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古城之魂仍在

2021-02-17 國家地理中文網

中國至今保存較為完好的四大古城,

每一座都如雷貫耳:

麗江古城、平遙古城、徽州古城,

以及「閬苑仙境,風水寶地」——

閬中古城。

現存近兩平方公裡「唐宋格局、明清風貌」的閬中古城,山環四面、水繞三方,素有「閬苑仙境,風水寶地」之美譽。

撰文、攝影:廖永勤

「你的腳步追隨的不是雙眼所見的事物,而是內心的、已被掩埋的、被抹掉了的事物。」

                                   ——伊塔洛·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

 

閬中老觀鎮,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劉德志正在表演具有巴渝舞遺風的巴象鼓舞。閬中曾為巴國國都,巴漢文化在此交融,源遠流長。

作為古國舊都,地處巴蜀要衝的閬中歷史悠長、遺蹟眾多,地理環境、宗教民俗等因素造就了獨屬於此的文化生態;而城市的興起、現代化的到來,卻無可避免給這座古城帶來各種各樣不可言說的影響。鬥轉星移,人不再,物亦難存。

所幸在時代的進程中,歷史傳承的文化仍停駐在這座城市的血液中,綿綿不絕。是內核,是靈魂,體現在古城的一處處細節中。

 

閬中老觀鎮三譙廣場,舞龍舞獅,熱鬧非凡。

農曆二月初二是老觀古鎮春節中最為熱鬧的一天,各類民俗活動競相登場。

老觀場場址,原為古奉國縣城的遺址。2019年2月,我於閬中老觀古鎮趕集時拍到此圖,前景是趕集的人群,背著具有當地地方特色的背篼;背景是一張年輕夫婦的婚禮照片。

閬中洪山鎮,摩託車後視鏡中的車主。隨著交通條件改善,這種情景已逐漸淡出人們生活。

閬中學道街貢院廣場,午後陽光明媚,閬中城裡父老鄉親聚集於此,聊天、打長牌。長牌歷史悠久,玩法變化多樣,趣味橫生。

千佛鎮吊腳老茶館,光線昏暗,用舊的原木欄杆泛著微光,熟客們喝茶聊天,氣氛閒適而慵懶。

 

閬中,更像是一個符號,是居民精神力的匯集;是象徵物的薈萃;是數千年積累的濃縮。我在這個符號下生長,又在數年後,以影像為媒重新審視它。在個人化的經歷中,父親曾在潛移默化中教育我把握美的尺度。這份自父輩延續的尺度也成為我觀察的初衷。

2016年4月21日,攝於我的家鄉閬中妙高鎮。圖為我父親83歲生日宴那天,擺下壩壩宴,親朋好友歡聚一堂。

(※壩壩宴,也稱九大碗流水席,是四川地區傳統特色菜餚之一,其特色注重的是蒸菜,原意是以蒸菜的九大菜而得名)

學道街貢院廣場上,人們在激情澎湃的伴奏下,踢腿擺臂,搖曳身姿,成為街頭獨特風景線。

在閬中,自然與人文兩股力量彼此相長,以一種和諧的狀態存在。山河朦朧而秀麗,像極了雋永的山水畫卷。

閬中構溪河

生存的痕跡刻上民居,錯落有致的排列,折射出這片西南福蔭之地如何讓眾生繁衍生息。人聲鼎沸處,芸芸眾生的經歷都值得被翻閱、被記錄,每一個時間切片都是生活標本。

閬中古城下新街,一對80多歲老年夫婦。

2014年4月攝於閬中河溪渡口,一位年輕姑娘穿著時尚衣服走下渡船,巧笑嫣然。河溪渡位於嘉陵江中段,曾為扼守閬中的護城七關之一。隨著城市發展,渡船已無法滿足現代人出行要求;同年7月嘉陵江三橋正式開通,河溪碼頭停運。

「春節老人」是閬中特有的傳承,這位白髮老人便是漢初參與《太陽曆》的天文學家落下閎之化身。2004年,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落下閎星」。

攝於古城新街——現場繪也叫畫現場,這是最接地氣的藝術形式,現場互動氣氛熱烈。

僅僅是真實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狀態,就足以動人。正如作家蔣藍所說:

「閬苑文化的最動人之處,在於天、地、人之間神秘而敞開的交流,以及這種交流所形成的生活氣場和文化氛圍。」


老觀古鎮街上賣鍋邊饃的中年婦女。

 

在閬中,新的元素不斷興起,舊的傳承卻仿佛從未斷開。現代化的進程催促著個體與集體向前奔跑,閬中卻以一種滯後於主流的姿態凝固了諸多傳統。

閬中的川北燈戲,農民也稱它是「喜樂神」

在緩慢的生活節奏中,舞龍舞獅、川北皮影,匠人精神在時間中沉澱。老一輩人手把手將傳承留給新人,年輕人也將這份熱愛繼續傳遞。

 

川北皮影擁有「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兩頂桂冠。

千帆過盡,無論是宏大敘事,還是細微小節,閬中都有諸多值得述說。變或不變,這片停留在我年輕時記憶裡的土地,仿佛從未離開。

在藝術家的創意下,高達三米多的川北皮影佇立於蒼茫古道,仿佛眺望著古與今、城與人。在閬中,新的元素不斷興起,舊的傳承卻仿佛從未斷開。

 

點擊下圖或文末「閱讀原文」

購買2021國家地理中文日曆

再「見」月球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國家地理中文網」 

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

就點一下「在看」吧!

