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程程 投稿:18234129765
在媒體上得知:在12年前發現的太山龍泉寺舍利塔遺址地宮內出土的唐代五重棺槨,近日回歸家鄉在太山博物館展出,人們期待已久的金棺之秘也已揭曉。
今天上午,我與老伴騎車從晉源新城出行,進入西山風峪來到太山博物館,前去探訪太山金棺之秘。
回顧2008年5月8日,太山文管所在修繕龍泉祠旁的消防蓄水池時,意外出現了一個石門,打開石門後發現了一處地宮,在地宮內驚現了神秘珍貴的石函、木槨、銅槨、銀槨、金棺。至此,太山龍泉寺舍利塔地宮內的五重棺槨呈現在世人面前,當時太原電視臺還實況直播、各級報紙也報導這一重大文物發現,一時成為晉源、太原、山西及全國的一大新聞。
雖然太山五重棺槨偶然驚喜出世了,但也有許多神秘的問題待向世人揭秘:這五重棺槨是何朝代文物?那金棺上繫著的蝴蝶結是否能解開?尤其是金棺內到底珍藏著什麼寶物?……我們期待今天的探訪能一一揭秘。
我們騎車到太山景區停車場後,按要求戴口罩、測體溫、驗健康碼與身份證,步入近年修復、擴建的太山景區,現稱太山博物館。
進山門後,我們沒有走中間山溝近路直達龍泉寺下院舍利塔地宮展廳,而是背包拄杖從東面新修的山路從臺階登上東坪,觀賞了新建的盛唐氣派的龍泉寺及高聳的望都閣,又順山路向北到西繞行觀望了「老虎洞」、塔林,從西坪臺階下到龍泉寺下院東側新建舍利塔下。這樣,我們先登山觀景繞行太山外圍一大圈,然後再進入地宮探訪金棺之秘,也可算是「健身、觀景、訪古都不誤」。
新建的龍泉寺舍利塔挺拔高聳於松蒼柏翠的太山懷抱中,為全木結構五簷五層唐式風格建築,其下建有寬敬的地宮,整體彰顯盛唐佛教文化風格。
正是應了「來得早,不如來得巧」那句話,當我倆進入舍利塔地宮時,正好有一個從佛教聖地五臺山來的僧人,在太山文管所導遊的引導下前來地宮參觀,我們就隨其後傍聽導遊的講解。
一踏進地宮,金光耀眼,金壁輝煌,腳下踩的地磚、仰頭看到的藻井宮頂、四周牆壁欄柱,全是金光閃耀。據說整座地宮用65噸黃銅打造,這真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金殿!再看四周精美的銅質壁畫,在講述著神秘的佛教故,又顯示敦煌飛天壁畫的風採;南門正面還有一尊體態魁梧、面容安詳的鍍金臥佛。我們左右環顧,眼花繚亂,仿若進入佛國極樂世界。沿通道來到臥佛後面,看到用玻璃罩保護著的是12年前發掘的舍利塔地宮遺址原物,石門兩旁的護法力士,就是新建地宮大門兩側護法力士的原板。我們接著順樓梯就上到中間的展臺。
一踏上展臺,迎面看到的是在金壁輝煌屋頂下的一座精緻的金亭,兩側各有一尊坐於蓮花寶座上的金佛,金亭中央有一個晶瑩剔透的水晶寶瓶。導遊說,水晶寶瓶中現在放著從金棺中取出的23顆佛祖舍利子。這時五臺山來的僧人,面向水晶寶瓶獻上花籃並施禮念經。
接著轉到金亭後,12年前出土的五重棺槨回歸後一字排開在此陳列著,隨著導遊的講解,舍利塔、五重棺槨、金棺之秘也一一解開。
第一重為石函,上面有文字,有供養人等信息,從而揭示了舍利塔及地宮五重棺槨的建制年代。石函銘文中有「安息大都護、田楊名」等字,據史籍《舊唐書》與《新唐書》中記載,歷史上田楊名實有其人,為唐武周時期坐鎮西域的封疆大吏,即安息大都護,且政績卓著。供養人中還有田楊名的妻子姓名等,專家據此認定石函為唐代文物,推斷太山舍利塔建於唐武周至睿宗時期,後毀於戰火,湮滅人世。2008年5月8日,塔基及地宮在太山龍泉寺旁偶然被發現,五重棺槨出土面世。
第二重是木槨,現在陳列的是嶄新漂亮的複製品,因12年前出土時,木槨年長日久,早已腐朽散落,只剩些銅質飾件等殘賅。
第三重是鎏金銅槨,長21釐米,寬10.5釐米,高13釐米,置於雕琢精美的鎏金銅質須彌座上,四周鑲嵌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與佛足等,槨壁上鑲嵌的龍虎等圖案,都是用0.2毫米厚方銅片嵌上去的,槨門兩側並立有兩尊銅菩薩。
第四重是銀槨,長13釐米,寬6釐米,高7釐米,雕刻著與銅槨一樣的神秘瑞獸圖案及花紋,更有綠松石、石英石、紅瑪瑙等寶石點綴其間,還有一隻小巧纖細的仙鶴頭頂,嵌有比小米粒還小的紅寶石,精細程度、精湛工藝令人驚嘆。
第五重是金棺,長8釐米,寬4.5釐米,高3釐米,除後擋部淺浮雕一雙佛足外,再無多餘的紋飾,通體金黃色。
讓我們再回顧12年前的2008年6月12日,太原電視臺現場直播了考古專家開啟出土才5天的石函全過程:先打開石函,木槨已腐朽散落其中,接打開鎏金銅槨,後打開銀槨,金光閃閃的小巧金棺出現在銀槨內,一條絲帶綰成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完好無損地系在金棺上。
此時難題出現了:要打開金棺,必須解開絲帶,但歷經千餘年的絲帶,不經一碰,且彌足珍貴,不能再損壞。只好暫停,待專家研究出辦法,才能打開金棺。金棺內到底藏著何寶物?雖然考古專家分析,太山金棺與陝西法門寺的相似,推測裡面可能存放舍利子,但沒打開親眼看到,還是一個秘密!
