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青年看北京】北京第一就是世界第一

2021-02-17 青年公社go

 「2017年京臺青年科學家論壇」開幕式於8月22日上午在京舉行。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常務副主席馬林、北京市臺辦主任王力軍等領導和來自兩岸的科學家、行業協會負責人、企業家及青年學生代表等200餘人出席了本次開幕式。

本屆論壇將圍繞探索「經理學術」服務科技工作者,實踐「創新簇」服務創新驅動發展兩個重點,積極推動京臺青年科技人才的溝通交流,加強互通互聯,為京臺兩地科技類學術團體、行業協會及其所聯繫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共建溝通交流平臺。

北京市臺辦主任王力軍在開幕儀式上致辭。

創業者:北京第一就是世界第一


本屆論壇特意為優秀的青創產品布置了展示空間。在展臺前,臺灣青年宋富璘賣力地向來賓介紹著自己手裡一款號稱為「車輛廢氣問題終結者」的產品,這樣一款可以改善汽車尾氣、提升發動機效率的產品價值人民幣八、九百元,但是在過去的一年,這款產品在臺灣地區的銷量不足三千套。宋富璘無奈地說:「臺灣人對新興產品的支持度不大。在大陸,僅北京一地的汽車保有量與臺灣地區整體水平接近,而且北京市政府已經將改善空氣品質列入了工作目標,所以,在北京我看到了最廣闊的市場。此外,在大陸資源整合好,我們創業者不用單打獨鬥,可以直接面對市場,通過一些像『京臺青年科學家論壇』這樣的平臺,我們可以得到想要的幫助,接觸到有意向的客戶,直接對接投資人和客戶。」

臺灣青年企業家展示產品。從左至右:視鏡科技張佑輔,水動力綠能有限公司宋富璘,莫仔桌遊林家進。

賣眼鏡其實是張佑輔的副業,他的主業是賣技術。他開發的軟體可以讓客人在自己的手機上看到不同眼鏡的試戴效果,這樣一個類似於現在很多流行的自拍app的軟體,在臺灣的開發過程耗時兩年半,這在張佑輔看來太慢了。「臺灣經濟發展緩慢,資深的工程師只願意做他們熟悉的基礎工作,而在大陸,年輕人不學習就會被淘汰,所以從人才和效率的角度來說,創業者在北京的機會遠遠超過臺灣。但是,我在舊金山看到了像書店、像花店一樣的眼鏡店,而北京的眼鏡店就跳不出傳統的模式,創意、美術、設計等方面是臺灣團隊所擅長的,所以在創業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各取所長,融合兩岸團隊,找到平衡點。」

幸運的王欽泉第一次來北京是2014年,他來的時候剛好北京在舉辦舉世矚目的「APEC會議」,所謂的「APEC藍」讓他懷疑自己來到的是不是那個傳說中的「霧都」北京。今年在到北京,除了見得到、摸得著的一條條新地鐵和一座座新高樓,好轉的空氣品質和惡化的交通環境,王欽泉感受到了更多深層次的變化,「第一次在北京搭地鐵,我是被人潮擁擠著進入了車廂,但是這次再坐地鐵,我發現進站、買票、安檢、上車,所有人都在自覺排隊,特別有序。從各個方面來說,北京都是一個宜居的城市了。」

做文創產品的臺灣青年王欽泉要以北京為起點走向世界。

除了宜居,北京在做文創的王欽泉眼中也是最適合創業的城市,「北京是國際化的城市,這裡有世界各地的人,也有世界各地的商品,我的文創產品在北京就可以受到全世界的檢驗,如果在北京我們能做到第一,我們就可以說自己是世界第一。所以,我們要以北京為出發點走向世界。」

 投資者:北京是創業者最好的選擇, 也是最壞的選擇


「在臺灣,其實政府對創業的支持力度非常有限,但在北京,市政府對創業方面的投資預算就有9900億人民幣。」在強調政策傾斜的同時,陳冠融並不希望政策幫扶影響臺灣創業者的決定,「如果創業者首先考慮的是創業項目可以從政府得到多大的補貼,那這個創業項目就沒戲了、死定了,創業者需要選擇的是最適合的土壤,而不是不錯的園丁。」

