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王祠,屹立千年不倒,它有著這樣的歷史……

2021-02-07 汝州城事

5月19日上午,初夏的陽光已有些火辣辣地照射著。溫泉鎮古色古香的湯王祠,雖然寬不過7米,進深不過15米,卻顯得巍峨挺拔。它的旁邊,就是兩口溫泉熱水井,高高聳立的紅磚水塔,顯示著水井供應著溫泉地熱水。

一座祠,兩座水塔,成為千年古湯的地標性記憶。

祠因神湯而來,神湯因祠而獨具魅力。

歷史上,溫泉鎮有八景,其中五景都與神湯溫泉有關。

市書法家協會溫泉分會主席郭根留是土生土長的溫泉人,他告訴記者,20世紀70年代以前,當地還有十幾個泉眼,每天熱水汩汩往外湧,地面水流成河。每值晨曦微露時分,溫泉上空雲蒸霞蔚,美輪美奐。此景美其名曰「溫泉曉霽」,位居「溫泉八景」之首。

萬古神湯是大自然造化的恩賜。據考證,溫泉鎮的地熱溫泉含有57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被著名礦泉專家黨淑芳稱為:「多維礦泉水,世界罕見,可與聞名世界的法國維希皇家礦泉相媲美。」

溫泉全境位於「中朝準地合」「嵩箕臺隆」範圍內。在漫長的地質歷史過程中,經歷了多期構造運動,逐步演變成今日的面貌。由於受地殼運動的影響,新生代第四紀(300萬年以前),溫泉街的古溫泉山斷層發生過火山爆發。此後,近代和現代,屢有地震記載,有據可查的多系外地地震波及。

溫泉鎮溫泉群,溫泉出露地區長度約550米。溫泉水晶瑩清澈,水溫高、流量大,手感滑膩如扶錦緞。它由地面水通過裂隙滲透到地下深部,經過地殼內部熱流加熱和物理化學變化,在地殼深層逐漸形成,再沿構造破碎帶上升湧出。湧出量1400噸/晝夜,熱流量600卡/秒,水溫在57℃~75℃之間,最熱處可煮熟雞蛋。在溫泉鎮境內,10個溫泉出露點相對集中形成3個泉群,1號泉居東,水溫64℃;2號泉自然湧出,沸騰翻滾,呈吞吐狀,時有氣泡冒出;3號泉溫度最高;5~8號泉湧出地面合為一體。

經科學檢驗分析,溫泉鎮地熱水屬芒硝類高熱複合礦泉水。其礦化度達到1.33克~1.95克/升,熱水中含氯量高達326.91毫克~368.78毫克/升,氡射氣達13.62-30.5埃曼。它是以所含化學成分的藥物滲透,放射性元素的輻射作用以及溫熱壓力、浮力等物理刺激綜合作用於人體,促進血液循環,提高代謝能力和造血功能,引起神經興奮,用以調節機體神經機能變異收到質量效果的。僅水療一項,對類風溼、皮膚病、神經系統疾病及軟組織疾病等五類50多種疾患都有較理想的療效。

十帝三妃遊溫泉,每一段往事如噴湧的熱水一樣流傳不絕。

軒轅黃帝是我國有文字記載以來最早的溫泉沐浴者,人文初祖黃帝經襄城沿汝水西上,訪崆峒山廣成子,在崆峒山東發現有溫泉出露,黃帝一行遂停鑾沐浴,潔身爽心以問道於廣成子。今溫泉鎮西有小山名為鑾駕山,相傳即為黃帝停鑾之處。

在此之後,又有十位帝王、三位妃嬪駕臨此地沐浴、狩獵,史稱「十帝三妃浴溫泉」。實際上,「十帝三妃」只是一個概數,有歷史記載來過溫泉的帝王至少在14位以上。再試想一下,哪位帝王來溫泉,按照帝王的禮儀制度,帶數位妃子隨同也屬正常。

