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進軍西藏,保衛國防和祖國統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聖神職責。川藏高原,高山橫亙,險峰林立,冰河縱橫,荒原浩瀚,空氣稀薄,人煙稀少,不少地方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被稱為「生命禁區」「不毛之地」。在《西藏始末記要》一書中是這樣描寫西藏的交通狀況:「亂石縱橫,人馬路絕,艱險萬狀,不可名態」,「世上無論何人,到此未有不膽戰股慄者」。瑞典地理學家斯文·赫定在《亞洲腹地旅行記》一書中曾這樣寫道:「在這種地方,很少有人不迷路的,無論遊牧人或畜群,在這裡都生存不了。」要想在「世界屋脊」上開山劈路,無疑難於登天。
早在民國時期,我國就有過在康藏地區築路失敗的經驗教訓。在1935年,蔣介石為堵截紅軍,將雅安至康定210公裡的公路作為戰運幹線,命令限期修通。曾由國民政府交通部、四川公路局、蔣介石行營公路監理處派工程師、測量隊,還有美籍技術專員凱恩浩參加勘測定線,先由工兵往天全施工,未通。1936年6月,川康公路工程處成立,僱技術人員重新開工,修到天全停工。1938年4月,蔣介石再令行營撥款,二次組建川康公路工程處施工。到1940年10月15日舉行試車,一輛小客車、一輛大卡車從天全出發,16日抵達瀘定渡口,由小型鐘擺式渡船渡過小客車,大車過不去返回,小車經推拉人抬,於20日才到康定。這段路費時4年半,先後徵工13餘萬人,民眾飽受勞役之苦,「路工死亡三千,負傷者六千」,換來的只是川康公路的虛假通車。因公路沒有修通,又值該工程貪汙案發生,蔣介石一氣之下撤銷工程處,槍斃8人,判刑7人。1941年,國民政府交通部又成立川康公路改善工程處,由總工程師藍田負責,經一年整修才勉強通車,公路標準極低。1945年,改善工程處改為川康公路管理局,到1946年這條路遭水毀廢棄。自康定至馬尼幹戈477公裡,解放前為康青公路的一段。國民政府交通部川康公路管理局和西康省公路局組織修建。於1941年通車到東俄洛,1943年11月修到甘孜,1944年10月修到馬尼幹戈為止。路況很差,只試通車一次即廢棄。
歷史經驗表明,保持西藏交通線的暢通,是西藏發展和維護祖國統一的關鍵。新中國成立前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央領導集體,對西藏的交通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親自作出了多項重要部署。早在1949年2月,毛澤東在西柏坡與來訪的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米高揚的談話中,談到了西藏問題。他指出:「解放全國,比較麻煩的有兩處,臺灣和西藏。西藏問題並不難解決,只是不能太快,不能過於魯莽,因為,一是交通困難,大軍不便行動,給養供應麻煩較多;二是民族問題,尤其是受宗教控制的地區,解決它更需要時間,需要穩步前進,不應操之過急。」然而國際形勢的風雲變幻使得解放西藏的日程被大幅提前。
1949年10月13日,毛澤東在關於西南、西北作戰部署致彭德懷的電報中指出:「經營雲貴川康及西藏的總兵力為二野全軍及十八兵團,共約60萬人。」11月23日,毛澤東電告彭德懷,「經營西藏問題請你提到西北局會議上討論一下」,「就現在情況看來,應責成西北局擔負主要責任,西南局擔負第二位的責任。」他並指出:「解決西藏問題不出兵是不可能的,出兵當然不只有西北一路,還有西南一路。故西南局到川康平定後,即應著手經營西藏。」1949年12月,毛澤東赴蘇聯訪問,途經滿洲裡時,致信中共中央並西南局,指出:印、美都在打西藏的注意,解放西藏的問題要下決心了,「進軍西藏宜早不宜遲,否則夜長夢多。」
1949年12月26日,彭德懷親赴北京,向中央專題匯報了進藏交通的相關情況:「據調查由青海、新疆入藏困難甚大,難以克服。由打箭爐分兩路:一路經理塘-科麥。一路經甘孜-昌都。兩路入藏,較青、新二路為易。如入藏任務歸西北,需在和田、于田、玉樹屯墾囤糧,修築道路,完成入藏準備需要兩年。且由南疆入後藏,及由大河壩入前藏,二路每年只有4個月(5月中旬至9月中旬)可通行,其餘8個月,因大雪封山,不能行動。」
1950年1月2日凌晨,出訪蘇聯的毛澤東將擬好的電報發回國內,毛澤東的電報上特意寫著「中央、彭德懷,並轉發小平、伯承、賀龍」,電報指出:「西藏人口雖不多,但國際地位極重要。由青海及新疆向西藏進軍,既有很大困難,則向西藏進軍及經營西藏的任務應確定由西南局擔負。」
毛澤東在確定西南軍區擔任進藏任務的同時明確指示:「必須一面進軍,一面修路。」對於入藏部隊問題,西南局「擬定以二野之十八軍擔任入藏任務,以張國華為統一領導的核心,已指令該軍集結整訓,並召張及各師幹部速來重慶受領任務,解決進軍西藏中的運輸諸問題」。與此同時,政務院也認為修築康藏公路「工程艱辛,意義重大」。
1950年3月6日,18軍在樂山召開了進軍西藏誓師大會,「把五星紅旗插到喜馬拉雅山上」的豪邁誓言響徹九霄。為保證部隊的物資供應,西南局及西南軍區確定了「只要使用合理,並可能做到者,需要什麼給什麼」的支援方針。做出了「不惜一切代價,克服一切困難,搶修雅安到甘孜段公路」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