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三月陽春。年也過去倆月了,她來到了我的身邊。
我不擅長寫作,但也不得不逼自己寫些東西。因為外面的天誰都不好過。
回憶,是最心底的東西。童年最甜的記憶是年,是她的陪伴。
90年代的冬天,太行東麓地區還很冷。如今很多記憶都模糊了,不記得冬天是怎麼過的,也不記得春天是怎麼來的。但我仍記得臘八這天,她所做的臘八飯,山東有地方叫撒,做法是將肥肉切丁和疙瘩一起煮,再放點香油,蝦仁等調料,對於那時只有過節才能吃上肉的我們那真叫美味。或許這記憶來自內心深處的童謠:小孩,小孩你別吵,過了臘八就是年。 這首童謠,她那代,我這一代,我的下一代,都在歌唱著。這或許是有叫希望的東西。
她在這天,還會把她自己釀的醋與她剝的蒜一同倒在瓦罐內,封缸七天。七天後,從這瓦罐裡舀出幾瓣藍綠色的臘八蒜,放在餐桌上當佐餐。說來也怪,經過醋醃製的蒜只有在這天才是藍綠色的,蒜瓣是酸辣酸辣的,平時醃製的顏色不但不藍,蒜瓣還很酸。
臘八是年的開始,也是故事的開始。
過完臘八節,遇到晴天,家家戶戶開始曬被掃房,把屋裡屋外打掃得乾乾淨淨,迎接新年。如果這天是周末,小孩也要上陣。但年味最濃的是從請神開始!神在老百姓心裡代表著希望,代表著平安,也代表著盛世繁華!
北方小年在廿三,南方小年是廿四。家鄉,在廿三各神已坐,也準備著享受人間的香火!灶君在這天,要「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而她,要為灶君的馬餵料飲水。點燃灶君舊袍,換上新裝。這天我像個跟屁蟲跟在她後面,一會兒問這是什麼神,那是什麼仙,她都一一回答,這是路神,那是房仙。還有井神,馬王。跟在她後面問東問西,院子裡不一會燭光搖曳,燈火闌珊。當我問摩託車今年怎麼也有神了?她就會說,萬物有靈,不要亂說,我們家所有的東西都有神靈保佑,這樣就會事事平安。
她的行為和這句話,我不懂,上了學後,也不懂。只認為是迷信。現在發現,這不是迷信,也不是願景。薩滿教講究的萬物為神,這並非是虛構,這和佛教裡的眾生平等,如出一轍,這是感恩,是對萬物生靈的感恩!對路感恩,感謝它讓遠方的人能夠回家!對房子感恩,感謝它助我們躲風避雨,對家禽五畜感恩,感謝它們為我們提供肉食蛋等,我上學的錢,全部是賣它們換來的,應該不應該感恩?對井水感恩,做到了吃水不忘挖井人!對糧食感恩,因為它讓我們谷糧滿倉!
這也讓我想起學校時的我們,在過感恩節時,對著放飛到天空的孔明燈,許願感恩!兩手一合對天感恩兩字。感恩的是什麼?沒有目標,只有天空,天空還是虛無的,遠處飄著搖曳著快要掉落的孔明燈。西方在餐前都有禱告,感恩賜給他們食物的GOD。他們的感恩來自習慣。而她的感恩來的猛烈,且年年如此。
年三十包完餃子,看著春晚,樂呵呵的進入夢想。她早上五更天起來,先是把各路仙家的燈火點亮,而父親煮著餃子,一碗一碗地供奉在他們跟前。而她煮熟的餃子不吃,端起跑祠堂,先供烈祖烈宗,這是對血脈的感恩。祠堂祭祖後,妯娌幾個去給我爺爺奶奶磕頭拜年。我們孩童也會跟著父輩們,拜完祖宗後,再磕頭拜爺爺奶奶。這天,不大的小院很顯擁擠,而爺爺奶奶看著滿堂兒孫,一一發下紅包壓歲!
拜完年,還沒完,這時天亮太陽升,而她,我的母親,端著幾碗餃子,把我叫過來說:「過年了,牛馬也要歇三天。這幾年是越來越好了,你去把這些餃子分給它們一些。」它們是指五禽六畜。而牛是我的寵物,聽話的緊,它比我個頭大,我把餃子一個一個的餵給它。那吃的興奮勁哞哞直叫。狗和雞常吃麵食,不覺得新鮮,但一年一次餃子,也是美味的真蹦躂!雞鴨明年很難吃上餃子了,因為很多就會賣掉換錢。豬更別說了,小豬一窩,母豬一頭,吃完不飽還朝你要,但這餃子是好東西,不能給它們多吃,不然其它食物不吃,就不好餵養了。小豬過完年,就要到集市上去賣掉換錢,交我們兄妹的學費,想著,就又多給了它們一些,明年過年說不定他們在餃子裡了。看著他們吃完餃子,我才離開,年年如此 。
我以為過年誰家不吃頓餃子,五禽六畜也吃,就是為了過年。至到幾年前才反應過來,過年回家,牛沒了,被機械替代了。母豬沒了,但有幾頭肥豬。雞鴨圈起來了,數量也少了。老狗還能叫,只不過也老了,但那年它吃完餃子真的去了。看著安靜的偏院,想著如果我的童年,沒有這些五禽六畜,我是否能讀完書出來?如果沒有它們,我的童年是否能夠茁壯!每次拿雞鴨換錢時,母親都會留幾隻強壯的,說是為了引財。或許她不願意看著空落落的雞圈吧。她說把老狗埋在下面的核桃地裡吧。我說可以埋在院子裡的棗樹下嗎?她默許了,她信奉萬物有神,從而感恩。這條老狗陪伴她比我陪伴她久長,她和我挖坑埋了這條陪伴她十幾年的伴。她流淚了說,這條狗或許在等你回來!這句話我也流淚了。五禽六畜很多都過不了年,一生也吃不到一次餃子。給它們餃子,希望它們好好的。
現如今那棵棗樹粗大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