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體育雜誌為啥這麼火?《運動與健康科學》躋身SCI體育學期刊世界前五!

2021-02-17 JSHS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版

這本雜誌的快速發展,關鍵是聚焦世界運動和健康發展的前沿科學,踐行學術期刊教育及科普的社會責任,這是老百姓的民生剛需。

上海體育學院主辦的中國大陸第一本英文版體育學術期刊——《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近日再迎喜訊:根據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原湯森路透)公布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 JCR)最新數據,該刊影響因子躍升至5.2(去年為3.644),在85種被SCI收錄的體育類期刊中排名第5(去年排名第10)。這標誌著這本體育雜誌已具備相當的國際影響力,邁入國際一流體育學術期刊行列。

《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2011年正式啟動「創刊」工作,僅用9年就顯示標杆效應——創刊一年半進入國際權威資料庫,目前已躋身SCI體育學期刊世界前五,成為國家七部委「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重點支持對象,堪稱學術期刊界「更快、更高、更強」奧運精神詮釋的代表。九年磨一劍,秘笈何在?

遵循國際理念,講述中國故事

風雨九載,碩果纍纍。作為我國唯一一本同時被SCI和SSCI收錄的期刊,《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曾獲得「中國百強科技期刊」「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2015-2019年連續在2000餘種中國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第一)等稱號,2017年入選中宣部等四部委聯合主辦的「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2019年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2019年獲得國家七部委「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重點期刊建設項目。

從篳路藍縷到星辰大海,上海體育學院期刊中心主任吳堅,如數家珍。綱舉目張,《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堅持打造國際一流的編委會。編委會由41名編委組成,其中外籍編委77%,許多編委是國際一流專家,並在國際重要體育學術組織中擔任要職。期刊通過定期召開編委會會議以及日常頻繁交流工作,與編委們建立了密切的關係。長此以往,編委們在為雜誌獻計獻策、身體力行的同時,積極投身到學校各二級學院的科研工作和學科建設中。

遵循規律,注重全流程編審的國際化。稿件國際化:期刊每年收到的投稿量在1500篇以上,來自近70個國家/地區,其中國際來稿約佔88%;審稿國際化:嚴格執行「三審制」,拒稿率高達95%,初審時間僅為3天;出版國際化:與全球最大學術出版機構愛思唯爾合作,採用開放獲取(OA)模式;傳播國際化:充分利用海內外社交媒體平臺傳播期刊內容;讀者國際化:全文下載量超過90萬次/年,其中國際下載量佔85%以上。

「雖然是一本英文期刊,但我們一直在講述中國體育故事。」吳堅介紹,期刊創刊後一共出版4期特刊,分別以「中國傳統醫學與運動」、「太極拳:從傳統應用到現代實踐」、「中國體力活動、老齡化與健康」 、「中國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與體質」為主題,介紹中國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和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研究成果,在全球範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力,切實提升了中國體育學科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

《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得益於上海體育學院高度重視、全校通力協作、國際編委會鼎力相助以及專業化編輯團隊傾力貢獻。這張影響力持續增長的國際學術名片很好地促進了學校「雙一流」學科建設,也用實際行動助力我國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

踐行期刊社會責任,凸顯體育健康價值

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政府、社會和民眾都開始認識到,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是保護人民健康、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維護經濟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如何創新方式方法做好全面社會健康管理轉變,解決好關係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長期性問題,如何通過體育途徑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成為現實課題。

體育所蘊含的健康促進功能,過去一直被忽視,但疫情讓很多人認識到,運動帶來的免疫力是最好的抗體。疫情期間倡導減少外出引發的居家健身需求以及國際學術界對運動提升抗疫能力的研究都表明,運動健康促進作為預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具有重要價值。

運動的健康促進,通過體醫結合、康(醫)體融合的方式,在慢病治療和管理方面別有一功。「中國有1億多的糖尿病患者人口,90%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體內產生胰島素的能力並沒完全喪失,目前一般都讓吃藥。」上海體育學院院長、《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主編陳佩傑教授認為,「但換個思路去治療,胰島素都在肌肉裡,通過增加肌肉訓練增加胰島素,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綠色療法。」還比如高血脂症狀,也可以實現運動健康促進:患者可以通過一定強度的運動代謝,精準促進血脂回到正常水平。


在打造大健康的國家戰略下,正由以治病為中心逐步邁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理念轉變。「國家推進全民健康,需要這個領域的科學支撐。上海體育學院的研究工作,從慢病的運動幹預、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等,都是圍繞健康促進、公共健康展開。通過《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我們不僅介紹歐美國家和地區先進的運動健康理念,也力推中國群眾體育運動、中國的武術氣功,引發國際高度重視中國運動健康發展。」