隨著歷史的推移,溫泉也更加聲名遠播,東漢明帝闢汝州溫泉為皇家溫泉。

汝州溫泉盛於唐。公元621年春,唐太宗李世民親率大兵攻克汝州,在進軍洛陽的途中,李世民第一次享用了溫泉的神浴。從此,他對溫泉念念不忘。貞觀11年(637年)3月,李世民再次來到溫泉,命人在溫泉鎮北十幾公裡處建了一座「清暑宮」,作為他來溫泉的住所。宮南一裡處建有一處專門招待官員的處所,以後逐漸發展成為村莊,取名「官莊」。

貞觀15年(641年),李世民第三次來溫泉遊獵神浴。貞觀18年(公元644年),他第四次來到魂牽夢繞的溫泉。在靈泉的神浴中他不忘體察民情,召集了60歲以上的老人,訪問百姓的生活情況以及對官吏、國家政策的看法。

公元676年、680年,武則天作為皇后,隨唐高宗李治先後兩次來到溫泉,為沐浴古湯溫泉的美妙感覺而深深陶醉。等她公元700年第三次來到溫泉時,已是一國之君。她作為當時的最高統治者,命人掘大池,建亭閣,仿效王羲之蘭亭「曲水流觴」故事,命文臣圍池而坐,羽杯流轉,在誰面前停下,誰就舉杯一飲而盡,然後賦詩一首。這件風雅盛事整整持續了三天,事後,武則天命人將這些詩篇彙編成《流杯亭侍宴詩》,命鳳閣舍人李嶠作序,秘書丞殷仲容書丹,刻立石碑於池側。這就是著名的「武后碑」,又稱「三絕碑」。

這麼多帝王后妃的到來,也引領了文人墨客紛至沓來,留下一篇篇動人的華章,更讓神湯溫泉蒙上了一層神秘而誘人的面紗。

武則天率群臣流杯賦詩的風月亭(亦稱流杯亭、八卦樓),鐫刻《流杯亭侍宴詩》的武后碑,紀念聖君湯王的湯王祠,溫水泉與冷水泉共處一盞的溫涼盞,為阻止神水之風水跑掉而建的呂祖閣,都深深地承載著人們對神水的眷戀之情。

如今站在古鎮,與神湯有關的溫泉五景,除了至今倖存的湯王祠外,早已湮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

湯王祠猶存,卻也只剩得三間瓦房和房前一個小小的院落,與昔日的盛況不可同日而語。湯王祠的管理者李巧、李朝鐸說,湯王祠原佔地30畝,大殿有3層樓高,如今只剩下3間卷棚。

湯王祠始建於唐朝,明朝萬曆年間和清朝道光33年兩次重修。據傳當時的溫泉混濁燻人,人們災難沉重,就請聖君湯王坐臨此地。不久,泉水便清澈見底,人們也豐衣足食。湯王的宰相伊尹是溫泉人,為當地人民辦了很多好事,人們為感謝湯王、伊尹,就親自動手捐獻銀兩,購地10餘畝,建了湯王廟,並在湯王廟東蓋了伊尹廟。湯王祠廟宇宏大,內有山門、中殿、大殿等。人們於旱年在此祈雨,往往十分靈驗。朱寨村晚清革命志士朱繩武作詩曰:禱雨聖王尚有臺,盤銘浴德此間開。葉林祈得甘霖降,酬德報功擬子來。

經歷史滄桑,湯王祠原大殿、中殿已無蹤跡,現僅留山門,但仍香客雲集,遊人如織。

在湯王祠西側緊鄰是風月亭的遺址。在風月亭南側10米左右原先有一條小巷,小巷拐角處,有一通石碑,碑上記述的是湯王祠或者風月亭重建的事兒,他小時候經常在這裡玩耍,後來石碑不知去向。   

在老人娓娓道來的講述中,我的眼前浮現出一個美妙的場景。古代的一天拂曉,繁華的古鎮上,旗幡招展,一個個店鋪的東家、店小二撤掉店鋪的木板,雞犬之聲不絕於耳,新的一天在愜意中緩緩鋪開。遍布的泉眼奔湧出熱騰騰的溫湯,繚繞的熱氣四散開來,整個鎮子恍若蓬萊仙境。遠觀溫泉上空那時隱時現的熱氣,如春雨初霽;嫋嫋婷婷似仙女浴波,令人神往。汝州八景之一「溫泉曉霽」,每天都在這裡情景再現。

