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於是, 上古時期, 偉大的各種祖先人物,應運而生, 他們極大推動了華夏文明的進步, 被人們緬懷至今, 我們一起來看看:
【時間】:舊石器時代中晚期
【地域】:河南商丘一帶
【姓】:風
時間到了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以粗糙的石制工具獵取生活必需品。那時的人,吃的是動物的生肉或生的植物根莖或葉片,穿的是獸皮或用植物編織的物件。用石塊等作武器,抵擋野獸的侵襲。因為生食,容易受到疾病傷害,人的壽命極短。
其實遠在人類產生以前,自然界就已經偶爾有火地存在了,火山噴發,雷電或太陽暴曬引起乾燥的森林樹木大面積燃燒,動物屍體中所含的磷自燃,以及裸露的煤炭因為地表壓力引起的自然等,那時候的原始人看到火,卻不認識火,把火當成怪物,不吉利的象徵,離火遠遠的。可是,在商丘終於出現了一位智者, 別人繞火而行,他卻哪裡有火便向哪裡去,別人避火而居,他卻經常在有火的地方居住;別人撿到被火燒死的小動物總是隨手扔掉,他發現被火燒死的小動物總是撕些肉放入口中細細品嘗。通過長時間體驗,他發現了火的妙用。在寒冷的時候,人靠近火堆或在太陽光下,身體比較舒服。吃被火燒熟的動物肉,比生食動物肉少了一股難聞的腥味,且口感較好、胃覺舒服。於是,他號召周圍的人把捕獲的動物或採摘的植物根莖放在火上烤著吃,使人類慢慢克服了生食的習慣。他帶領周圍的人在寒冷的時候靠近有火的地方或曬太陽,使人類找到了抵禦寒冷的辦法。
這位智者認識了火,教人們懂得了火的廣泛用途。但自然界中的火併不是到處都有,隨時存在的,再大的森林大火總有熄滅的時候。為了使人類時時處處都能找到火與用上火,智者開始了艱難地人工取火方法的探索,經過千百次試驗,終於找到了鑽木取火與點石擊火兩種方法,使中華民族的先人掌握了用火與取火技術。由於鑽木取火中大多使用的是燧木,於是人們便把發明人工取火的這位智者尊之為「燧」,稱為「燧人氏」。
燧人氏鑽木取火,教人熟食,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中國火文明,被後世奉為「火祖」。
燧人氏對人類發展的功勞也不僅僅如此,他還教會了人們:
繩結計事:那時候人類還沒有文字,生活中有許多事全憑大腦記憶,但時間久了,有些事情往往會被遺忘。燧人氏用柔軟而有韌性的樹皮搓成細繩,然後將數十條細繩排列整齊懸掛在一處,在上邊打結記事。大事打大結,小事打小結,先發生的事打在裡邊,後發生的事打在外邊。為了能夠記錄更多的事情,燧人氏又利用植物的天然色彩,把細繩染成各種顏色,每種顏色分別代表一類事物,使所記之事更加清楚。
百獸命名:在燧人氏以前,人們把所有的動物都叫作「蟲」。燧人氏經過細心觀察,把這些動物劃分為四類:天上飛的稱作「禽」,地上跑的稱作「獸」,有腳的爬行動物稱作「蟲」,沒腳的爬行動物稱作「豸」。
因為燧人氏的貢獻,在《尚書大傳》等著作「三皇五帝」中被列為三皇之首,奉為「人文初祖」.
二胎媽媽,骨灰級旅友,專注小眾景美地環球打卡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和轉發,請長按以下二維碼:
媽媽愛旅行
旅行 | 攻略| 訂製 | 社群
大手牽小手,最好的成長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