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老湯(滷汁)製作技術

2021-02-12 生鮮品管

老湯是指使用多年的滷煮禽、肉的湯汁,也叫滷汁。老湯保存的時間越長,芳香物質越豐富,香味越濃,鮮味越大,煮製出的肉食風味愈美。「要想燒雞香,八料加老湯」——這是有300年歷史的河南道口"義興張"燒雞的祖傳"十字訣"。

一、製作方法

任何老湯都是日積月累所得,而且都是從第一鍋湯來的,家庭制老湯也不例外。

1、第一鍋湯,即燉煮雞、排骨或豬肉的湯汁,除主料外,還應加花椒、大料、胡椒、肉桂、沙仁、豆、丁香、陳皮、草果、小茴香、山奈、白芷、桂皮、鮮姜、食鹽、白糖等調料。最好不要加蔥、蒜、醬油、紅糖等調料,以利於湯汁的保存。上述調料的品種可依市場行情,並非缺一不可,但常用的調料應佔一半以上。調料的數量依主料的多少而定,與一般燉肉食用料一樣。不易揀出的調料要用紗布包好。將主料切小、洗淨,放入鍋內,加上調料,添上清水(略多於正常量),煮熟主料後,將肉食撈出食用,揀出調料,潷淨雜質所得湯汁即為"老湯"之"始祖"。 將湯盛於搪瓷缸、陶瓷的或玻璃罐內,晾涼後放在冰箱內保存。

2、第二次燉雞、肉或排骨時,取出倒在鍋中,放主料加上述調料(用量減半),再添適量清水(水量依老湯的多少而定,但總量要略多於正常量)。燉熟主料後,依前法留取湯汁即可。如此反覆,就可得到"老湯"了。這種老湯既可燉肉,亦可燉雞,如此反覆使用多次後,燉出的肉食味道極美,且燉雞有肉香,燉肉有雞味,妙不可言。


二、滷菜的製法

1.將製成(或保存)的滷湯放在大鍋內,再加入一些水、鹽、蔥、姜。

2.將要滷製的原料(如雞、鴨、豬肉、牛肉、豬舌等)先用開水煮一下,撈出洗淨血沫,放入滷湯內,上火燒開,撇盡泡沫,轉用小火滷熟(注意不能滷的太爛,否則不好改切),關火後,在滷湯裡醃泡6-8小時(不能久泡,會是肉質發腐),撈出晾涼。抹上香油以免乾燥。


三、保存方法

家庭保存老湯量依人口多少,每次得老湯500—1000克即可。保存老湯時,一定要清除湯中雜質(蔥姜等),涼透後放入冰箱內。盛器最好用大搪瓷杯(玻璃或陶瓷也行),不要用塑料、鋁製或不鏽鋼的容器,以保證湯汁不與容器發生化學反應。容器要有蓋,外面再套上塑膠袋,放在冷藏室,5天內不會變質。如每周吃一次燉雞或燉肉,則對老湯不必專門再煮沸殺菌。如較長時間不用老湯,放在冷凍室內可保存,否則應煮沸殺菌後再繼續保存。


四、技術提示

1、滷湯內切勿滷製豆腐乾、羊肉等易發酸和帶羶味的東西,如需滷製時,可取出一些湯,單獨來滷。

2.每次滷食品時都要加姜蔥,並要檢查湯的色和口味的濃淡、湯的多少、香味的輕重等。如果欠某味時,可隨時加某種調料,以保質量。

3·滷製時放入的砂仁、豆蔻、草果、陳皮、肉桂、丁香、良姜、厚樸、茴香等十多位藥物,不但味美可口,還營養豐富,具有健胃、順氣、促進食慾之功能。


 五、專業滷湯的分類

1、紅滷中由於加入了醬油、糖色、紅曲米等有色調料,故滷製出的成品色澤棕紅髮亮,適宜於畜肉、畜禽內臟、鴨以及豆製品的滷製;

2、白滷中則只加入無色調料,故成品色澤淡雅光亮,適宜於水產品、雞、蔬菜的滷製。當然也有不少原料既可紅滷,又可白滷。而且隨著季節的變化,菜品也需採用不同的滷製方法。例如在炎熱的夏季,人們需要色澤淡雅、口味清爽的滷製品,所以夏季以白滷為多,而秋冬季則多採用紅滷。但總的來說,紅滷的適用範圍比白滷廣泛,品種也較多,並且一年四季都可以採用。


六、專業的紅滷配方

生薑500克 八角60克 三奈40克 小茴香40克 桂皮40克 砂仁50克 草果50克 白蔻50克 高良姜30克 丁香50克 藿香30克 陳皮30克 花椒20克 香葉20克 紅曲米30克 生抽40克 精鹽、料酒、冰糖、味精、骨湯各適量。

附  傳說中的老湯真有這麼神?

