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整個社會的正常運行節奏,每一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路跑和馬拉松運動同樣如此,這導致了二三月份大眾室外跑步運動總體減少和隨之而來的馬拉松比賽的中斷。
隨著我國疫情的逐步緩解,目前大眾跑者基本都已經完全恢復跑步一段時間了,沒有馬拉松比賽的目標激勵,你是否感到跑步迷茫?
沒有馬拉松比賽
不等於沒有跑步目標
大多數跑者跑步的目的都是為了健康,純粹為了比賽而跑步的跑者不能說沒有,相信也是少之又少,既然都是為了保持健康、提升耐力而跑步,那麼有不有比賽其實也就沒那麼重要。
當然,有馬拉松比賽這個目標,可以激勵大家更好地跑步,這就是所謂目標管理,因為有一個目標在前方,這會督促你更加積極地、有計劃地跑步。
所以沒有了比賽這個目標,也許就會造成一些跑者雖然能夠堅持跑步健身,但跑步的動力會有所下降,也不會那麼投入和科學地安排訓練。
比如☟
今天LSD、明天間歇跑等等,而訓練缺乏系統性,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就有可能導致跑者耐力下降。
所以,沒有馬拉松比賽不等於沒有跑步目標,為自己樹立一定的跑步目標。
比如☟
以一場線上馬拉松為目標而跑步,也許是成熟跑者需要加強自我管理的體現。
通過半馬訓練
保持和提升心肺耐力
我們常常開玩笑說,半馬不是馬跑起來就當耍,半程馬拉松只有全馬一半的距離,但其難度就不是全馬的二分之一,而是比二分之一還要少一些,反之亦然,全馬的距離是半馬的一倍,但其難度肯定比半馬的一倍要多。
正是因為半馬距離比較短,難度較低,因此半馬參賽人數比全馬要多得多。
根據2019年中國馬拉松大數據對于田協認證賽事的分析,2019年我國全馬完賽人數和人次分別為26萬和47萬,而半馬完賽人數和人次則高達65萬和91萬,說明半馬更受歡迎,參賽人數更多。
如果說全馬選手更多以資深跑者居多,半馬選手則涵蓋了相當數量的初中級跑者,半馬對於大眾而言是努力一下都能夠得著的,這也很好的滿足的大眾參與比賽、享受比賽樂趣的願望,畢竟半馬也是馬拉松比賽。
在沒有比賽的上半年,很少有跑者進行達到一次全馬跑量的跑步,畢竟全馬身體消耗太大,在沒有正式比賽的情況下,這樣去跑全馬似乎有些不太值得,所以即便是線上馬拉松也多以半馬為主。
但半馬就不一樣,半馬距離相對較短,難度較低,進行半馬這樣的跑量對於成熟跑者來說,無非就是一次LSD訓練。
所以在沒有比賽的上半年,適當進行半馬跑步適合多數跑者,一些成熟跑者到了周末就會刷個半馬就是證明。
即便不去跑半馬,按照一個半馬計劃進行訓練,也能幫助你有目標、有計劃地跑步,這比隨意訓練要有效得多。
半馬如何跑?
進階跑者練耐力,成熟跑者練速度
對於還沒有半馬經驗的初中級跑者來說,不妨報名一場線上半馬或者經過一段時間準備,自己利用周末去跑個半馬,看看自己多長時間能跑完或者能不能在3個小時以內完成,把半馬當做一次耐力訓練。
而對於成熟跑者來說,一種跑半馬的方式是進行LSD拉練就像很多跑者每周刷個半馬一樣,一種則是調動自己的能力,模擬比賽,看看經過半年,自己的耐力是否下降還是有所提升。
其實對於成熟跑者來說,半馬的難度甚至不亞於全馬,全馬距離長難度大,大家為了避免後程崩掉,往往會有意識地控制速度,保存體力用於30公裡以後。
而半馬距離短,成熟跑者就可以採用比全馬快一點點的速度進行訓練,而進行速度相對比較快、距離達到18-20公裡的訓練就是所謂專業人士眼中的「大有氧訓練」。
而大有氧訓練區別與LSD訓練的地方就在於,其速度較快同時距離也較長但又不會動輒30公裡以上,這樣可以較好的發展跑者的耐乳酸能力。
總結
目前已經進入5月,適合跑步的季節也就只剩1個多月,接下來我們將進入炎熱的夏季,利用這最後的好天氣進行訓練,對於跑者來說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