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源 | 探訪太山金棺之秘

2021-02-28 微晉源


 編輯:程程 投稿:18234129765

在媒體上得知:在12年前發現的太山龍泉寺舍利塔遺址地宮內出土的唐代五重棺槨,近日回歸家鄉在太山博物館展出,人們期待已久的金棺之秘也已揭曉。


今天上午,我與老伴騎車從晉源新城出行,進入西山風峪來到太山博物館,前去探訪太山金棺之秘。

回顧2008年5月8日,太山文管所在修繕龍泉祠旁的消防蓄水池時,意外出現了一個石門,打開石門後發現了一處地宮,在地宮內驚現了神秘珍貴的石函、木槨、銅槨、銀槨、金棺。至此,太山龍泉寺舍利塔地宮內的五重棺槨呈現在世人面前,當時太原電視臺還實況直播、各級報紙也報導這一重大文物發現,一時成為晉源、太原、山西及全國的一大新聞。


雖然太山五重棺槨偶然驚喜出世了,但也有許多神秘的問題待向世人揭秘:這五重棺槨是何朝代文物?那金棺上繫著的蝴蝶結是否能解開?尤其是金棺內到底珍藏著什麼寶物?……我們期待今天的探訪能一一揭秘。

我們騎車到太山景區停車場後,按要求戴口罩、測體溫、驗健康碼與身份證,步入近年修復、擴建的太山景區,現稱太山博物館。


進山門後,我們沒有走中間山溝近路直達龍泉寺下院舍利塔地宮展廳,而是背包拄杖從東面新修的山路從臺階登上東坪,觀賞了新建的盛唐氣派的龍泉寺及高聳的望都閣,又順山路向北到西繞行觀望了「老虎洞」、塔林,從西坪臺階下到龍泉寺下院東側新建舍利塔下。這樣,我們先登山觀景繞行太山外圍一大圈,然後再進入地宮探訪金棺之秘,也可算是「健身、觀景、訪古都不誤」。


新建的龍泉寺舍利塔挺拔高聳於松蒼柏翠的太山懷抱中,為全木結構五簷五層唐式風格建築,其下建有寬敬的地宮,整體彰顯盛唐佛教文化風格。


正是應了「來得早,不如來得巧」那句話,當我倆進入舍利塔地宮時,正好有一個從佛教聖地五臺山來的僧人,在太山文管所導遊的引導下前來地宮參觀,我們就隨其後傍聽導遊的講解。


一踏進地宮,金光耀眼,金壁輝煌,腳下踩的地磚、仰頭看到的藻井宮頂、四周牆壁欄柱,全是金光閃耀。據說整座地宮用65噸黃銅打造,這真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金殿!再看四周精美的銅質壁畫,在講述著神秘的佛教故,又顯示敦煌飛天壁畫的風採;南門正面還有一尊體態魁梧、面容安詳的鍍金臥佛。我們左右環顧,眼花繚亂,仿若進入佛國極樂世界。沿通道來到臥佛後面,看到用玻璃罩保護著的是12年前發掘的舍利塔地宮遺址原物,石門兩旁的護法力士,就是新建地宮大門兩側護法力士的原板。我們接著順樓梯就上到中間的展臺。

一踏上展臺,迎面看到的是在金壁輝煌屋頂下的一座精緻的金亭,兩側各有一尊坐於蓮花寶座上的金佛,金亭中央有一個晶瑩剔透的水晶寶瓶。導遊說,水晶寶瓶中現在放著從金棺中取出的23顆佛祖舍利子。這時五臺山來的僧人,面向水晶寶瓶獻上花籃並施禮念經。

接著轉到金亭後,12年前出土的五重棺槨回歸後一字排開在此陳列著,隨著導遊的講解,舍利塔、五重棺槨、金棺之秘也一一解開。

第一重為石函,上面有文字,有供養人等信息,從而揭示了舍利塔及地宮五重棺槨的建制年代。石函銘文中有「安息大都護、田楊名」等字,據史籍《舊唐書》與《新唐書》中記載,歷史上田楊名實有其人,為唐武周時期坐鎮西域的封疆大吏,即安息大都護,且政績卓著。供養人中還有田楊名的妻子姓名等,專家據此認定石函為唐代文物,推斷太山舍利塔建於唐武周至睿宗時期,後毀於戰火,湮滅人世。2008年5月8日,塔基及地宮在太山龍泉寺旁偶然被發現,五重棺槨出土面世。