提起老湯,就會和神秘的配方、悠久的歷史、極致的美味相互聯繫,一大波的美食也就隨之蜂擁而至。老湯很多都有相對固定且保密的配方,在烹飪的過程中也以其獨特且神秘的味道受到很多食客的追捧。但是因為老湯一般沿用的時間比較長,也有些分析說老湯對於食物來說並不是那麼健康的選擇。那麼「老湯」是否真的有傳說中那麼神奇呢?

老湯是什麼?

老湯是指使用多年的滷煮禽、肉的湯汁,老湯保存的時間越長,芳香物質越豐富,香味越濃,鮮味越大,煮製出的肉食風味愈美。

第一鍋湯,即燉煮雞、排骨或豬肉的湯汁,除主料外,還應加花椒、大料、胡椒、肉桂、沙仁、豆蔻、丁香、陳皮、草果、小茴香、山奈、白芷、桂皮、鮮姜、食鹽、白糖等調料。最好不要加蔥、蒜、醬油、紅糖等調料,以利於湯汁的保存。上述調料的數量依主料的多少而定,與一般燉肉食用料一樣,不易揀出的調料要用紗布包好。將主料切小、洗淨,放入鍋內,加上調料,添上清水(略多於正常量),煮熟主料後,將肉食撈出食用,揀出調料,潷淨雜質所得湯汁即為「老湯」之「始祖」。

第二鍋湯,燉雞、肉或排骨時,取出倒在鍋中,放主料加上述調料(用量減半),再添適量清水(水量依老湯的多少而定,但總量要略多於正常量)。燉熟主料後,依前法留取湯汁即可。如此反覆,就可得到「老湯」了。

老湯好在哪?

1.獨特風味:之所以流傳很久,而且深受廣大食客的追捧和喜愛,老湯最大的特點當然是「好吃」。經過老汤滷制的食物,增加上了其獨特的風味,味道妙不可言。

2.老湯的風味不會因為使用的次數增加而減弱,相反會因重複煮製原料肉而使老湯風味越來越醇厚、香濃。豬肉、排骨、雞都是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構成的,老湯在煮製原料的時候這些呈味物質會溶入湯中,煮的時間越久溶入湯中的越多味道也越來越好。

3.滋補功效:陳年老湯是用來滷肉用的不是喝的,主要是增加味道的厚度,使味道有層次,老湯的熬製一般都需要很多食材的累積,營養成分豐富多元。

老湯的弊端

1.保存時間:一鍋經典的老湯往往需要很長時間的處理和積澱才會形成獨特風味,然而食物一般都是有保存期限的,老湯這樣反覆性長時間利用,湯裡的材料遠遠過了保鮮期。

2.老湯的補水、除雜、保存都需要有相對專業且全面的工作,這些步驟的不專業可能會導致老湯中亞硝酸鹽的過高。雖然亞硝酸鹽可以改善風味、穩定澤色、抑制細菌增長,但是過量的亞硝酸鹽對人體也極具危險。

3.老湯反覆加熱,其中滋生的細菌雖然會經過特殊工藝的處理,但是相對而言也會滋生出苯類化合物等有害物質,湯中嘌呤、脂肪含量增高,烹飪界說「百年老滷賽砒霜」,也是這個道理。

理智看待老湯

1.被各種商家吹噓的神乎其神,好像擁有一鍋老湯就掌握了美食全部的秘密。其實說到底:老湯本質就是一鍋湯罷了,是為了增加口感製造獨特風味的存在。經過原料和香料的長久熬製,老湯才會擁有獨特的口味,如果不是一直用著養著的老湯,多半沒有那麼神奇。

2.有些所謂研究說老湯中各種有害成分堆積,蟑螂老鼠皆有,衛生情況堪憂,認為其只是徒有虛名對人百害而無一利,這種說法到底也是有失偏頗。首先,用老湯熬製的食物很好吃,這是經過食客公認的,此外也有研究機構進行過測量,老湯中的有害成分並沒有達到「賽砒霜」的程度。

3.作為滷製類美食的靈魂,老湯的存在曾經過長久的考驗就說明其並不是徒有虛名。在增加口感營造風味上,老湯有著獨特神奇的功效。但是老湯也並沒有一出品即美味的絕對效用,它承擔的是一個口味校正以及增加風味的職責。

老湯雖好,但一味相信有老湯有出神入化製造美味的功效也並不可取。傳統的老湯在製造出獨特美味的同時,也需要與現在健康飲食的理念結合才能更加精益。在衛生、選材、保存、製作等方面更加細緻,用一鍋兼具美味和健康的老湯出品美味,也該是廚師們應做的努力。