不管是醫學界還是體育界,嚴謹的學術研究越來越多地驗證「運動是良醫」這句話。陳佩傑告訴記者,「這本雜誌的快速發展,關鍵是聚焦世界運動和健康發展的前沿科學,踐行學術期刊教育及科普的社會責任,這是老百姓的民生剛需。我們需要幹細胞、基因研究等醫療健康高科技,更要關注事關百姓民生的健康促進科學。在運動健康促進理念的指引下,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社區衛生中心的家庭醫生,不僅能開出藥方,還能給老百姓給出科學運動處方,注重運動公共健康。」

【轉自上觀新聞】

相關焦點

  • 這本體育雜誌為啥這麼火?《運動與健康科學》躋身SCI體育學期刊...
    這標誌著這本體育雜誌已具備相當的國際影響力,邁入國際一流體育學術期刊行列。,目前已躋身SCI體育學期刊世界前五,成為國家七部委「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重點支持對象,堪稱學術期刊界「更快、更高、更強」奧運精神詮釋的代表。
  • 《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躋身SCI體育類期刊前五
    中國大陸第一本英文版體育學術期刊——《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日前再迎喜訊:根據科睿唯安公布的最新期刊引證數據,該刊影響因子躍升至5.2(去年為3.644),在85種被SCI(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體育類期刊中排名第五(去年排名第十)。
  • 2020年體育科學SCI期刊影響因子報告
    體育科學(Sport Sciences)方面,總收錄期刊比上一年度新增兩種期刊,總目錄達到85種,這是除了2011年85種之後,年度收錄期刊數量再次升至最高。2019版JCR體育科學類SCI期刊(按影響因子順序排列)中國元素方面,涉及到的三本期刊本年度IF均有上漲。上海體育學院主辦的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影響影子為5.200,比去年的3.644有較大幅度提高,排名也有去年的第10名跨入第5名。
  • 八年實現兩次飛躍,這本「跨界」期刊是如何做到的
    ,採用開放獲取(OA)模式,依託愛思唯爾出版平臺,每年全文下載量接近100萬次 (上海體育學院期刊中心供圖)    國際權威機構科睿唯安近期發布的《期刊引證報告》顯示,上海體育學院主辦的《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JSHS)影響因子突破5,躋身體育科學期刊世界前五。
  • 《運動醫學與健康科學(英文)》期刊正式出版
    (CDSU)和中國體育科學學會(CSSS)聯合主辦的英文期刊《Sports Medicine and Health Science》(運動醫學與健康科學)正式出版,創刊號已在 ScienceDirect 資料庫上線,這是中國創辦的第一本運動醫學領域的英文學術期刊
  • 上海科技期刊躋身國際一流期刊陣營
    同樣出自上海學術出版陣營的《納微快報》和《分子植物》影響因子雙雙突破12;《運動與健康科學》創刊八年即躋身世界體育學期刊第五;《光子學研究》在世界光學期刊中排名第十……這一串亮麗的成績單與迅速拉升的排名,折射出的是一個立足上海、背靠中國的高水平國際學術交流與展示平臺的「硬核」崛起,也是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生動實踐,更是上海不斷增強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的軟實力體現。
  • 《運動醫學與健康科學》雜誌第一屆編委會會議召開
    成都體育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舒為平教授,成都體育學院黨委副書記潘小非教授,成都體育學院期刊部主任孫淑慧教授,成都體育學院運動醫學與健康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教授,科愛出版集團代表及學校相關人員參加會議。會議由成都體育學院黨委副書記潘小非教授和《運動醫學與健康科學(英文)》主編、南卡羅萊納大學J. Larry Durstine教授共同主持。
  • 最新國內喜訊 | 《運動與健康科學》雜誌進入SCI和SSCI雙"Q1"方陣
    ),上海體育學院主辦的英文版體育學術期刊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JSHS)(中文刊名《運動與健康科學》)2017年影響因子上升至2.531(2013年為1.227),在81種被SCl收錄的運動科學類期刊中排名第18,進入Q1區(Q1是指該領域的一流期刊。
  • 成都體育學院《運動醫學與健康科學》被國際知名開放獲取平臺收錄
    未來網高校頻道2月15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孫君志)經國際知名開放獲取平臺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的評估,2020年2月13日,由成都體育學院與中國體育科學學會聯合主辦的英文學術期刊Sports Medicine and
  • 舉辦第三屆全國體育學術研討會通知(第二輪)
    二、會議優勢     (一)主講團由著名奧林匹克研究專家、美國運動科學院院士、世界著名體育運動學者、SCI期刊主編、國內核心期刊編委、核心期刊審稿專家、博士生導師等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組成。均在各類核心期刊、SCI、SSCI高影響因子期刊發表論文上百篇,國內外享有盛譽。(二)參會即自動成為會員,頒發有主講專家籤名的證書。
