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

2020-12-23 嫣然若雪

有些話,不能說;有些人,不想說;有些事,不必說。

不說,才是真正的修行;不說,才是最好的修養;不說,才是最高的境界。

現實告訴我們,命運的好壞,取決於一張嘴,不能說的話,不說;不想說的話,不說;不必說的話,不說;閉上嘴,少說多做,是最大的功德。

生氣時,就深呼吸;難過時,就吃顆糖;承受不住時,就抱抱自己;熬不過時,就仰望星空。

人活著,不能隨心所欲,也不能口無遮攔,有些枷鎖還是要戴著,有些苦衷還是要忍著。

學會做一個旁觀者,看透不說透,揣著明白裝糊塗,不是傻,是大智若愚。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有大智慧而不說,水深不語,一樣深不可測;人穩不言,一樣掌控大局。

厲害的人,靠的是實力,而不是言語去證明,

做出的成績不需要嘴巴來炫耀,真正的厲害從來都是用行動來證明。

問什麼是禪?佛說:「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

很多事情不是靠口傳講授,而是靠自己心靈來感悟。

不好回答的事就不回答,不好說的事就不說,許多的東西,都是只可意會,不好言傳。

佛說的不可說,便是讓我們去思考,不要隨便去說,不說並不代表沒有表達。

人生最大的災難,不是不說,而是說的太多,不該說的也說,禍從口出。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心靈沒有歸屬感,逢人就苦,見人就嘮叨個沒完。

人這一生,不是說的越多越好,誰都有苦,要懂得自己承受;誰都會受傷,要學會自己癒合;人人都有嘴,要學會閉嘴。

痛不語,笑不言,領悟了就堅強了,萬丈紅塵,多少痴心人,醒悟了,就放下了。

你若不疑,人間不寒;你若不恨,蒼天有暖;你若心安,何懼人說;你若不言,四海昇平;你若不語,便是晴天。

說不清的事,不可說

當緣分走到盡頭,不必去詢問誰對誰錯,不必去糾結誰辜負了誰,要走的人,留不住,敞開心扉,笑著揮揮手。

家裡的事情,不要和外人多說,你痛快的宣洩煩惱,至親的人聽了是無形的枷鎖,替你操心替你憂;別有用心的人聽了,一傳十,十傳百,最後,傳成了別人口裡的笑話。

家家都有煩心事,有些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不說,就不會有誤會,不說,就不會引起矛盾。

很多事說不清對對錯錯,只要真心的付出過,認真的面對過,無愧於心,有何必去計較,去解釋,去多說。

自古,言多必失,禍從口出,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管住嘴,才能避禍得福,家庭和睦,友誼長存。

不說別人的是非,不問別人的故事,不抱怨自己的人生,不後悔自己的感情。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說是一種能力,不說是一種本事。

有一句名言:「凡是可以說的東西都可以說得清楚;對於不能談論的東西必須保持沉默。」

成熟的人,永遠話不多;智慧的人,懂得沉默是金。

沉默是金,少說多做

做人要有度量,不理流言蜚語,不計較個人得失,將良言留在嘴邊,將美好留在身邊。

說話適度,沉默是金,什麼場合說什麼話,才能避免無謂的不良後果,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不懂裝懂,自己覺得高興,在別人眼裡卻覺得淺薄;說話別吹牛,大話別隨便講,流露出的是自己的情緒,留給別人的是不好的印象。

