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公路的歷史探究與時代價值

2021-02-28 橋梁雜誌

西藏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進軍西藏,保衛國防和祖國統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聖神職責。川藏高原,高山橫亙,險峰林立,冰河縱橫,荒原浩瀚,空氣稀薄,人煙稀少,不少地方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被稱為「生命禁區」「不毛之地」。在《西藏始末記要》一書中是這樣描寫西藏的交通狀況:「亂石縱橫,人馬路絕,艱險萬狀,不可名態」,「世上無論何人,到此未有不膽戰股慄者」。瑞典地理學家斯文·赫定在《亞洲腹地旅行記》一書中曾這樣寫道:「在這種地方,很少有人不迷路的,無論遊牧人或畜群,在這裡都生存不了。」要想在「世界屋脊」上開山劈路,無疑難於登天。

早在民國時期,我國就有過在康藏地區築路失敗的經驗教訓。在1935年,蔣介石為堵截紅軍,將雅安至康定210公裡的公路作為戰運幹線,命令限期修通。曾由國民政府交通部、四川公路局、蔣介石行營公路監理處派工程師、測量隊,還有美籍技術專員凱恩浩參加勘測定線,先由工兵往天全施工,未通。1936年6月,川康公路工程處成立,僱技術人員重新開工,修到天全停工。1938年4月,蔣介石再令行營撥款,二次組建川康公路工程處施工。到1940年10月15日舉行試車,一輛小客車、一輛大卡車從天全出發,16日抵達瀘定渡口,由小型鐘擺式渡船渡過小客車,大車過不去返回,小車經推拉人抬,於20日才到康定。這段路費時4年半,先後徵工13餘萬人,民眾飽受勞役之苦,「路工死亡三千,負傷者六千」,換來的只是川康公路的虛假通車。因公路沒有修通,又值該工程貪汙案發生,蔣介石一氣之下撤銷工程處,槍斃8人,判刑7人。1941年,國民政府交通部又成立川康公路改善工程處,由總工程師藍田負責,經一年整修才勉強通車,公路標準極低。1945年,改善工程處改為川康公路管理局,到1946年這條路遭水毀廢棄。自康定至馬尼幹戈477公裡,解放前為康青公路的一段。國民政府交通部川康公路管理局和西康省公路局組織修建。於1941年通車到東俄洛,1943年11月修到甘孜,1944年10月修到馬尼幹戈為止。路況很差,只試通車一次即廢棄。

歷史經驗表明,保持西藏交通線的暢通,是西藏發展和維護祖國統一的關鍵。新中國成立前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央領導集體,對西藏的交通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親自作出了多項重要部署。早在1949年2月,毛澤東在西柏坡與來訪的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米高揚的談話中,談到了西藏問題。他指出:「解放全國,比較麻煩的有兩處,臺灣和西藏。西藏問題並不難解決,只是不能太快,不能過於魯莽,因為,一是交通困難,大軍不便行動,給養供應麻煩較多;二是民族問題,尤其是受宗教控制的地區,解決它更需要時間,需要穩步前進,不應操之過急。」然而國際形勢的風雲變幻使得解放西藏的日程被大幅提前。

1949年10月13日,毛澤東在關於西南、西北作戰部署致彭德懷的電報中指出:「經營雲貴川康及西藏的總兵力為二野全軍及十八兵團,共約60萬人。」11月23日,毛澤東電告彭德懷,「經營西藏問題請你提到西北局會議上討論一下」,「就現在情況看來,應責成西北局擔負主要責任,西南局擔負第二位的責任。」他並指出:「解決西藏問題不出兵是不可能的,出兵當然不只有西北一路,還有西南一路。故西南局到川康平定後,即應著手經營西藏。」1949年12月,毛澤東赴蘇聯訪問,途經滿洲裡時,致信中共中央並西南局,指出:印、美都在打西藏的注意,解放西藏的問題要下決心了,「進軍西藏宜早不宜遲,否則夜長夢多。」

1949年12月26日,彭德懷親赴北京,向中央專題匯報了進藏交通的相關情況:「據調查由青海、新疆入藏困難甚大,難以克服。由打箭爐分兩路:一路經理塘-科麥。一路經甘孜-昌都。兩路入藏,較青、新二路為易。如入藏任務歸西北,需在和田、于田、玉樹屯墾囤糧,修築道路,完成入藏準備需要兩年。且由南疆入後藏,及由大河壩入前藏,二路每年只有4個月(5月中旬至9月中旬)可通行,其餘8個月,因大雪封山,不能行動。」

1950年1月2日凌晨,出訪蘇聯的毛澤東將擬好的電報發回國內,毛澤東的電報上特意寫著「中央、彭德懷,並轉發小平、伯承、賀龍」,電報指出:「西藏人口雖不多,但國際地位極重要。由青海及新疆向西藏進軍,既有很大困難,則向西藏進軍及經營西藏的任務應確定由西南局擔負。」

