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喜歡招收什麼樣的學生?亞裔狀告哈佛案庭審實錄

2021-02-17 休斯頓在線

魅力休斯頓網(Merryhouston.com)之「休斯頓在線」微信平臺每日推送休斯頓、德州、美國精選信息。點擊上方「休斯頓在線」關注我們妥妥沒錯!

亞裔狀告哈佛歧視案於10月15日-11月12日在波士頓的聯邦法庭進行了為期三周的庭審,判決結果要幾個月後才能知曉。關心子女教育與升學的家長們,與其道聽途說,先入為主地判定哈佛歧視亞裔或沒有歧視,不如多了解庭審過程中曝光的大量與哈佛錄取有關的信息,一定能摸索出很多爬藤真經。孩子進不進哈佛由不得家長,但哈佛的錄取政策能折射出美國全社會衡量人才的標準,按這些標準培養孩子一定沒錯。


撰文:丹妮

來源:微信公眾號「美國華人」

(Photo courtesy of Will Hart | Flickr)

11月12日,是「學生公平入學組織「(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 SFFA)狀告哈佛大學錄取歧視亞裔案庭審的最後一天,再次吸引了很多人去波士頓的John Joseph Moakley聯邦法庭旁聽。自10月15日開庭以來,這樁訴訟引發了法庭內外激烈的爭辯和媒體的高度關注,因為它關係到實施了半個世紀之久的「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的命運,關係到美國高等教育、政府和社會結構,是否對弱勢群體進行照顧,而不單純是誰家孩子更有資格上哈佛那麼簡單。

爬藤一向都是華人最熱衷的話題,歧視更是觸動了我們身為少數族裔最敏感的神經,所以我一直都關注著案件進展。剛好我也住麻省,近水樓臺,打定主意要去法庭現場旁聽一次,不為別的,只為了解真相,見證歷史。本文分享我的旁聽記錄,力求真實全面,如有疏忽請諒解。

位于波士頓的John Joseph Moakley聯邦法庭。(圖片由作者提供)

周五早上交通很擁擠,待我趕到法院找到審判室,那裡已經人滿,經指點我來到另一間有兩個大屏幕直播庭審的「分會場」。喘息未定地坐下來打量一下四周,房間裡坐了大約六七十人,有80%是年輕人。休息時得知年輕人中有哈佛學生,也有Boston College法學院派來完成一項課題報告的法學專業學生,和本地其他學校的大學生研究生,還有媒體派來的記者。午休時在走廊裡還真跟Edward Blum走了個對面,突然近距離看到他,心裡感覺有些複雜,因為我沒有把握他打這個官司是真的為華人的利益, 還是在利用華人達到他反平權法案的目的。

歧視案的證據通常離不開數據,雙方在庭審前分別聘請了專家做數據分析,庭審辯論的焦點也集中在這裡。還有今年6月曝光的一份2013年內部文件,和庭審中揭秘的很多哈佛錄取細節和資料,都吸引了公眾的關注。說句題外話, 關心子女教育與升學的家長們,與其道聽途說,先入為主地判定哈佛歧視亞裔或沒有歧視,不如多了解庭審過程,獲取一些以前不可多得的信息和「秘訣」,特別是仔細品味八位學生證人的個人特質,一定能摸索出很多爬藤真經。官司最後結果如何要由法官甚至最高法院裁決,恐怕會歷時很久。孩子能不能上哈佛由不得家長,但哈佛的錄取政策能折射出美國全社會衡量人才的標準,按這些標準培養孩子準沒錯。


先給大家提供一份名單,看看本案的法官、雙方律師團隊和三周庭審期間出庭的專家和證人都有哪些人。


Allison D. Burroughs 曾被稱為「無所畏懼」的法官。(圖片來自Wiki)

法官:Judge Allison D. Burroughs (出生于波士頓,父親畢業於哈佛,她當年申請哈佛被拒。本案審理不設陪審團,將由法官一人判決。)

