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丨 為什麼說:利不可獨,謀不可眾

2020-12-17 瀟湘晨報

今晚錦城星光裡,我們來聊聊:為什麼說:利不可獨,謀不可眾。

最終能夠負責任的,只有你自己。

利不可獨,謀不可眾

如果說一定要給年輕人兩條建議,我會選擇曾國藩的兩句話:

利可共而不可獨,獨利則敗;

謀可寡而不可眾,眾謀則洩。

因為太多人吃虧在了這上面,包括我自己。

01

人心趨利避害。

有利益好處的地方,往往大家都盯著。

如果有人獨佔了利益而不與大家分享,那麼一定會招致怨恨,甚至成為眾矢之的,帶來後患,結果就是通常說的「獨利則敗」。

所以一個人面對利益要懂得權衡取捨,拿自己該得的那份,甚至有時候為了避免後患,捨棄部分自己應該得的利益。

李嘉誠深知這個道理,於是叮囑兒子說:

「你和別人合作,假如利潤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那我們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縱觀歷史,懂得共利的人,其成就往往大於獨利之人。

比如說,項羽非常為人吝嗇,寧願金銀財寶在倉庫放著,也不肯獎賞給手下將士,不得人心。

而劉邦為人大方,大肆獎賞手下用功將士,深得人心,將士的激情也高昂。

因此,最後劉邦打敗項羽也是註定的事情,正所謂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也!

陳勝窮苦的時候,對身邊小夥伴說:「苟富貴,無相忘」,等他自己真的發達富貴了,之前的朋友來找他,他卻把老朋友都給殺了。

因此,大家發現陳勝這個人薄情寡義,也慢慢疏遠他。

最後,陳勝被自己的車夫莊賈所害,令人唏噓不已。

02

有一句流傳甚廣的諺語:「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

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即便是一百個平庸的臭皮匠,在決策上面的優勢也不頂一個優秀的諸葛亮。

就像公司開會,幾個不專業的人坐在一起商量事情,倒不如一個專業的管理者自主做出決定。

幾個人商量事情,勢必就是東家言西家語,極有可能商量不成事情,拖慢辦事效率。

就像《戰國策》所說:「成大功者不謀於眾。」

《戰國策》中,商鞅勸說秦孝公變法,秦孝公覺得還是與大臣們商量一下為妙。

這時,商鞅說:「成大功者不謀於眾。」

也就是說一旦反對變法的那些人事先知道,就等於自己的計謀暴露在對手那裡,自己就會成為眾矢之的。

即便大家陣營一致,也不要讓太多人參與你的決策。

看準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別人商量,反倒麻煩,如果別人見識低下,心胸狹小,氣度平凡,必定不理解你的想法。

七嘴八舌,會動搖你的意志,也會破壞你的信心和情緒。

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這「三個和尚」的故事也證明「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三個臭皮匠在一起謀劃事情,最後很有可能會打起來。

03

任何謀略本質上都只是一種假設,是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相對的確定性。

人們出於對不確定性的恐懼,想要用更多的信息去驅散不確定性,但殊不知只有「有效信息」才能驅散不確定性,而有效的信息從來只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急於諮詢追問答案的人,要的不是答案,而是想透過某種確定性獲得安全感。

其實真正的安全感只會來自於你的行動,於行動中求證結果,邊做邊錯,邊錯邊改。

這和修行一樣,聞思都不是真正改變的開始,修才是,只有以行證道,沒有以空話證道、以臆想證道。

當你不恥下問,把決策、謀略、判斷分享給他人後,大概率只會收穫到一些噪音。

做這件事情的人和不做的人,信息是不對等的,你問不做事情的人並沒有什麼用。

當你向別人尋求建議的時候,往往意味著你要做出決策了。

而決策本身所需要具備的前提,你所請教的人不一定都具備。

而且很多背景信息都是當事人自己才知道的,根本表達不出來。

也因此很多時候,別人的建議對你的決策,很難有實質性的幫助。

做同一件事情的人信息對等了,但同欲者相憎, 他不給你出餿主意就不錯了。

目標一致的人,往往成為競爭的對手,都想捷足先登,唯恐他人得到而自己得不到,所以容易相互產生敵視的心態,正所謂「同行是冤家」,有好的策略同行也不會告訴你,把你忽悠瘸了才是符合他利益訴求的做法。