第二重是木槨,現在陳列的是嶄新漂亮的複製品,因12年前出土時,木槨年長日久,早已腐朽散落,只剩些銅質飾件等殘賅。


第三重是鎏金銅槨,長21釐米,寬10.5釐米,高13釐米,置於雕琢精美的鎏金銅質須彌座上,四周鑲嵌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與佛足等,槨壁上鑲嵌的龍虎等圖案,都是用0.2毫米厚方銅片嵌上去的,槨門兩側並立有兩尊銅菩薩。


第四重是銀槨,長13釐米,寬6釐米,高7釐米,雕刻著與銅槨一樣的神秘瑞獸圖案及花紋,更有綠松石、石英石、紅瑪瑙等寶石點綴其間,還有一隻小巧纖細的仙鶴頭頂,嵌有比小米粒還小的紅寶石,精細程度、精湛工藝令人驚嘆。


第五重是金棺,長8釐米,寬4.5釐米,高3釐米,除後擋部淺浮雕一雙佛足外,再無多餘的紋飾,通體金黃色。

讓我們再回顧12年前的2008年6月12日,太原電視臺現場直播了考古專家開啟出土才5天的石函全過程:先打開石函,木槨已腐朽散落其中,接打開鎏金銅槨,後打開銀槨,金光閃閃的小巧金棺出現在銀槨內,一條絲帶綰成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完好無損地系在金棺上。


此時難題出現了:要打開金棺,必須解開絲帶,但歷經千餘年的絲帶,不經一碰,且彌足珍貴,不能再損壞。只好暫停,待專家研究出辦法,才能打開金棺。金棺內到底藏著何寶物?雖然考古專家分析,太山金棺與陝西法門寺的相似,推測裡面可能存放舍利子,但沒打開親眼看到,還是一個秘密!

(這是未脫下絲帶的金棺)


據說五重棺槨經北京、湖北及國外眾多考古專家長時間反覆研究,考證出許多有價值發現與成果。據專家說,我國其它地方出土的金棺,要麼無絲綢包裹,要麼絲綢早已腐爛,象太山金棺這樣唐代絲帶至今仍完好無損繫著金棺,確是第一次發現,彌足珍貴。還有一對佛足分別出現在銀槨金棺的後擋上,這也是在國內第一次發現。從棺槨上的文飾圖案看,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屬道教文化,而須彌座、菩薩像又屬佛教文化,集道佛文化於一體;從太山棺槨的數量質量、精湛工藝等看,與同類文物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彰顯了中外融合繁榮輝煌的盛唐文化。最後專家採用「金蟬脫殼」之法,即用科技手段,增強了絲帶的韌性和彈性,慢慢地從金棺較小一頭,把絲帶綰的蝴蝶結整體完好無損地脫下來,難題終於攻下。打開金棺後,在兩層編織精美麼錦囊中,取出23顆佛祖舍利子,金棺之秘終解。

千年後重新面世的太山金棺及舍利子,無疑為當代國寶級文物,就是在唐代也屬稀世珍寶,當時為何安放在太山龍泉寺呢?這與當時太原的政治、軍事、經濟地位與佛教文化有很大關係。太原,古稱晉陽,是大唐王朝的龍興之地,唐代曾數次擴建晉陽城,並定為「北都」,與京城長安、東都洛陽並稱「三都」。唐武周時期佛教文化達到鼎盛,武則天曾到晉陽的蒙山大佛與龍山大佛禮佛並賜袈裟。太山龍泉寺始建於唐景雲元年,至今盤龍唐碑還在寺院中。太山位於龍山與蒙山之間,處於太原西山九峪之首的風峪古驛道之側,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環境優美,又距「北都」晉陽城最捷近,故把金棺舍利子這一佛教寶物安放在名剎太山龍泉寺,在當時說來也是合適選擇,也在情理之中。

2013年,太山龍泉寺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太山自然環境優美,歷史底蘊深厚外,我想定與歷經千年彌足珍貴的金棺舍利子重現當今盛世有很大關係。

我倆隨前來瞻禮的五臺山僧人及導遊,走出金壁輝煌的佛教聖殿地宮。他們又去遊覽太山的其它景點,我們今天探訪之願已達,就穿過龍泉寺中院,踏階下溝出山門,騎車一路順風飛馳而下返回晉源新城,結束今天探訪太山金棺奧秘之行。


2021.1.5  寫於讀耕齋

一座城池 一段歷史  一種情懷

微信聯繫:yanzw201801

投稿郵箱:954869287@qq.com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晨遊五府營村

晨遊北莊頭村

晨遊南城角村

晨遊 | 拆遷中的古寨村

騎遊千年古村 ——姚村

廟會前夕 | 晨遊古城營村(圖)

除了太原古縣城和蒙山,晉源個地方夜景也特別驚豔!