閱讀原文獲取更多乾貨

相關焦點

  • 老湯和高湯的製作技術
    一、老湯老湯是指使用多年的滷煮禽、肉的湯汁,時間越長,
  • 中華飲食:滷汁文化
    製作滷菜離不開滷汁。汁俗稱老湯,是指使用多年的滷煮禽、肉的湯汁,滷汁保存的時間越長,芳香物質越豐富,香味越濃,鮮味越大,煮製出的肉食風味愈美。「要想燒雞香,八料加老湯」,這是有300年歷史的河南道口「義興張」燒雞的祖傳「十字訣」,由此可知滷汁的重要性。任何滷汁都是日積月累所得,而且都是從第一鍋湯來的,家庭制老湯也不例外。
  • 醬滷肉滷汁製作核心技術
    點此查看醬滷肉滷汁的製作
  • 滷味菜品製作技術彙編
    一、滷汁的調製滷汁調製是滷味製作中關鍵的技術環節
  • 【工藝】滷汁的製作方法
    製作方法:①草果用刀拍裂,桂皮用刀背敲成厚片,香蔥挽結,生薑用到拍松,紅辣椒幹切成段。製作方法:①黃梔子用刀拍裂,芹菜打成結,生薑用刀拍松。製作方法:①香蔥挽結,生薑用刀拍松。將八角、山柰、花椒、白豆蔻、陳皮、香葉、白芷裝入香料袋內,袋口扎牢。
  • 滷豬頭肉的製作(附醬滷類製作要點)
    醬滷肉類是肉在水中加食鹽或醬油等調味料和香辛料一起煮製而成的一類熟肉類製品,是醬滷肉製品中品種最多的一類,其風味各異,但主要製作工藝大同小異
  • 滷煮雞老湯配方
    二、家用老湯的製作   所謂老湯,是指使用多年的滷煮禽、肉的湯汁「要想燒雞香,八料加老湯」———這是有300年歷史的河南道口「義興張」燒雞的祖傳「十字訣」。可見其產品馳名海內外,與「老湯」大有關係。在電冰箱已普及的今天,每個家庭都可以製作這種老湯。 具體方法如下:   1、任何老湯都是日積月累所得,而且都是從第一鍋湯來的,家庭制老湯也不例外。
  • (滷煮 )雞老湯配方
    家用老湯的製作與保存 所謂老湯,是指使用多年的滷煮禽、肉的湯汁,時間越長,內含營養成分、芳香物質越豐富,煮製出的肉食風味愈美。「要想燒雞香,八料加老湯」———這是有300年歷史的河南道口「義興張」燒雞的祖傳「十字訣」。可見其產品馳名海內外,與「老湯」大有關係。在電冰箱已普及的今天,每個家庭都可以製作這種老湯。
  • 鄉巴佬熟食詳盡配方,含料水、香料、老湯、醬雞湯等詳盡配方
    溫州骨裡香雞鄉巴佬熟食技術詳盡配方:溫州骨裡香雞鄉巴佬熟食技術料水的製作:(含料水、香料、老湯、醬雞湯等詳盡配方)料包香料:當歸 50克、木香 50克、山奈 50克、肉蔻 50克、草蔻 50克、白芥子 50克、
  • 刀削麵滷汁的製作方法大全.
    2、豬油上火燒熱,投入花椒、蔥段炸出香味成蔥油,去掉蔥和花椒待用;將魷魚片、海參片、雞肉片投入鍋中略炒,加調味原料調拌均勻取出備用;3、鍋上火放入骨頭湯2500克燒開,將海參等物料放入調好口味,用水澱粉勾芡,雞蛋打散,放入湯中即成三鮮汤滷。
  • 滷豬頭肉配方製作工藝專業版
    開始用大火,待滷汁煮沸後改用小火慢慢滷製、使滷汁逐漸浸入原料,直至酥爛即成。滷製品一般多使用老滷。每次滷製後,都需對滷汁進行清滷(撇油、過濾、加熱、晾涼),然後保存。陳滷使用時間越長,香味和鮮味越濃,產品特點是酥爛,香味濃鬱。 豬頭肉的美味,慨而言之有四:一是肥。
  • 6款豬頭肉配方工藝+醬滷類製作要點
    開始用大火,待滷汁煮沸後改用小火慢慢滷製、使滷汁逐漸浸入原料,直至酥爛即成。滷製品一般多使用老滷。每次滷製後,都需對滷汁進行清滷(撇油、過濾、加熱、晾涼),然後保存。陳滷使用時間越長,香味和鮮味越濃,產品特點是酥爛,香味濃鬱。 豬頭肉的美味,慨而言之有四:一是肥。
  • 老湯保存的時間越長,芳香物質越豐富,煮製出的肉食風味愈美!
    老湯是指使用多年的滷煮禽、肉的湯汁,也叫滷汁。老湯保存的時間越長,芳香物質越豐富,香味越濃,鮮味越大,煮製出的肉食風味愈美。
  • 滷豬下水工藝配方+技術解析(專業版)
