竹的教會醫院裡服侍。在1935年沿長江乘船離開中國時,他收到了T.E.勞倫斯的死訊。
他在中國期間,曾與勞倫斯之間有不少通信,據說最近已經有學者開始整理和研究。
參考資料:
李家駒《閬史索徵》
張治平《閬中天文探秘》
唐建《最早入川的傳教士》
李文福李永奇《閬中古蹟》
鄭光路《四川舊事》
劉先澄《閬苑紀考》
李勇《春節與漢太初曆》
私享無疆《「劍橋七傑」與閬中聖約翰教堂》
王立樁《醫療宣教與西醫本土化》
王書亞《基督教在四川的歷史要略》
楊康《推背圖考論》
Allan Jones Robert Lawrence
Pat Barr A Curious Life for a Lady: The Story of Isabella Bird
Anthony Sattin The Young T.E. Lawrence
川越二十一市記
01 眉山 定風波
02 樂山 中國最好吃的城市 | 地圖上找不到的無名老店
番外1 嘉陽 嘉陽小火車
03 宜賓 無論你遠行到哪裡,都走不出故鄉
番外2 李莊 李莊古鎮漫遊指南
04 瀘州 飲不釂者,浮一大白
05 自貢 鹽井不需要自流
06 內江 你是我心內的一條江
07 資陽 尋找賈島墓
08 遂寧 文物分兩種,野生的和圈養的
09 南充 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10 廣安 尋找蒲殿俊
11 達州 關於荔枝的冷門軼事
12 巴中 晏陽初:三個最具啟發性的洞察
番外3 閬中 閬中寶藏錄
番外 城之天空
番外 四川冰粉TOP5
番外 四川城市地名來歷大全
川越展 要對得起自己的經歷
池曉題大作
trouble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