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康藏公路到川藏公路,他們「背著公路」進西藏

2021-02-28 川藏旅行網


「背著公路」進西藏

要想了解川藏線的築路人,就要先從川藏線的修建說起吧。

上世紀50年代以前,整個西藏沒有一公裡的公路。那個年代,所有的交通運輸全靠人力、畜力完成。當年的畫風如下。

1950年,解放軍為了解放西藏。「一面進軍,一面修路。」於是,第一條進藏公路開始修建——由雅安到拉薩,稱為「康藏公路」(當時雅安為西康省會,後西康撤省,康藏公路改稱川藏公路)。

修路,是從徒手敲石頭開始的。當時的標準現在看來並不高:三層路面,一層石灰,一層黏土,一層石子,軋平後形成公路。

但是,橫在戰士們面前的,是14座終年積雪的雪山,和遠比我們現在所能想到的更惡劣的自然環境。參與修路的第一期人員就達到了十餘萬——包括解放軍、工程技術人員和各族民工。

這十餘萬人,用鋼鉗、鐵錘這些最原始的工具,修了4年。

        幾乎每推進一米都要造成大小不等的滑坡和塌方,施工的第一年就有不少於2000名戰士和民工為此獻出生命——365天中,犧牲人數最少的一天是5人

其中,僅雀兒山一個山頭就犧牲了300人。修築康藏公路總共犧牲三千餘人,如果要求一個平均數的話,每公裡犧牲官兵至少1.5人。

我們自駕遊,露營一晚可能就成為了吹噓的資本。

然而這些修路人員,連續數年都是這樣風餐露宿——而且條件還不如現在的單人帳篷。他們的飲水來源就是雪,食物以「代食粉」為主。

        行路難,修路要比行路難無數倍!照片裡的英雄們,來自當年的18軍53師。這些人是怎麼上去掛繩子的?有個專屬名詞,叫做「人梯」。

「海拔5000米,氣溫-30℃,開水沸點70℃,我們的士氣100℃!」——時任53師宣傳幹事 杜琳

「前一天修的路,第二天就沒有了——山倒了!前一天趟過的河,第二天就沒有了——變成堰塞湖了!」——時任18軍文工團幹事 李俊琛

「我們雖然離開西藏了,但我們的戰友們還在西藏,一路都有他們,每一公裡都有他們。我們永遠忘不了西藏。」——時任54師155團衛生員 鮑鵬庚

「一個排的戰士,拴上繩子墜到半山腰的一塊巨石上打炮眼。忽然一塊巨石從山頂滾落,整個排的戰士,連著那塊巨石直接滾到帕龍江裡了。」——時任康藏公路西線四工段指揮長 吳晨

1950年2月,10萬築路大軍奔赴雪域高原。為修築這條路,當年18軍的2000多官兵犧牲在這條路上。

「二呀麼二郎山,高呀麼高萬丈,解放軍,鐵打的漢,要把那公路修到西藏」的歌曲唱遍了全國,也把修建川藏公路的艱難告訴了世人。 

▲老一輩川藏線汽車兵視頻

這支部隊自川藏公路通車時組建至今,累計行程30多億公裡——相當於繞地球七圈半。

這是何等艱辛的七圈半!50年來,647名官兵犧牲,2000多名官兵受傷致殘。先後湧現出被國防部和成都軍區授予榮譽稱號的「川藏線上十英雄」、「川藏線上的英雄汽車兵」、「川藏線上鋼鐵運輸班」、「高原模範兵站」、「川藏線上模範汽車連」等一大批先進單位和個人。

這是武警交通部隊歷史上第一支以養護保通為主要任務的部隊,守護著川藏線環境最艱苦、海拔最高的800公裡路段——從川藏交界的竹巴籠到林芝境內的東久鄉。

這裡塌方、雪崩、泥石流發生最頻繁,其中然烏溝雪崩、冷曲河滑塌等堪稱世界地質災害之最。在他們的精心養護下,這段公路從原來每年不足6個月的通車時間提高到現在的11個月。

四是全線209個道班、工區的3300多名公路養護職工

這條公路通車40多年,基本沒有大修過,現仍能保持通車,堪稱奇蹟。

有記者在沿線採訪時,看到聽到道班工人幾十年生活在高海拔地區,冬天靠化冰取水,夏天水害斷道,只能靠鹽和辣椒拌飯。他們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只有默默的奉獻,只有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搶險救災,維護公路暢通。

1950年4月,開工修築「康藏公路」,由雅安至拉薩

1954年12月,康藏公路全線通車

1955年7月,「康藏公路」改名「川藏公路」,起點延至成都

1958年,川藏公路南線通車

1977年,進行大範圍改造,由三級路面升級為六級路面

1978年,川藏線改造缺乏資金停滯,路況日趨惡化

1979~1984年,年平均斷通時間長達164天

1985~1992年,年平均斷通時間180天,川藏線基本癱瘓

1996年,組建武警交通川藏公路機械化養護支隊,但經費不足以支持路面修復

2009年4月,「川藏高速」四川段列入《四川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08~2030年)》

2015年9月,拉薩--林芝高等級公路開通,民間稱「拉林高速」

2016年7月15日,川藏高速入藏門戶節點「雅康高速」正式貫通

©本文由©共青團中央[ID:gqtzy2014]、川藏先第一頻道[yiqi318]發布

 點擊閱讀原文,帶上一張藏地手繪旅行地圖來找我們吧!