正所謂「事以密成,語以洩敗。」

成年人想要做好一件事情,首要的不是諮詢和求教,而是隱藏自己的動機。

學生時代題不會做,書看不懂,完全可以敞開動機去大膽求教,但當你步入社會之後,做的事情大部分都是和利益掛鈎的,是零和博弈,你獲利別人就可能就失利了;

即便你覺得你傾吐的這個人利益不相干,但是他會不會洩露給利益相關的人就不是你能掌握的了。

04

《三國演義》中的董承就是一個例子。

董承四處遊說文武能臣,要拿下曹操。

劉備、種輯、吳子蘭、王子服,甚至董承的小妾,都知道他的密謀。

董承自以為「滴水不漏」,誰料他的小妾與家奴秦慶童暗通款曲。

秦慶童出於舊恨,立即跑去向曹操告密。

結果可想而知,一干人等都被曹操殺害。

在今天就是工作生活中的一些決策也不必四處宣揚,唯恐眾人不知,很多事情要低調地去做,不要太張揚,因為只有低調、不張揚地去做,阻力才小,障礙才少,等事情做起來了,有些可能的障礙無形中就消失了。

就算你諮詢的人絕對靠譜,不會洩密,但他也不一定能給出正確的建議,人們總覺得好像只有奸臣進獻讒言佞語才會惑主,但其實歷史上忠臣誤國的例子也很多。

決策是否正確無關道德,而關乎智慧,而智慧從來都是稀缺品。

《淮南子·人間訓》:「今萬人調鐘不能比之律,誠得知者,一人而足矣。」

參與決策的人的數量並不等於質量,低層次的智慧累加並不能產生高遠的智慧,所謂「眾謀則洩。

很多時候所謂群策群力,不過是一種口號而已。

有工作經驗的人都知道,真正的群策,是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決策,給出專業的建議,而非所有人都一擁而上七嘴八舌,這個「參與群聊」的門檻是很高的。

所以現實中大多數情況是獨策群力,這樣雖然不太民主,但卻高效。

05

所以人、你一旦有了一個想法,不要急於獲得他人的認同,事情做成了他人自然會認同你。

立功立德立言,立功是第一位的,立言是最後一位的。

更不要把你的動機隨意吐露,如果是一種吐露真心的策略那無可厚非,如果是情難自禁的想要傾吐,你可能就不太適合做大事。

做不到以上兩點最後因為他人的噪音和洩漏導致決策失誤時,就請不要怪別人。

其實這就是一面鏡子,折射的是你對自己的不滿——你為什麼不相信自己的選擇和能力呢?

