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源 | 五府營村的由來

2021-02-12 微晉源

 編輯:程程 投稿:18234129765

五府營村位於晉源新城東南部,這裡村土壤肥沃,歷史上盛產水稻、蓮藕,稻浪荷風,一派江南風光。有北國魚米鄉之譽,著名的晉祠風景區,有內八景和外八景之說。其中內八景中的 「望川晴曉」與外八景中的「四水青疇」所描繪的景致,均與五府營村的田野景觀相連,是著名的「晉祠大米」主產區之一。後經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現在又是太原市重要的果蔬生產基地。

古人逐水草而居,族居而成村落。五府營村位於晉中平川,土地肥沃,又有汾、晉二水之利,遠古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五府營村境域就在古晉陽城之正南1﹒5公裡處,也曾經隨著晉陽城的繁華而繁華,隨著晉陽城的冷落而冷落,但境域內仍有人繁衍生息是無疑義的。自古以來至明代初期,五府營村境域內的人家形成多大規模的村落,村名是什麼已難以考證。

現在的五府營村,是由大小懸殊的兩個自然村,即五府營村與南河下村合併而成的。

五府營村  關於五府營村村名的來歷,據文史學者袁漢城先生考證,在明代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封其第三子朱棡為晉王,在太原城設晉王府。晉王朱棡根據當時的屯軍(軍隊編制,人員一邊服兵役一邊種地)政策,命五軍都督府的衛軍進駐今五府營村境域紮營,屯軍墾荒(類似於現代的軍墾農場),其後又允許帶家屬並定居下來,久而久之化兵為民,軍營也演變為村落。便定村名為「五府營」,即五軍都督府的營寨之意。太原縣的「九營十八寨」的村名,也是那時因屯軍而得的。

明代,國家從人口稠密的地區,往地廣人稀的地區移民(晉南洪洞縣的大槐樹下,就是當時辦移民手續的重要地方),就曾陸續有人口遷來。也有因為其他原因遷來的。郭氏家族是五府營村的大家族,據《郭姓家譜》記載,郭氏家族的原籍是在晉南,因為遭了水災,其祖先於明弘治十八年(1505)遷到了五府營。隨著人口逐漸增多,村落規模也不斷擴大,但因為其主體人員仍為屯軍部隊及其後裔,儘管屯軍政策早已改變,但五府營這個村名仍相沿成俗沿用了下來。 

南河下村   南河下村在五府營村之東400來米處。村莊約有五府營村的六分之一大小。歷史以來,風峪沙河出溝口後,繞晉陽城(明代以後是繞太原縣城)之南,東流匯入汾河。(明代中期風峪溝口修起「錮壠堰」,沙河才改道太原縣城之北,經今古城營、東關村、龐家寨村境入汾。)因為該村位於風峪沙河的下遊,故村名為「河下」。明嘉靖年間修纂的《太原縣誌》中,已標明有「河下」一村,在其後300年,清道光年間修纂的《太原縣誌》中,也是只有「河下」一村,至於什麼時候有了「南河下」與「北河下」兩個村莊,而南河下自然村是什麼時候形成的村落,也難以考證。

南河下於1955年初級社時與五府營合為一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實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管理制度後,南河下村為五府營生產大隊的一個生產小隊。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後,該村村民陸續在五府營村建房居住,村中戶數逐漸減少。1990年後,南河下村址的100來畝地,賣與風峪溝內周家莊村,建起了周家莊新村,南河下的全部人口都遷居五府營村,南河下村從此以後就不存在了。

一座城池 一段歷史  一種情懷

微信聯繫:yanzw201801

投稿郵箱:954869287@qq.com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1000多年前在晉源發生的大「交易」

晉源這個村發現的古墓展現了殘暴君主的另一面

赤橋村曾經有一座「義冢」

晉源史話 | 醜怪宰相桑維翰晉源藏著巨額寶藏的暗語!你能破解麼?

晉源 | 尋幽探勝入古寺(圖)

李海清 | 閒話我的書齋名

《回眸晉祠》跋 | 劉大鵬回來了!38餘萬字《回眸晉祠》出版!

晉源 | 紫竹林裡見古碑

晉源區早期共產黨員、抗日鬥士趙立本失蹤之謎

晉祠古畫 | 千古傳奇風塵三俠

晉源 | 楊家村關帝廟和古槐

劉大鵬先生趕考記(上)

劉大鵬先生趕考記(下)

晉源赤橋|小舉人劉玠 

晉源回憶 | 村裡養雞的樂趣

晉源人,你還記得美食「滴溜兒」麼?

晉源 | 稻田的的那些雜草,你還記得麼?

