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每一場比賽,才是馬拉松最大的意義!

2020-12-10 騰訊網

馬拉松運動在中國的蓬勃發展,大眾健身意識的全面甦醒,健康行動能力的持續增強!賽事逐年遞增,人員場場爆滿,那對於他們來說參加一場馬拉松意味著什麼呢?綜合實力的首選,是名片的打造,讓跑一場城市馬拉松變成為人生一大快事。馬拉松是極致享受。

馬拉松作為一個具有兩千五百年歷史的超級運動IP,已經被賦予了很多的榮耀和意義, 腳下的每一步路,一道道風景,一個個獎牌、證書,無不記載著目標達成,自我肯定的成功信念會愈來愈強烈。

完成42.195公裡的距離,是對身體極限的挑戰、是對精神意志的挑戰、是對PB的挑戰。以跑馬拉松的名義賦以挑戰的含義,以此來追求人生的高度和寬度。

村上春樹曾說:終點線只是一個記號而已,並沒有多大意義,關鍵在於這一路你是如何跑過的,人生亦是如此。馬拉松的意義不在於第幾名跑過了終點,而在於從開跑的那瞬間就超越了自己,並享受每一場比賽。

下文摘自村上春樹所著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來看他是如何感悟出馬拉松的意義。

海明威說:持之以恆,不亂節奏。對於長期作業,無論是跑步,還是寫小說,都十分重要。設定節奏,讓慣性的輪子以一定的速度準確無誤地旋轉起來。當你不顧一切地堅持跑完,便會有一種類似自暴自棄的爽快感。

我的性格,不喜歡與他人爭勝負,不大計較輸贏,我最在意的,是能否達到為自己設定的標準。

換言之,對於長跑選手,在跑完全程時能否感到自豪或類似自豪的東西,可能才是最重要的。

二十三年不間斷地跑步,讓我的精神和肉體都在正向上得到強化,只要跑步,我便覺得快樂。

可是,我和跑步之間,一種徐緩的倦怠期前來造訪。這期間,有付出的努力得不到報償的失望,有理應敞開的門戶不知何時被關上的迷茫。跑步之於我,不再像從前那般,是樂事一樁。

十月九日,為紐約城市馬拉松做調整,我有一段時間都沒能痛痛快快地跑步,膝蓋卻突如其來地疼痛起來,不扶著欄杆就下不了樓梯。

每到這鮮明的季節更替時期,溼氣和寒冷來臨,身體總會表現出異常。日日以艱苦訓練為伴的長跑者,膝蓋常常是弱點,已經不記得上一次考慮膝蓋是什麼時候的事,這樣的疼痛大概是提醒我,要珍重和善待。

因為天氣和膝蓋疼痛停跑四天後,十月二十日我重新開跑,試著在外邊慢慢地跑了四十來分鐘,慶幸膝蓋未感到異常,終於鬆了一口氣。

二十七日,終於能毫無不適地使出八分力氣跑步,甚至還在最後十分鐘加速猛跑。膝蓋伸得筆直,雙腳奮力蹬踏路面,沒有任何問題。至此,膝蓋的危機大概安然度過。

我的身體狀況很好,最近跑步時感覺體態輕盈,大約已巧妙地擺脫了疲勞,再度回到願意「還想再跑下午」的心情。

蘭登書屋負責我的書的麗茲,也將參加紐約城市馬拉松,並給我發來郵件,我回復她:「享受比賽!」如若不是一種享受,馬拉松賽,又有什麼意義呢?

十一月,按照預定計劃,參加紐約城市馬拉松。

紐約的秋日晴朗舒適,我和幾萬名跑者一起,上午從史丹頓島的韋拉扎諾海峽大橋出發,穿過布魯克林,穿過皇后區,跑過好幾座大橋,穿過哈林區,數小時後抵達終點,完成四十二公裡。

開跑之前,我曾經期待,事情的發展可以盡如人意,我可以取得一個好的結果,可現實是,這次用的時間,還是稍微超過了四小時,而且,在跑進了公園,來到那條悠長的坡道時,痙攣突如其來地襲上了我的右小腿肚,最後我只能以步行的速度奔跑。

分明制定了如此周密的計劃,進行了艱苦卓絕的訓練,可為什麼還會遭受痙攣的侵襲?我怎麼也想不通。

半年之後,2006年的四月,我參加了波士頓馬拉松,決定再跑一次。我不再特別訓練,也不再考慮複雜,決定來一個摸著石頭過河。

可是,結果依然不如人意,成績與紐約馬拉松幾乎沒有差別。但有一點,我可以十分自信地斷言:直至重新獲得「好!這次跑得很好」的感覺,今後我將依然毫不氣餒、孜孜不倦地參加全程馬拉松。

不管別人說什麼,按照喜歡的方式做喜歡的事,是我的生活方式,是我的性格,就像突然有一天,我出於喜歡開始寫小說,又有一天,我出於喜歡開始在馬路上跑步。

有時候在想,如果我能早一點懂得思考人生,是不是現在就是另一種生活境遇了呢?