「全世界最大的三個孵化器企業都在北京建立了分公司,所以我可以說,北京有年輕人們成功創業所需要的一切拼圖,這裡有亞洲甚至世界一流的高校、有最廣闊的市場、最充足的資金還有政府最有力的政策支持,所以說北京融合了創新生態圈所需要的所有元素。」但最大的機會也意味著最強的競爭,遠見育成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冠融認為北京對兩岸青年創業者來說是最好的選擇,也是最壞的選擇,競爭強度高、生活成本高是他邀請臺灣創業者來京時他們顧慮最多的兩個問題。

「在北京,有一個又一個的『圈子』。」在大陸打拼多年的陳冠融自稱商場「老油條」,他說:「在北京辦事,與人打交道很重要,只要對方覺得你靠譜,把你當『哥們兒』,萬事都好辦。但是臺灣青年,尤其是剛走出象牙塔的那些年輕人並沒有接觸過這些,也不知道怎麼融入到『圈子』裡,甚至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圈子』。所以,我在邀請臺灣人來北京創業的時候有一個原則,就是要求他們的團隊中必須有大陸的專業人士。總的來說,臺灣人在國際化、服務意識和工作認同度等方面做的更好,但大陸人在人情世故、專業知識及工作積極性方面又更突出,依託大陸的市場、資金和政策支持,兩岸創業者在大陸的結合可以創造出『無敵的』力量,用這股力量去打創業市場的『國際大賽』。」

「你不一定要來北京,你也不一定適合北京,但你一定要來北京感受創新的氛圍,不管以後你在哪,這對你的職業生涯或創業經歷都會有所幫助。」

來自臺灣的團隊「星創咖啡」在活動現場為嘉賓來賓演示咖啡製作。

 據了解,「京臺青年科學家論壇」由北京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和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創辦於2004年,至今已經走過十三年的發程歷程,逐步成為在京臺兩地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品牌活動,積極推動了京臺兩地學者、企業家和青年科技人才的充分交流,促進了兩岸同胞感情融合,心靈契合。

 論壇將於今天上午進行「京臺科技成果雙創火花會」,來自臺灣近4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校的70餘位青年企業家、創業者來京參加活動。打造「臺灣科技項目精品成果包」,以路演、專家點評、現場互動等形式推介創意產品,深化雙創交流,實現合作共贏。

青年是未來,公社是平臺。

大陸輕鬆走,青年公社go!

