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告哈佛招生不公,律師將內部招生術語曝光

2021-01-11 手機鳳凰網

哈佛大學維德納圖書館,很多中國遊客會在這裡拍照留念。

美國東部時間10月1日下午四點,美國地方法院判決裁定:哈佛大學在錄取過程中不存在歧視亞裔美國人。法官艾莉森·伯勞斯 (Allison D. Burroughs) 在她的第v號決定中說,哈佛的錄取程序「並不完美」,但符合憲法規定。 她說,「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種族歧視」,也沒有證據表明招生過程「受到亞裔美國人身份的負面影響」。

這起官司美國社會激烈的爭辯和媒體的高度關注,因為它關係到實施了半個世紀之久的 「平權法案」 (Affirmative Action) 的命運,關係到美國高等教育、政府和社會結構是否在整體上對弱勢群體予以照顧,而不單純就個案來比較誰家孩子更有資格上哈佛那麼簡單。

伯勞斯法官的判決具有深遠意義,可能會讓華人孩子的爬藤之路愈發艱難,但也有可能促使華人社群開始更廣泛地思考本族裔在美國社會的發展與前途。

官司還要從7年前說起。

2012年,灣區詹姆斯·洛根 (James Logan) 高中的華裔學生麥可·王準備申請大學,他的加權 GPA 分數 (該分數納入了學生在大學先修課程,即AP課中的表現) 是4.67,這個分數可謂相當優秀。雖然分數如此之高,但他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書呆子。麥可是學校演講和辯論隊的成員,還彈得一手好鋼琴,曾經在歐巴馬首次就職典禮上與舊金山合唱團聯合奉上演出。按照通常的預期,這種表現進入 HYPMS (哈佛、耶魯、普林斯頓、麻省理工和斯坦福的縮寫,美國心目中最好的五所學校) 應該是很有把握的,但最終結果,除了賓夕法尼亞大學外,其他常春藤學校都拒絕了他。

麥可·王

2013年6月,麥可向美國教育部民權辦公室提起了對耶魯大學、史丹福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的投訴,但沒有成功。他最終選擇了威廉士學院,這雖然是一所頂級的文理學院,但名氣並不如 HYPMS。

入學之後,他開始研究亞裔美國人大學錄取的歷史, 從眾多數據中得出了這個結論:亞裔學生從沒有獲得公平入學的機會。 他決定盡力去糾正這一不公平現象,這不僅僅是為了他自己,更是為了亞裔美國人的後代。

2014年,麥可·王把自己的遭遇寫成專欄,刊發在《聖何塞水晶報》上。小王的故事震驚了美國的華裔社群,其中一部分人開始聯合起來,討論如何為華裔孩子的入學權力而戰。2014年底,這個團體遇到了得州政治活動家愛德華·布魯姆 (Edward Blum) 。

布魯姆出身於密西根州的一個猶太裔家庭,成年後搬去得州休斯頓成為職業政客。在得州參選國會議員失敗後,他多次挑戰各種平權政策,包括曾指控得州大學的招生政策違憲,但該案2016年在最高法院敗訴。布魯姆與這些華裔的意見相同,認為美國大學在招生時考慮了種族因素,對華人和白人不公平。他們成立了學生入學公平組織 (SFAA) ,並以 SFAA 的名義起訴了哈佛。

除了麥可·王之外,這個組織的其他華裔成員並未對外界公開其身份,一直由布魯姆拋頭露面。他告訴公眾,由於該組織的成員擔心受到騷擾,以及在社交媒體遭到不公平對待,開審時不會公開他們的身份。

SFAA 的六位律師都是白人,都曾經在保守派大法官託馬斯手下做過事。作為對照,哈佛一方的首席律師卻是個華裔 William F. Lee,他是第二代華人移民,出生於費城,哈佛法學院畢業,是第一位領導美國大型律師事務所的亞裔,也是哈佛大學管理委員會委員。 代表哈佛的華裔大律師對陣代表華裔團體的白人律師,這本身就充滿了戲劇性。

