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顧 韓
編輯|李春暉
沒有熱搜的一周裡,各行各業、各圈各地反而大小新聞頻出。而且變得更real的,可不止明星。
6月14日10點整,知名財經UP主「巫師財經」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期名為《鮮衣怒馬少年時》的視頻,宣布退出B站。當晚,B站官微發布公告稱「巫師財經」的行為系單方面違約,在已與B站籤訂長期內容合作協議後,又與國內某視頻平臺籤訂了排除B站的協議。
6月15日,雙方又進行了第二輪隔空喊話,互甩合同與往來記錄,圍繞當初的合同是否作數,上演了一出「羅生門」。
6月15日上午9點50分,「巫師財經」作出了針對B站聲明的二次回應,B站官微還未接招。不過目前在B站站內,「巫師財經」310萬粉的帳號已被官方凍結。
自年初的跨年晚會之後,B站的主流化徵程便成為熱議話題。儘管抄襲事件與競品衝擊之後,「巫師財經」的人氣已不同以往,但不可否認的是:
正是當初「巫師財經」的走紅,讓許多人看到了嚴肅內容「下沉」的可能性,帶動了一批同類UP的主崛起與入駐,為B站的破圈故事增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6月5日,B站的「知識」分區終於落成,「巫師財經」卻在一周後宣布出走。加上事件中隱形第三方、也就是B站口中對「巫師財經」進行挖角的「國內其他視頻平臺」(已被群眾公認為西瓜視頻)。視頻平臺對中等長度內容創作者的爭奪進入白熱化,頭條系拋出的「重金排他」,更讓原本相對平衡的局面,開始進入「熱戰」高發期。
能讓平臺衝冠一怒,倒也不一定「紅顏」是怎樣的絕世妖姬。而是隨著平臺地盤擴張,又劍指同一目標,便註定一戰,不在此、也在彼。後宮三千人,也都在盯著這一位「私逃妃」的前景,掂量自己的選擇。
B站入海,知識衝浪
B站「入海」的決心有目共睹。隨著開屏頁面從2233娘乾杯,到杯子消失,再到如今簡單的小電視加slogan(「你感興趣的視頻都在B站」)。內容上生活區被力捧,邀請明星入駐,同步央視播劇,主流化趨勢十分明顯。
這一方面是B站用戶規模、年齡區間擴大後的自然而然,一方面也是B站追求商業化與主流認可的必然。逼格稍高一些的泛知識類內容,恰好切中了這個需求。
天時地利人和。5G來襲、視頻服務都在改造著大眾的娛樂消費習慣,在毫不費力又容易沉迷的短視頻面前,即便長視頻都焦頭爛額,更何況需要專注力的閱讀?知乎、微信公眾號等主打圖文內容的平臺與行業都在琢磨自救,但產品基因豈易更改?知識視頻還是率先在B站崛起。
2019年6月,北郵學生@老師好我叫何同學在B站發布了一條時長7分半的測評5G網絡的視頻,被央視新聞、新華社等媒體「翻牌」。
同年,「巫師財經」憑藉解析明星背後資本局的犀利選題收穫關注,3個月漲粉百萬,展現了財經類嚴肅內容「下沉」的可能性與B站年輕用戶對於此類視頻的接納程度,帶動一批同類UP主入駐。
在此基礎上,2020年的疫情又狠狠助推一把。全民宅家,人心惶惶,深入淺出講解新冠肺炎的「回形針」兩天漲粉320萬,讓更多人接受了中短視頻與嚴肅選題的搭配,無形之間對受眾進行了培養。
同樣在疫情期間,在圖文領域有一定基礎的「半佛仙人」猛肝視頻,做出了《瑞幸暴打資本主義韭菜》等選題,火速漲粉,瑞幸真出事後視頻又被二次傳播。同期,厚大法考名師羅翔的課程被網友自發搬運到B站、微博等平臺,憑金句走紅,之後受官方邀請入駐B站。
知識分區上線的同時,B站還策劃了幾場UP主對談
2020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B站CEO陳睿與COO李旎都重點提及了知識類內容。前者將其視為視頻由純內容向場景和服務轉變的佐證。後者認為此類視頻的持續輸出與幾次重點事件均從不同維度展示了B站的價值,提升了B站在15到35歲網民中的品牌滲透跟影響力,也讓B站在社會和文化潮流中佔據更為核心的位置。
6月5日,B站正式將科技區整合升級為知識區,下設科學科普、社科人文、野生技術協會、財經、校園學習、職業職場個二級分區,同時拿出百萬獎金與數億流量扶持優質知識創作者,決心可見一斑。
中國YouTube,它們都想當
事件中的隱形第三方、B站口中對「巫師財經」進行挖角的「國內其他視頻平臺」,已經被群眾默認為是字節跳動旗下的西瓜視頻。原因無他,實在是近兩年的視頻江湖頗多變數,主打UPGC的B站與西瓜視頻圍繞創作者們已經進行過不止一輪爭奪。
知名遊戲解說、2018年百大UP主「敖廠長」,2019年在與B站結束了獨家協議後,將陣地轉向西瓜視頻,成為平臺籤約達人,打造多款獨播節目。2019年,「敖廠長」未能蟬聯百大UP主,這被外界視為B站的「戰略反擊」。
2019年也是B站生活區存在感猛增的一年,走紅了諸如「華農兄弟」等一批土味UP。2020年3月,隨著字節跳動投資MCN機構風馬牛傳媒,該公司旗下的趕海UP主,包括「漁人阿烽」、「老四趕海」等,高調宣布與西瓜視頻獨家籤約,停止在B站的更新,又引發一輪熱議。
同期,B站遊戲、鬼畜等其他分區的一些UP主也頻頻爆料,自己或朋友收到了來自西瓜視頻的熱情邀約。「來西瓜視頻,收益會比之前增加10-20倍,還會享受我們眾多的推薦權益及抖音平臺的流量扶持。」一位B站UP主曾向媒體透露。
