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功,為何要懂得"服食"

2021-02-07 新經絡
沒有關注的朋友,點擊上方 藍字 即可快速添加本公眾號以前給蔡老師學習周天循環按導術時,老師說鍛鍊及練功一定要懂得"服食",不然,老了以後身體就會出問題,到最後,身體可能還不如普通人好,那就是沒有掌握好這個"服食"。人間最大的陰陽就是天地,陰陽二氣結合的產物即"精氣"!
地球的外周有一層大氣,我們稱為大氣層。大氣層包裹著地球,按照傳統說法,這個大氣層就是天,地球本身是地。所以古人講天包地外,這是講地球這個世界本身的天地。從我們人的角度來看,腳下是地,頭上是天。人處於天地之中,人的這個身體,是天地二氣結合的一種狀態。天地人這三者就是三才,古人所說的三才,就是天地人。
那麼如果只講天地的話,那是兩儀,即陰陽兩儀。最大的陰陽就是天地,這麼看,這個陰陽不是太難懂吧。天地二氣不是靜止不動的,而是相互之間有運動。當天氣下降,遇到地的陰氣,二者就會結合起來,這種結合起來的狀態就是"精氣"。陽氣本身具有能量,可是無法存留,始終在運動之中;陰氣本身沒有能量,但是可以貯存能量。陰氣吸納陽氣之後,自身也就有了能量,陽氣為陰氣吸納後也就不再動蕩,它的能量可以慢慢釋放。這樣就好辦了,就可以被萬物所利用了。這就好比自然界中有電,雷電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但古時候沒有辦法貯存起來,所以雖然有電這種能量,但是無法利用。到了後來,慢慢研究出電池來,,那樣發電後,可以把電貯存到電池中。這樣,電能就可以慢慢釋放,這樣就能夠為我們所利用了。人,生活在天之下,地之上,《內經》中講,人生於"氣交"之中。人"吸"進來的是天之陽氣,"吃"進來的是地之陰氣。注意一下,這裡的天地陰陽已經是後天的陰陽了,不然到後面講先天陰陽的時候容易理解出偏。這個後天陰陽,就是水火。中醫常說,古人以水火立極,就是這個後天陰陽。先天陰陽是乾坤,這個學過易經的朋友都知道。先天陰陽是"清氣上升,積陽為天",這是乾卦;"濁氣下降,積陰為地",這是坤卦。先天陰陽在動蕩之中。這個動蕩是什麼,在下次課中會講到。這個是修行之中的關鍵問題。那麼這個先天陰陽也會相交,那麼乾坤相交之後,--天上也就有了陰氣,地下也就有了陽氣。此時的天地二氣已經不是純陰純陰了,而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這就是後天陰陽了。後天陰陽,就是水火。我們所處在天地,已經是後天陰陽了。


