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國內喜訊 | 《運動與健康科學》雜誌進入SCI和SSCI雙"Q1"方陣

2021-02-17 中國運動康復網

2017年6月13日Web of Science官網公布了最新《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 JCR),上海體育學院主辦的英文版體育學術期刊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JSHS)(中文刊名《運動與健康科學》)2017年影響因子上升至2.531(2013年為1.227),在81種被SCl收錄的運動科學類期刊中排名第18進入Q1區(Q1是指該領域的一流期刊。即在該領域所有期刊中的排名為前1/4);在45種被SSCl收錄的運動、休閒、旅遊類期刊中排名第11進入Q1區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期刊簡介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中文刊名:《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簡稱JSHS)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上海市教委主管,由上海體育學院主辦的英文版體育學術期刊,創刊於2012年5月。這是中國大陸創辦的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英文版體育學術期刊,其辦刊宗旨為:全方位、深層次報導國內外運動與健康科學領域前沿性研究成果,搭建國際學術交流平臺,促進學科建設與發展。《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版)的創刊,填補了我國體育學術期刊發展的「空白」,能有效地促進國際體育學術交流,進一步增強中國體育的國際學術影響力。

報導領域:JSHS現為季刊,主要刊登運動醫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體育教育訓練學、公共健康與傳統養生學等自然科學領域的體育學術論文。

報導領域:JSHS現為季刊,主要刊登運動醫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體育教育訓練學、公共健康與傳統養生學等自然科學領域的體育學術論文。

同行評議:JSHS採用國際同行評審機制;國際編委會成員由亞洲、北美、歐洲等地區國際體育學術界39位知名教授、專家組成。


   

主要成績如下:

該期刊於2012年5月創刊;

中國第一本被SCI和SSCI資料庫同時收錄的體育學術期刊;

創刊一年半時間便被SCI和SSCI兩大資料庫同時收錄;

2017年影響因子2.531;

2015年進入SSCI的Q1期刊,在43種被SSCl收錄的運動、休閒、旅遊類期刊中排名第10,進入Q1區;2017年在45種被SSCl收錄的運動、休閒、旅遊類期刊中排名第11,進入Q1區;

2017年進入SCI的Q1期刊,在81種被SCl收錄的運動科學(Sport Science)類期刊中排名第18;

這是我國體育學術期刊的歷史性突破,具有裡程碑意義,它為推動中國體育科學走向世界,讓全世界了解中國體育科學發展成果,搭建了十分重要的學術交流平臺。 

榮獲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授予的中國「百強科技期刊」稱號

榮獲「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稱號(在2254種中國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第一)

榮獲「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B類項目資助(2016-2018年)

榮獲「中國高校傑出科技期刊」稱號

因為需要單一查詢,我們並沒有將所有的都檢索出來!

然後,列一下大家比較關注的幾個期刊的影響因子情況:

Plos ONE,2014年3.234,2015年是3.057,今年是2.806,已經落入三分以下,確實我們去年所說(我們去年指出:如果編輯部再不採取措施,2017年估計要低於三啊)!

Scientific reports,2014年5.578,2015年是5.228,今年是4.259,雖然頗受詬病,也異論紛紛,但最終還是維持在4分以上,很多人也還算心情不錯吧;

Oncotarget,2014年6.359,2015年是5.008,今年是5.168,最終還是保住了五分。具體情況,大家可以自行閱讀,在留言區留言,我們會給大家提供最新的因子情況。

Medicine,2014年5.723,2015年是2.133,而今年是1.803,今年已經一落千丈啊!

然而,國產的Cell research已經到15.606,大家很驚喜吧!!!

今天因時間關係就到這裡,待全部結果出來後我們再整理。

參考來源:上海體育學院官網、Web of Science官網,解說國自然

中國運動康復網是中國運動康復科普公益平臺,主要目的:1)面向社會公眾宣傳康復治療的重要性;2)傳播損傷、疾病預防和治療知識;3)推廣運動康復治療新技術、新理念。歡迎以運動康復為主題的原創作品投稿(word和PPT均可),可通過郵箱投稿(郵箱:qiang897@163.com),同時投稿者請把您的簡介和照片一併發送。感謝您為運動康復貢獻一份力量!



