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如鏡,蔚藍輕暖
5月的溫江
給你如詩般浪漫柔美
也定會讓你怦然心動
今天,人民日報刊載文章
《成都溫江 加快推進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
對溫江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模式
進行了半個版面圖文專題宣傳報導
具體內容是啥?
一起來看看吧!
人民日報介紹了溫江大力實施
「+旅遊」「旅遊+」
以全域旅遊為引領、以融合發展為特色
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此次《人民日報》對溫江全域旅遊的集中報導
反映了溫江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的聚力與蝶變
書寫了溫江公園城市特質
進一步擦亮溫江城市名片
繪就了最美宜居公園城市溫江表達
人民日報原文
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地處成都平原腹地,相傳是古蜀魚鳧王國發祥地,素有「金溫江」的美譽。先後獲批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改革先行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連續8年被評為中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近年來,溫江主動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胸懷打造國際健康產業高地、西部創新公園城市的雄心抱負,大力實施「+旅遊」「旅遊+」,以全域旅遊為引領、以融合發展為特色,成功創建國家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區、四川省全域旅遊示範區,是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全業相融 不斷推動旅遊產業融合創新發展
溫江出臺相關扶持政策,每年設立8000萬元專項資金,著力推動旅遊產業全業相融、創新發展。
聚焦「+旅遊」。唱響「來溫江,享健康」主旋律,發揮博奧生物等醫療資源優勢,吸引太平、泰康等五大壽險項目落地,加快國壽嘉園、類經堂、賽爾託馬斯等項目建設,構建健康旅遊產業鏈,打造健康旅遊消費新場景;發揮全國四大花木基地之一品牌優勢,建成臨江花海、萬花拾景園等項目,打造花卉觀光旅遊新場景;發揮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引領作用,推進文體中心、金強賽事文旅中心等項目建設,依託中國職業籃球聯賽四川主場賽和中國馬術節等體育賽事,打造體旅融合消費新場景;發展六大新經濟形態,開發新經濟和旅遊融合新產品,推進高校遊、研學遊活動,打造新經濟旅遊新場景。
聚焦「旅遊+」。建成國色天鄉等5個國家A級旅遊景區、楊家院子等7個成都市A級林盤景區,打造主題樂園旅遊新場景;建設幸福田園音樂文化小鎮、540貨幣文化工業旅遊園等品牌項目,打造文旅融創消費新場景;引進珠江國際、新光天地等商旅綜合體,建成西熙裡、新尚天地等特色商業街區,做優商旅消費新場景。
全景打造 塑造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大美形態
立足「三大園區」協同發展,溫江構建「南城北林」空間格局,規劃形成「1+3+50+100」的公園體系和「一軸、一帶、兩環、三區」旅遊空間布局,構築「城景一體、產業融合、主客共享」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
「南城」秉持「產業生態化」理念,實施「引綠綴城、引水潤城、引風貫城」工程,構建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宜、自然經濟社會人文相融的公園城市形態,打造水綠交融、移步聞香的都市麗景;「北林」秉持「生態產業化」理念,堅持全域景區化景觀化,打造全域旅遊要素齊全、結構完善、品質優良的「溫江樣本」。
以「水韻溫江」為主題,依託四河千渠生態景觀,打造江安河、魯家灘等精品公園,構建全域公園體系;以「田園溫江」為本底,開展整田、護林、理水、改院工程,打造鄉村旅遊新亮點;以「醉綠溫江」為特色,實施園林變景區、園子變景點工程,改造「小遊園·微綠地」,打造盆景園、樹藝園、花卉園特色景區,形成一路一景、一水一韻、一街一品特色。
全民參與 探索鄉村旅遊帶動高質量發展新模式
圍繞「立足三農謀振興」的發展思路,溫江積極探索鄉村旅遊帶動鄉村高質量發展新模式,形成鄉村旅遊整體IP。
首創「院落優改、產居共生」模式,搭建「風險共擔、利益共沾」機制,農民以宅基地、房屋、生態價值等方式入股推進旅遊項目建設,建成植物編藝公園、岷江桂花村等多個特色旅遊示範村落。
創新「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商業化邏輯」共建共享運營模式,以北林綠道為依託,建成淼兮帳篷度假酒店、九坊宿墅、柏萃白居等「高端、精緻、生態、靜謐」的精品民宿和鄉村酒店。
創新旅遊行業聯勤聯動共治模式,完善部門、鎮街、社區工作機制,強化行業自律,構建旅遊企業社會信用體系,制定旅遊經濟規模評價指標體系,進一步提升旅遊服務品質。
2019年,溫江接待遊客1754.96萬人次,其中過夜遊客239.72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09.11億元,位居全省前列。
醉美溫江,詩韻流淌。溫江正搶抓機遇、砥礪深耕,努力促進文體旅融合發展,將以「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和「天府旅遊名縣」創建為引領,加快推進溫江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
咱們溫江處處是旅遊勝地
處處是生態休閒好去處
溫江
邀你來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