一開始的20裡比較輕鬆,接著的15裡,痛苦難熬,就知道機械地跟著隊伍跑了,再接著的10裡,開始著急,想要趕一下時間,而最後的五裡,雖然竭盡全力也覺得力不從心,卻還想跟自己說,我還能跑。然而,終點到了。

有句話,簡潔歸納了馬拉松比賽中最重要部分:痛楚難以避免,而磨難可以選擇。

一個人,無論你選擇做什麼,總是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需要傾注心血和熱情,這個過程,往往充滿了長途跋涉,勞累不堪。

我們無法避免過程的艱辛,我們能決定的,只有是不是真的「不行」,是不是真的要「放棄」。

馬拉松比賽,讓我們切身感受到,肉體的痛苦不可避免,但正因為痛苦,生命才如此鮮活,才能最終認識到:

生存的質量並非成績、數字和名次之類固定的東西,而是包含於行為中的流動性的東西。

生活中太多的事情,亦如長跑,亦如工作,亦如婚姻,都是這樣,需要我們明確一個目標,然後全力以赴、孜孜不倦地堅持。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從來就沒有所謂的捷徑。

也許結果不如人意,但至少,我們享受了過程。選取一個你嚮往的方向,然後努力地去享受這個過程。不滿的狀態就是最好的狀態,進取的路上就應該是滿懷希望和幸福的,達成目標的快樂,也只在那一瞬。

成績也好,名次也好,外觀也好,別人如何評論也好,都不過次要的問題。對於我這樣的跑者,第一重要的是用雙腳實實在在地跑過一個個終點,讓自己無怨無悔:應當盡的力我都盡了,應當忍耐的我都忍耐了。

從那些失敗和喜悅之中,具體地——如何瑣細都沒關係——不斷汲取教訓。並且投入時間投入年月,逐一地累積這樣的比賽,最終到達一個自己完全接受的境界,抑或無限相近的所在。嗯,這個表達恐怕更為貼切。假如有我的墓志銘,而且上面的文字可以自己選擇,我願意它是這麼寫的。