相關焦點

  • 論文發表的時候經常會看到SCI,SSCI,CSSCI具體是什麼意思?
    論文發表的時候經常會看到SCI,SSCI,CSSCI是什麼意思,sci,ssci與cssci之間有哪些區別?sci,ssci論文寫作,論文發表首先,我們都已經知道了論文發表的目的就是為了分享自己在某個學科領域的成就與經驗,目前,在國際科學界,如何正確評價基礎科學研究成果已引起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度
  • 我所認識的太極"纏絲勁"
    按陳兆奎老先生的話說:各家太極拳都有"纏絲勁",而陳式太極拳更強調"纏絲勁"。"纏絲勁"的外在表現形式和內在表現形式是不同的,前邊已有兩文探討過這個問題。在內,"纏絲勁"用以保持身體內部的流通和平衡,以著名的"背絲扣"為主要形式。近代人類DAN的標識圖出現後,很多人認為"雙螺旋梯形結構圖"更適合表達體內"纏絲勁"的運動方式,我也認為有一定的道理。
  • 寄語"拳走低架"的朋友,"功夫"與"膝蓋"能兩全乎?
    有一次到一個賓館尋訪正在那裡教外國人的著名大師,不想來早了,推門進到大師的房間,大師身著運動短褲坐在床沿邊,正要加穿長褲。都是大男人也不覺得有什麼唐突,我還半開玩笑地調侃了一句:"老師的大腿好粗呵!大師微笑著回答了一句:"功夫都在這倆大腿上呢!"這個畫面在我的腦海裡縈繞了好多年。當時我的解讀是:要想練出下盤功夫,必須得練出粗壯的大腿。所以拳走低架就成了刻意的的追求。
  • "中軸"和"斜軸"
    "立身中正"是太極拳行拳走架的基本要求。移動時"上領下垂"謂之不偏;轉動時"保有中軸"即為中正。"軸"乃圓轉之中位,但並非一定是垂直方向。事實上人體運動時有兩個重要的軸:一為"中軸",一為"斜軸"。" 中軸"或稱"豎軸"由"百匯穴"至"會陰穴",垂直上下,是人體的衝脈的位置。
  • "骨力"和"結構勁"的不同
    武術界開口多談「勁",而鄙視」力",更推崇整體結構勁,即"整勁",很少有談到提升單個骨頭的力量。但"骨力"是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攻防要素,不應被忽視。 所謂的"骨力"並不是指骨密度有多高,含鈣量多大,骨頭多麼耐衝擊,而是指在正確的操作下能使單個骨頭產生出力量來。初學者與人較勁時往往會有"使不上勁"的感覺,蓋因為不會用"骨力"的緣故。
  • "立身中正"與"胸腰摺疊"
    一一"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五(胸錐運動)胸錐七節,是身軀靈活的部位,卻也是最能體現"立身中正"的部位。雖然"立身中正"的涵意遠不止"豎直胸錐"那麼簡單,但對初學者來講,"立身中正"先要體現在胸錐的豎直,使胸背前後均衡。這樣比較容易建立中軸,有了中軸則左右運轉靈活。且有"立木頂千斤"之效。可以參看一些老拳師的照片,能夠始終保持"立身中正"的拳架給人以極度舒適的感覺。
  • 練功,為何要懂得"服食"
    天地二氣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相互之間有運動。當天氣下降,遇到地的陰氣,二者就會結合起來,這種結合起來的狀態就是"精氣"。陽氣本身具有能量,可是無法存留,始終在運動之中;陰氣本身沒有能量,但是可以貯存能量。陰氣吸納陽氣之後,自身也就有了能量,陽氣為陰氣吸納後也就不再動蕩,它的能量可以慢慢釋放。這樣就好辦了,就可以被萬物所利用了。這就好比自然界中有電,雷電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 "蓄勁如張弓"一一談談"弓"的形成和運行條件
    上下之弓應指身體之弓,四旁之弓是指"兩臂弓"和"兩腿弓",今天我們先就"兩臂弓"和"兩腿弓"做點深入討論。首先應該明白:我們練拳用拳時,全身應是一種協調運動的狀態,兩臂兩腿參與其中,一臂或一腿可以是弓,也可以不是弓,並非時時是弓,也不一定必須是弓。所謂的"五弓合一"也是特定時刻技術動作的特別要求。因為一臂可為綢緞,可為利劍;一腿可為立柱,可變湧浪。身體不同部位會有更多的想像比擬空間。不必劃地為牢,約束了自己。其次,需要某一臂或一腿成弓時,必須是有需要,有條件。
  • 這本體育雜誌為啥這麼火?《運動與健康科學》躋身SCI體育學期刊...
    《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2011年正式啟動「創刊」工作,僅用9年就顯示標杆效應——創刊一年半進入國際權威資料庫綱舉目張,《運動與健康科學(英文)》堅持打造國際一流的編委會。編委會由41名編委組成,其中外籍編委77%,許多編委是國際一流專家,並在國際重要體育學術組織中擔任要職。期刊通過定期召開編委會會議以及日常頻繁交流工作,與編委們建立了密切的關係。長此以往,編委們在為雜誌獻計獻策、身體力行的同時,積極投身到學校各二級學院的科研工作和學科建設中。
  • 解析一下太極拳的"滲透力"與"滲透能力"