相關焦點

  • 百年瞬間丨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建成通車
    △從青藏公路開到拉薩布達拉宮前的汽車隊,受到當地人民的夾道歡迎中國共產黨百年瞬間1954年12月25日,兩條當時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分別從雅安和格爾木跨越崇山峻岭修到了拉薩,並在同一天全線通車,結束了西藏幾千年來不通公路、沒有汽車的歷史。
  • 康藏公路:從雅安到拉薩
    《康藏、青藏公路》特種郵票3-31950年,11萬築路大軍從雅安一路向西,劈懸崖、徵險川。4年後,築起了一條全長2200多公裡的「天路」——康藏公路,將雪域高原與祖國內地緊緊相連。時光飛逝,歲月如梭。從康藏公路到川藏公路,雖然名字變了,但用熱血鑄就的「川藏線精神」仍在代代相傳。
  • 川藏公路的歷史探究與時代價值
    西藏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進軍西藏,保衛國防和祖國統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聖神職責。川藏高原,高山橫亙,險峰林立,冰河縱橫,荒原浩瀚,空氣稀薄,人煙稀少,不少地方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被稱為「生命禁區」「不毛之地」。在《西藏始末記要》一書中是這樣描寫西藏的交通狀況:「亂石縱橫,人馬路絕,艱險萬狀,不可名態」,「世上無論何人,到此未有不膽戰股慄者」。
  • 川藏公路:中國築路史上五大奇蹟
    很快,一首飽含著熱情與激情,頌揚築路部隊英雄氣概和頑強意志的歌曲《歌唱二郎山》,在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上誕生了:二呀麼二郎山,高呀麼高萬丈,古樹那荒草遍山野,巨石滿山崗,羊腸小道那難行走,  康藏交通被它擋。
  • 川藏公路:那路,那橋,那豐碑
    「二呀麼二郎山,高呀麼高萬丈,解放軍,鐵打的漢,要把那公路修到西藏」的歌曲,唱遍了全國,也把修建川藏公路的艱難告訴了世人。11萬官兵和群眾,用雙手和近似於原始的工具,鑿巖斷石、修坡築路!而克服千難萬險修建川藏公路,對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協議的籤署,到1959年6月徹底解放藏族農奴,再到1965年自治區成立,無疑具有極為重大的促進作用!因為很顯然,如果不打通這個戰略通道(獲得1951年昌都戰役完勝),根本不具備籤約條件,更難有後面西藏一系列裡程碑變革的推進,就不會有現在一個繁榮、穩定的西藏!這就是開國先賢們的智慧!
  • 川藏公路北線,G317國道線,適合六月旅遊目的地
    川藏公路北線G317與318川藏南線齊名的G317國道線是中國的一條著名的旅遊線路。也稱為川藏公路北線,也叫大北線。川藏北線起點為四川成都,終點西藏那曲,裡程為2043公裡千米。在那曲與青藏公路G109交匯,可繼續沿G109到拉薩。在十三五時期,延長終點為西藏阿里地區噶爾縣。
  • 60周年|帶你看美不勝收的川藏、青藏公路
    上世紀50年代初,10多萬軍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開荒拓路,3000多名英烈捐軀高原,建成了全長4360餘公裡的川藏、青藏公路,結束了西藏沒有現代公路的歷史,鑄造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路」精神。
  • 西藏:到2035年建成5600公裡高等級公路
    西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在3月3日舉行的年度工作會議上透露,「十三五」時期,當地完成交通運輸固定資產投資2516億元(人民幣,下同),公路通車裡程達
  • 地理賞析 | 行走在川藏公路,帶你觸碰天堂的瑰麗
    川藏公路怒江72拐地理蹊增補:成都-拉薩公路,簡稱川藏線,習稱川藏公路,是古代川藏線的現代升級,東起四川省省會成都市,西止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由中國的318國道、317國道、214國道、109國道的部分路段組成
  • 天路—新藏公路