那麼人體上,水火就是腎和心,心就是火,腎就是水。心就是人體的天,水就是人體的地。在後面,我們講的一些東西會涉及到先天陰陽,先天陰陽,那涉及到修行的一些原理,是修行中的關鍵問題。中國人的修行就是要從後天陰陽返還到先天陰陽,從先天陰陽再返還到太極和無極的狀態。天氣和地氣,這二者,進入人體,結合起來才是人體的精氣。所以,人的飲食,經過消化吸收,成為精微的物質,輸送到上焦,與肺吸納進來的"天之陽氣"結合,就形成了人體的精氣。這部分"精氣"除了供給身體利用之外,多餘的精氣會收藏到腎中。所以內經中講「腎受五臟之精而藏之」,腎就是人體精氣的大倉庫。這些知識,在《內經》陰陽應象大論篇中講過,「水為陰,火為陽。陽為氣,陰為味。」陽氣進入人體是通過鼻子,地氣進入人體是通過嘴巴。所以二者缺一不可。不呼吸人就會死掉,不讓吃東西也會出問題。鼻子能聞到氣味,這個屬於天氣;舌頭能嘗到滋味,這個屬於地氣。人活著,需要採納的能量,"一部分來於天,一部分來於地"。這個概念很重要,很多修行方法都和這個概念有關。這個結合的狀態可以通過"人中"看出來。人中,這個地方,上面是天,也就是鼻子;下邊是地,是口唇。那麼天地之氣要交合,就形成了人中溝。人中溝如果又深又長,那麼這個人的壽命就會比較長,身體也會比一般人要健康。這裡,人中,就是天地之中,在古代有種方法,叫鎖鼻術,觀照人中,會促使人體的陰陽二氣交合,這是一種修行方法,一指行陽歸根術提示在道教中,也有觀鼻端白的方法,應該也有促使人體"陰陽二氣"交合的作用。這裡,通過人中溝可以看出一些問題,如果一個人的人中溝又淺又窄,若有若無,那麼他的健康很容易有問題,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容易猝死掉。所以要是看到一個人,人中很淺,跟你借錢,那要當心了,你借給他這個錢,說不定就要不回來了。內經中,還講「氣歸精,精歸化」,氣化則精生。這個好比是氣經過濃縮,貯存在陰中。所以經常有朋友問精是什麼,我回答他們精就是濃縮的氣,實際上"精氣"就是陰陽二氣的結合。也好比天然氣本來是氣體,經過壓縮,可以變成液體,貯存在煤氣罐中。腎是精氣的大倉庫,腎陰虛的人,因為陰不足,貯存不住氣,所以精氣虧。精氣虧了,氣也就弱,表現在說話聲音小,沒有魄力。這就是精氣不足。因為精虧了,氣同樣就虧了。這種身體虛的人,如果夫妻同房後,會出現腰酸腰痛,沒有精神。就是因為本來身體能量就不足,同房後又有精氣的損失,造成了腎這個部位精氣不足,不能濡養周圍的組織了,這就出現了腰部不適。另一方面還要通過呼吸,吸納天之陽氣,化合飲食中的陰氣,才能化生人體的精氣。這種吸納天氣的方法,逐步演化成一系列的吐納術。這一點,在古代修行中是非常重要。比如在《抱樸子》中記載的"閉氣法",吸滿氣後閉住,讓吸進來的"天氣"和自身的"陰氣"有充分的時間來結合,"化生精氣"自然越來越多。也有一些方法,比如龍門派的靈寶畢法,特別強調呼吸要"多入少出",將氣留在體內,化生出精氣。那麼書中說的是"氣液相生,聚氣生液"。那麼講到這裡,精氣這個概念應該都能明白了吧。就是陽氣濃縮後結合陰氣的一種狀態。是陰陽二氣的一個結合體。古人常說,精氣就是百姓,那這個百姓就是陰陽二氣的結合體。這個精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沒有精氣,人就死掉了。人死的時候,就是沒有精氣了。那麼沒有精氣,常常是因為"陰不足"了,只要陰還在,就可以結合陽氣,產生精氣。而陽氣是遍布整個空間的,自然界中陽氣什麼時候都不會虧。人只要有真陰,就可以把陽氣吸納過來,轉化成自身的能量。比如,黑顏色的東西,能很快吸收太陽光,轉化為熱。