人越成熟,越知道說話要適度,經歷的越多事,越知道沉默處理事,不急不躁,少說多做,是非恩怨一笑而過。

生活中有些事,不是不問,而是心裡明白就好;感情的得失,不是不在意,而是不想說;有些傷痛過就好,有些眼淚流過就好。

人累了,就休息一下,心累了,就放下煩惱,把一切歸於沉默,沉默,是一個成熟人的基調。

相關焦點

  • 莊子:大道不可說,一說即是錯,有智慧的人都明白這個道理!
    一很顯然,《道德經》跟《鬼谷子》一樣,是一部晦澀難懂的古籍,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至少《鬼谷子》的第一句「粵若稽古,聖人之在天下也」還很容易讀懂,而《道德經》的第一句就無疑讓無數文豪盡折腰。如果你問莊子,什麼是「道可道,非常道」?你猜他會怎麼回答?
  •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
    然後今天因為一些連貫的事情,真的去了一個其他寺院,方丈真的是這樣說的,本來等人,等的人沒來,結果是你們。然後一堆吃的,我們在吃,他說是福分,不是每次來都有吃的。臨走的時候還給我們分了月餅,是方丈老家特產專門定製的,而且那麼多年是第一次,第一批,我們還是吃的第一個月餅。緣分妙哉!
  • 佛曰不可說,說還是不說?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談論的問題,即思想與語言的關係。在生活中,真正得到的高僧寥若晨星,嘴上總是掛著不可說不可說的大多是算命的騙子。與不可說的佛家哲學相反的就是可說的語言哲學,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說。語言不僅僅是思維的載體,更是思維本身。維根斯坦在其《邏輯哲學論》中如庖丁解牛般把哲學問題結構成了語言學問題,哲學必須直面語言,「凡是能夠說的事情,都能夠說清楚,而凡是不能說的事情,就應該沉默」。
  • 佛曰:一切法不可說,為什麼還講了八萬四千法門,佛陀錯了嗎?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這就讓大家迷惑不已,既然不可說,為什麼還給眾生講了八萬四千法門,佛陀錯了嗎?其實並非如此,要知道雖然佛陀講過的法都是佛法,但是我們不能夠從中斷章取義,要根據佛陀講的佛法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中產生的。佛陀為什麼要講八萬四千法門,是因為眾生的根基不一樣所致。佛曰:舍利弗,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所以者何?
  • 「人不可貌相」說的是誰?
    人不可貌相,說的是不能只根據外貌來評估一個人的才能、品質和行為。亦即是不能以貌取人,那「人不可貌相」的原型說的是誰?與此相關的故事又有哪些?這個人與孔夫子有關,想不到孔聖人也會「以貌取人」吧。這段話其實就是說孔子以貌取人的故事。說的是一個複姓澹臺,名滅明的人,是春秋末期的魯國武城人。他天生長相跟常人不太一樣,不是帥出了宇宙,而是面貌醜陋。據說長得「額低口窄,鼻梁低矮,不具大器形貌」,自然就不怎麼招人喜歡。
  • 有些秘密,不可說、不能說、不必說、不須說
    有些秘密,不可說、不能說、不必說、不須說1:不到最後時刻,千萬別輕言放棄,無論結局成功與否,只要你拼博過,盡力過,一切問心無愧。 人生這趟無法回頭的列車上,你總要習慣那些突如其來的不告而別,你必須明白。
  • 聽聽丨 為什麼說:利不可獨,謀不可眾
    今晚錦城星光裡,我們來聊聊:為什麼說:利不可獨,謀不可眾。最終能夠負責任的,只有你自己。利不可獨,謀不可眾如果說一定要給年輕人兩條建議,我會選擇曾國藩的兩句話:利可共而不可獨,獨利則敗;謀可寡而不可眾,眾謀則洩。因為太多人吃虧在了這上面,包括我自己。
  • 「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人」這句話到底是不是蔣介石最先說的?
    在公眾的印象中,蔣介石為了排斥共產黨,曾經說過「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人」。
  • 亞伯拉罕、大衛都曾起誓,耶穌為什麼說不可起誓?
    因此,起誓就像人類社會中其他各種律法、制度、傳統一樣,具有兩面性:一方面承載著上帝的護理之工,對罪性帶來的敗壞有一定約束作用;另一方面也被罪的敗壞所汙染,不可避免地逐漸喪失約束力,甚至本身成為罪的工具——這有兩種表現,一是以起誓讓別人相信自己的謊言,即起假誓(如太26:72,彼得賭咒發誓不認識耶穌);一是以起誓的形式堅定犯罪的動機(如徒23:12,猶太人起誓要殺死保羅
  • 你是我的小驕傲,我是你的不可說