哈佛辯護律師William F. Lee

面對強烈的指控,哈佛大學本科院長 Rakesh Khurana 出庭作證,辯稱他們從來沒有說過他們僅憑 GPA 和 SAT/ACT 成績錄取,而是對申請人進行全面審核 (holistic review) ,包括成長經歷、種族背景、個人特質、特殊才能、興趣愛好、綜合能力、專業選擇都要納入考量中。打造多元化的學生群體一直是哈佛努力的目標,多元化不是單純的族裔多元化。

像麥可·王一樣,很多華人學生以為只要學習好,活動能力強,滿足哈佛大學的硬性條件,就有機會被錄取。實際上,哈佛大學的招生官有很多錄取指標是學生和家長不為所知的。哈佛內部有一套招生術語,比如 「Dockets」、 「Tips」、 「Dean’s interest lyouist」、 「Z-list」、 「The Lop list」 和 「DE」,在庭審中逐步披露。

哈佛創始人約翰·哈佛

哈佛大學將全國分為20個地理上的 「docket」, 每個 「docket」 都安排了招生小組,他們對當地情況和當地高中非常了解。通常會有兩到三個招生官從5個方面來審核申請學生,這5個方面包含了學術、課外活動、體育、個人和綜合。

「Tips」 是哈佛大學的招生偏好,包括:(1)少數族裔; (2)繼承群體,即哈佛或拉德克利夫校友的子女; (3)哈佛大學捐助者的親屬; (4)哈佛大學工作人員或教職員工的子女; (5)招募的運動員。儘管哈佛大學的 「Tips」 裡有少數族裔,但是教育部1990年的一份報告指出,哈佛大學沒有給亞裔美國人任何 「Tips」。

Dean's Interest List 這個名單是院長和招生主任列的,囊括了一些對捐贈有興趣的申請人,或者是和哈佛大學有聯繫的申請人 。每年三月份,大約40人的招生委員會決定那些徘徊在錄取邊緣的申請者的去留。在庭審中,哈佛透露了Dean’s Interest List的一些信息。當被法官問道:「如果一位申請人有興趣對哈佛大學進行捐贈,那麼這個申請人是否有可能被列入『Dean's Interest List』?」哈佛資深錄取官 Christopher J. Looby 回答到, 「這是有可能的。」

Z-list 是哈佛的後門,在法庭上哈佛代表以保密為由死活不願意公開。布魯姆透露,Z-list 上的學生學術方面處於被錄取的邊緣,但是由於一些關係哈佛大學想錄取他們,因此他們會進入 「Z-list」,並且在推遲一年入學的條件下保證被錄取。在最近幾年,每屆都有大約50至60名學生通過 「Z-list」入學,他們大都是有色人種,而且通常是校友子女或者 「Dean's Interest List」 上的學生。

「The Lop list」 和 「DE」 被認為是哈佛用來控制種族比例和限制華人學生錄取的手段,SFAA 的首席律師 Adam K. Mortara 對此進行了猛烈攻擊。在招生過程的末尾,院長和招生辦主任會審查初步被錄取的學生,並決定哪些人會被 「lop」,被 「lop」 意味著他們的錄取結果會從「錄取」變成「待錄取」或者「拒絕」。為了能決定哪些人被 「lop」,哈佛大學招生官會根據一個列出申請人5條信息的表格進行篩選,這5條信息包括申請人姓名、血統、種族、體育特長和經濟援助。「DE」 是 「distinguishing excellence」 的縮寫,意思是非常突出的優秀表現,這是對申請人性格和個性的評價。 在哈佛看來,華人雖然聰明而優秀,但個性特點不夠突出,經常獲得 「很聰明,但缺乏DE」 的評價 然後就被列入 Lop 名單,最終被刪除。