晉源 | 騎遊七苦山

姚村鎮:葦谷山中尋古寺遊記 | 訪蒙山懸空寺

晨遊王郭村

這裡是美麗鄉村——趙家山

晉源 |  訪石莊頭石窟記

晉源史話 | 尋訪懸甕山石窟

晉源遊記 | 探訪修復中的童子寺

遊記 | 晉源龍山昊天觀,石窟,童子寺尋訪

回憶 | 晉源城裡的老二中,我的老師們……

晉源的「九寨溝」!茂林溪流 風景獨好——柳子溝

晉源 | 今又上天龍山南山

晉源西山硫磺溝 石門寺石窟

晉源 | 晨遊東關村

蒙山有個「禮佛臺」 你在此瞻禮過大佛嗎?

晉源城裡的老二中!教師節憶我的老師們……

尋訪明仙峪中白雲觀

晉源 | 尋訪神秘的佛頭嶺石窟

尋訪魏家店村及石窟記

晉源最大的石頭在哪?尋訪「神奇的大石頭」

晉源風峪 | 登馬回尖   遊龍王廟

訪古驛道 登廟前山 

晉源 | 葦谷山中尋古寺

晉源 | 尋訪深山中的石佛

晉源 | 初訪明仙峪瓦窯村石窟記

晉源 | 西山到底有多少石窟?這些你一定不知道……

晉源龍山,那些有趣的楹聯

晉源 | 龍山驚現「國寶」褐馬雞

晉源 | 騎遊「紅色」杜裡坪

晉源故事 | 抗日英雄「火神爺」

晉源故事 | 抗日英雄「灶神爺」

太原植物園遊記

晉源有座「明代石橋」   你知道在哪裡嗎?

晉源有個「古燈博物館」,你知道在哪裡嗎?

晉源有個奇石館, 你知道在哪裡嗎?