    你是有多嫌棄我,才會讓我成為不可說。圖片來源於網絡過了這麼久了,我還記得第一次見面的那天,你對我說的那句話。很簡單的三個字:「傘給你」。那天我在校外兼職,下公交的時候很不幸運地下起了雨,所以我只能跑著回去。
  • 職場系列之同事:同事交談禁忌,不可說這3點,精髓!
    在職場當中,辦公室就相當於是一個小型社會,同事們便是這個小型社會的成員,就如同社會上的人際交往一般,一定是會存在一些禁忌,與同事之間相處也一定會存在一些忌諱的地方,而這些忌諱的地方卻關乎著職場利益,就直接跟金錢掛鈎,若是在和同事的相處下出現了問題,那麼後果不堪設想,一定要記住同事之間的禁忌法則,不可說這三點
  •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道是怎樣的,有什麼不可說的秘密?
    有人說,佛菩薩度人,讓人修行,為什麼不在人間顯靈,現出神通,讓所有人都看到,所有就會都相信了,就會去修行了,這不是很好嗎?因為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天機不可洩露」呢?「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道是極其嚴厲的,沒有任何通融餘地,所有生命都一視同仁。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所有生命都無法逃脫。
  • 「寧可野宿荒墳,不可夜居古廟」,為何古人會這樣說?
    為什麼古人會說:「寧可荒墳,不可夜居古廟」?那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的意思大致就是:出門在外,如果晚上找不到落腳的地方,寧可睡在雜草叢生的的荒墳,也不去可以遮風擋雨的古廟睡覺。可有人又想不通了,荒墳那麼可怕的地方,為什麼還要去那裡休息,而不去廢棄的寺廟休息?
  • 為什麼說使命召喚手遊是不可錯過的「口碑神作」
    12月31日是CODM的最終期限儘管玩家們對於使命召喚手遊的上線時間有諸多猜想,有人說是聖誕節前夕,有人說是聖誕節當天,但在蘋果appstore顯示的發布時間,則是12月31日,沒錯,12月的最後一天,應該是CODM最後的倔強了,倘若12月有32天,那麼相信上線時間就會是32號了。
  • J5聯賽的強姦犯,成了不可說的404
    說了一堆「弊俱樂部」和「原所屬選手」,那麼這個不可說不可說的人,到底是誰?其實翻看最近兩天的日本社會新聞就能知道,這個球員的名字叫做河野哲志,今年23歲,是東京聯FC的主力中後衛。河野在高中時就讀的是修德高中,這所學校也是高橋陽一《足球小將》開篇故事中,若林源三所就讀的「修哲小學」名稱的來源。
  • 進入日本梨園的「完美人妻」,背後的故事有太多不可說!
    ▽進入梨園的女人,就從顏值來說,都是一等一的美人。能生兒子首先,你先了解一下,什麼是歌舞伎。▽歌舞伎地位可以等同於中國的京劇,並且除了世襲幾乎不外傳(除非忘祖改名成為養子和關門弟子)。三田寬子就在採訪中透露,四子的世襲宴會,幕布都是由自己擔任主要設計,歌舞伎表演的周邊也由自己一力承擔。▽不僅如此,梨園妻平日也擔任著「公關」的職責。三田寬子就在兒子們的世襲宴會上,需要認清每一個來賓,並且毫不出錯地打招呼,寫禮物卡。
  • 王陽明說:「言不可盡善」,讀懂了這幾句話,會說話其實並不難
    王陽明說:「言不可盡善」,讀懂了這幾句話,會說話其實並不難。言不可盡善說話時,不可激言巧辯佔盡風頭,不給他人留餘地。王陽明說不該發怒的時候發怒,就是鬼迷了心竅。論語裡孔子喜歡顏回,誇讚他說「不遷怒,不貳過」。我們對待親近的人很容易遷怒。工作學習中的不痛快,憋在心裡,然後找個藉口,發洩到朋友、家人身上。對親近的人發脾氣是本能,控制自己的本能則是一種修養。
  • 皛玊說詩詞:近體詩如何用韻,初學詩詞不可不知
    所以說,韻律是詩詞最重要的。關於韻律的一些常識知識,對於初學者,不可不知。詞中幽蘭香入夢,詩裡明月韻融情。古典君分享一些心得體會,希望對初涉詩詞的朋友們有所幫助。不足之處,歡迎留言互動。——皛玊題記愛詩書說到用韻,首先要知道什麼是韻律。《詞源》說,異音相從謂之和,同音相應謂之韻。律,呂也。陽者為律,陰者為呂,亦稱十二律。
  • 魔道祖師:人這一輩子,有兩句話非說不可,魏嬰要說給誰聽?
    導語:《魔道祖師》自播出便圈粉無數,魏無羨、藍忘機、江澄、還有全世界最好的師姐,每一個角色都讓我們念念不忘;蓮花塢、雲深不知處,每一處都讓我們心馳神往。人生在世,總有兩句肉麻的話非說不可:對不起,謝謝你。身為夷陵老祖的魏無羨又該對誰說呢?
  • 人到中年,四種話爛在肚中,也不可亂說,當心因果報應!
    中年應該有一個成熟的心態和善於掌握分寸的控制力,要懂得有些話寧可爛在肚子裡,也不要對人說,因為不說,大家相安無事,說了,反而互相傷害。有些話出口即傷人,而且傷人不淺。例如以下這些,就是典型的「言出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