控方(SFFA) 律師:Adam K. Mortara,John M. Hughes,J. Scott McBride,Katherine L. I. Hacker,Patrick Strawbridge,J. Michael Connolly (六位律師都是白人,都曾經在Clarence Thomas旗下做事,Clarence Thomas是美國最高法院以最保守而著名的大法官。)

辯方(哈佛)律師:William F. Lee '72, Danielle Y. Conley,Felicia H. Ellsworth,Seth P. Waxman '73 ,B. Gershengorn 』93 (華裔律師帶領的五人團隊,有各個族裔的律師)

控方證人

Richard D. Kahlenberg 』85(SFFA專家證人)

Peter S. Arcidiacono(SFFA聘請的專家證人,Duke大學經濟學家,對哈佛的錄取數據做了長篇分析報告)

辯方證人

William R. Fitzsimmons '67, 任職多年的哈佛招生與財務資助主任

Christopher J. Looby,哈佛資深錄取官

Erica J. Bever,哈佛大學招生與財務資助研究中心主任

Erin Driver-Linn,哈佛公眾健康學院教育主任

Marlyn E. McGrath '70,哈佛錄取辦主任

Rakesh Khurana,哈佛院長

Michael D. Smith,前任哈佛文理學院院長

Mark F. Hansen,哈佛方證人,MIT高等教育融資聯合會研究技術總監,曾任哈佛大學機構研究辦公室專家

Roger Banks,哈佛證人,資深招生辦高級副主任

Charlene Kim,哈佛大學助理財務資助辦主任/高級錄取官

Tia M. Ray '12,哈佛招生官兼本科生少數族裔招聘計劃主任

Ruth J. Simmons, 哈佛博士畢業生,曾任布朗大學校長,是美國第一位任職長春藤校長的非裔,現為Prairie View A&M University校長

David E. Card, 伯克利大學教授,哈佛大學在開庭前聘請的錄取數據分析專家

Drew G. Faust,哈佛大學前任校長

學生證人(包括畢業生):Sally Chen '19,Margaret M. Chin '84,Sarah F. Cole '16,Thang Q. Diep '19,Catherine H. Ho '21,Cecilia A. J. Nuñez '20,Madison A. Trice '21,Itzel L. Vasquez-Rodriguez '17(八名學生證人一半為亞裔)

10月25日,SFFA的律師Hughes(左),Mortara(中)和Edward Blum(右)走出法庭。(圖片為《哈佛深紅報》截屏)


回到現場。庭審最後一天,雙方律師分別發表終結陳述。正如法官Burroughs女士提醒的那樣,「今天有成千上萬的人在聽你們講話」。


SFFA律師的陳述大約進行了一個多小時。我的初步印象是,這位律師指責哈佛比較多,沒有具體的證人和證據,主要基於一些數據統計。儘管他們是代表亞裔學生起訴的,奇怪的是整個庭審過程並沒有任何一名亞裔學生出庭作證,也沒有呈送完整的申請材料作為證據,只給法庭看了幾張影印的申請材料圖片。他在陳述過程中情緒比較激動,有時甚至把拳頭砸到桌子上。他還指責,哈佛拿出來的統計數據,以及出來作證的老師和學生,都不誠實。

短暫的休庭之後,哈佛的律師William F. Lee走上前開始了他的終結陳述。Lee七十年代畢業於哈佛,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擔任最知名的律師事務所領導人的亞裔,同時也是第一位當選哈佛集團研究員的亞裔。

庭審第一天,William Lee帶領哈佛的律師團隊走進法庭。(圖片為《哈佛深紅報》截屏)



Lee的陳述在午休前結束。不得不說,聆聽庭審最讓我感嘆的是這位哈佛畢業生的風度和思辨能力。整個過程中他的言辭都非常清楚到位,專業精準,語氣也非常鎮定,態度平穩尊敬。午飯時遇到幾個來旁聽的華人女士,大家說起Lee的風度和口才,都讚不絕口。


雙方的律師及證人的總結到下午兩點半左右結束,Burroughs法官在宣布休庭時強調說,她深知此案的重要性,一定會認真研究衡量雙方提供的所有數據分析和證詞,然後再做裁決。