相關焦點

  • 太山十景
    相傳,武則天在晉陽期間曾來到太山,並登臨太山主峰欲觀晉陽之景,但因峰不夠高,無法一覽晉陽全貌,急切之間忽覺腳下山峰冉冉升起,晉陽全城盡收入目。而山峰隆起是高祖皇帝顯靈之故,有幫扶武則天之意。武則天稱帝後,即元授元年(690年),設晉陽為北都,改并州為太原府。望都峰因武則天登臨太山縱觀晉陽,稱帝後設北都而得名。閣內一層置彌勒佛像,二層置彌勒菩薩像,形成「上下生彌勒」組合造像。
  • 太山紀遊
    池中荷幹橫斜,荷葉張合,倒映水中,自具姿態,主人有心,「留得荷葉聽雨聲」,於此若值小雨,又是何種景象。北窗外隙地上,立一石柱,上刊「晉陽印社」標識,忽發聯想,此印社若以西泠印社為範式,積印人之力,打造吾晉之品牌,積數十百年之功夫,印人輩出,印章傳世,而此「印苑」之建築也將傳諸後代,彼時也,有記之人物,有可傳印事,有可供遊覽之勝跡。
  • 《并州詩詞微刊》第五十三期//太山專輯
    龍泉寺又稱太山寺,坐落在太山的山腰上,因佛廟裡有道觀、道觀中有佛塔,給太山寺增添了神秘色彩。銀槨金棺舍利寶函所居的地宮更是令考古界嘖嘖稱奇。   在此邀您隨著我們的騷人墨客,一起領略太山的山巒秀美、古柏隱寺吧。 太山(新韻)劉新春不在山東在太原,音同景異不輸顏。
  • 晉源很多人不知道,盤點那些的晉源的塔
    在遊轉的同時也看到很多古塔,造型規模各異,實為晉源寶物級文物。現匯總一下,以便瀏覽。現存之阿育王塔,為明初重建之塔。據《元一統志》記載,北宋太平興國年晉陽城毀,惠明寺及佛塔亦同時傾圯。其後該處顯現靈光,宋真宗命重建惠明寺及高90米之木塔。鹹平二年(999年),塔遭地震雷電毀。鹹平六年(1003年),朝遷遺內侍王守真等率諸州兵1300餘人重建,塔改為磚砌,三年成,塔身累甕九級,高約52米,皇帝降詔以汾州僧啟為住持,並欽賜金書。
  • 晉源 | 天龍山深溝內藏著千佛洞
    也不知何因,我對這些被人遺忘的角落情有獨鍾,常記在心,並尋機探訪。今天又是一個風和日暖的好天氣,我與老伴騎車專程去探訪天龍山千佛洞石窟。中鑿佛像甚多,且就所鑿之石為碾為磨,資以避兵也。入洞之道,在崖由東而南之折處,緣崖巔而下五六步許,攀石踏磴,再行四五步始能入洞。其處甚為險絕,祇容一人,上下不得兩人並行,攀援偶疎,即隕墜崖下,斃於深澗矣。惟探險家敢入,常人不敢冒險而入者多。明代嘉靖二十五年高僧古潭(姓王法名淨深)之徒都鋼僧道冏創鑿。清季光緒二十九年,危崖大崩,洞遂斯滅。」
  • 太山龍泉寺令人,在這個神秘的地下宮殿裡,發現了唐代的佛舍利
    大多數太原人不知道省會太山龍泉寺有這樣一座廟宇太山龍泉寺,建於位於山西太原晉陽古城以西3公裡處的鳳峪溝北坡。龍泉寺的名稱是由於泉水位於山澗的上下遊,有大量來自遠近的朝山的崇拜者。太山龍泉寺隱藏在深山的佛地中,距離太原大約16公裡。景區靜謐靜謐,小橋流水,綠色植被茂盛。從上世紀代開始,這座寺廟修繕了兩年多,並按原樣粉刷。
  • 魅力晉源·醉美龍山 2020龍山紅葉文化節開幕
    10月16日,由太原市文物局、太原市晉源區人民政府主辦、太原市晉源區委宣傳部、太原市晉源區文化和旅遊局、太原市龍山文物保管所承辦的「 魅力晉源·醉美龍山」第九屆太原龍山紅葉文化節在龍山景區昊天觀拉開序幕。
  • 晉源故事 | 抗日英雄「火神爺」
    他和本區自衛隊長帶領20多名隊員,喬裝成日本憲兵隊來到「陶瓷研究所」,在敵人亳無防備恭候迎接之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起突襲,摧毀了這個日偽軍據點,拔掉了西山邊上的一顆毒牙,掃除了我抗日人員從平川進出西山抗日根據地之障礙。一次孫佔英得情報,南堰鎮(今南堰村)敵人據點的偽軍因事外出,只留二、三個守門的。
  • ​晉源 | 初訪明仙峪瓦窯村石窟記
    瓦窯村石窟之東窟外觀我們貓腰下進入東窟,窟內人能站直,有2米多高,寬、深各有3米多,如一間挺涼爽的整體石屋,正面與兩壁也是各有一龕。我們懷著首次尋訪到瓦窯村石窟而有所收穫以及為石窟破敗不堪現狀而惆悵之心情返回,步行經荒廢的瓦窯村與明仙寺,從明仙峪口八孔橋出山,回到赤橋村西臥虎山下蘭若寺前,驅車回到晉源新城家中已快中午,結束今天尋訪明仙峪瓦窯村石窟之行。
  • 晉源有座「明代石橋」 你知道在哪裡嗎?
    《古城公園平面示意圖》中把此橋標為「明代石橋」,是據古太原縣城始建於明代之故吧。晉源 | 騎遊七苦山姚村鎮:葦谷山中尋古寺遊記 | 訪蒙山懸空寺晨遊王郭村這裡是美麗鄉村——趙家山晉源 |  訪石莊頭石窟記晉源史話 | 尋訪懸甕山石窟晉源遊記 | 探訪修復中的童子寺遊記 | 晉源龍山昊天觀,石窟,童子寺尋訪
  • 晉源拾憶 | 竹簾子