在案件過程中,華人團體迎來了一個意象不到的同盟軍——川普政府。在開庭之前,2018年8月30日,美國司法部發表聲明,強烈譴責哈佛大學在錄取過程中歧視亞裔的做法,高調支持 SFFA 狀告哈佛一案。司法部說哈佛的做法是 「毫無疑問的違憲行為」。聲明指出:「哈佛每年接收數百萬美元的納稅人資助,作為條件,哈佛特別同意在錄取過程中不會針對任何族裔採取歧視性措施。然而,提起訴訟的學生和家長們提交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哈佛使用種族因素非法歧視亞裔美國人。」

司法部的表態似乎切中要害: 雖然哈佛是私立大學,招生過程中可以更加任性,但不要忘了,無論是哪個私營部門和個人,起碼都得遵守美國憲法和法律,不能歧視特定族裔;其次,哈佛既然接受了聯邦資助,納稅人當然有權監督並發表意見。

儘管如此,但 SFAA 還是在今天輸掉了這起官司。

布魯姆在一份聲明中說: 「亞裔學生對法院維持哈佛的歧視性入學政策感到失望,我們認為,在審判中提交的文件,電子郵件,數據分析和SFFA證詞有力地揭示了哈佛對亞裔申請人的系統歧視。」

哈佛大學目前並未發表評論,這起官司很可能上訴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在2016年一起類似的官司中,支持了德州大學的類似招生方案。如果SFAA在最高法院的終審中也輸掉,那就意味著哈佛將延續目前的招生策略。

哈佛究竟有沒有歧視華人?這仍然有待進一步釐清。但華人群體能一改往日的 「受氣包」 角色,建立社群,組織募捐,通過法律途徑與哈佛大學在庭審中硬槓,令這所高高在上的美國第一學府不得不在公審環節暴露出其招生中存在的黑箱操作問題,這本身已經是巨大的勝利。 什麼叫融入主流社會?按美國的法律和規則主張自己的權利,這就是融入。

當然,華人群體需要反思的問題也不少。在初高中時,學生們是不是過於看重分數,將大量精力消耗在自己並不感興趣的AP課程上?在社區關係上,華人家庭的參與度是不是還不夠高,服務精神是不是還有所欠缺?一些學生和家長一心為了爬藤,是不是忘記了培育對職業與興趣的好奇與熱誠?這些特質在一些大學招生官眼中,可能是會與 「急功近利」 畫上等號,擔心華人學生有優秀的學習能力和執行力,但未必是卓越的領導者,而一流學府恰恰希望培育出領導者和推動社會變革的人。

坦率來講,我認為這些問題跟某些人批判的華人 「劣根性」 無關,而是 與移民社群根深蒂固的文化與危機感有關係 :經歷多年戰亂和顛沛流離,幾代華人一向認為成績是成功的敲門磚,一直以來較為關心的還是個人的生存與發展,想讓孩子們關注社會、參與各類義工活動?很多家長欠缺這方面的意識和動力。

但是不著急,一代一定比上一代更強。像麥可·王這樣不平而鳴,進而掀起一場社會運動團結起華人團體的年輕人,已經是明證。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槽「(ID:Dr-Venting)

哈佛招生不公平嗎?

華人起訴哈佛招生不公案的判決,在華人群體中引發激烈討論。

一位曾在美國工作多年、最近剛回到中國的化學家表示,華人起訴哈佛招生 「不是什麼壞事,至少讓人家知道華人有這個 concern」。

他也指出,並非所有華人都認為哈佛大學招生存在歧視,他就是之一。「亞裔在哈佛已經有25%了,這個數字已經不低了,因為亞裔佔美國總人口的總數只有5.6%。」(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2017年的數據)

相比之下,非裔美國人被哈佛錄取的比例則要大大低於他們佔美國人口的比例(2017年為12.7%)。 「如果是我的話,有好的黑人學生,我也願意收他,因為我覺得黑人科學家太少了。你這麼大一個 population,如果就沒有什麼科學家,他們也很難找到身邊的榜樣,對不對?」這位化學家說。