包括此次,B站6月5日上線了知識區,西瓜視頻則在6月9日啟動了「活字計劃」,招募圖文創作者轉型視頻,並提供包括流量、運營與工具在內的全方位扶持,同時對知識內容進行分發。外界猜測挖角「巫師財經」的是西瓜視頻,堪稱有理有據。
還是那句話,2019年起,視頻行業仿若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原本主打長劇綜的傳統視頻網站,開始大舉布局UGC和短視頻,如優酷改版、愛奇藝力推「隨刻」;
而原本主打UGC和短視頻的網站,開始大筆購入正版影視劇。如字節跳動6億買下《囧媽》為西瓜視頻鋪路。B站在疫情期間上線不少經典影片,帶動「大會員」數量突破千萬。
而長、中、短兼具,有UPGC基因的B站與西瓜視頻,正是外界公認的、目前最有希望成為「中國YouTube」的兩大平臺。
兩者的風格氣質看似大相逕庭。B站是年輕化、二次元、城市化;西瓜視頻則是高齡化、生活化、低線化。
但由於雙方都在進行戰略調整:B站去二次元化,西瓜視頻發布新定位「聚合多元文化的綜合視頻平臺」。其人群範圍、業務範圍的重合度想必會越來越廣,對於創作者的爭奪也就不可避免。
這涉及的不僅僅是頭部UP主。近些年來,由於站內標題黨泛濫、飯圈風氣入侵、審核流程不如人意以及視頻常因版權原因被「鎖」等問題,影視、娛樂區的剪刀手們對於B站也漸有怨聲,外界平臺想發「B難財」的不在少數。
其中一類是騰訊視頻doki、愛奇藝泡泡/隨刻等傳統視頻網站旗下的粉絲社區。但由於群眾和長視頻平臺多年愛恨糾纏,一時難成氣候。但對於西瓜視頻的邀約,許多人似乎沒那麼牴觸。
雖說剪刀手很難成為內容「頂流」,但聚合起來卻是中視頻創作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去向也不可小覷。
「為愛發電」,還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嗎?
當然,起碼到目前為止,B站尊重創作、包容性強的社區氛圍還是獨一份的。在B站十分常見的拉郎腦洞,一旦搬運到西瓜視頻,評論區許多人根本get不到點。
既是如此,為何剪刀手們還願意入駐?縱觀網絡上的相關討論,原因大致有三類:
一是一稿多投,增加視頻曝光;二是外站盜搬B站視頻情況一直存在,與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盜,不如主動多註冊幾個平臺自行發布;三是看中了西瓜平臺的紅利,「就是去割韭菜的」,「只為賺點零花錢,根本不看評論」,「我西瓜收益超過800提現交的稅都比我一個季度的激勵金高」。
過往,同人與追星文化的標誌幾乎就是「為愛發電」,如今情況卻要複雜得多。
一是大量報導揭露了其中的商業門道(如大粉喜提海景房),不免令人心態失衡;二是同人創作者們看穿了「資本」的套路,不甘心再做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自來水」——如果熱愛換來的不是尊重,那還不如看看怎麼拿手藝去創收。
實體經濟下行、網際網路上可以變現的東西卻越來越多,加上後浪們似乎也越來越務實、理性、拎得清。以往亞文化中僅追求共鳴與滿足感的禮物經濟邏輯大受衝擊,同人創作者們的心態轉變僅是冰山一角。「巫師財經」的告別視頻中也有提到,「或許這種靠熱情支持的模式本身就很『幼稚』」。
而與創立之初就非常工業化的頭條系產品不同,B站曾是一個只談感情不談錢的「世外桃源」,這也就註定了其商業化之路會走得艱難而撕裂。一方面是發展的必然、是對股東的負責;另一方面也是潘多拉魔盒,怎麼做都會招致老用戶的不滿。
單論幫助UP主們變現的能力,堅持無廣告的B站在字節跳動面前並沒有太大優勢。儘管B站也在投資MCN公司、做UP主經紀、加碼直播業務,但很多時候還是要UP主自力更生去接活兒「恰飯」,然而這又會影響到內容水準與品牌形象。之前徐大sao之所以陷入詐捐風波,也是因為激勵計劃收益的數字與外界認知相差過大。
B站最新的月活數據是1.72億(2020年Q1),在我國的9.04億網民、8.50億視頻用戶中佔不小的比重。平臺上UP主的身份越來越複雜,訴求越來越多元。有做視頻純屬興趣的,也必然有十分看重流量與收益的,或者暫時不計得失、但希望在這裡成名的,更有隻為來這裡擁抱後浪的,這便對B站的運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方說,如何做才能持續激發各類用戶的創作熱情;又比如,如何更好地對平臺上的內容與用戶加以管理和引導。「巫師財經」洗稿抄襲、UP主編造癌症經歷騙錢,都是先被網友扒出,B站再進行處理。幾次UP主出走事件,B站也可以說是相當被動。包括轉型的同時如何避免平臺上的氛圍變質、傷害用戶情感,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
思及年初B站跨年晚會驚豔出圈,是何等震撼與動人,多少老用戶與有榮焉;到如今人多口雜、世事紛擾,成長之痛,不再是「小破站」的B站,希望能跨過這道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