最後我想說,謀不可眾並不是要大家閉目塞聽,獨斷專行。

反而是那些於是猶豫不決,需要別人認同才能行動的人,才需要明白謀可寡而不可眾,可以集思廣益,但不要讓太多人參與你的決策。

尊重普通人的話,參考專業人的意見,最終自己做決定。

因為最終能夠負責任的,只有你自己。

【來源:四川觀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曾國藩:利不可獨,謀不可眾
    曾國藩說:利可共而不可獨,獨利則敗;謀可寡而不可眾,眾謀則洩。 人心趨利避害。有利益好處的地方,往往大家都盯著。 就像《戰國策》所說:「成大功者不謀於眾。」
  • 曾國藩的六戒人生之:謀可寡而不可眾,利可共而不可獨
    他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正如許多偉人的成功之路都非偶然一樣,曾國藩的成功也不是單憑運氣好,而是得益於他自己的一套人生準則。修身有方,進而齊家治國平天下。
  • 「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肺腑之言:為人不可太聰明,說話不能嘴太笨
    雖然曾國藩在官場上、為人處世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曾國藩卻告誡後人:為人不可過於"聰明",易招致禍患;說話不能嘴太笨,小心討人嫌。接下來我們就來細說一下曾國藩的大智慧:曾國藩:"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
  •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
    然後今天因為一些連貫的事情,真的去了一個其他寺院,方丈真的是這樣說的,本來等人,等的人沒來,結果是你們。然後一堆吃的,我們在吃,他說是福分,不是每次來都有吃的。臨走的時候還給我們分了月餅,是方丈老家特產專門定製的,而且那麼多年是第一次,第一批,我們還是吃的第一個月餅。緣分妙哉!
  • 人民日報批島內造謠政客:「以疫謀獨」是條死路
    他們不斷「點火」升高兩岸對立,惡化兩岸關係氣氛,暴露出「以疫謀獨」「以疫謀私」的醜惡行徑。國臺辦發言人就此指出,在疫情面前,這些人不去思考如何維護兩岸同胞生命安全與共同利益,反而傳播政治病毒,製造兩岸對抗,阻礙兩岸同胞關愛互助,已喪失基本良知,令人不齒。除了在島內欺哄民眾外,民進黨當局還不忘藉助疫情尋求所謂「國際空間」。
  • 從《獵狐》看諱窮者和窮怕者不可與謀
    從《獵狐》看諱窮者和窮怕者不可與謀【祖龍漢】古人說,豎子不足與謀。我今日說諱窮者和窮怕者不可與謀。與之謀,必受其累。諱窮,就如同諱疾忌醫,必為窮而誅心。怕窮者猶可努力奮鬥,窮怕者則必定走歪路。所以說,如何選擇身邊人,選擇合作夥伴很重要。楊建秋坑了親哥,坑了自己一家。郝小強坑了股民坑了於小卉,梁波坑了好哥們郝小強,趙海青坑楊建秋,坑了上司孫銘。他們當中,要麼是窮髮急窮怕了的人,所以為了錢不擇手段。要麼是本身是窮出身,卻忌諱窮這個字。
  • 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
    有些話,不能說;有些人,不想說;有些事,不必說。不說,才是真正的修行;不說,才是最好的修養;不說,才是最高的境界。現實告訴我們,命運的好壞,取決於一張嘴,不能說的話,不說;不想說的話,不說;不必說的話,不說;閉上嘴,少說多做,是最大的功德。
  • 嗚呼學不可須臾怠,道不可須臾離 !
    不召眾而眾自至。智足以照惑。慈足以攝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使真風息而再振。慧炬滅而復明。可謂大丈夫焉。可謂如來使矣。豈得身棲講肆。跡混常徒。在穢惡則無所間然。於行解則不見可畏。以至積習成性自滅其身。始教慕彼上賢。終見淪於下惡。如斯之輩誠可悲哉。詩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斯之謂矣。中人以上可不誡歟。抑又戒慧分宗大小異學。悉自佛心而派出。意存法界以同歸。既而未曉大猷。於是各權所據。
  • 為什麼鮑毓明不可被原諒?
    而不可被原諒,我們才會去完善法律,健全制度,敲響警鐘。鈦媒體編輯丨水婆婆【鈦度熱評】是鈦媒體(微信ID:taimeiti)針對當前熱門事件的獨家評論。這事又再次在網上引發了撕裂。由於各執一詞,時間久遠,導致現在很多事實和細節還是不完整的,性關係這麼私密的事,外人也很難了解最準確的細節。