相關焦點

  • 閬中古城寶藏錄
    古城裡飄蕩著淡淡的醋味,巴蜀地區每天飲食都離不開的保寧醋正是來自這裡。閬中古城,與歙縣徽州古城、平遙古城、麗江古城並稱為中國四大古城。當然,這也是旅遊行業用來招徠遊客的噱頭。而閬中則是其中名氣最小的一個。在做準備工作的時候,就發現閬中古城遍地寶藏。這裡雖然地方不大,但信息量巨大。面積僅2.1平方千米的古城,爆發出了令人驚嘆的能量。
  • 閬中古城為何與眾不同
    除隋初曾短期改名為閬內縣以外,從未更改過縣名,也沒有搬過城址,全國罕見。  ★閬中歷史源遠流長,城郊蘭家壩和朱家山遺址曾出土新石器晚期的石器和陶器,證明最遲在新石器晚期,閬中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據《路史》記載,伏羲之母華胥即誕生於閬中渝水之濱。
  • 2019 閬中古城國際馬拉松賽 | 來跑「風水古城」吧
    閬中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世界千年古縣、中國春節文化之鄉,迄今有2300多年歷史,擁有張飛廟、貢院、滕王閣佛塔等8處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天宮院、華光樓、福音堂等20餘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城燦爛的歷史人文與優美的自然風光交相輝映。
  • 古城的魅力,閬中國慶秀央視
    張曉東 封面新聞記者 蘇定偉 實習生陳恩鳳閬中勝事可腸斷,閬州城南天下稀!1200多年前的杜甫在《閬水歌》裡曾感慨老天爺太厚愛這片熱土。國慶前後,央視多個欄目聚焦閬中,今天(10月2日),《音樂公開課——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CCTV-3綜藝頻道早上6:55首播;CCTV-15音樂頻道晚間22:20重播。《音樂公開課—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9月4-7日在閬中完成錄製。
  • 2019閬中古城國際龍舟賽今日開漿
    本社四川閬中訊(任建勳)端午山河好,競渡龍之舟。6月9日上午,嘉陵江兩岸人聲鼎沸,「瀘州老窖特曲杯2019閬中古城國際龍舟賽」在嘉陵江閬中段震撼開槳,22支參賽隊伍在嘉陵江上擊水競渡,一決高下。經過激烈角逐,閬中市住建局華光樓號獲得冠軍,閬中市農業農村局三國文化號獲得第二名,四川農信·閬中農商銀行白塔號獲得第三名。至此2019閬中古城國際龍舟大賽圓滿落幕。本次龍舟賽由中共閬中市委、閬中市人民政府主辦,閬中市教育科技和體育局、華誠文化體育發展有限公司承辦,閬中市體育運動管理中心、閬中市龍舟協會協辦,南充市工商聯特別支持,瀘州老窖特曲獨家冠名的國際文化體育賽事。
  • 2018閬中古城國際馬拉松賽招商正式啟動!
    柔情多姿的「閬馬」已經永久落戶閬中閬中古城馬拉松與閬中一同成長秋高氣爽的10月2018閬中古城國際馬拉松以嶄新之姿雄氣糾糾而來將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向國內外跑者呈現一場盛大馬拉松賽事讓世界走進閬中,讓閬中走向世界!
  • 閬中古城景區公告
    1、建議遊客朋友出行前通過搜索關注「一碼遊閬中」或「新華聯閬中文旅」官方微信公眾號提前預約購票,也可通過同程、攜程、美團、驢媽媽、去哪兒等OTA平臺預約購票。2、網絡預約訂票的遊客,可憑購票二維碼或本人身份證,刷閘機驗證後入園。3、符合政策性免票或優惠票的遊客,請持有效證件到遊客中心、張飛廟景點、貢院景點(任意一處均可)售票窗口換領紙質票後入園。
  • 閬中市委書記張斌:讓「世界古城」 走向世界蜚聲全球
    閬中古城山圍四面、水繞三方,山水城相依相融,素有「閬苑仙境」「千裡嘉陵第一江山」之美譽。9月1日,「一年看變化」天府旅遊名縣集中採訪報導活動走進四川省南充市閬中市。南充市政協副主席、閬中市委書記張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全面提升閬中文旅發展品質,以新的成績持續擦亮天府旅遊名縣這一金字招牌,讓「世界古城·春節文化」走向世界、蜚聲全球。
  • 快過年了,四川南充閬中古城民間藝人舞龍舞獅迎新春!
    快過年了,2020年1月18日,四川南充,閬中古城民間藝人進行舞龍舞獅表演,迎接鼠年春節的到來。快過年了,四川南充,閬中古城民間藝人進行舞龍舞獅表演,迎接鼠年春節的到來。快過年了,四川南充,閬中古城民間藝人進行舞龍舞獅表演,迎接鼠年春節的到來。
  • 閬中古城2020落下閎春節文化博覽會年畫展在成都展出