「剪刀裁出筆難描,天耕飛空朗沏霄。泉濺珍珠流不盡,孤亭上罩碧雲霄。」想像著朱繩武多次遊覽風月亭的勝景,不由吟出他的詩句來。

當我從歷史的煙雲中回到現實,這片神奇的熱土,在神水的沐浴和滋潤下,洗卻歲月的風塵,在新時代陽光的照耀下,充滿著勃勃生機。

期待重建的溫泉古鎮華麗轉身,更期待承載歷史記憶的溫泉八景能夠重現人間。


▶ 浙江日報報導「汝州:從突圍到領跑 —中原縣域城市發展風向標的成長之道」

▶ 離開後才發現,汝州才是心頭最好!

▶ 汝州千人快閃唱響《我和我的祖國》,激情燃爆這座城!

▶ 朋友,你好,這裡是汝州!

▶ 2.1萬株杜鵑花開正盛,來這裡遇見汝州最美的四月天!

更多汝州城事兒

請長按下方三維碼關注

汝 州 城 事

本期編輯:張科舉

相關焦點

  • 鬼滅之刃:鬼殺隊為何屹立千年不倒?它所存在的支「柱」是什麼?
    這個古老神秘的組織自鬼舞辻無慘出世後,成立至今,已有千年之久,一直在和鬼舞辻無慘作鬥爭,死傷無數,卻又屹立不倒。支撐它不倒的支「柱」又是什麼呢?01鬼殺隊組織歷史悠久,財力雄厚,後勤完善鬼殺隊成立了多少年?
  • 山西懸空寺,屹立1500年不倒,與千年前「膨脹螺絲」有關
    山西懸空寺,屹立1500年不倒,與千年前「膨脹螺絲」有關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以來,便在中國的土地上落地生根,遍地開花。在中國幾乎每座城市都有寺廟的身影,像白馬寺、大悲寺、相國寺等等,尤為常見。在中國眾多寺廟當中,有一座寺廟,它坐落於山壁之上,懸空而建,距今已有1500年歷史,歷經風吹雨打,也經歷過地震,令人震驚的是它卻依然屹立千年不倒,令人匪夷所思,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座寺廟便是山西懸空寺,現已成為山西的旅遊名片,每年吸引的遊客數不勝數,來到懸空寺的遊客無不稱讚懸空寺建設精妙絕倫。
  • 「鎮海吼」重32噸,屹立千年不倒,不料倒在專家自作聰明的保護上
    在過去,我們總是說中國人最不講衛生,因為我們只知道破壞而且不懂的規矩,但其實經過曾仕強老師的分析,我們中國人還真的是比較講究的。因為,我們所有的建築都以木材結構為主,可以被燒毀,可以被侵蝕,不像西方人全都以石頭為主,最終只留下了一個個的斑駁。而且中國人把很多重要的東西都藏在了地底之下,這樣地面上乾乾淨淨,既留下了念想,也沒有造成汙染。
  • 滄州鐵獅抵禦洪水,屹立千年,卻遭專家「毒手」,被整倒了
    在河北滄州,也有這麼一座坐鎮在該城市的千年鐵工藝品——鎮海吼。這尊鐵鑄獅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經歷過千年滄桑歲月,依然屹立不倒,可最終卻遭到了專家的"毒手",千年雄獅"倒了"。一.開元寺廟的建造,文殊菩薩的坐騎經過專家的考證,這頭鐵獅子早在公元953年就被鑄造而成。
  • 2000年前沒有鋼筋混凝土,長城為什麼能屹立千年不倒?
    2000多年前秦始皇下令修築長城抵禦外敵,保衛疆土明清時期對其進行修整重建長城綿延不絕
  • 「中國第一」奇塔,無釘無鉚屹立千年不倒,和比薩斜塔齊名
    「中國第一」奇塔,無釘無鉚屹立千年不倒,和比薩斜塔齊名。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也是旅遊大省,平遙古城,雲岡石窟,壺口瀑布,喬家大庭院,五臺山都是國內旅遊的熱門景點,但是,另一個歷史建築因為知名度不高,所以不太有名,但是,背後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卻讓中國人感到驕傲,這是位於山西省朔州的應縣木塔。
  • 「鎮海吼」有32噸重,屹立千年未倒,卻倒在專家自以為是的聰明上
    中華文明千年以來屹立不倒,長久的歷史傳承中,我們後代從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寶物中受益良多。不但從文物中了解到過去更多的歷史外,而且我們還能從中吸取經驗,發展未來。從流傳下來的歷史文物中我們可以得知,中國古代就已經有了相當成熟的鑄造技術,其工藝精湛程度在那個時期來講是世界頂流,代表著最高技術。許多這樣的流傳下來的文物因為其工藝的精湛和精美被人們所熟知,成為了一個地方的代表性標誌,承載著多年來的歷史。河北滄州就是因為其代表性的鐵獅子而聞名,被大眾親切地稱為獅城。