  • 學院簡介|體育科學學院
    主幹學科:體育學、教育學主要課程: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學校體育學、田徑基礎、基本體操、體育學概論、體育學科教學論、健康教育學、運動訓練學、體育科學研究方法導論等。(評審專家參觀潛水展覽館)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職業素養,掌握運動人體科學、健康科學、預防性體育專業知識和技能,具有較強的應用與實踐能力,能勝任體育健康促進和競技體育醫學服務等工作的實用型人才
  • 《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七連冠」再獲「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稱號
    《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JSHS)連續7年在2300餘種人文社會科學期刊中排名第一,並榮獲「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稱號。
  • 浙江師範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誠邀您的加盟
    浙江師範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2020年專任教師招聘計劃2020年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計劃向海內外招聘青年博士和學科骨幹,涵蓋的學科有: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育訓練學、民族傳統體育學等相關專業方向  。
  • 《運動醫學與健康科學》2019年第1期導讀
    )和中國體育科學學會(CSSS)聯合主辦的中國第一本運動醫學領域的英文學術期刊。  SMHS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為榮譽主編,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傑出教授、ACSM前主席 J. Larry Durstine 和成都體育學院前副校長蘇全生為主編。
  • 吳昊│「運動科學」,還是「體育科學」?
    作者以多年來奧運科技攻關一線的相關親歷案例,以優秀運動員機能評定與監控為線索,以從事運動員機能評定需要辨析的幾個相關的重要問題為內容,辨析"運動科學"與"體育科學"的主要不同和區別,也說明相互的聯繫,涉及到"訓練不足"與"過度訓練"的認識誤區等體育科學理論與實踐的重要問題。
  • sci期刊如何判斷級別高低
    sci期刊相比較其他期刊來說,已經處於頂尖的地位。但sci收錄的期刊不止一本,在sci期刊這一圈子內也難免互相比較高低。那麼,sci期刊如何判斷級別高低?分區或影響因子。首先,sci期刊分區判斷級別高低sci期刊分為了四個區,採用的分區標準有兩種。先說中科院分區,影響因子排名前5%為1區、6%-20%為2區、21%-50%為3區,其餘為4區。再說JCR分區,將期刊的影響因子排名按25%等分為Q1(前25%)、Q2(25%-50%)、Q3(50%-75%)、Q4(後25%)四個分區。
  • 徐州SCI期刊論文多長時間能檢索
    徐州SCI期刊論文多長時間能檢索  現如今發表論文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所以發表論文也就愈發的普遍了,在發表sci期刊論文的時候,想必很多不怎麼了解的作者來說,應該都不怎麼清楚它是不是會檢索的吧,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全面了解一番。  下面小編也結合以往的經驗給大家介紹sci論文檢索的方法:  還有一種辦法是直接查文章是不是被SCI收錄。
  • 怎麼知道哪個sci期刊在徵稿
    sci期刊為了獲取優秀且符合本刊主題的文章,經常性地發起徵稿活動。有符合徵稿要求的作者,就可以根據徵稿要求撰寫文章投稿發表。但sci期刊太多,徵稿時間不盡相同。那麼,怎麼知道哪個sci期刊在徵稿?sci期刊需要徵稿會發布徵稿的信息,這徵稿的活動,一是會在本期刊官網公布,二是與委託合作方公布。而這官網和委託方,就是個人知道哪個sci期刊在徵稿的渠道。首先,本期刊官網公布sci期刊有很多,每個sci期刊官網都隨時關注,不太現實,也沒有必要。
  • 上海一科技期刊影響因子超過20
    走出去」進入國際評價體系「走進去」擁有學術話語權「走上去」躋身頂尖之列 中國首次 上海一科技期刊影響因子超20上海正致力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在國際學術期刊界形成「上海樣本」樹立「中國標杆」 ■上海科技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為20.507,這是我國自主創辦的科技期刊影響因子首次超越20,在本學科領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亞太第一
  • 雙核心||《體育學刊》
    體育學刊創刊於1987,1994年改現名,據2018年2月《體育學刊》官網顯示,學報共設「探索與爭鳴」、「體育社會科學」、「運動人體科學」、「民族傳統體育」、「高等學校體育」、「中小學體育」、「競賽與訓練」、「研究生論壇」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