相關焦點

  • 高淳馬拉松,一場屬於跑者的「享受」
    來源:新華網新華網南京10月25日電(吉戎昊)六朝古都南京的高淳區,有一場「特別」的馬拉松賽事。與其它馬拉松相比,高淳馬拉松的許多跑者顯得「悠閒」許多。比賽時,他們不急不慢,欣賞著水天一色的美景;賽後,他們大塊朵頤,品嘗著螃蟹的鮮美。不同城市在打造馬拉松賽事時都會選擇別具一格且極具特色的側重點。
  • 在中國,馬拉松比賽,就是一場大型自助餐
    隨著現在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對於我們來說,食物不會再出現匱乏的現象,而吃喝更是變成了一種多樣化的享受,吃的意義和儀式感應運而生。在中國跑馬拉松,不克制自己,一場馬拉松下來別指望能減肥,不胖就是最大的好事了。
  • 職業生涯就像一場馬拉松比賽
    職業生涯就像一場馬拉松比賽 正常人大概要工作35年,這好比是一場馬拉松比賽,和真正的馬拉松比賽不同的是,這場比賽沒有職業選手,每個人都只有一次機會。要知道,有很多人甚至堅持不到終點,只有少數人是跑過終點的,因此在剛開始的時候,去搶領先的位置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 影響馬拉松比賽成績的最大因素?
    對於42.195公裡的全程馬拉松來說,運動員要想在比賽中充分發揮出自己的訓練水平,不僅僅需要運動員具備較強的訓練水平,還需要具備解決比賽過程中各種困難的應變能力等。 決定一場馬拉松比賽成績好壞的因素有很多。接下來和大家聊聊影響一場馬拉松比賽成績好壞的五大關鍵因素。
  • 2020「閱讀馬拉松」如約而至,這是一場比賽,更是一場清歡!
    近日,2020長三角閱讀馬拉松大賽如約在湖州市圖書館分賽場順利舉行。疫情防控常態化管理下,主辦方賽前準備了應急預案,並與參賽選手籤署安全告知書,參賽選手也需要佩戴口罩參賽……但這並沒有阻擋湖州廣大市民讀者參與的熱情,報名人數幾乎與去年持平。
  • 半程馬拉松跑2小時還有意義嗎?
    只要你認為其對於你來說有積極意義,那麼你就堅持下去,如果沒有積極意義,何不放棄!放棄也是一種解脫,舒舒服服在家裡做無氧運動也不惜是一個好的選擇。當然有意義!不管是用1小時、2小時哪怕是3小時,你付出的每一步都有意義,這個是任何人都抹滅不了的。 目前馬拉松在國內各大小城市遍地開花,不少人從賽道旁的圍觀者轉變為賽道上的參與者。
  • 利拉德態度大反轉,勢必打好每一場比賽!
    在新冠病毒降臨NBA後,全聯盟人心惶惶,當然也在期盼賽季能夠繼續打下去,然而就在這時,利拉德接受採訪,說道:即使本賽季繼續打下去,我也仍然不會出戰,因為球隊已經不可能進季後賽了(開拓者本賽季戰績:29勝37負),即使我出戰,也是毫無意義的事,於是利拉德的言論便被推上了報導。
  • 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2020
    最讓我關注的,就是每一次的比賽路線,我不得不佩服這條路線的設計者,通過一條馬拉松的路線,把我們人生要跑的路都設計得淋漓盡致。我們試想一下,當我們財務自由了,是不是就可以在這高檔的商業區閒庭信步,悠哉悠哉地享受著小資生活,又或者在這裡給那些初出茅廬的小年輕們造夢。有夢想誰也了不起,迪蕩新區就是我們人生造夢的地方。
  • 一場馬拉松比賽的志願者,你了解多少
    12月4日至6日,2020貴州雷公山超100公裡馬拉松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裡市、雷山縣、丹寨縣三地接力舉行。馬拉松比賽現場↓除了場上選手們的精彩表現在賽道的起終點和兩邊從賽前到賽中、賽後志願者隊伍也是賽事的另外一道靚麗風景線志願者合影↓經過招募、面試、培訓等環節,來自四面八方的青年成為賽事志願者
  • AUSTRALIA|熱愛生活最酷的方式 跑一場馬拉松吧
    >墨爾本馬拉松始於1978年,每年10月在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墨爾本舉行,是整個澳大利亞規模最大,影響力最深的馬拉松賽事,甚至也是聞名世界跑友圈的大型馬拉松賽事。馬拉松在內陸、沿海和城市都有舉行,基本不需要抽籤。在澳洲跑一場馬拉松,既能欣賞到獨特的地域風景,還可以打卡各種城市建築。
  • 臺灣最大馬拉松!2018臺北馬拉松 直通報名!