一位居住在美國西部的華人表示, 「其實,如果哈佛按照那些拼命想上名校的華人希望的標準錄取的話,哈佛將會像紐約的著名公立高中一樣,90%以上是亞裔。估計哈佛變成那樣後,他們也就不想上了。」

曾在美國求學、工作多年的生物學家饒毅指出,亞裔男性在美國受歧視也是事實;另外 「要求(哈佛)錄取標準清晰,恐怕也是合理要求」。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謝宇則拒絕評論該判決結果。 「上哈佛有那麼重要嗎?」他反問道。 「沒有充分研究過的問題我沒有發言權。讀哈佛在我看來不重要所以我不去研究這一問題。」

他同時表示,」許多中國人用錯誤的觀點看美國學校,認為上美國的哈佛就像上中國的北大。其實不然。美國很多學校有好的學生。不會都去哈佛。不同的學校有自己的特長,為不同的學生服務。其實,普林斯頓的排名還在哈佛前,但我不會先入為主認為普林斯頓的學生一定比其他學校的學生強。」

-你如何看待華人起訴哈佛招生不公案的判決?歡迎參與討論-

製版編輯 | 皮皮魚

相關焦點

  • 美亞裔控哈佛招生歧視 舊金山灣區華人赴波士頓聲援
    她指出,提控的團體「學生公平入學」(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SFFA)律師提供的數據、圖表詳實,邏輯充分,論據令人信服。比如,控方律師指出,哈佛大學會針對全美人口稀少的州(sparse country),郵寄材料邀請學生申請。邀請標準是根據學生地理位置、PSAT(高中生學術能力預備考試)成績和種族。
  • 哈佛大學喜歡招收什麼樣的學生?亞裔狀告哈佛案庭審實錄
    亞裔狀告哈佛歧視案於10月15日-11月12日在波士頓的聯邦法庭進行了為期三周的庭審,判決結果要幾個月後才能知曉。關心子女教育與升學的家長們,與其道聽途說,先入為主地判定哈佛歧視亞裔或沒有歧視,不如多了解庭審過程中曝光的大量與哈佛錄取有關的信息,一定能摸索出很多爬藤真經。
  • 哈佛大學再出招生醜聞,華裔富商為子求學花式行賄擊劍教練
    當被問及這兩人是否會受影響時,哈佛大學發言人蕾切爾·戴恩(Rachael Dane)說,兩人「都是通過哈佛的全員招生程序被錄取的」,這指的是他們經過招生委員會的審核,並接受過招生官員或校友面試官的面試。布蘭德和趙捷的律師說,這位商人的兩個兒子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取入學資格的。
  • 哈佛大學再曝招生醜聞!華裔富商賄賂擊劍教練近千萬,兩兒子以特長...
    哈佛大學再曝招生醜聞!美國哈佛大學再曝招生醜聞,這一次涉及華裔富商和擊劍教練。11月16日《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哈佛大學再曝招生醜聞。美國一名華裔富商被控賄賂擊劍隊教練超150萬美元(約人民幣984萬元),以送其兩個兒子入讀哈佛大學。麻薩諸塞州坎布裡奇是一名聯邦檢察官,他在周一稱,當馬裡蘭州富商趙捷想讓兩個兒子進入哈佛大學時,他聯繫了在該校長期擔任擊劍教練的皮特·布蘭德(Peter Brand),後者當時正陷入財務困境。
  • 潘石屹兩兒子上哈佛耶魯,美國私立大學培養統治者,招生看什麼?
    2014年,潘石屹、張欣夫婦向哈佛大學捐款1500萬美元,向耶魯大學捐款1000萬美元。2018年,二兒子潘讓,入讀耶魯大學。2019年,小兒子潘少,入讀哈佛大學。消息一出,輿論譁然:原來美國最頂級的私立大學都可以用錢買錄取!
  • 華裔富商為送子入哈佛變相行賄擊劍教練 能定罪嗎?