黑色為陰,陽光為陽,只要有黑色,那麼陽光就能被吸收。黑色就像一個黑洞,能吸收能量。在選衣服的時候,為了顯瘦,很多人都會選黑色的衣服。因為黑色的衣服穿在身上,就是顯瘦。黑色本身是收斂的,看起來會比正常要小一點。而紅色的正好相反,紅色看上去就比正常的顯得大一點。同樣型號的車,紅色的看起來要比黑色的顯大。所以,什麼東西補陰最好呢?就是黑色的東西,熟地、黑芝麻、黑豆,這些黑色的東西,補陰是最好的。這樣,我原來舉的那個例子,那個遠房的親戚,昏迷了很久,馬上就要死掉了,用金匱腎氣丸貼肚臍,恢復過來的那個例子,應該就能明白了。但是他呼吸還沒有斷,陽氣還能吸進來,只是存不住了。那麼趕緊補陰,讓這個陰把吸進來的陽氣給留住,轉化成精氣。精氣就是油啊,有精氣在,心臟就不會停跳。所以這就是續命,續將絕之命。一般情況下,老人到了生命的最後關頭,都是陰竭,而不是陽虛。年輕人不一樣,年輕人猝死可能有別的原因。而老年人,那基本都是陰竭了,沒有真陰了。既然精氣對人體來講,是如此重要。那麼如何增強自身的精氣呢?也就是說通過什麼方法可以積累人體的精氣呢?古人總結了三點:一是"行氣",單純的行氣之術,也就是練陽氣的方法,比如氣功,太極拳,八段錦等,這些都屬於動功。動功就是在運動,那麼運動這種狀態,就和陽氣的狀態相應,那麼就能"感召陽氣"進入體內,都能很快增強自身的陽氣。所以,內經上講,動養陽。這裡就又提到一個修行中的道理,就是相應。相應,就是保持頻道一致,你和什麼狀態相應,就可以感召什麼能量。同理,心正了,不會感召到邪氣,有些人感召到附體,那就是這些人的心理和那些附體相應。有些人經常問如何徹底除去附體,那就把心態調過來,去掉貪嗔痴,別和那些邪氣相應。這裡扯遠了點,講的是行氣,也就是養陽氣的原則,一指行陽歸根術提示單獨這麼練,未必就能增強自身的精氣。因為這些方法沒有"養陰之術",即使你獲得了很強的陽氣,未必就能貯存的住。針對這一點,就是第二條,服食在《抱樸子》中,特別強調了"服食",也就是說要服用地上長出來的屬於陰的食物,比如黑芝麻、熟地、天冬、何首烏之類的,來涵養住這個陽氣。否則,陽氣獨旺,沒有陰來收納貯藏,就會向上衝,造成頭部陽氣偏旺,而下半身陽氣不足。這樣頭部氣壓太高,容易出現腦部中風,而下肢容易痿軟無力,甚至出現偏癱,要坐輪椅,有很多運動員和武術家到了老年,腿腳不好,可能就是忽視了這點服食,練的功夫很好,可是能量沒有貯存住,南少林火功推拿提示這種鍛鍊,陽氣越旺,就更容易氣往上衝,越容易出問題。有些人練功,老出問題,到了最後,身體還不如普通人好,那就是沒有掌握好這個"服食"。以前,也有朋友來調理。說起來,練了好多年的陳氏太極拳,可是老感覺腰腿無力,而且腹脹,消化不好。診脈發現,腎脈很弱,直接用"滋補腎陰"的方子,吃下後立馬腹脹消失,腰腿也有勁多了。那他這個腎脈弱,說明腎陰虛,陽氣不能貯存,練拳後陽氣旺了,上升發散的力量也增強了,氣往上衝,會頂這個胃。造成胃中的東西不能往下走,那麼就堵在胃中,慢慢發酵,產生氣體,就出現胃脹了。也有個朋友,因為身體不好,一直練拳。有一陣子,他一練拳就發燒,自己感覺莫名其妙,最後來看病。後來診脈也是陰虛。那麼他練拳後,陽氣增強了,陽氣增強,心火的力量強了,但是腎水的力量不足,但是陰虛不能結合陽氣,陽氣偏旺,陰陽不平衡了,陽勝則熱,這就造成了發燒。這裡稍微提一下高原反應。高原,海拔比較高,這樣的地方,空氣相對稀薄,稀薄也就是不能凝聚,那這就是陰不足。在高原上,人體收斂貯存的力量也會不足,發散的力量反而偏強,就出現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等表現,南少林火功推拿提示這很可能和這個陰陽失調有關。