    獨立騎兵師組建當天,王震司令員下達了獨立騎兵師在擔負進軍西藏阿里任務的同時,完成新疆和田至西藏阿里地區噶大克(現噶爾縣)的道路勘察和修築任務。5月17日,二軍軍長郭鵬親自點將,抽調特級戰鬥英雄彭清雲、田武等人組成新藏公路偵察勘察分隊,進入崑崙山腹地。他們要在喀喇崑崙山區亙古罕有人跡的荒原上,找到一條可供大部隊進軍西藏阿里的道路。
  • 真正天路——新藏公路
    每年進入11月份至來年4月份,新藏公路大雪封山,都會處於斷通狀態。當今天的自駕車旅行者,跑了一趟新藏公路就把自己視為英雄時,有多少人會想到60年前,解放軍戰士,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以血肉之軀劈山開石,抬著沉重的裝備,翻越那些連馬匹駱駝都視為畏途的高山,把這條路從新疆葉城修到千裡之外的西藏。
  • 新藏公路---G219國道
    每年進入11月份至來年4月份,新藏公路大雪封山,都會處於斷通狀態。當今天的自駕車旅行者,跑了一趟新藏公路就把自己視為英雄時,有多少人會想到60年前,解放軍戰士,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以血肉之軀劈山開石,抬著沉重的裝備,翻越那些連馬匹駱駝都視為畏途的高山,把這條路從新疆葉城修到千裡之外的西藏。
  • 騎行川藏,山地車和公路車選擇哪個?
    東達山川藏線分南北兩線,南線即國道318的成都到拉薩區段;北線即國道317的成都到拉薩區段。無論是騎行、自駕、徒步、還是摩旅,大家說到的川藏線一般指的是川藏南線,也就是國道318成都到拉薩的這一路段。騎行川藏,一般情況下騎友都是用二十天到二十五天完成,如果再加上中途休整遊玩的時間,還會更長一些,如此長的時間,包括洗漱用品在內的一些生活必須品,換洗衣物,裝備和維修工具備件等,是都需要隨身攜帶的。這些東西需要一個駝包來放置,駝包都是安裝在後貨架上的,而山地車安裝後貨架要比公路車具有絕對優勢。
  • G318國道線,川藏公路南線,茶馬古道川藏線
    01茶馬古道川藏南線川藏公路南線歷史上是一條著名的茶馬古道,318川藏公路沿古時的茶馬古道修建,於1958年正式通車。從四川成都出發,在新都橋與川藏北線G317分道,巴塘過竹巴籠金沙江大橋入藏,直達西藏拉薩。 318川藏南線在充滿神奇的北緯30度線上,被譽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高山、峽谷、草原、河流、冰川、森林、雪山、海子、湖泊、溫泉、民居等風格迥異的場景隨處可見,美到極致的畫面觸目可及。
  • 川藏公路旁大量豪車被棄,外行人不能理解,老司機卻很贊同
    青藏高原的環境十分脆弱,由於當地溫度較低,大多數微生物無法在青藏高原生存,儘管當地居民的生活條件很差,但他們仍然對生活保持樂觀開朗的態度,我國一直致力於改善全體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這也促使我們的有關部門制定了發展新疆和西藏的政策。
  • 人們心中神聖的川藏公路,為何遍地儘是安全套?現在終於明白了
    西藏在中國人心目中就是夢的天堂,今生去西藏一趟是很多人的夢想。川藏公路是一條進藏的景觀大道,以風景優美路途艱險著稱,是旅遊探險愛好者的嚮往之處,多少人為了圓西藏夢,不怕艱辛騎行在川藏公路上,只為圓一個夢……川藏公路起點是四川成都,終點是西藏拉薩,分為南北兩線,不過,最多遊客走的就是南線,全長2146公裡,沿線都為高山峽谷,風景比北線更為秀麗。無論是南線還是北線,你去西藏的路途中都會看到很多不同的景象。
  • 青藏公路
    青藏公路東起青海省西寧市,西止西藏拉薩市。
  • 新藏公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荒涼到極致、又美到極致!
    它又稱葉拉公路。新藏公路(G219)裡程表:這裡是新藏公路和進K2的邊防公路分叉口,麻扎是通往世界第二高峰-K2(海拔8611米)的必經之路。在這兒可以好好觀賞一下這座世界第二高峰,它和珠峰其實只差了200多米。
  • 2020環遊祖國之新藏公路掠影
    新藏公路(G219)是繼川藏公路、青藏公路之後,進入西藏的第三條公路。
  • 黃永旺:指揮修筑西藏兩條公路的齊天然
    (二)修築青藏公路1952年冬至1953年春,唐古拉山地區大雪封山,駱駝大量死亡,大量的援藏物資、特別是糧食積壓在西藏運輸總隊格爾木轉運站,進不了西藏。期盼一條暢通無阻的公路直通拉薩,將積壓在轉運站的各種物資、特別是糧食源源不斷地運入藏區,運到拉薩,是西藏駱駝運輸總隊、駐藏全體解放軍和幹部的最大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