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技法探秘 之七
"主宰"是一個很霸氣的詞彙,有統治、支配的意思。用通俗的話說,主宰者可不是一般的領導或先行者,而是統馭一方的王者,是軍隊的司令官。太極拳論裡說"腰為主宰",賦予了"腰"極其重要的地位。到底"腰"的功能何在,值得如此推崇,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
先看一下"腰"有哪些基本的功能和特質。
人體運動有兩大要素:"轉"和"移"。以前的老電影裡常出現一句話"部隊轉移了!"你看,"轉"、"移"二字一組合,就可以涵蓋了一個十分複雜的運動形式。具體到我們的身體來,"移"是胯的工作,"轉"是腰的職責。且無論身體是否處在"移"的狀態,上體上肢都可能在完成一件工作時驅使"腰"不停地左右轉動。"腰"何止辛勞,"腰"之功勞更在於它繞軸左復右旋而產生的穩定性。此外,腰的位置在腹部(人體重心)的上方,是重心的門戶,前有丹田,後有腰弓,總體來講是人體最柔軟、有力且有彈性並有較大的伸縮空間的一段。"腰"以其"柔韌"擔負起了一個重要職責,那便是守護"重心"的安全和穩定。
以上談的尚與"主宰"扯不上關係。
如果將腰部分出個"陰陽"來的話,前方為"陽"。因為前方有密實的內器官和強壯腹肌,在內氣的支持下,"丹田"這部分甚至可以經得起巨力錘打;後方為"陰"。因為腰弓前凸,給這裡留下了一個內凹。人們常常易患的後腰酸痛之病,其實就是腰部失去了"陰陽"平衡過度的結果(比如男人的啤酒肚)。所以我們在練拳時每一次的收腹斂臀,都是在實現腰部的"陰陽"平衡。而這種腰部的"陰陽"平衡,同時引領了上下肢各自的協調動作,從而實現了人體前後方向的平衡。這是"腰為主宰"的內涵之一。
"丹田"是人們想像中的一個球,這個球儘管為"虛",也必須是分"陰陽"的。在我們的意象裡應是黑白分明的一個太極球,而不是渾渾沌沌的一個球。下旋之半為"陽",因為有重力加持;上旋之半為"陰"。"陰"賴"陽"助才上旋,此為借"重力" 而動。如此在我們的腰部運動裡,平圓之旋走帶脈,立圓之旋賴丹田。太極拳的外部動作"非圓即弧",而我們要求做到身手每一動皆與"丹田"的滾轉相一致,且要做到"丹田"先動,身手後隨,此為"腰為主宰"內涵之二。
腰的後部有"命門","命門"的兩側有兩腎。兩腎上下與重心的位移息息相關。伴隨的是兩腿間的伸縮變化,並使得雙腿的借地之力上升到了腰部。所以"兩腎抽扯以帶步"便是"腰為主宰"的內涵之三。
再從身體的上下方向考究。與人對峙,必遇阻力,所謂"化"的最高境界不是僅僅手臂的廻環,身體的轉避,而是直接引接彼力至"丹田",這裡是片柔性的海,可消彼力於無形而不影響自身結構。同時間要做的是收大地之力於"命門",由於"命門"一統雙腿雙腳向上,腳下活而輕,即便腰部迎來
上下巨力,也不會影響到你必要的動步。這就形成了一個活的最佳的防守平衡態勢。想要進攻時只用將剛才的動作反向做即可,即所謂一收一放。此動作運行純熟後,即可找到"收就是放,放就是收"的感覺。此乃"腰為主宰"內涵之四。
有人說,我遇到對方的力直接氣下至雙腳甚至更深,不行嗎?當然行。只是你給自己定下的調子是拒絕了腳下的適時移動,距離太極拳的實用稍微遠了一點。也規避了"腰為主宰"的拳論要求。各類太極拳甚至每一位老師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擅長,談不上對錯。
最後我們從陳鑫的兩段語錄中找找依據:其一,"然雖勁由腳跟起,其用本在心,心機一動,中氣即由丹田發出至手,腰勁不下去,不能氣歸丹田,氣不歸到丹田,則中極、會陰失於輕浮,因而胸氣填塞飽滿⋯⋯"
其二,"腰為上下體之關健,腰以上氣往上行,腰以下氣往下行,似上下兩奪之勢,其實一氣貫通,並行不悖。
(半生太極緣,喜結新朋友。有用即拿去,敬請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