    關於「竹簾子」的文字記載,在《莊子》中曾有「高門縣(懸)薄」之字句,可知春秋戰國時,「簾」已初見影蹤。史料記載,早在北宋年間,重慶市梁平的竹簾子就被列為皇家貢品,飲譽天下,素有「天下第一簾」之稱。晉源拾憶     霸王鞭晉源拾憶    布   證晉源拾憶     過冬的「扁食」晉源人小時候都玩過的遊戲——逼茅子晉源記憶 | 忘不了的老兌臼晉源拾憶    灶神爺晉源拾憶   「臘八節」道歇「臘八蒜」晉源拾憶    趕馬車
  • 南洋大師傅上榜中國烘培十大品牌,浙江金之秘百鍊成金_商業_行業...
    在烘培品類,浙江金之秘南洋大師傅一騎絕塵,以903.7的品牌指數,實力上位。    2020中國烘焙十大品牌  近期又傳捷報,浙江金之秘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經過市場嚴酷檢驗,於2020年12月3日被中國飯店協會授予——2020中國新銳餐飲品牌TOP50榮譽稱號。
  • 晉源 | 「水稻」和「水稗子」
    只要大家都明白,那就姑妄說之,姑妄聽之吧!真的不能太較真!| 當年晉源金勝公社通訊組晉源地區的「一百五」習俗晉源人!晉源歇話 | 描寫舊時晉源的婚嫁實景!晉源 | 童年的夏日,從沒有午睡的記憶晉源的「七月七」回憶晉源 | 天涼知秋,舊時小孩「喃甜甜」晉源的耍貨兒月餅 | 「老壽星」晉源拾憶 | 南堰地區的「會」和「集」晉源 | 家鄉的「祭月」,看看和你家的一樣不?
  • 晉源:治山治水治生態 新顏新貌新動能
    編者按:地處山西省太原市區西南的晉源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具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素有「唐堯故地」「三晉之源」的美譽。晉源區委書記李永強介紹,文化旅遊是撬動地方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看山 移步換景美如畫
  • 晉源:晉水之源,三晉之源,浴火重生鳳凰城
    █ 晉陽古城西城牆西側《山海經》有云:「懸甕之山,晉水出焉」,人們熟知的晉祠難老泉,就是晉水的主要源頭之一。無論晉陽還是晉源,它們的得名都與這條名為晉水的河流有關。█ 晉水之源晉源鎮,它不僅是晉水之源,更是三晉之源。春秋末年,趙魏韓三分晉國,山西因此又被稱為三晉,而三晉之源,正是因為晉陽以一城而分一國。
  • 晉源 | 五府營村的由來
    五府營村位於晉源新城東南部,這裡村土壤肥沃,歷史上盛產水稻、蓮藕,稻浪荷風,一派江南風光。有北國魚米鄉之譽,著名的晉祠風景區,有內八景和外八景之說。五府營村位於晉中平川,土地肥沃,又有汾、晉二水之利,遠古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五府營村境域就在古晉陽城之正南1﹒5公裡處,也曾經隨著晉陽城的繁華而繁華,隨著晉陽城的冷落而冷落,但境域內仍有人繁衍生息是無疑義的。自古以來至明代初期,五府營村境域內的人家形成多大規模的村落,村名是什麼已難以考證。
  • 《紅樓夢》裡的山西晉源方言:十五
    倒替:替換,摘自山西晉源方言。車箍轆:車輪子,車軸。解釋《三國演義》木牛流馬,指晉源風峪溝賣炭的推車。因為孔明的木牛流馬在山西晉源風谷製造。木牛流馬:諧音母牛流馬,母指晉陽之母、晉陽古城承載著司馬遷三家分晉的中國歷史車輪。
  • 郝妙海:晉源冬至節雜憶雜談
    過冬至節,在晉源地區,鄉民們直稱「過冬」。時至今日,冬至節在晉源地區,是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節日。說它不大,是因為雖然家家戶戶仍拿冬至當個節來過,可已遠不像元宵、端午、中秋那麼重視。說它不小,則是因為這個節日歷史悠久,節俗也很多。
  • 《紅樓夢》裡的山西晉源方言:十
    害饞癆:山西晉源方言說嘴饞是害饞(s ang)癆。頂缸平兒聽了,笑道:「這樣說,你竟是個平白無辜之人,拿你來頂缸的。頂缸:比喻替人背黑鍋。第六十一回爛羊頭,醋罐子興兒道:「不是小的吃了酒放肆胡說,奶奶便有禮讓,他看見奶奶比他標緻,又比他得人心,他怎肯幹休善罷?人家是醋罐子,他是醋缸醋甕。
  • 石敢當,你的戶口究竟在泰山還是太山?
    實際上,此即古代靈物崇拜之遺俗,並非確指人名。「太山石敢當」小考自五代始「太山石敢當」才確有其人、其地。據清道光六年(1826)重修《太原縣誌·卷十八·雜誌》中記載:「按五代史,漢高祖劉知遠為北京(即晉陽)留守時,將舉大事,募膂力之士,得太山勇士石敢當,袖四十斤鐵錐,人莫能敵,後人借其勇,以闢邪也。或鐫太為泰,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