在開庭第一天,SFFA律師Adam K. Mortara曾宣稱,「種族偏見這匹狼就在哈佛門口,在法庭門口」,哈佛律師Lee毫不客氣地予以還擊——種族歧視這匹狼確實又回到了法庭門口,而這匹狼正是SFFA, 是那些企圖大力「減少大學校園裡非裔和西裔學生人數的人。」 SFFA對哈佛的指控是移動目標(moving target),最初明確地要取消AA,取消錄取中對種族背景等因素的考慮,迫於輿論壓力,後來轉為反歧視亞裔,但卻沒有一個亞裔學生出庭作證,SFFA也拿不出被歧視學生的具體文件。

本案將在幾個月之內由Burroughs法官裁決,可以預見的是,不論結果如何,輸掉的一方都不會善罷甘休,案件很可能最終上訴至最高法院。Affirmative Action這個民權運動的產物將面臨怎樣的命運,必將牽動全社會,特別是少數族裔的擔憂。

法庭辯論結束了,我隨著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出法院的大樓,看到不少亞裔的面孔。寒冷的秋風撲面而來,心中也感到了微微冷意。


在這個政局變遷的時代,美國華人將充當什麼樣的角色?聯邦法官以及最高法院將會如何裁決? 哈佛以及美國藤校的錄取政策將會怎樣改變?


這次支持Edward Blum控告哈佛的,是一些和我同樣背景,從大陸留學來美的第一代華人,Affirmative Action和多元化的政策幫助我們這些初來時身無分文的大陸留學生完成了學業,找到了工作,在美國安家立業,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如今的我們,是不是應該轉過身來反對這個曾經幫助過我們的政策?如果高等教育及美國社會真的取消了Affirmative Action和多元化的政策,等待弱勢群體以及華人後代的將會是什麼樣的命運?期待法官最終做出公正的裁決。