    據法庭文件顯示,現年67歲的皮特·布蘭德自1999年起長期擔任哈佛大學擊劍教練。2019年,因被媒體曝光可疑房產買賣而受調查,當年7月即以「利益衝突」被哈佛大學開除。  2019年4月,《波士頓環球報》曝光了這宗蹊蹺的購房買賣,趙捷當時回應稱,買這所房子是為了「投資」。然而,法庭文件顯示,他從未將這所房子出租,也沒有通過它獲得其他任何收入。  趙捷辯稱,聽布蘭德多次抱怨從Needham到學校的路途太遙遠之後,他就想幫其提高生活質量。而房子價格是布蘭德提出來的,他自己並未確認過房子的市場價值。
  • 美國大學招生的水究竟有多深
    去年10月,代表學生公平錄取促進會的律師在開庭陳述中表示,通過詳細對比6年逾16萬名申請學生的錄取數據,足以認定哈佛大學在招生過程中就「個人評估」打分時故意壓低亞裔學生,「對哈佛將近一半非裔學生和三分之一拉丁裔學生來說,種族是他們被錄取的'決定性因素'。
  • 花150萬美元送兒子進哈佛,美籍華裔商人因賄賂擊劍教練被捕
    2012年5月前後,布蘭德收受趙捷賄賂,將後者的兩名兒子招入擊劍隊以方便他們獲取哈佛大學入學資格,涉案金額達150萬美元。聲明指出,在布蘭德直受賄前,趙捷於2013年2月向一家擊劍慈善機構捐款100萬美元。2013年年底,趙捷長子成為哈佛大學擊劍隊的一員,並於2014年秋季進入哈佛大學。
  • iTalkBB全球通訊公司的創始人陷哈佛申請醜聞
    布蘭登通過招募趙捷的兩個兒子加入擊劍隊,將他們招入哈佛大學,以換取金錢。麻州聯邦檢察官萊林(Andrew Lelling)說:「這是我們長期努力曝光和阻止大學入學腐敗的一部分。」這些事情在2019年4月被媒體曝光。哈佛大學對這些交易啟動了獨立審查,並在2019年7月解僱了布蘭登。
  • 河北高校又添一員虎將,即將面向全國高考招生,目標直指哈佛
    而在河北,一座對標哈佛的大學即將開校。河北省重點高校較少,生源供求失調河北是我國的經濟大省,也是我國的人口大省。每年都有數十萬考生在這裡參加高考,奔赴大學的校園。投建已經開始,招生開啟指日可待雄安大學的建校計劃早在2018年就已經提出來了,在2019年正式開始投建。根據目前官方發布的消息來看,在2023年就會面向全國進行招生。2023年的高考學生有福氣了,又多了一所可以供自己選擇的高校。
  • 美國一華裔商人被控行賄擊劍教練 讓兩個兒子考入哈佛
    67歲的皮特布蘭德(Peter Brand)是哈佛大學的前擊劍教練。去年,他因《波士頓環球報》對他涉嫌高價出售房屋的報導引發了調查,被哈佛大學解僱。兩人於周一被捕,他們被控合謀實施聯邦項目賄賂。這次的逮捕只是針對這起行賄事件的最新舉措。該事件最早於2019年3月被曝光,大學申請者的有錢父母利用他們的財富在標準化考試中作弊,賄賂體育教練。
  • 亞裔從未被歧視,哈佛只是替罪羊
    導語: 近日,哈佛大學的招生政策再次被指歧視亞裔,有人認為哈佛看不起亞裔學生。事實上,哈佛對亞裔學生沒有偏見,亞裔學生是被看似善意的「平權法案」誤傷。有意思的是,學生公平招生聯盟(SFFA)常年反對哈佛的招生政策,可是其整理的2007-2013年數據顯示,哈佛亞裔學生的入學率從15%上升到了18%。
  • 行賄150萬美元送孩子進哈佛?美國富商和索賄擊劍教練被捕
    據美國《國會山報》11月16日報導,美國聯邦當局當天指控馬裡蘭州一名電信公司CEO涉嫌向一名前擊劍教練支付超過150萬美元,用來換得把他的兩個兒子送進哈佛大學。布蘭德從1999年到去年擔任擊劍教練,而哈佛大學在對他的賣房行為進行調查後將其解僱。Zhao的小兒子2017年開始在哈佛大學讀書。檢察官稱,布蘭德在招收兩個兒子時,並沒有告訴哈佛這些款項。 根據發布的消息,兩人可能面臨最高5年監禁、3年監外看管和25萬美元的罰款。
  • 美司法部起訴耶魯大學,指控其招生時歧視亞裔和白人申請者
    報導稱,這起訴訟標誌著川普政府針對美國精英大學在種族和招生政策上的審查在升級。司法部此前還支持旨在結束哈佛大學平權措施的法律行動,教育部上個月還表示將調查普林斯頓大學的種族主義行為。耶魯大學 資料圖2017年,美國司法部民權司表示,將把資源轉向調查和起訴大學的平權行動政策。