毛澤東在確定西南軍區擔任進藏任務的同時明確指示:「必須一面進軍,一面修路。」對於入藏部隊問題,西南局「擬定以二野之十八軍擔任入藏任務,以張國華為統一領導的核心,已指令該軍集結整訓,並召張及各師幹部速來重慶受領任務,解決進軍西藏中的運輸諸問題」。與此同時,政務院也認為修築康藏公路「工程艱辛,意義重大」。

1950年3月6日,18軍在樂山召開了進軍西藏誓師大會,「把五星紅旗插到喜馬拉雅山上」的豪邁誓言響徹九霄。為保證部隊的物資供應,西南局及西南軍區確定了「只要使用合理,並可能做到者,需要什麼給什麼」的支援方針。做出了「不惜一切代價,克服一切困難,搶修雅安到甘孜段公路」的決定。

相關焦點

  • 川藏公路:那路,那橋,那豐碑
    川藏公路起點為四川省成都市,經雅安市、康定縣,在新都橋鎮分為南北兩線前往拉薩。北線全長2412公裡,為317國道,1954年12月正式通車;南線全長2149公裡,全線為318國道,1969年建成通車。南線因路途短,且海拔比北線低,所以由川藏公路進藏,多走南線。
  • 從康藏公路到川藏公路,他們「背著公路」進西藏
    上世紀50年代以前,整個西藏沒有一公裡的公路。那個年代,所有的交通運輸全靠人力、畜力完成。當年的畫風如下。1950年,解放軍為了解放西藏。「一面進軍,一面修路。」於是,第一條進藏公路開始修建——由雅安到拉薩,稱為「康藏公路」(當時雅安為西康省會,後西康撤省,康藏公路改稱川藏公路)。修路,是從徒手敲石頭開始的。
  • 60周年|帶你看美不勝收的川藏、青藏公路
    上世紀50年代初,10多萬軍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開荒拓路,3000多名英烈捐軀高原,建成了全長4360餘公裡的川藏、青藏公路,結束了西藏沒有現代公路的歷史,鑄造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路」精神。
  • 川藏公路到底有多可怕?
  • 騎行川藏,山地車和公路車選擇哪個?
    怒江七十二拐所以每年都會有來自全國各地或是世界各地的騎行愛好者雲集成都,騎行川藏,挑戰川藏,挑戰自我。騎行川藏,一般情況下騎友都是用二十天到二十五天完成,如果再加上中途休整遊玩的時間,還會更長一些,如此長的時間,包括洗漱用品在內的一些生活必須品,換洗衣物,裝備和維修工具備件等,是都需要隨身攜帶的。這些東西需要一個駝包來放置,駝包都是安裝在後貨架上的,而山地車安裝後貨架要比公路車具有絕對優勢。
  • 川藏公路:中國築路史上五大奇蹟
    在4年多的時間裡,川藏公路穿越整個橫斷山脈的二郎山、折多山、雀兒山、色季拉山等14座大山;橫跨岷江、大渡河、金沙江、怒江、拉薩河等眾多江河;橫穿龍門山、青尼洞、瀾滄江、通麥等8條大斷裂帶。當時的標準現在看來並不高:三層路面,一層石灰,一層黏土,一層石子,軋平後形成公路。由於機械少的可憐,僅有的機械在許多高原複雜地形施展不開手腳,一切只能靠人工。
  • G318國道線,川藏公路南線,茶馬古道川藏線
    01茶馬古道川藏南線川藏公路南線歷史上是一條著名的茶馬古道,318川藏公路沿古時的茶馬古道修建,於1958年正式通車。從四川成都出發,在新都橋與川藏北線G317分道,巴塘過竹巴籠金沙江大橋入藏,直達西藏拉薩。 318川藏南線在充滿神奇的北緯30度線上,被譽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高山、峽谷、草原、河流、冰川、森林、雪山、海子、湖泊、溫泉、民居等風格迥異的場景隨處可見,美到極致的畫面觸目可及。
  • 川藏公路北線,G317國道線,適合六月旅遊目的地
    川藏公路北線G317與318川藏南線齊名的G317國道線是中國的一條著名的旅遊線路。也稱為川藏公路北線,也叫大北線。川藏北線起點為四川成都,終點西藏那曲,裡程為2043公裡千米。在那曲與青藏公路G109交匯,可繼續沿G109到拉薩。在十三五時期,延長終點為西藏阿里地區噶爾縣。
  • 地理賞析 | 行走在川藏公路,帶你觸碰天堂的瑰麗
    有人說,人這一生總要來一次川藏公路旅行,感受來自西風的冷冽,踏過蜿蜒曲折的山路,體驗一番川藏自然與人文交織的異景。
  • 川藏公路旁大量豪車被棄,外行人不能理解,老司機卻很贊同