    太極拳技巧探秘之二先來解釋一下"滲透力"和"滲透能力"的不同。一滴水落在大地上,水借自重與勢能,具有"滲透力",而土地因其厚重和有隙,無條件全方位地接納了光顧的水滳,使水滴改變了存在的方式或消失於無形,我們稱其為具有"滲透能力"。人的身體是可以具備類似"滲透能力"的。
  • "襠走下弧"還是"襠走後弧"?
    一一 "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三(胯部運動) 胯部運動一向為拳家重視。一是因為胯關節為人體之最大關節,動力渾厚。其二在於腰胯組成了人體的中心部位。於"動態平衡"至關重要。 先談關於"開胯"的問題。有兩種說法:"開前胯"與"開後胯」。沒有人明確聲稱要"開前胯"但大多數人實際上做得就是打開前胯加上斂臀,尾閭拚命向前抵撐。
  • 太極拳 "腰"與"胯"的關係有必要捋捋清楚
    想用動"腰"以產生最大的力量是錯誤的認知,必然會適得其反。胯是雙腿與軀幹的結合部位,複雜的骨骼群建構了一個運動中相對穩定的盆腔。這部分是人體的重心所在,它的穩定即是全體的穩定,它的安全需四肢間的協調來保持。更重要的是,它的移動就是全身的移動。它的力量就是你全身能顯現的最大力量。
  • "骨力"與"結構勁"訓練之一:手臂分解
    "骨力"是單根骨頭的能量使用,也可以是一組細小複雜骨頭的聯動使用,比如手或腳,不太容易或沒有必要過份細分。就以一組骨頭看成單個骨頭使用。多根骨頭的組合使用其實就是"結構勁"了。結構組合有大有小,而單根骨頭必然是"結構"的基本原素,值得我們對重要和常用的骨節先行探討清楚。 大臂是整個手臂的根節部位,肱骨粗壯有力,一端通過肩關節與身軀相連,理論上可以輕鬆旋轉360度。
  • "發勁如放箭"一一敢問箭射何方?
    "一層功夫一層理",反之亦然。見下圖,這是一張"弓"和"箭"在三種狀態下的的簡單示意圖。其機關原理為常人熟悉,不難理解,先把幾個關鍵位置註明寫在下邊。這時向身後方向的"意念之箭"有多銳利、多強勁、多快速,就決定了向前對稱方向的E,F 兩弓梢能夠在肢體運動的極限範圍內產生多大的平衡對稱勁。這個"意念之力"的暴炸人人不難做到,且在理論上是有無限能量的,每個人都可以在實踐中不斷訓練提高。再來看兩端弓梢E、F的工作狀況。
  • 最大的陰陽就是天地,陰陽二氣結合的產物即"精氣"!
    天地二氣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相互之間有運動。當天氣下降,遇到地的陰氣,二者就會結合起來,這種結合起來的狀態就是"精氣"。天氣和地氣,這二者,進入人體,結合起來才是人體的精氣。所以,人的飲食,經過消化吸收,成為精微的物質,輸送到上焦,與肺吸納進來的"天之陽氣"結合,就形成了人體的精氣。
  • 這本體育雜誌為啥這麼火?《運動與健康科學》躋身SCI體育學期刊世界前五!
    這本雜誌的快速發展,關鍵是聚焦世界運動和健康發展的前沿科學,踐行學術期刊教育及科普的社會責任,這是老百姓的民生剛需。
  • 最大的陰陽就是天地,陰陽二氣結合的產物即"精氣"
    天地二氣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相互之間有運動。當天氣下降,遇到地的陰氣,二者就會結合起來,這種結合起來的狀態就是"精氣"。陽氣,本身具有能量,可是無法存留,始終在運動之中;陰氣本身沒有能量,但是可以貯存能量。陰氣吸納陽氣之後,自身也就有了能量,陽氣為陰氣吸納後也就不再動蕩,它的能量可以慢慢釋放。這樣就好辦了,就可以被萬物所利用了。
  • 何為精氣,何為陰陽【"精氣"是陰陽二氣結合】受益!純乾貨!
    天地二氣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相互之間有運動。當天氣下降,遇到地的陰氣,二者就會結合起來,這種結合起來的狀態就是"精氣"。2後天陰陽天氣和地氣,這二者,進入人體,結合起來才是人體的精氣。所以,人的飲食,經過消化吸收,成為精微的物質,輸送到上焦,與肺吸納進來的"天之陽氣"結合,就形成了人體的精氣。
  • "胸腰摺疊":脊椎之動見細微
    一一"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五(胸椎運動)雖然"立身中正"的涵意遠不止"豎直胸椎"那麼簡單,但對初學者來講,"立身中正"先要體現在胸椎的豎直,使胸與背前後均衡,這樣比較容易建立中軸,有了中軸則身軀左右運轉靈活,且有"立木頂千斤"之效。網上有一些老拳師的照片,能夠保持"立身中正"的拳架給人以極度舒適的感覺。但另一方面,胸椎又是身軀上最為靈活且柔韌的部位。
  • 太極拳"腰為主宰"的內涵探秘
    太極拳技法探秘 之七"主宰"是一個很霸氣的詞彙,有統治、支配的意思。用通俗的話說,主宰者可不是一般的領導或先行者,而是統馭一方的王者,是軍隊的司令官。太極拳論裡說"腰為主宰",賦予了"腰"極其重要的地位。到底"腰"的功能何在,值得如此推崇,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先看一下"腰"有哪些基本的功能和特質。人體運動有兩大要素:"轉"和"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