那麼有研究指出,平時身體越好的人,越容易有高原反應,而平素身體很差的人,高原反應反而很輕微。那麼這裡說的身體越好,應該就是陽氣很旺,平日裡活氣十足,那這種人到了高原上,陽氣上升發散的力量更旺,"陰"就收納不住這個陽氣,就出問題了,一指行陽歸根術提示氣往上去,不能往下降,頭部壓力過高,就出現頭痛頭暈,收斂的力量不足了,往外的力量太強,那肯定心臟也使勁往外打這個血,但是收不回來,回收的力量不足,那這個血壓肯定升高。這個氣也會導致胃氣不能下降,胃氣上逆,那麼胃裡的東西都會嘔吐出來。平時身體不好,那陽氣就不足,本來就升發不起來,那到了高原上,不至於出現發散太過,這樣反應就不會那麼大。有個朋友,以前去過一次西藏,在那裡躺了一周,根本無法活動,等別人回來的時候,她也跟著一起回來了。前幾天又去了,去了馬上又躺下了,又出現高原反應了,我建議她弄點養陰的藥來吃,她不聽,就又和上次一樣,在那裡躺著休息了,後來好沒好也不清楚。另一方面,高原空氣稀薄,氧氣不足。發散的力量太強了,這個氧氣聚不到一起,密度不夠。身體也會出現氧氣不足,那這個時候可以吸吸氧氣,能緩解一下。但是如果自身"陰"還是不足,吸了氧氣也貯存不住,那一旦不吸氧了,馬上還是難受。這種情況,應該可以用點陰陽同補的東西,用黃芪或者人參補氣,再用金匱腎氣或者麥味地黃丸之類的幫助收斂一下,應該能緩解。那麼講第三點,增強自身"精氣",還有一點就是要注意節慾,要開源節流,不能無謂地損失精氣。古人講,叫房中。這一點也要注意,房事太過,必然損失自身精氣。內經上講,這個精氣和骨髓是連著的,精氣虧的太嚴重,那麼骨髓都沒有能量,出現腰膝酸軟,這個酸軟是從骨頭裡出來的。腦髓也是骨髓,同樣會造成腦髓能量不足。所以也會出現精神萎靡不振,懨懨欲睡,恍恍惚惚的感覺。歷史上,長壽的皇帝不多,皇帝的後宮佳麗太過,就是難以節慾。以前,也有朋友提問,深吸淺呼是不是增強精氣的一種方法。這是一種方法,這是一種行氣的方法,屬於吐納術。這種方法改善疲勞非常好,如果很累了,那麼坐下來,按照這種方法,多吸少呼,儘量把這個氣留在體內。此時,肺部的氣壓,會比平時高,因為肺朝百脈,和全身的經脈都有聯繫,那這個壓力就會把吸納進來的陽氣輸送到其它的經脈臟腑中去,結合自身的陰氣,就轉化為"精氣"了。所以很快損失的能量就會恢復過來了。這樣做上十分鐘,再睜開眼睛,就會發現眼睛一下子明亮了很多,各種反應也靈敏了很多,一指行陽歸根術提示這個吐納術的關鍵是能把氣存留住。而且這裡的精氣也是後天的精氣,只能供人體生化所用,普通人的意識也指揮不動這個氣,只有經過專門修煉,才能慢慢指揮這個精氣去做事情,南少林火功推拿提示還有一種吐納術,一直沒有引起重視。那就是"吸氣用鼻子,呼氣時用口"。因為口就是地,鼻子是天。這個身體都是屬於地組成的,那麼口呼氣的時候,地中的氣壓降低。吸氣的時候用鼻子,氣從天這塊下來,遇到氣壓降低的地,自然就會進入地中,這是一種引天氣進入地氣的方法。天氣進入地氣,那就是地天泰卦,對身體的健康會非常有利。這種方法,古書上有記載,但現在人,用這種方法修行的人比較少。所以你看很多的呼吸方法,如果按照這個天地陰陽的觀點來看,都是可以理解的。每種方法都反應了古人的智慧,都有其特殊的功效。再進一步講,人體和地球一樣。地球在外周有一圈大氣層,這個大氣層對地球有很強的保護作用。很多流星要撞擊地球,在大氣層中就燃燒分解了,這樣就傷害不到地球。否則的話,地球早就千瘡百孔了。同樣,人體外周也有一層氣,中醫上講,叫衛氣,保衛的衛。這層衛氣是人體之天。那麼當人的精氣充足了,體外的衛氣也越來越強大。衛氣強大了,可以保護自身,稍微的風吹草動,影響不了自身的健康,對風寒暑溼燥火的抵抗力,也會大大加強。