  • 緬甸「大金石」,屹立懸崖邊卻千年不倒,傳說裡面有佛祖的頭髮!
    大金石是緬甸一座非常具有特色的佛塔,它的外形是一塊巨大的石頭,上面屹立著一座佛塔,整個外部貼滿了金箔,迄今為止已經有2500年的歷史了。這座佛塔屹立在懸崖旁邊,經歷了上千年的風吹雨打,卻依舊紋絲不動。整體造型看上去比較獨特、奇葩。大金石佛塔有一個禁忌,就是禁止女性觸碰,只能遠遠的觀看。
  • 南懷瑾:中國之所以能屹立千年不倒,根源就在於文明的統一
    文化的進步乃是歷史的規律。——約翰·赫爾達 中國之所以在今天能成為被世界認可的泱泱大國,與它數千年來的文化經久不衰的傳承是密不可分的。
  • 樂山大佛曆經千年不倒,秘密就藏在佛頭裡,又為何會閉眼流淚呢?
    我們中國的旅遊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尤其是佛教文化更是因為在歷史上非常的盛行,所以在很多地方的寺廟就成了旅遊的勝地,而這次我們要講的就是我國有名的樂山大佛,它經歷千年屹立不倒秘密就藏在佛頭裡,可又為何會閉眼流淚呢?
  • 四根柱子懸空支撐,卻與故宮一樣數百年屹立不倒!這個古樓憑什麼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孕育出了很多令人震撼的壯麗山河。如今,保存完整的自然是故宮,故宮還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紫禁城,這三個字就可以引起無數遐想。故宮在中國驚豔千年、家喻戶曉,但其實除了故宮以外,還有一個地方它只靠4根柱子支撐,但卻400年屹立不倒,這裡就是真武閣。接下來,大家就和小編一起來探索一下這個神秘的建築。真武閣位於廣西僑鄉容縣,與黃鶴樓、嶽陽樓、滕王閣並稱江南四大名樓。真武閣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坐北朝南,閣的四周沒有牆壁,只是用一根根的巨柱支撐著。
  • 18億的陽明灘大橋一年坍塌,宋朝洛陽橋屹立千年未倒,原因是什麼
    黑龍江就有一個大橋,耗資18億,僅僅建成一年就坍塌,造成較大量的人員傷亡,而宋朝洛陽橋卻屹立千年,依然是當地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宋朝距今一千多年,那時並沒有鋼筋水泥,也沒有現代精確的測量技術,更沒有方便施工的各類機械輔助機器,修建完成的建築還能保存這麼長時間,事實證明古人的技藝之高。這座橋保留了千年,直至今天都還沒損壞。
  • 讓長城屹立兩千年不倒
    我們也聽過一句歌詞,就是萬裡長城永不倒。秦始皇究竟用了什麼辦法?讓長城屹立兩千年不倒? 有一些學根據研究卻提出了長城無用論,因為他們認為,在當時那個時代,長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禦了匈奴的進攻,但它並不能從根本上來解決遊牧民族的相關問題。遊牧民族所處的地區資源匱乏,所以他們一定會很多辦法來進攻中原地區,他們進攻的念頭並不是一堵牆面可以阻撓的。這些專家們基於這個觀點,認為秦始皇修建萬裡長城並沒有發揮很大的用處,反而勞民傷財,使得許多青壯年在修建長城的途中勞累,甚至失去自己的生命。
  • 讓陳列在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 應縣木塔:屹立不倒的千年一塔
    應縣木塔,是世界現存最高的木塔,歷經千年,地震震不倒、炮彈炸不倒,其中隱藏了多少秘密?1933年,中國營造學社成員梁思成、莫宗江通過精心測繪,揭開了這座「木結構史詩」的神秘面紗。近日,清華大學後輩學人再次登上這座木塔,通過「人文清華」講壇節目,向大家講述這千年一塔的前世今生。
  • 山西懸空寺屹立不倒,只因高科技「膨脹螺絲」,古人太聰明了