晉源 | 稻區又到插秧時

晉源 | 一座奇特的石窟,一個神奇的傳說——兩探佛回寺石窟

生死戀情,感天動地 ——五府營一樁往事作證

晉源不同古寺院兩通《定規碑》,內容卻有如此聯繫!快來看

相關焦點

  • 晨遊五府營村
    五府營村,在晉源新區東二裡許,新晉祠路東、迎賓路北,西望龍山,東臨汾水,地勢平坦,交通便捷,是晉源較大的人多地廣的村莊。五府營為原太原縣「九營十八寨」中「九營」之一。北宋初,趙匡胤、趙光義兄弟率大軍圍攻北漢國都晉陽城,大將鄭恩率五個府的軍隊駐紮在今五府營村一帶。北漢被滅,晉陽城毀,五府軍隊就留下屯軍墾田,後就把這裡叫「五府營」村。
  • 晉源故事 | 抗日英雄「火神爺」
    孫佔英被組織上安排到一個村的粉坊,白天幹雜活或轉村賣粉條,晚上出去單獨或集中行動,附近村裡的人都知道他是個賣粉條的河北家後生。一天得到消息,日偽軍又將到西山「掃蕩」。傍晚有三個日偽軍住在了邊山一村內。孫佔英想殺敵的機會來了,使勁一咬牙,幹掉他們!他聯繫上戰友小趙,又叫出村內一地下黨員,摸清了敵人住所,定下了殺敵計劃。
  • 晉源有座「明代石橋」 你知道在哪裡嗎?
    2020.12.2寫於讀耕齋一座城池 一段歷史  一種情懷微信聯繫:yanzw201801投稿郵箱:954869287@qq.com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晨遊五府營村晨遊北莊頭村晨遊南城角村晨遊
  • ​晉源 | 初訪明仙峪瓦窯村石窟記
    再從村名來看,在古代明仙峪中應有許多建築所需而有了瓦窯村吧。想的遠了,就此打住,回到尋找石窟的主題上來。據2020.4.26日記整理一座城池 一段歷史  一種情懷微信聯繫:yanzw201801投稿郵箱:954869287@qq.com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晨遊五府營村晨遊北莊頭村
  • 晉源 | 探訪太山金棺之秘
    至此,太山龍泉寺舍利塔地宮內的五重棺槨呈現在世人面前,當時太原電視臺還實況直播、各級報紙也報導這一重大文物發現,一時成為晉源、太原、山西及全國的一大新聞。雖然太山五重棺槨偶然驚喜出世了,但也有許多神秘的問題待向世人揭秘:這五重棺槨是何朝代文物?那金棺上繫著的蝴蝶結是否能解開?尤其是金棺內到底珍藏著什麼寶物?……我們期待今天的探訪能一一揭秘。
  • 晉源 | 談談晉祠村,晉祠堡、保衛晉祠……
    今村更名為晉祠社區。全社區有1299戶,3383人。村人今姓氏繁雜,原村以朱、楊、王、張、杜、李等姓為多數。晉祠村因明代建堡護民,堡牆用石砌壘,高一丈七尺,周圍三百餘丈。所以又稱晉祠堡,是晉祠鎮政府所在地。晉祠村村子不大,但居駐單位卻多。
  • 晉源 | 天龍山深溝內藏著千佛洞
    天亮就出發,我倆騎車由晉源新城出發,上晉陽大道南行,經晉祠、王郭村,從牛家口村進入柳子峪,經下石村、天龍山隧道西口(還未通車)、窯頭村,把自行車放在村西新建的天龍山遊客中心大廳(還未營業)外,就順柳子峪峽谷步行前往。關于天龍山千佛洞石窟,在清末民國時的晉陽名士劉大鵬的《晉祠誌•柳子峪誌》中是這樣記載的:「千佛洞一名下洞,在聖壽寺南,臨澗之西崖腰間。
  • 五府千歲的由來
    關於五府千歲的由來,有許多不同版本的歷史傳說。
  • 涉及晉源北大寺、吳家堡、五府營、棘針等多村!
    現就您提問題答覆如下:經核實,目前暫無北大寺整村拆遷的通知。   在此,真誠地希望您繼續關心太原的經濟社會發展,並對相關工作予以監督,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太原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05-03 16:03網友提問:今年看到國土資源局有塊地掛網上了,請問是青年路的教育用地還是吳家堡小學擴建用地?這兩是一回事嗎?目前青年路小學啥進度?
  • 晉源風峪溝「錮壠堰」與黃捷山廟
    乾隆十七八年間(1752 -1753),風峪溝山洪又發,衝開南截壑口四十餘丈,縣城西關、南關、南城角、五府營等村莊盡受其害。水災過後,地方士遞呈太原縣,要求修補風峪石堰,但縣南、縣北兩片各顧其白身利益,彼此間爭議很大。西關、南關、南城角、北莊頭、五府營等村認為峪水順堰北流,經古城營村北的故晉陽城壕東流,南入縣東渠再入汾河,是排洩洪水的故道。
  • 晉源 | 清明節的由來、習俗和禁忌