明天精彩繼續……
 

  該公眾號能夠讓你迅速掌握「簡單實用、一看就會、一用就靈」的各種中醫養生理療小絕招,
 

第二個是「潛意識點穴」
  本公眾號主要幫你破譯「潛意識」種種神奇奧秘,任何人只要識破「潛意識」的奧妙,就能讓自己的人生變得的一帆風順. 

掛一個專家號只能看一個病人,而一篇好的醫療或養生文章能惠及成千上萬的人,「頭版健康」所做的就是後者.

有2種方法:
1、長按下面的二維碼圖片,其次點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最後點擊「關注」即可添加。

(「新經絡」二維碼圖片)
「潛意識點穴」二維碼圖片

 
 

「頭版健康」二維碼圖片


2、打開手機微信上的二維碼掃描,對準以上這張圖片,掃一掃,就可關注.


相關焦點

  • 何為精氣,何為陰陽【"精氣"是陰陽二氣結合】受益!純乾貨!
    人活著,需要採納的能量,"一部分來於天,一部分來於地"。這個概念很重要,很多修行方法都和這個概念有關。那麼人體之中,陰陽二氣要結合,才能化生出精氣。這個結合的狀態可以通過"人中"看出來。人中,這個地方,上面是天,也就是鼻子;下邊是地,是口唇。那麼天地之氣要交合,就形成了人中溝。人中溝如果又深又長,那麼這個人的壽命就會比較長,身體也會比一般人要健康。
  • 最大的陰陽就是天地,陰陽二氣結合的產物即"精氣"
    人活著,需要採納的能量,"一部分來於天,一部分來於地"。這個概念很重要,很多修行方法都和這個概念有關。那麼人體之中,陰陽二氣要結合,才能化生出精氣。這個結合的狀態可以通過"人中"看出來。人中,這個地方,上面是天,也就是鼻子;下邊是地,是口唇。那麼天地之氣要交合,就形成了人中溝。人中溝如果又深又長,那麼這個人的壽命就會比較長,身體也會比一般人要健康。
  • 最大的陰陽就是天地,陰陽二氣結合的產物即"精氣"!
    人活著,需要採納的能量,"一部分來於天,一部分來於地"。這個概念很重要,很多修行方法都和這個概念有關。那麼人體之中,陰陽二氣要結合,才能化生出精氣。這個結合的狀態可以通過"人中"看出來。人中,這個地方,上面是天,也就是鼻子;下邊是地,是口唇。那麼天地之氣要交合,就形成了人中溝。人中溝如果又深又長,那麼這個人的壽命就會比較長,身體也會比一般人要健康。
  • 寄語"拳走低架"的朋友,"功夫"與"膝蓋"能兩全乎?
    我從開始練習陳式太極拳已經40 多年了,前20 年練拳不懂得正確的方法,以年輕為資本,為了練出"功夫"來,每日揮灑汗水,拳走低架,甚至認為"膝蓋疼"是獲得"功夫" 應該付出的代價。都是大男人也不覺得有什麼唐突,我還半開玩笑地調侃了一句:"老師的大腿好粗呵!大師微笑著回答了一句:"功夫都在這倆大腿上呢!"這個畫面在我的腦海裡縈繞了好多年。當時我的解讀是:要想練出下盤功夫,必須得練出粗壯的大腿。所以拳走低架就成了刻意的的追求。注意這是我當時的理解,大師並沒有這樣說噢。
  • "立身中正"與"胸腰摺疊"
    一一"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五(胸錐運動)胸錐七節,是身軀靈活的部位,卻也是最能體現"立身中正"的部位。雖然"立身中正"的涵意遠不止"豎直胸錐"那麼簡單,但對初學者來講,"立身中正"先要體現在胸錐的豎直,使胸背前後均衡。這樣比較容易建立中軸,有了中軸則左右運轉靈活。且有"立木頂千斤"之效。可以參看一些老拳師的照片,能夠始終保持"立身中正"的拳架給人以極度舒適的感覺。
  • "骨力"和"結構勁"的不同
