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智慧城市,很多人直觀感受到的是「一碼就醫」「刷臉乘車」「智能交通」等應用,智慧城市究竟該如何定義?主要涉及哪些方面?中國的智慧城市發展目前處於什麼水平?
帶著這些問題,中新網採訪了獨立經濟學家,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原首席經濟學家李鐵。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原 首席經濟學家李鐵。新影 攝
中新網:當前,智慧城市很受關注,由於直觀感受的偏差,很多人對智慧城市的理解不同,業界目前對智慧城市有哪些定義?自從進行智慧城市研究以來,我們經常會遇到不同方面對智慧城市理解的差異。國際上許多國家介紹智慧城市經驗的時候,大多從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角度,充分利用建築和家庭的智能化設施,以及公共服務設施的某一項應用作為智慧城市的樣板和經驗。
國內城市政府熱衷於建立雲平臺和大數據中心,關注政府掌控的數據應用是否可以通過雲平臺的建設,提高運營效率。許多IT企業自己也都根據自己的業務範疇建立了智慧城市部門,更多地是希望把自己的業務與政府的雲平臺、大數據中心有效結合,增加企業的業務範圍和銷售業績。
目前在全球對於智慧城市並沒有統一標準的定義。但建立在網際網路、大數據以及人工智慧等基礎上的城市應用,可以稱之為智慧城市。
中新網:您如何定義智慧城市?就我個人的觀點來說,更多的是站在市場的角度認識智慧城市,也就是說按照市場的需求發展起來的各種基於網際網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先進科技技術,在城市不同領域的應用,都可以稱為智慧城市。
只有針對城市社會和居民的市場化需求產生的智慧應用,才可以在需求的刺激和競爭條件下,推動技術的更新,使得城市的智慧化不斷完善和提高,進而與城市政府治理的公共服務相結合,形成真正系統化的智慧城市。
中新網:給您印象最深的智慧城市應用是什麼?如果從智慧的角度看城市應用,最大的智慧城市內容就是無現金支付,無論是支付寶還是微信支付。
去年我赴日本參加G20期間舉辦的世界未來城市大會,有日本的官員在會議致辭時表示,日本要在智慧城市的規劃內,明確在2025年實現無現金支付。顯然日本已經認識到無現金支付在智慧城市的作用。
大會發言中,當我介紹中國的城市以及部分鄉村,已經完全實現了無現金支付,並分享了中國經驗的時候,全場愕然。15分鐘的發言中,我也介紹了外賣、網約車,以及各種公共服務繳費的經驗,所有參會的代表仿佛在聽一種不可思議的故事,而恰恰這個智慧城市的故事在中國已經得以實現。
資料圖:上海某自助便利店掃描商品條形碼,使用手機自助結帳後就直接可以離開。殷立勤 攝
中新網:為什麼說無現金支付是最大的智慧城市內容?為何說無現金支付是中國最大的智慧城市應用場景和基礎,是因為這種支付方式奠定了城市中任何涉及與個人有關的商業活動中的智慧基礎。
因為有了無現金支付,我們所有的購物和消費都簡單明了方便,各種涉及個人的公共服務和公用事業服務也可以開始實現一碼通。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礎上,我們才有了共享單車、網約車和外賣等網際網路應用方式,才有了各種新的網際網路平臺的研發和應用。原來不方便的城市現在變的越來越方便了。
我曾經去過歐洲和日韓智慧城市實踐得比較好的地方,無非就是政府提供的共享單車,這個發展路徑已經遠遠被中國超越了。
中新網:在老百姓看不到的地方,智慧城市都有哪些進展?一個城市的智慧應用體現在多種方面。我們能夠直接接觸到的就是網絡、手機信息、城市公共區域近乎無死角的交通視頻監控等。其實在天上和地下以及建築空間內部,還可以有無數個工程、環境以及管道的感應檢測系統。
這種智慧的應用,雖然不完全是面向個人的,但是相對於城市管理來說,卻十分重要。例如,對於環境汙染的監測體系已經做到了智慧化的水平。而對於城市地下管道設施的監控和建築內部管道設施的感應監測系統,可以在工程風險防控和突發事件預防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北鬥的定位系統也是可以根據地表各種數據目標的變化,建立了可應用的智慧檢測體系,並引導交通、工程和地質以及產業的空間變化。還有就是根據數據體系建立的城市規劃編制體系,可以從數據圖中體現出城市的變化。
畢竟人的行為與數據是通過網絡和手機聯繫在一起的,我們可以根據數據軌跡的變化來判斷人的行為軌跡。在這次疫情防控過程中,健康碼就是根據大數據的軌跡建立的,在抗疫過程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這種例子已不勝枚舉。
10月27日,鄭州鄭東新區智慧島街頭的無人駕駛巴士。中新社記者 王中舉 攝
中新網:中國的智慧城市發展目前處於什麼水平?從世界範圍來看,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的智慧城市仍然處於碎片化階段,這是智慧城市發展的必然階段。每個碎片化的系統化過程,就意味著某一種智慧手段在城市的應用正逐步完善,並可以向其他領域逐步延伸。
比如在韓國,城市的交通治理和治安管理,可以通過智慧控制中心來管理,但是也只是在極少數的新城才能實現。柏林的智慧城市基礎,是全市幾百個攝像頭。而在中國,視覺感應系統在一個城市的廣泛應用,已經達到數萬甚至到數十萬個,根據這種視覺感應系統的建設的城市治理中心,在處理交通案件和治安案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所以我們說智慧交通領域,中國目前是最好的,不僅僅有了基於網際網路以及手機信令的導航系統,還有北鬥的參與。雖然我們是後發國家,但是發展的速度遠遠超過發達國家,而且還在繼續地進行各種應用的探索。
因此,可以說基於網際網路和大數據以及人工智慧的各種智慧城市的應用,中國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中新網:中國智慧城市的發展能走在前列的原因是什麼?原因在於世界範圍內,基於網際網路和大數據以及人工智慧產生的智慧應用,中國是最為普及的國家。許多智慧應用的模式,由於利益結構固化和價值觀等原因,在發達國家很難進行推廣。
例如,城市感應系統的建立,很多發達國家的推行遭遇市民阻力多,而在中國這個重視群體價值一定程度上大於個人價值的文明體系,對於這種智慧系統的應用以及在城市的推廣沒有太大障礙。
無現金支付在中國的推廣也是因為金融系統的國有化,沒有形成在城市內部嚴重固化的利益集團。而且,無現金支付在中國的推廣和應用中幾乎沒有遇到更強烈的制度阻礙,顯然這也是發達國家無法參照和借鑑的。
網約車和共享單車的發展雖然有利益團體衝突,但網約車一定程度緩解了城市交通壓力,讓居民打車更方便,目前網約車已經越過了最困難的瓶頸期,進入良性發展階段。這樣的例子在中國不勝枚舉,所以說中國的智慧城市在世界上已經處於絕對領先的水平。(完)
來源:中新網
註明:本公眾號轉載文章僅用於分享,不用於任何商業用途。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後臺聯絡授權或議定合作,我們會按照版權法規定第一時間為您妥善處理。
原標題:《李鐵:中國的智慧城市發展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