本文由作者投稿,內容不一定代表「美國華人」微信公眾號立場。

客觀、理性、包容

微信公眾號:ChineseAmericans

微博:@美國華人傳媒

網站:ChineseAmerican.org

投稿/轉載:editor@ChineseAmerican.org

相關焦點

  • 狀告哈佛招生不公,律師將內部招生術語曝光
    入學之後,他開始研究亞裔美國人大學錄取的歷史, 從眾多數據中得出了這個結論:亞裔學生從沒有獲得公平入學的機會。 他決定盡力去糾正這一不公平現象,這不僅僅是為了他自己,更是為了亞裔美國人的後代。2014年,麥可·王把自己的遭遇寫成專欄,刊發在《聖何塞水晶報》上。
  • 法院裁定哈佛大學「歧視亞裔」不成立,最高法院成為亞裔最後...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First Circuit)12日裁定,維持2019年波士頓法院的判決,哈佛大學並沒有歧視亞裔學生,也沒有觸犯聯邦民權法案行事。 營利組織"學生公平入學"(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簡稱SFFA)2014年對法院提告,指控哈佛大學的大學部以打造多元化學生群體的名義,使用主觀的"個人評級"招生涉嫌歧視亞裔,以更高標準審查亞裔學生,並且採取族裔平衡策略。 SFFA組織12日表示,此案可能最終將由最高法院做出裁決。
  • 高分卻進不了哈佛耶魯,美國亞裔起訴常春藤大學「種族歧視」
    但是,一些亞裔發起成立的組織,如「公平入學組織」(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簡稱SFFA)和亞裔美國人教育聯盟(Asian American Coalition for Education)認為,常春藤高校在招收亞裔學生時故意抬高入學門檻,事實上造成了對亞裔學生的歧視。
  • 亞裔從未被歧視,哈佛只是替罪羊
    導語: 近日,哈佛大學的招生政策再次被指歧視亞裔,有人認為哈佛看不起亞裔學生。事實上,哈佛對亞裔學生沒有偏見,亞裔學生是被看似善意的「平權法案」誤傷。 哈佛大學不存在主觀歧視:該校亞裔學生比例變化微小,亞裔學生比例在1993年上升至20%,但隨後又下跌至2011年的17.2% 無論是哈佛大學還是美國其他大學,均不存在對亞裔學生「人格」上的主觀歧視。
  • 美亞裔控哈佛招生歧視 舊金山灣區華人赴波士頓聲援
    中國僑網10月18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亞裔控告哈佛大學招生歧視一案目前在美國波士頓聯邦法院開審。舊金山灣區矽谷華人協會基金會會長陸瀅16日說,13日到15日期間,協會組織6名灣區華人代表現場觀看庭審,聲援亞裔起訴哈佛,並參加波士頓市中心上千人的示威聚會。
  • 常春藤要什麼樣的學生——哈佛篇
    哈佛大學我們尋求有前途的學生,他們將在大學期間為哈佛社區做出貢獻,並用他們的一生為社會做出貢獻。學生可以選擇Early Action或Regular Action向哈佛大學申請,一旦錄取,這兩種計劃都可以允許學生等到5月1日做出大學的最終選擇。
  • 美國大學印象問答:哈佛雖是標杆型的大學,但不是什麼都強
    一、哈佛是美國最好的大學嗎?大體上是。或者說,哈佛是美國的標杆型大學,這樣更貼切些。雖然其他大學都表示自己在某一領域比哈佛強,但是還是以哈佛作為標杆來對照。但無論如何,哈佛的水平和地位毋庸置疑。它就是這麼一所標杆型的大學。不僅如此,它還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雖然早期只是一個教會書院,而且只有9名學生。二、哈佛都有哪些學院?
  • 哈佛、雕像、古老社團,世界第一大學的秘密
    其實原來這所大學的名字叫做「劍橋學院」,哈佛大學名字來源於1638年一位名叫約翰·哈佛的學院院長,這位院長去世時,將自己積蓄的一半和400本圖書(1638年,哈佛大學創建僅兩年,第一屆學生僅有9位)捐贈給這所大學。最終,經議院投票決定將這所大學命名為哈佛大學。而美國則於1776年建國,比哈佛建校要晚近140年。
  • 美國中文網:在美上名校有錢人總有辦法 亞裔受限多
    中新網3月13日電 美國中文網刊文稱,近日,一起史上最大規模的大學入學考試作弊案震驚了不少人,其被告人數之多(44人)、持續時間之長(2011年起)、牽涉學校之廣(包括斯坦福、耶魯、南加大、洛杉磯加大等名校)、作弊手法之多(假冒學生運動員、槍手代考、篡改答案等),都屬少見。資料圖片:當地時間2018年5月24日,美國麻薩諸塞州,哈佛大學舉行畢業典禮。
  • 每年秘密招收十幾人,堪比哈佛牛津!
    就像一些著名的世界級學院,就成了全球學子最夢寐以求的地方,比如世界著名的學院哈佛大學和牛津大學一樣,今天就來介紹一個和這兩個學院同等級別的學校。現實中的霍格沃茲學院?每年秘密招收十幾人,堪比哈佛牛津!這個學校可以說是現實中的霍格沃茲學院,但它不是教授魔法的,是一個正經的大學。
  • 美國知名商學院系列介紹之一:哈佛大學商學院