    眾所周知,每個國家都有一個或兩個經濟落後地區,不是地方政府不願意開發該地區,而是開發成本相對較高,但是我們的國家不一樣,它不僅創造了舉世聞名的青藏鐵路,還開發了川藏公路,自川藏公路建成以來,從四川到西藏的時間大大減少了。
  • 人們心中神聖的川藏公路,為何遍地儘是安全套?現在終於明白了
    川藏公路是一條進藏的景觀大道,以風景優美路途艱險著稱,是旅遊探險愛好者的嚮往之處,多少人為了圓西藏夢,不怕艱辛騎行在川藏公路上,只為圓一個夢……川藏公路起點是四川成都,終點是西藏拉薩,分為南北兩線,不過,最多遊客走的就是南線,全長2146公裡,沿線都為高山峽谷,風景比北線更為秀麗。無論是南線還是北線,你去西藏的路途中都會看到很多不同的景象。
  • 川藏鐵路的戰略意義
    通過以上數據,我們可以大致地了解到,西藏在自然資源這一大項中,潛在的經濟價值是巨大的,這還不包括待開發的文化、旅遊等資源呢。其中,跨省的主要公路僅有四條:青藏公路:從青海省省會西寧市,經茶卡、都蘭、格爾木到拉薩,全長1214公裡;新藏公路:從新疆葉城到拉薩的新藏公路全長2841公裡,大部分公路處於無人區內,無加油站,當地的司機都要多備幾桶油,而且交通和通訊也十分不便
  • 探秘川藏北線G317梵音淨土與藏北風光,自駕遊路線及路況如何?
    川藏北線與川藏南線幾乎平行,相隔不遠,民風更為淳樸,人文景觀更加令人讚嘆,景色更為原始壯麗、光影斑駁奇特的大道。如果您已在感嘆當年川藏南線G318的淳樸和艱險,那麼這次再也不能錯過即將展現於世人面前的317盛景了!
  • ...打造茶馬古道文化旅遊經濟帶|川藏茶馬古道|文化旅遊|雅安|陳書謙
    一條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古道,串起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傳奇天路,它不僅讓「世界茶源」的茶葉在高原飄香,同時也勾勒出民族走廊上的多樣文化。從川藏公路貫通到即將開工建設的川藏鐵路,讓進藏有了更多選擇,也帶來更多便利。而那條在崇山峻岭中穿行的古道,逐漸被青苔和參天古木所掩蓋。
  • 康藏公路:從雅安到拉薩
    康藏公路通車,結束了西藏不通公路、沒有汽車的歷史,加深了西藏與內地的聯繫,加快了西藏經濟社會的發展。一組郵票:見證公路變遷1956年3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套公路建設特種郵票——《康藏、青藏公路》發行。「這套郵票的編號是『特14』,全套郵票3枚面值共0.20元。」
  • 當川藏北線遇到川藏南線,美翻了整個世界!
    你也許走過川藏線,可你知道川藏南線與川藏北線的區別?應該怎樣選擇?川藏線雖然行路艱險,卻承載了無限絕世美景。太多的故事和冒險,太多的感受與震撼。route開始連接四川和西藏的公路,歷史上是茶馬古道,現在稱呼川藏線。因線路不同、景色各異,川藏線又被劃分為川藏北線(國道317)和川藏南線(國道318)。
  • 為什麼中國人一定要建成川藏鐵路?
    要知道單跨1000多米的橋梁,承載卻是時速可達200公裡的列車,其荷載之大,速度之高,瞬間衝擊力之強,又豈是公路橋梁可以比擬的呢!所以壯哉!川藏鐵路的那些即將出世的大橋們,橫斷山脈睥睨天下的六條江河,將為你們壯美的雄姿作證,你們的姿態可以雄霸山河!然下面所講述的更是雄姿英發,壯懷激烈!
  • 川藏賞花季
    【川藏賞花季】「金川梨花」+「林芝桃花」+「然烏湖」+「拉薩」川藏南線
  • 中國「最險峻」的公路,總計4500公裡,中國人修建了19年
    中國「最險峻」的公路,總計4500公裡,中國人修建了19年,中國地大物博,有很多風景優美的景點,但是,自古以來人們就知道「世上的奇偉、奇異、非常觀總是危險的」,這些非常觀讓很多人冒著生命危險,也讓人看到大自然的真面目,其中最典型最受歡迎的無疑是我國的川藏公路。
  • 青藏公路
    於1950年動工、1954年通車,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柏油公路,也是通往西藏裡程較短、路況最好且最安全的公路。沿途景觀比較大氣磅礴且豐富。可看到草原、鹽湖、戈壁、高山、荒漠等景觀。474座,橋梁60多座,總長1347千米,初期修建、改建公路和設備購置總投資4050億元,每千米平均造價2.5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