    清明節的由來和習俗與寒食節息息相關。所以,有必要說說寒食節寒食節是我國古代的重要節日,它又名「禁菸節」、「冷節」。 晉源地區,乃至太原市民間都把這一天叫「百五節」,俗稱「一百五」,一直沿襲至今 。「一百五」是冬至後第105天。人們要禁菸火、吃冷食,以表達對故人的緬懷與哀思。
  • 晉源 | 「水稻」和「水稗子」
    我們村,晉源區的武家莊,是1957年引種水稻的。此前,有晉祠稻區比鄰,村裡人自然對水稻也略知一二。但直到1957年,村裡從晉祠長巷村請了個叫張三貨的技術員指點,才在祖祖輩輩種茭子、玉茭子的地裡種成了水稻,村裡人也才有了近距離接觸這種農作物的機會。其後,村民們慢慢掌握了它的生長習性,也熟悉了它的各個生產環節,幾年後,水稻就取代茭子、玉茭子,成了武家莊的當家作物。
  • 《紅樓夢》裡的山西晉源方言:十五
    倒替:替換,摘自山西晉源方言。車箍轆:車輪子,車軸。解釋《三國演義》木牛流馬,指晉源風峪溝賣炭的推車。因為孔明的木牛流馬在山西晉源風谷製造。木牛流馬:諧音母牛流馬,母指晉陽之母、晉陽古城承載著司馬遷三家分晉的中國歷史車輪。
  • 晉源:晉水之源,三晉之源,浴火重生鳳凰城
    晉陽古城遺址,如今深埋在晉源鎮廣袤的田地之下,古城營村、東城角村、南城角村……這些至今仍在使用的地名,印證了晉陽古城的輝煌與鼎盛。所以,當時太原府和太原縣並存,類似於現在既有大同市又有大同縣,既有長治市又有長治縣。今天的老城區,被稱為太原府城,今天的晉源鎮,則被稱為太原縣城。明太原縣城也就是今天晉源鎮的核心區域,南街村、北街村、東街村,成為明太原縣城與晉源鎮共同的家園。民國時期,沿用了1200餘年的太原府撤銷,繼而產生了太原市這一新的行政建置名稱,而太原縣,後來改名為晉源縣,意即晉水之源。
  • 郝妙海:晉源冬至節雜憶雜談
    過冬至節,在晉源地區,鄉民們直稱「過冬」。時至今日,冬至節在晉源地區,是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節日。說它不大,是因為雖然家家戶戶仍拿冬至當個節來過,可已遠不像元宵、端午、中秋那麼重視。說它不小,則是因為這個節日歷史悠久,節俗也很多。
  • 五府千歲
    ,因此又有「開山廟」之稱,南鯤鯓王的信徒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帶,當時人民的主要生活產業,就是依賴捕魚為主,加上當初五府千歲的由來傳說源自於海上,因此居民相信南鯤鯓王能夠保佑出海平安,如今雲林、嘉義、臺南、高雄一帶均有分靈祭拜,每年進香人潮更是不計其數。
  • 《紅樓夢》裡的山西晉源方言:十
    害饞癆:山西晉源方言說嘴饞是害饞(s ang)癆。頂缸平兒聽了,笑道:「這樣說,你竟是個平白無辜之人,拿你來頂缸的。頂缸:比喻替人背黑鍋。第六十一回爛羊頭,醋罐子興兒道:「不是小的吃了酒放肆胡說,奶奶便有禮讓,他看見奶奶比他標緻,又比他得人心,他怎肯幹休善罷?人家是醋罐子,他是醋缸醋甕。
  • 晉源拾憶 | 竹簾子
    晉源拾憶     霸王鞭晉源拾憶    布   證晉源拾憶     過冬的「扁食」晉源人小時候都玩過的遊戲——逼茅子晉源記憶 | 忘不了的老兌臼晉源拾憶    灶神爺晉源拾憶   「臘八節」道歇「臘八蒜」晉源拾憶    趕馬車
  • 太保營村
    二、村名由來太保營村原名叫許友村,是個小村落。先民於明永樂年間由山西洪洞縣遷徙而來。據光緒年間《安肅縣誌》記載,清代縣轄路,安肅縣分7路,領267村,太保營村屬於南路。民國2年(1913年),改府為道,安肅隸屬於範陽道。民國3年(1914年),改範陽道為保定道,安肅從屬之。同年7月,改安肅縣為徐水縣。民國21年(1932年)《徐水縣誌》記載,時徐水縣設5個區,轄273村,太保營隸屬於第3區,治所設在漕河,轄66村。1937年,日軍佔領徐水縣。
  • 9月29日晉源花卉小鎮即將開放~邀你免費看花車巡遊、水幕電影、花海燈光秀
    從玉米地變身花田,東關村的農田之上,種出了晉源新的經濟增長點;從地道農民,到穩賺流轉金變身花田打工者,東關村民迎來新未來;從年初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鄉村振興、百村景區化「藍圖」,到眼見為實的晉源花卉小鎮一期示範工程開放,晉源正舉全區之力培育美麗經濟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