    今天先給大家介紹美國最頂尖的商學院-哈佛大學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這也是美國最難申請的商學院,阿里巴巴的馬雲當年申請哈佛大學商學院都被拒了多次,可見申請難度之高。哈佛MBA學生人人都瘋狂地關心企業的成長和利潤,他們有著極強的追求成功的衝動,和自命不凡的意識,所以哈佛MBA畢業生也成了全球各大公司爭搶的對象,動輒開出二十萬美金以上的年薪加上分紅的條件去提前吸引和鎖定MBA的畢業學生。招生錄取情況:由於哈佛大學商學院MBA競爭極其激烈,所以導致MBA的項目錄取率極低。具體大家可以參看一下哈佛商學院公布的2019屆學生的錄取數據。
  • 波士頓的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在波士頓旁的劍橋市。整個大學是沒有校門的,而這個豬頭門是比較特殊的。但是它不代表是哈佛的校門,只是一個標誌。哈佛還有很多帶有標誌的小門,據說是為了紀念每一個捐贈者而修建的。哈佛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所名校,在紀念品小店裡,我買了好多紀念品。
  • 那些哈佛選中的學生!哈佛錄取7校學生簡歷公布!最後一位太牛!
    上周,哈佛大學等藤校都放榜了。多少同學心碎了一地......點擊查看:放榜了!藤校擴招, 錄取率上漲?轉正機率大?疫情對中國學生錄取有影響嗎?2025er需要做這些!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被哈佛大學錄取的中國大陸學生都擁有什麼樣的成績與背景。今年,哈佛在中國大陸錄取了7名學生,6名同學通過RD錄取,有一名通過ED早早地被哈佛錄取。這些被錄取的同學們,他們具備了怎樣的硬實力與軟背景,才能在千軍萬馬中,獨得哈佛的青睞?
  • 哈佛大學一年學費多少?哈佛大學獎學金申請有哪些要求?
    哈佛大學一年學費多少?哈佛大學獎學金申請有哪些要求?哈佛大學獎學金申請1.申請條件及時間申請人具備突出的學術科研、教學水平,至少已在推薦單位工作2年,申請時年齡一般不超過45歲;已獲得博士學位。申請人必須達到哈佛大學相關專業在學術和英語水平方面的一般選拔標準,並持有哈佛大學文理學院導師的正式邀請函。資助專業為哈佛大學文理研究生院的全部專業。
  • 2021哈佛大學早申請放榜,錄取率跌至個位數
    哈佛大學Class 2025早申請Restrictive Early Action今日發榜並公布了數據。第一句話你們應該猜到了,是的,今年哈佛早申人數暴漲,比去年增長了57%,REA人數突破了萬人大關,達到10,086人。
  • 史丹福大學和哈佛大學哪個好?
    哈佛大學和史丹福大學都是我們熟知的美國名校,在中國人的眼中,哈佛大學是當之無愧的美國排名第一的大學,但是現在科技行業勁頭正盛,斯坦福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有著哈佛大學不可比擬的優勢,甚至在很多美國人的眼中,史丹福大學才是真正的厲害。
  • 杜克大學VS萊斯大學,誰才是真正的南方哈佛
    提到哈佛大學,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是久負盛名的美國第一名校,建校至今培養出了無數政界、商界的知名人物,是全世界學子嚮往的學術天堂。哈佛的響亮名聲讓很多大學都把它視為自己的目標。在高校雲集的美國南方,有好幾所頂尖大學都被稱為「南方哈佛」,以至於小編每次介紹相關學校時,總有人會質疑:南方哈佛不是指杜克嗎?為什麼萊斯大學也是南方哈佛?
  • 哈佛麻省理工怒了,狀告美國政府!白宮甩鍋:學生拿不到籤證錯在你們
    據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8日,哈佛大學校長勞倫斯·巴科表示,哈佛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已在當天上午對美國國土安全部和移民及海關執法局提起訴訟。該訴訟尋求臨時禁止令以及初步和永久禁令,以阻止執行聯邦政府關於禁止參加在線課程的國際學生留在美國的規定。
  • 戈鯤化,哈佛大學的首位中國教授
    當時,戈鯤化正在美國駐寧波領事館任職,對西洋特別是對美國有一定了解,而且還教過一位英國學生和一位法國學生。於是就有了後來的故事。1879年5月26日,美國駐牛莊領事鼐德在上海代表哈佛大學校長埃裡奧特和戈鯤化籤訂了任教合同。合同規定,哈佛聘請戈鯤化前去教授中文,自1879年9月1日起,至1882年8月31日止,共計三年,每月薪金200美元,往來旅費(包括隨同人員)亦由校方負擔。
  • 耶魯大學被批種族歧視偏愛黑人?不但歧視亞裔,還歧視白人……
    就在近日,耶魯大學遭到指控稱,這所世界著名學府的招生竟然也參考種族膚色,而且專門歧視亞裔和白人學生! 「耶魯大學會基於種族,而且通常是決定性的因素,來優先錄取黑人學生,同時某些人則因種族而處於不利的位置,尤其是亞裔美國人和白人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