    武術界開口多談「勁",而鄙視」力",更推崇整體結構勁,即"整勁",很少有談到提升單個骨頭的力量。但"骨力"是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攻防要素,不應被忽視。 所謂的"骨力"並不是指骨密度有多高,含鈣量多大,骨頭多麼耐衝擊,而是指在正確的操作下能使單個骨頭產生出力量來。初學者與人較勁時往往會有"使不上勁"的感覺,蓋因為不會用"骨力"的緣故。
  • 解析一下太極拳的"滲透力"與"滲透能力"
    太極拳技巧探秘之二先來解釋一下"滲透力"和"滲透能力"的不同。一滴水落在大地上,水借自重與勢能,具有"滲透力",而土地因其厚重和有隙,無條件全方位地接納了光顧的水滳,使水滴改變了存在的方式或消失於無形,我們稱其為具有"滲透能力"。人的身體是可以具備類似"滲透能力"的。
  • "中軸"和"斜軸"
    "立身中正"是太極拳行拳走架的基本要求。移動時"上領下垂"謂之不偏;轉動時"保有中軸"即為中正。"軸"乃圓轉之中位,但並非一定是垂直方向。事實上人體運動時有兩個重要的軸:一為"中軸",一為"斜軸"。" 中軸"或稱"豎軸"由"百匯穴"至"會陰穴",垂直上下,是人體的衝脈的位置。
  • "襠走下弧"還是"襠走後弧"?
    一一 "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三(胯部運動) 胯部運動一向為拳家重視。一是因為胯關節為人體之最大關節,動力渾厚。其二在於腰胯組成了人體的中心部位。於"動態平衡"至關重要。 先談關於"開胯"的問題。有兩種說法:"開前胯"與"開後胯」。沒有人明確聲稱要"開前胯"但大多數人實際上做得就是打開前胯加上斂臀,尾閭拚命向前抵撐。
  • "骨力"與"結構勁"訓練之一:手臂分解
    "骨力"是單根骨頭的能量使用,也可以是一組細小複雜骨頭的聯動使用,比如手或腳,不太容易或沒有必要過份細分。就以一組骨頭看成單個骨頭使用。多根骨頭的組合使用其實就是"結構勁"了。結構組合有大有小,而單根骨頭必然是"結構"的基本原素,值得我們對重要和常用的骨節先行探討清楚。 大臂是整個手臂的根節部位,肱骨粗壯有力,一端通過肩關節與身軀相連,理論上可以輕鬆旋轉360度。
  • "蓄勁如張弓"一一談談"弓"的形成和運行條件
    說"需要",先要弄清楚"弓"的結構特點:弓有兩梢再有可能涉及到的名詞就是"箭"了。"弓箭弓箭,張弓搭箭,箭射遠方"這是人們思維中的定式。其實"弓體"本身就有它的作用在。在"兩臂弓""兩腿弓"裡,"弦"是虛設的,"箭"是不需要的。先來說一個"臂弓"的形成。只有當你滿足了"腕關節"與"肩關節"之間相吸相系,動態等壓的狀況下,(建立意念之弦)這隻"臂弓"才能成立。一旦"臂弓"成立的狀態下有哪些益處呢?
  • 太極拳技巧探秘:之開篇語,談一談太極拳的"道"與"術"
    先來捋一捋"道"與術的關係。古人說「一陰一陽謂之道「,而"陰陰"和合就成了"太極"。所以說:太極,道也!「道」,可理解為真理、規律、本原;「術」是什麼呢?是方法、手段、技藝。太極拳是武術的一種,如果你認可的話,太極拳必然有其獨特的"方法、手段和技藝"。這就是說:太極拳有"道",與"術"兩個元素,二者皆有了無限的探求空間。
  • 太極拳 "腰"與"胯"的關係有必要捋捋清楚
    楊吳太極拳強調"腰為主宰",而陳式太極拳認為"胯"為人體最大的關節群,非常強調旋胯、轉胯、調胯的作用,趙堡太極拳甚至強調"以胯代手"。初學者往常的疑問是: 我該用腰?還是用胯?用了腰,胯不也在動嗎?用了胯,腰不也在轉嗎,二者皆動的狀況下,我是做對了?還是做錯了呢?