    本項技術包括原料豬下水的選擇處理、滷製、成品等工藝,製作特點是多品種綜合滷製。由於品種多,物美價廉,備受歡迎,久銷不衰。醬滷肉類是肉在水中加食鹽或醬油等調味料和香辛料一起煮製而成的一類熟肉類製品,是醬滷肉製品中品種最多的一類,其風味各異,但主要製作工藝大同小異,只是在具體操作方法和配料的數量上有所不同。
  • 滷味一鍋出,分享滷汁的製作方法,學會以後多種食材任你滷
    做滷味菜的重點就是要有一鍋好滷汁,把滷汁製作好了以後,滷什麼菜都可以,而且滷汁可以重複使用。老滷汁味道更濃鬱,風味更獨特。把滷汁保存在冰箱裡,可以保存挺長時間,隨吃隨滷。下面就把家庭製作滷味菜的方法分享給大家,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滷汁的配製,是做好滷菜的關鍵!分享正宗川式紅滷、黃滷、白滷的製作.
    關注微信公眾號,回復【60】免費贈送60種餐飲喜歡的轉發至朋友圈,讓更多的人知道今天,為大家帶來川式滷水的紅滷、黃滷、白滷製作教程滷汁的配製,是做好滷菜的首要關鍵,滷汁配製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滷菜的色澤和口味品質。按滷汁的分類及特點,一般可分為紅滷汁、黃滷汁、白滷汁、其它類等四大類。一、紅滷老汁  紅滷汁是指在黃滷汁的香料﹑調料的基礎上,添加可食用紅麴米為調色原料,以增強滷汁的豔紅色度,以滿足成菜品種的上色及感觀需求。
  • 滷味滷汁的調製和保管,主講紅白滷水的調製與保管
    製作滷味菜餚的滷汁又叫「滷水」、「原滷」、「老滷」,它是滷製菜餚必備的傳熱物料和複合調料。滷製成品風味質量好不好,滷汁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滷味菜餚品種繁多,各地的製作方法不盡相同,制滷的調料配比也有差異,所以下面的介紹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是一些常見的滷汁和制滷方法。1、滷汁的調製滷汁調製是滷味製作中關鍵的技術環節。在這個環節上,應抓住制滷調料和制滷程序兩大要領。
  • 我家滷菜店的滷水技術配方,及滷肉滷製方法,做法超級詳細
    如果是拿我滷水技術配方創業開店的朋友們,你就更應該好好學,多讀幾遍,讓自己真正的理解,希望朋友們認真學習,早點創業成功。二、製作老湯老湯也就是要製作滷水必須先熬製的老湯。製作步驟如下:1、飛水(也叫過水):將稱好的老雞,筒骨、雞架解凍後用沸水小煮3分鐘,撈出用清水洗淨(飛水的目的也是支出異味和表面不乾淨的雜質)2、鍋內加入30斤清水大火燒開加入過好水的所有底料(老雞,筒骨、雞架)與稱好的豬油和大豆油,然後蓋鍋蓋紋火煲至4—5個小時,老雞煲爛後撈出所有底料,撈出的底料煲爛的就不要了,沒煲爛的還可以留著下次使用,然後就要過掉老湯中的殘渣,剩下的湯就為老湯
  • 寒冬裡的一鍋飄香滷汁~
    目錄:1、材料準備2、製作過程3、再次製作的注意事項及滷製時間4、滷汁的保存方法下面是製作滷水所需要的材料。下次製作的時候,就不需要放開鍋那麼多的調味料了。只需要補開鍋時用的材料的一半即可。盛放滷汁的容器也要用蒸鍋消毒。如果超過一周沒有使用,就要重新取出滷汁燒開殺菌,並且容器消毒(滷汁冷藏的時候會變成像果凍一樣,可以放在熱水鍋裡浸泡至重新恢復流動性)。
  • 街頭骨裡香雞鄉巴佬熟食技術(香料、老湯、醬雞湯等詳細配方),開滷食店的首選!
    料水的製作:料包香料:當歸50克、木香50克、山奈50克、肉蔻50克、草蔻50克、白芥子50克、良姜40克、乾薑40克、畢拔40克、益智仁50克、草果40克、白蔻40克、白芷30克、陳皮30克、砂仁60克、桂皮70克、丁香70克、香葉100克、花椒100克、大料1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