  • 佛曰:一切法不可說,為什麼還講了八萬四千法門,佛陀錯了嗎?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這就讓大家迷惑不已,既然不可說,為什麼還給眾生講了八萬四千法門,佛陀錯了嗎?其實並非如此,要知道雖然佛陀講過的法都是佛法,但是我們不能夠從中斷章取義,要根據佛陀講的佛法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中產生的。佛陀為什麼要講八萬四千法門,是因為眾生的根基不一樣所致。佛曰:舍利弗,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所以者何?
  • 佛曰不可說,說還是不說?
    在生活中,真正得到的高僧寥若晨星,嘴上總是掛著不可說不可說的大多是算命的騙子。與不可說的佛家哲學相反的就是可說的語言哲學,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說。語言不僅僅是思維的載體,更是思維本身。維根斯坦在其《邏輯哲學論》中如庖丁解牛般把哲學問題結構成了語言學問題,哲學必須直面語言,「凡是能夠說的事情,都能夠說清楚,而凡是不能說的事情,就應該沉默」。
  • 社評:臺當局投美謀「獨」是死路一條
    如今臺灣的民進黨當局想盡辦法推動「去中國化」,而華盛頓有了進一步利用臺灣破壞中國大陸崛起的戰略圖謀,雙方強化勾結有了兩頭的更大動力,因而呈現出衝大陸瘋狂切香腸的表現。然而臺美這樣做與臺海地區的力量對比變化方向完全是逆著來的。大陸的經濟軍事實力快速增長,掌控臺海局勢的能力越來越強,豈能夠允許臺當局謀「獨」、美國支持的局面發酵下去而不予制止?
  • 陳情令:為什麼魏無羨跟聶懷桑說「不可結交奸邪」?有幾個意思?
    你知道為什麼魏無羨在雲深不知處對聶懷桑說「不可結交奸邪」?有幾個意思?觀音廟一戰結束後,整個謎團解開了,魏無羨知道了十六年前在窮奇道殺死金子軒的背後兇手就是金光瑤後非常的震驚和憤怒,可是他最後還是沒有打算要殺他的意思,只是藍湛斷了金光瑤一隻手臂。
  • 為什麼說使命召喚手遊是不可錯過的「口碑神作」
    12月31日是CODM的最終期限儘管玩家們對於使命召喚手遊的上線時間有諸多猜想,有人說是聖誕節前夕,有人說是聖誕節當天,但在蘋果appstore顯示的發布時間,則是12月31日,沒錯,12月的最後一天,應該是CODM最後的倔強了,倘若12月有32天,那麼相信上線時間就會是32號了。
  •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命是自己造成的,為什麼又說「天命不可違」
    生活中:只有能駕馭善惡之人,才能在福禍之間得以保全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命是自己造成的,為什麼又說「天命不可違」?親愛的,生活已經讓你不快樂,為什麼還讓它如願以償?為什麼人們總是感嘆:事與願違?其實,人生就是這樣,這一切都是有定數的。其實這都是自己的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這絕對不是宿命論,但命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自己的人生是自己一手譜寫。正因為,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所以,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那麼,是不是每一個人的命運,都可以改變?
  • 劉備說馬謖此人言過其實,不可重用,為什麼諸葛亮還是一意孤行?
    夫備早言,其曰謖其人實,不可重用,故願諸葛能慎此,無故生所不好者。故諸葛亮而無以備之言為意兒,而備之意固亦獲證。以諸葛亮之此次失,與蜀為之大損,則諸葛亮何如此之意?吾前言,諸葛孔明所以用為先鋒謖,是有其私心之。是以與其善,其能於此中功冀謖,然後乃可因以擢而用之。此則我不得不說馬謖之出,馬良之弟馬謖,馬氏為荊州之望。
  • 577.一切眾生在過去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中,宿住所經過一切的事情,菩薩都能知道【華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卷四十四丨十通品第二十八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美國萬佛聖城宣化老和尚講述以上所說種種的事情,菩薩能明了知道。【又憶過去爾所佛剎微塵數劫,爾所佛剎微塵數世界中。有爾所佛剎微塵數諸佛。一一佛,如是名號。如是出興。如是眾會。如是父母。如是侍者。如是聲聞。如是最勝二大弟子。於如是城邑。如是出家。復於如是菩提樹下,成最正覺。於如是處,坐如是座。演說如是若干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