  • "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二(腿部分解)
    關於腳底一向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叫"五趾抓地",另一種說法叫"放鬆貼地",前一種說法是要抵抗轉體給腳底帶來的轉向慣性,後者卻是在談一個理想的結果。那麼如何才能在實踐中有效呢?一一隨著身體向一個方向轉動,腳跟隨之,腳趾反向平衡。則既無"腳趾抓地"之僵,亦可得"放鬆貼地"之果,即時刻保持了腳面與大地的完美契合。
  • 脆脆香與"臭"蕻蕻
    甘溪很早就有自己的"馳名產品",兩種以"菜頭"為原材的醃製品。    甘溪盛產"大菜頭",但它的經濟價值並不高,又常常在短時間之內供過於求,堆積如山的"大菜頭"並沒有給種植戶帶來豐收的喜悅,反而增添了為"銷路"的憂愁。(這種說法與以前小文中提到的並不矛盾。)"繫上紅頭繩"也沒用。
  • 太極拳"腰為主宰"的內涵探秘
    太極拳技法探秘 之七"主宰"是一個很霸氣的詞彙,有統治、支配的意思。用通俗的話說,主宰者可不是一般的領導或先行者,而是統馭一方的王者,是軍隊的司令官。太極拳論裡說"腰為主宰",賦予了"腰"極其重要的地位。到底"腰"的功能何在,值得如此推崇,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先看一下"腰"有哪些基本的功能和特質。人體運動有兩大要素:"轉"和"移"。
  • 我們擁有"自由意志"嗎?
    那麼要改變意識中呈現出的精神思想的方法是改變腦中業已形成的「神經程序」(神經線路聯結)。如何改變呢?為了明白如何改變,下面再看大腦一開始你是如何被裝入和編輯神經程序的。  2、神經程序(潛意識)是如何被裝入和編制的?本能固有:嬰兒生下來時就具有「本能反應」(非條件反射)。例如:呼吸、心跳、抓握、眨眼等等。
  • "胸腰摺疊":脊椎之動見細微
    一一"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五(胸椎運動)雖然"立身中正"的涵意遠不止"豎直胸椎"那麼簡單,但對初學者來講,"立身中正"先要體現在胸椎的豎直,使胸與背前後均衡,這樣比較容易建立中軸,有了中軸則身軀左右運轉靈活,且有"立木頂千斤"之效。網上有一些老拳師的照片,能夠保持"立身中正"的拳架給人以極度舒適的感覺。但另一方面,胸椎又是身軀上最為靈活且柔韌的部位。
  • 我所認識的太極"纏絲勁"
    按陳兆奎老先生的話說:各家太極拳都有"纏絲勁",而陳式太極拳更強調"纏絲勁"。"纏絲勁"的外在表現形式和內在表現形式是不同的,前邊已有兩文探討過這個問題。在內,"纏絲勁"用以保持身體內部的流通和平衡,以著名的"背絲扣"為主要形式。近代人類DAN的標識圖出現後,很多人認為"雙螺旋梯形結構圖"更適合表達體內"纏絲勁"的運動方式,我也認為有一定的道理。
  • 人物|是不是喬丹"兒子"不重要,"二登哥"靠實力上位
    喬丹和兒子不過,這一點都不影響"二登哥"的勇猛存在!他不是通過其"父""上位"的人。並於當月成為了"月最佳新秀",同年5月,戈登入選了08-09賽季最佳防守陣容二陣,已經有"鋒芒畢露"之勢。而戈登的身高只有1.91米,不少時候都要被迫頂到前鋒的位置上,去迎戰2米左右的大個子對位,實在是勉為其難。由於身高的劣勢,他的防守正負值為:-1.32。但體重接近100公斤的戈登,依然會扛著炸藥包,和敵人拼個你死我活,哪怕是兩敗俱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