青年公社

微信號 : ycgo666

投稿:youth_86@outlook.com

小編微信:yceditor666

合作電話:17346577790

     010-66231799

相關焦點

  • 臺灣青年看北京:北京交通,真的像傳說中一樣神奇?
    何煒彤「來北京實習已經兩周了,都說最能認識一個城市的方式就是交通,我決定用一天的時間,騎著共享單車出發,乘坐地鐵去坐高鐵,最後滴滴打車回家。沒想到『驚喜』在最後......」——《臺灣青年看北京》「交通」篇去年的暑假,有五位來自寶島臺灣的小夥伴利用假期來到大陸,前往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實習。他們五位來自臺灣銘傳大學及政治大學,用一個假期的時間,體驗北京民情風俗、感受北京本土文化。在短暫的實習期間,他們不僅順利完成工作,還品嘗了地道的老北京烤鴨,感受後海酒吧街的熱鬧與喧囂,親自體驗麵塑、臉譜的韻味之所在。
  • 臺灣青年看北京:北京給人一種太過忙碌的感覺
    大陸網際網路企業的蓬勃發展之姿觸動了臺灣青年的神經,大陸民眾的生活面貌和年輕人的工作、學習狀態也引發了臺灣青年的思考。本次交流活動中,主辦方特意安排了一整個下午供這些臺灣青年和北大的師生座談,這次與大陸優秀青年的接觸也讓同學們發現了些許差距。賴俐伶說道:「去北京大學參觀的時候,我就有感覺到那些大陸同學對於自己的職業生涯和人生目標都有著蠻明確的規劃。
  • 臺北第一女子高中隊友誼賽戰勝北京青年女籃
    新華網北京8月24日奧運專電(記者陳鍵興)臺北市第一女子高中籃球隊
  • 在北京的臺灣青年告訴島內親人:北京的抗疫真相
    日前,臺灣島內綠媒製作了一期關於北京疫情的節目。節目中,主持人和現場嘉賓一次次妄稱北京隱瞞了疫情。為了證實這個虛無的結論,他們專門連線採訪了北京的一位市民。但是,並沒有得到想像中的結果,反而被採訪對象奚落了一番,說北京的狀況很好。這令綠媒大感失望。
  • 築夢北京 臺灣青年要做小動物的大醫生
    築夢北京 臺灣青年要做小動物的大醫生 2019年08月19日 09:10: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8月18日電 題:築夢北京 臺灣青年要做小動物的大醫生
  • 在北京觀舞——觀臺灣青年編舞家周書毅的《在北京跳舞》有感
    在北京觀舞——觀臺灣青年編舞家周書毅的《在北京跳舞》有感滄海·粟
  • 臺灣青年走進北京冬奧組委會園區 感受冰雪運動魅力
    【歐洲時報特約記者尹凝11月13日北京報導】2020年11月13日,由灣灣Family海澱臺灣青年驛站策劃組織的2020年臺灣青年走進北京冬奧會實踐體驗活動在北京舉行。臺灣青年們走進北京冬奧組委會辦公園區,參觀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展示中心,並初次體驗滑冰運動。
  • 北京最好的大學排名:北京大學排名第一
    說起首都北京,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所有的考生都以上清華北大為最高的榮耀,是學霸的象徵,幾乎沒有一個考生不想考清華北大。當然,在北京市有很多985、211工程的高校,也是在全國排名前列的,每一年都有非常多的考生報考,就是想就讀北京裡的大學,那麼北京市有哪些大學是我們經常聽說的呢?我們一起來了解。
  • 從中國第一到世界第一,看北京如何成為雙奧之城
    1979年,中國重返奧林匹克大家庭;2001年,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2008年8月8日晚8時,億萬華夏兒女的奧運夢想在這裡定格;2015 年7月31日,北京獲得2022年冬季奧運會的主辦權,成為世界上首個「雙奧之城」。一晃40多年過去,北京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作為全世界唯一的雙奧之城,奧運元素已然成為北京這個國際化城市的新象徵。
  • 中國10強城市排名,第一名不是北京和上海,臺灣一省有兩個名額
    而如果把北京和上海放在國際上,能與之相提並論的城市寥寥無幾。但是很多人有一個誤區,中國只有4個一線城市,15個新一線城市。但其實這個說法並不全面,所以我們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十大城市排名:第一名不是北京或者上海,臺灣有兩個。這十個城市分別是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臺北、蘇州、杭州、高雄、南京。一直以來,人們在給城市排名的時候,總是會懷念香港。
  • 2015年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報告會在北京舉行
    2015年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報告會在北京舉行。 王恩博 攝   中新網北京7月4日電 (王恩博)「龍脈相傳·青春中華——全國臺聯2015年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報告會4日在北京舉行。逾千名來自臺灣和海外的青年臺胞與大陸嘉賓一同「說歷史、聊未來」。  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王立群以「歷史與人生」為題作演講。