    1月11日,2020落下閎春節文化博覽會(以下稱春博會)非遺年畫展成都站活動在優品道廣場正式拉開帷幕,來自全國18處非遺年畫產地的部分優秀作品精彩亮相,在為成都市民來帶優秀傳統文化作品之外,還準備了閬中古城門票、特色文創產品、定製年畫衍生品等小禮物,現場熱鬧非凡,受到成都市民朋友的熱烈歡迎和喜愛
  • 閬中古城雙節假期人氣爆棚 「旅遊+國潮+直播」打造旅遊天堂
    「十一」期間,新華聯景區管理(閬中)有限公司聯合同程旅行,糅合「國潮、漢服、非遺」等元素打造多彩活動,邀請抖音網紅達人在線直播,以豐富多樣的「月滿華誕,國潮閬中」互動體驗活動,充分引燃「國潮」賀誕辰、全民遊閬中的熱潮。
  • 2018閬中古城國際馬拉松正式開跑,畫面太震撼了!
    2018閬中古城國際馬拉松「領跑春節之源,暢遊風水之都」正在比賽中…金秋十月,千年古城閬中處處蘊含著豐收的喜悅。伴隨著2018閬中國際馬拉松的鳴槍開跑,世界目光再次聚焦閬中,也點燃了這座歷史悠久的風水城市的激情。
  • 閬中石犀牛的前世今生
    「犀牛望月」 古城十景之一  據《閬中縣誌》記載:古城西門外,有鐵鑄犀牛,石造犀牛各一尊,鐵犀牛是乾隆34年(1769)知府宋思仁鑄置,石犀牛則為川北道道臺黎學錦修治江岸防洪工程後所置造,「犀牛望月」是古城十景之一。
  • 2019閬中古城國際馬拉鬆開賽 2萬人古城開跑
    中新網成都10月20日電(王爵)2019閬中古城國際馬拉松於20日開跑,來自美國、英國、衣索比亞、巴基斯坦、新加坡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2萬餘名跑者參賽
  • 「閬中古城杯」第二屆中國女子圍棋名人戰圓滿落幕
    【「閬中古城杯」第二屆中國女子圍棋名人戰圓滿落幕】11月14日,「閬中古城杯」第二屆中國女子圍棋名人戰 在四川閬中古城圓滿落幕。周泓餘以2-1的比分戰勝陳一鳴,奪得了本屆賽事的冠軍,加冕女子「名人」頭銜。
  • 閬中民間故事:閬中石犀牛的傳說故事
    小時候,學過一篇課文叫《撈鐵牛》,從此鐵牛是鎮水之物便深深的烙印在腦海中。在市城西嘉藝廣場上也有一頭石犀牛雕塑,整個雕塑不大,但它歷史悠久,從清朝走進21世紀。它隨著歷史潮流的沉浮而沉浮,隨著城市面貌的改變而搬遷,石犀與古城相伴,記錄著歲月滄桑,「犀牛望月」無論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成為閬中古城江邊的一道獨特的風景。
  • 團報 | 2018閬中古城國際馬拉松賽
    2018閬中古城國際馬拉松賽團報優惠費用:全程:120元/人
  • 閬中市委書記張斌:古城單核變全域「硬核」,國際定位開闢文旅新程
    張斌:閬中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但旅遊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仍然是我們的短板:古城旅遊「一枝獨秀」,城周邊很多資源開發不足、利用不足。經過調查研究、科學論證,我們認為,只有把單一的遊覽轉變為多元的體驗,把單核支撐轉變為全域格局,才能進一步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 【摯愛閬中古城的人們】——袁勇及其文化隨筆《讀閬中》介紹
    劉備平定益州後,派張飛為巴西太守,領軍駐守閬中達七年之久,為鞏固蜀漢政權,保護閬中一方平安立下了汗馬功勞。公元221年,為替關羽報仇,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臨行前,因被部將範強、張達刺殺,死時只有五十五歲,張飛的頭被帶到東吳,其屍體軀幹被埋葬在閬中,頭顱埋葬在雲陽,並分別建有張桓侯祠(漢桓侯祠)和張桓侯廟(張飛廟)。
  • 閬中古城26日起閉園 所有景點停止售票 已售票原渠道全價退款
    封面新聞記者 謝杰1月25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四川南充市閬中獲悉,為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和應對,從25日(大年初一)12時起,閬中古城所有景點的線下線上售票工作已經全面停止。1月26日(正月初二)起,閬中各涉旅經營單位暫停團隊出遊等經營業務。同時,26日起閬中古城內景點暫時關閉。1月25日閬中古城發布閉園公告,1月26日(正月初二)起,暫時關閉閬中古城景區內景點,具體開放時間另行通知。暫時關閉的景點包括:漢桓侯祠、中天樓、華光樓、川北道署、貢院、文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