    比賽時間:2018年12月9日比賽地點:臺灣,臺北比賽項目: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推薦理由: 臺北馬拉松,原名臺北國際馬拉松,1986年3月9日舉辦首屆。之後幾近更名。第一屆臺北馬拉松始於1997年,至今已近20年的歷史。目前是臺灣最大的馬拉松比賽。2017年臺北馬拉松首創古城巡禮路線,路線行經臺灣民主紀念園區、麗正門、重熙門、景福門及承恩門等特色景點,跑者能在都市叢林中享受古城的歷史遺韻,營造出臺北馬拉松全新風貌,期望逐年朝國際知名城市馬拉松邁進。我們為國內跑友帶來臺北馬拉松限量直通名額,免去抽籤苦惱,直通臺北馬拉松!速搶!
  • 小聶:廣馬終於來了,享受比賽秘籍如下......
    從今天開始,訓練室每天打掃一次衛生的習慣將調整為每半天一次,希望能給每一位回家的學員帶來舒適安逸和諧的溫馨感覺。下面給大家提供一些備戰建議哈:第一,儘量不要去想PB的事。在廣州馬拉松想突破自己取得PB,那是需要天意安排的。因為廣州的天氣就是一個非常不確定的因素。即使12月份,廣州天氣超過25度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 2020日照馬拉鬆開跑!是山東今年首個線下馬拉松比賽!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永斌 劉濤 見習記者 王晨10月11日,興業盛世華府·2020日照馬拉松正式開跑啦!2020日照馬拉松以「保持熱愛、一路陽光」為主題,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行,線下賽陽光海岸半程馬拉松全長21.0975公裡,參加人數3000人,另設黨員領先跑1600人,線上賽設置三個項目,分別為陽光海岸馬拉松項目、陽光海岸半程馬拉松項目和陽光歡樂跑項目,均不限制參賽人數。
  • 在東京 遇見一場最好的馬拉松
    傳說中的集齊六大滿貫的六星勳章,據說全世界只有三千多人擁有,馬拉松打怪徵途上的終極大BOSS,這次一同前往的漁翁先生已經完成了其中的三場比賽,最有望成為合肥第一個見到這枚獎牌的人。在美國跑馬的時候,路邊是各種樂隊和DJ的狂歡秀,但是沒有任何私補出現,想來還是亞洲人懂亞洲人啊,可能黃種人跑完一場馬拉松,比白種人累多了吧,多吃點才有力氣到終點。
  • 「半馬」既然不算馬拉松,為何還要設立這項比賽?意義更加重大
    對於跑步愛好者而言,馬拉松比賽是每一位跑步愛好者心裏面殿堂級別的比賽,只有真正的頂級跑者,才能夠完成馬拉松比賽,而時下許多城市都開始相繼舉辦馬拉松比賽,為了能夠吸引更多人的參加,也分別設立了五公裡、十公裡以及半程馬拉松等比賽項目,那么半程馬拉松到底算不算是馬拉松比賽呢?
  • 跟自己比賽的一場馬拉松
    2020年9月19日,在我的家鄉內蒙古通遼市舉辦了首屆科爾沁馬拉松邀請賽。邀請選手的範圍是來自內蒙古自治區所有盟市的選手,因為是在家主場比賽,好期盼,同時也有一絲絲緊張,畢竟準備了好長時間,對成績還是有期待的。早晨來到了比賽現場,現場的氛圍還是超出了我的預期,場面比我想像的要熱鬧,宏大。
  • 用科學研究支撐馬拉松訓練和比賽,為創造個人最佳提供最大可能性
    全面提高,訓練自己的弱點馬拉松跑者通常有兩種類型:速度型和耐力型。他們在不同距離上的跑步表現差異很大。所以根據個人五公裡、十公裡或者半程馬拉松的成績,往往無法準確地預期實際比賽成績。還是耐克跑步教練羅本拉倫德:要真正制霸馬拉松,你需要一雙能夠控制垂直擺動和反彈的跑鞋。跑鞋回彈每增加3公分,就意味著全程馬拉松提高了800米的爬升高度。
  • 期待中的「雄馬」蓄力開跑,每一步都有意義
    用腳步丈量城市 當你跑完了一場馬拉松,除了完賽後的酣暢淋漓與喜悅之外,你最大的感觸是什麼?熱衷馬拉松的朋友一定能夠體會到——用雙腳丈量一座城市的滿足感。 路遙知馬力,步步為公益 從古至今,「馬拉松」經歷了從專業化到大眾化的轉變,其文化內涵也與時俱進地有了更多的延伸與發展。正如雄安馬拉松主題所講:「追夢千年雄安、付出必有回報」。跑者每一步的付出都應該有回報。
  • 這份馬拉松比賽知識點大全請查收!
    馬拉松配速跑是另一種形式的有氧跑,它比輕鬆跑強度稍高,心率一般可以達到最大心率的79%~87%,常用於馬拉松比賽,所以被稱為「馬拉松配速跑」。 02. 馬拉松比賽應採取什麼樣的配速策略? 如果能保持全程勻速是最佳的,後半程配速下降也是正常現象。
  • 這份馬拉松比賽知識點大全請查收
    、長距離的極限運動,對待馬拉松比賽絕不可以恍恍惚惚、隨意參賽。 什麼是「馬拉松配速跑」? 馬拉松配速跑是另一種形式的有氧跑,它比輕鬆跑強度稍高,心率一般可以達到最大心率的79%~87%,常用於馬拉松比賽,所以被稱為「馬拉松配速跑」。 02. 馬拉松比賽應採取什麼樣的配速策略? 如果能保持全程勻速是最佳的,後半程配速下降也是正常現象。切忌前程跑的太快,導致後程體力不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