  • 高職招生將更重春季,2020年更多高職院校將開展綜合評價招生
    從今年2月底開始,山東高職(專科)院校陸續啟動了新一年單獨招生的宣傳。按照往年的時間,高職單招將在4月中旬組織考試。作為山東省推行分類考試招生、促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高職(專科)院校單獨招生已經成為夏季高考外的另一個高考戰場。
  • 大學招生涉嫌性別歧視 部分專業只招男生
    同一天,11名女律師也向教育部提交信息公開申請,詢問這些高校的招生章程是否經過教育部批准,並要求教育部對其將如何處理高校的違規行為作出答覆。  截至記者發稿時止,她們尚未得到教育部的正式回復。  來自廣東的陸妙卿是申請信息公開的律師之一。她對「因就業減招女生」的說法表示了質疑:「就業的性別比例是一個隨社會自動調整變化的過程,不能因為女生在這方面有優勢,就反而限制女性在這方面的發展。高校的這種做法是不合理的。」  「男生強勢」專業,女生不能報考?
  • 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發布2020小升初招生簡章:計劃招生1296名
    5月30日,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發布了2020年「小升初」招生簡章,其中擬招收初2020級新生共1296名,面向成都市戶籍小學畢業生、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其他符合政策的小學畢業生及成都市外戶籍小學畢業生招生。
  • 溫州肯恩大學:2020年擬招生1000人 新增三個招生專業
    2018年經第一次教育部、浙江省會商明確「將溫州肯恩大學列入中外合作辦學示範性重點建設對象,支持建設國際化、高水平大學」。 2019年,學校獲教育部批覆開展外國碩士、博士學位教育。溫州肯恩大學致力於「為不同的學生找到不同的發展方向」,引進國際優質教育資源,100%的專業課程從美國肯恩大學引進,採用國際原版教材。100%的專業課教師從全球招聘,實施全英文、小班化教學。
  • 招生「恆數」將被打破,中國科大今年計劃招生1921人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多年來始終維持的1860人招生「恆數」今年將被打破。微信公眾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6月6日發布的題為《名校來了 | 2020年中國科大招生政策有哪些變化?》的文章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楊鋒教授透露,2020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招生政策的主要特點之一是「招生計劃略有提升,計劃招生1921人」。這意味著,中國科大招生「恆數」將被打破。「1860」是中國科大近年來幾乎沒有變動過的本科招生人數,因此被戲稱為該校招生「恆數」。
  • 哈佛名校長坐鎮,正式開始招生!
    新加坡茵維特幼兒公學招生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明年(2021年)大校區也將在龍華區正式和家長們見面。  2021的春季招生已經開始,家長們都做好擇校攻略了嗎?  -新加坡茵維特招生指南-  明年,深圳第一所新加坡品牌國際學校(小初高)將正式在深圳龍華區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