    「人之巧,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列子·湯問》01前言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且又源遠流長,我們有著將其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在位於寧波市的一個叫做靈山的半腰處,有著一個保國寺。那裡面大雄寶殿的建造,竟然沒有用一根釘子;在那個時候他們就創造了榫卯技術,這便是古人的智慧之處了。在我們現在的家中往牆上掛個東西,最常用的就是一個叫做膨脹螺栓的材料,它在使用時是特別的方便的,不僅結實牢靠,而且它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謂是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實際上它的出現,其實並不是在現代的,而是在古代。
  • 千年不倒的「鎮海吼」,重32噸,最後卻倒在專家的修復上!
    地動儀的悲慘結局在歷史上無獨有偶,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件古董同樣有著這樣的命運。千年不倒的「鎮海吼」,重32噸,最後卻倒在專家的修復上。 傳說當中,滄州這一帶地區很不太平,附近的海域裡住著一條惡龍,總是興風作浪,禍害附近的百姓。居住在這裡的百姓苦不堪言,卻又無計可施。但是鎮海吼的到來,戰勝了海底的惡龍,並將這條惡龍永遠的封在了海底,自己也鎮守在了此地,防止它再出來興風作浪,貽害一方。
  • 「鎮海吼」重32噸,歷經千年不倒,然而卻倒在了專家的保護下
    中華文明有長達5000多年的歷史,歷經過無數古代王朝的更替,至今留存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其中一些文物,雖然飽經風霜,但依然屹立千年不倒,但是卻倒在了專家自作聰明的保護之下。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位於湖北滄州的滄州鐵獅子,又稱「鎮海吼」。
  • 長江觀音廟為何能屹立百年不倒?專家分析出原因!
    長江觀音廟為何能屹立百年不倒?專家分析出原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多年的歷史,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珍貴遺產,我們在感嘆中華民族的偉大的同時,也會為那些辛勤勞作,用自己的智慧創造出無限可能的古人而感到驕傲。在中華民族的寶庫中,有價值連城的珠寶書畫,也有雄偉壯觀的雕像建築,一些原本平淡無奇的東西,在一個個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之下,也變得熠熠生輝、精妙絕倫起來。
  • 布達拉宮,屹立千年!
    布達拉宮絕對可以作為拉薩甚至於是西藏的代名詞,它以其獨特的建築形式和恢弘的建築規格,坐落在西藏拉薩的紅山之上,屹立於高原之巔,成為我們心中的聖地,也成為了西藏歷史的見證者與參與者。它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宮殿建築群,當走進這座神奇宮殿時,宮牆、壁畫、雕塑都吸引著人的目光,在此之中,我們能感受文化、感受歷史、感受藝術,也能感悟虔誠、感知內心。
  • 緬甸神秘大金石,懸空千年屹立不倒
    這個佛塔跟其他的佛塔不同,它主體是一塊重達611噸大石頭,高有7.6米。石頭上面修建了一個高度有7.3米高的佛塔,距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如果只看那個7.3米高的佛塔,這樣的規格的佛塔在緬甸很多,比這個佛塔更好的也很多,但是吉諦瑜佛塔的神奇之處在於那塊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