  • 這群北京青年,優秀!
    程洋是北京積水潭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助理、副主任醫師,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遠在德國訪問學習的程洋毅然終止學業回國,第一時間報名投入抗疫工作。他24小時駐守醫院,對疑似病例進行篩查。截至目前,醫院接診發熱急診接診患者近5000例,無一例漏診誤診,無一例死亡病例。在這場全民抗擊疫情的戰役中,北京青年將青春答卷書寫在抗疫一線。
  • 臺灣人看大陸:北京上海西安,誰家的姑娘最好?
    環球網9月10日消息,臺灣《旺報》近日刊載了現居大陸的臺灣人的親歷文章。緣起上海友人因年近30的女兒的婚事犯愁,該臺灣作者見識了上海、北京、西安三地友人言語間流露出的對外地姑娘的稍許嫌棄鄙夷、以及對當地姑娘由衷的推崇,其間顯現的地域文化狹隘心理。原文摘錄如下:走在上海街道上,朋友雙眉緊蹙,原來是為女兒的婚事煩心。
  • 兩岸青年交流合作北京峰會成功召開
    當代青年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人生夢想綻放絢麗青春7月5日,由北京市青年聯合會、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政府、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共同主辦的兩岸青年交流合作北京峰會在北京稻香湖景會議中心舉行。在開幕致辭中,郭文杰主席表示:多年來,我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致力於推動兩岸青年溝通對話、交流合作。今天,兩岸青年交流合作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本次峰會的主題是「新時代、新發展、新成長」,就是要在兩岸青年中吹響「新時代」的號角,推動京臺交流合作取得「新發展」,助力京臺青年實現「新成長」。
  • 2018臺灣大學生北京國粹深度實習計劃
    30餘名臺灣大學生在北京展開國粹實習活動  中新社北京7月2日電 (記者 楊程晨)為期35天的臺灣大學生北京國粹深度實習計劃,7月2日在北京舉行開營儀式。  該活動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和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共同舉辦,來自臺灣嘉義南華大學的30餘名大學生將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的禮樂、國學、茶道、書法等教學崗位進行工作。
  • 京臺科技青年人才聚北京談創新
    信息 京臺科技青年人才聚北京談創新 2016-08-16 21:05:4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看球五十年,見證臺灣棒球崛起的第一代球評——張昭雄
    他的工作是將比賽過程轉化為文字鋪陳,緊揪著讀者的心;或者讓數字說話,揭露場上之人可能永遠都看不見的現象。這種人,忠實記錄比賽過程,也給予比賽專業的評論,他們是記者、他們是球評。50 年來,張昭雄用盡人生菁華歲月,將一代代棒球魂在場上奮戰的過程,化作一張張用數字和英文字母編碼的觀戰紀錄。他是臺灣第一代的棒球記者、第一代的球評,是棒球在戰後成為臺灣國球的過程裡,最冷靜卻也最投入的見證人。
  • 臺灣萌妹子北京當創客:用網際網路思維泡「茶」
    「重現一杯茶的簡單與美好」是「山茗主義」這個微信公眾帳號自我介紹中的第一句話,這個創業slogan也可以作為解釋臺灣女孩彭少儀跨海當「創客」的出發點與落腳點。這位自稱「茶娘」的臺灣茶三代告別了南投家中的百畝茶園,跑來大陸當「北漂」,從嬌滴滴的臺灣萌妹子變身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大潮中的一枚女漢子,為的,就是這個樸素的目標。  當「夢想」站在「風口」上——兩岸青年跨海合夥  「從小在臺灣南投的茶園長大,家裡世代種著烏龍茶,制茶廠終年瀰漫著青草香。
  • 北京將拿下這個「世界第一」
    北京將成為世界首座「雙奧之城」!體育運動、藝術審美的雙重享受冬奧會中速度最快的項目——雪車雪橇被譽為冰雪運動中的「F1方程式」在延慶賽區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中國首條、世界第17條雪車雪橇賽道宛如遊龍蜿蜒盤旋於小海陀山上帶你第一視角在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道上風馳電掣這條世界上唯一一條360°迴旋彎道攻克眾多技術難題
  • 「臺灣防疫世界第一」牛皮吹破
    美國太平洋艦隊發布的8月18日「馬斯廷」號飛彈驅逐艦通過臺灣海峽畫面 8月18日,美「馬斯廷」號驅逐艦穿航臺灣海峽。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8日表示,美國對香港實施的所謂制裁完全不合理,香港作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受到另一成員不公平對待,香港特區政府將向世貿組織申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