(這是未脫下絲帶的金棺)
據說五重棺槨經北京、湖北及國外眾多考古專家長時間反覆研究,考證出許多有價值發現與成果。據專家說,我國其它地方出土的金棺,要麼無絲綢包裹,要麼絲綢早已腐爛,象太山金棺這樣唐代絲帶至今仍完好無損繫著金棺,確是第一次發現,彌足珍貴。還有一對佛足分別出現在銀槨金棺的後擋上,這也是在國內第一次發現。從棺槨上的文飾圖案看,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屬道教文化,而須彌座、菩薩像又屬佛教文化,集道佛文化於一體;從太山棺槨的數量質量、精湛工藝等看,與同類文物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彰顯了中外融合繁榮輝煌的盛唐文化。最後專家採用「金蟬脫殼」之法,即用科技手段,增強了絲帶的韌性和彈性,慢慢地從金棺較小一頭,把絲帶綰的蝴蝶結整體完好無損地脫下來,難題終於攻下。打開金棺後,在兩層編織精美麼錦囊中,取出23顆佛祖舍利子,金棺之秘終解。
千年後重新面世的太山金棺及舍利子,無疑為當代國寶級文物,就是在唐代也屬稀世珍寶,當時為何安放在太山龍泉寺呢?這與當時太原的政治、軍事、經濟地位與佛教文化有很大關係。太原,古稱晉陽,是大唐王朝的龍興之地,唐代曾數次擴建晉陽城,並定為「北都」,與京城長安、東都洛陽並稱「三都」。唐武周時期佛教文化達到鼎盛,武則天曾到晉陽的蒙山大佛與龍山大佛禮佛並賜袈裟。太山龍泉寺始建於唐景雲元年,至今盤龍唐碑還在寺院中。太山位於龍山與蒙山之間,處於太原西山九峪之首的風峪古驛道之側,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環境優美,又距「北都」晉陽城最捷近,故把金棺舍利子這一佛教寶物安放在名剎太山龍泉寺,在當時說來也是合適選擇,也在情理之中。
2013年,太山龍泉寺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太山自然環境優美,歷史底蘊深厚外,我想定與歷經千年彌足珍貴的金棺舍利子重現當今盛世有很大關係。
我倆隨前來瞻禮的五臺山僧人及導遊,走出金壁輝煌的佛教聖殿地宮。他們又去遊覽太山的其它景點,我們今天探訪之願已達,就穿過龍泉寺中院,踏階下溝出山門,騎車一路順風飛馳而下返回晉源新城,結束今天探訪太山金棺奧秘之行。
2021.1.5 寫於讀耕齋
一座城池 一段歷史 一種情懷
微信聯繫:yanzw201801
投稿郵箱:954869287@qq.com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晨遊五府營村
晨遊北莊頭村
晨遊南城角村
晨遊 | 拆遷中的古寨村
騎遊千年古村 ——姚村
廟會前夕 | 晨遊古城營村(圖)
除了太原古縣城和蒙山,晉源個地方夜景也特別驚豔!
晉源 | 騎遊七苦山
姚村鎮:葦谷山中尋古寺遊記 | 訪蒙山懸空寺
晨遊王郭村
這裡是美麗鄉村——趙家山
晉源 | 訪石莊頭石窟記
晉源史話 | 尋訪懸甕山石窟
晉源遊記 | 探訪修復中的童子寺
遊記 | 晉源龍山昊天觀,石窟,童子寺尋訪
回憶 | 晉源城裡的老二中,我的老師們……
晉源的「九寨溝」!茂林溪流 風景獨好——柳子溝
晉源 | 今又上天龍山南山
晉源西山硫磺溝 石門寺石窟
晉源 | 晨遊東關村
蒙山有個「禮佛臺」 你在此瞻禮過大佛嗎?
晉源城裡的老二中!教師節憶我的老師們……
尋訪明仙峪中白雲觀
晉源 | 尋訪神秘的佛頭嶺石窟
尋訪魏家店村及石窟記
晉源最大的石頭在哪?尋訪「神奇的大石頭」
晉源風峪 | 登馬回尖 遊龍王廟
訪古驛道 登廟前山
晉源 | 葦谷山中尋古寺
晉源 | 尋訪深山中的石佛
晉源 | 初訪明仙峪瓦窯村石窟記
晉源 | 西山到底有多少石窟?這些你一定不知道……
晉源龍山,那些有趣的楹聯
晉源 | 龍山驚現「國寶」褐馬雞
晉源 | 騎遊「紅色」杜裡坪
晉源故事 | 抗日英雄「火神爺」
晉源故事 | 抗日英雄「灶神爺」
太原植物園遊記
晉源有座「明代石橋」 你知道在哪裡嗎?
晉源有個「古燈博物館」,你知道在哪裡嗎?
晉源有個奇石館, 你知道在哪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