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手拙,從首爾至哈爾濱,近十場馬拉松的記述都沒來得及寫。今天晚上趕著把最近一場的先寫了。主要是因為這個出人意料的賽事獲得了如潮的好評,而後天,就將迎來今年的北京馬拉松。也是我第一次做為關門兔子參與馬拉松。去年陪同抑鬱患者莊超完成他的首馬後,我對北馬提了一長串意見。在今年北馬前發出對首屆哈馬的評述,是希望看到今年北馬的進步,希望能夠成為一場令跑者驕傲享受的精彩之作。
隨著全民健身理念的普及和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馬拉松熱潮在最近幾年席捲全國,註冊賽事近兩百場。除了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擁有歷史悠久的馬拉松賽事外,一些二、三線城市也加入了馬拉松熱潮,並借馬拉松帶動旅遊經濟,這就是近幾年國內如火如荼的馬拉松經濟。
馬拉松經濟本身無可厚非,但如何才能把一場耗時較長且線路貫穿城市的大型賽事辦好,讓跑者滿意與充滿回憶,全面展現城市風彩和生活風貌,卻是很多新晉馬拉松賽區的國內城市亟待完善的課題。
從這個角度上看,首次舉辦馬拉松賽事的冰城哈爾濱給出了一個很好的答案,主辦方用周到的賽事服務和細節上的體貼展現了一座城市的魅力和對待馬拉松運動的滿滿誠意。
到冰城 懷舊歌聲伴我跑馬
於我而言,哈爾濱國際馬拉松賽是我追逐「百馬夢想」中的第43站,在這一站之前,我已經不重複地在全球42座城市中完成了42個全程馬拉松賽,這其中包括紐約、波士頓、東京等國際馬拉松六大滿貫賽事,也包括中國久負盛名的北馬、上馬、廈馬,可謂是閱馬無數。
對於每一個以旅行者身份來到陌生城市跑馬的跑者而言,一座城市對待馬拉松賽的組織細節和態度,就是這座城市留在跑者心中的名片。
國際馬拉松六大滿貫為什麼值得全球跑者追捧,並且在報名時一票難求,就是因為這些城市從賽會組織、路線設計到沿途補給、賽後服務等方方面面的細節上做得非常優秀。
而在國內,近幾年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的賽會組織工作正在逐步完善,向國際標準看齊。而在一些剛剛加入馬拉松城市陣營的二線城市,馬拉松體驗尚存在很多令人遺憾的細節,賽會服務亟待完善。
今年是哈爾濱第一次舉辦馬拉松賽事,我為什麼要把哈馬做為自己的第43站馬拉松?一方面源自我對冰城一直以來的好感,另一方面,我們這一代人對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那首紅遍神州的《太陽島上》也有著深厚的感情和濃濃的懷舊情結。
「明媚的假日裡天空多麼晴朗,美麗的太陽島多麼令人神往。帶著親愛的夥伴,帶著露營的篷帳,我們來到了太陽島上!」
歌聲引領著我,從炎炎夏日中的北京飛抵冰城哈爾濱,和50多名毛線團小夥伴以及全國三萬名跑友一道,享受了一次非常精緻的馬拉松賽事。
有誠意 經典路線必須點讚
一場馬拉松比賽的長度是42.195公裡,國際著名城市的賽會主辦方通常都會把城市中最具標誌性的道路、建築、景區融入到比賽線路上,於是,如何進行交通管制、如何協調沿途補給和醫療服務、收容車服務,都成為了考驗主辦方的大課題。
在一些初次舉辦馬拉松賽事的城市,經常會出現把賽道放在荒郊野外、沿途補給站的飲用水匱乏、收容車密度不夠、沿途廁所少、終點領衣物獎牌地點模糊等狀況,給跑者帶來了非常不愉快的馬拉松體驗,甚至造成賽事混亂。
而在首屆哈馬的賽事結束後,我必須要為賽事主辦方和美麗的冰城點一個大大的贊!
冰城拿出了最大的誠意,所有參賽的跑者都能感受得到。
我在國內參加的幾十場馬拉松賽事中,哈馬帶給我的賽道體驗最好!
在馬拉松路線的設計上,主辦方用心良苦,幾乎佔據松花江兩岸所有重要道路。中央大街、馬迭爾酒店等冰城的標誌性道路和建築都包含在路線中,音樂廳的大型溼地,美麗的太陽島,壯麗的松花江和跨橋大橋,在跑步途中全部盡收眼底,靚麗的風景為跑者突破身體極限、創造PB提供了天然的能量棒。
很精緻 補給充足服務高效
主辦方的精緻還體現在沿途的秩序維護和補給供應上,從清晨到午後的五六個小時裡,哈爾濱城大部分城區的主要道路都採取了交通管制,沿途群眾有序等候,還熱情地為跑者加油助威,著實讓我感動。
除了這些基礎細節外,一些加分項甚至令從不重複在一座城市跑馬的我產生了明年再來哈爾濱的衝動——
在哈馬的最後12公裡賽程上,每一公裡都設有補給站。
補給站不僅供應飲料,還有水果、馬軼爾冰棍、哈爾濱紅腸,鹽丸、能量膠一應俱全。
一百多人的救護跑團就在賽道上一起奔跑,密集的救護站和充足的藥品。
後半程,每隔幾公裡就有一處大型降溫噴淋。
在比賽終點,跑者被迅速疏導,所有人都能通過大屏幕中即時看到自己的成績。
跑過終點一小時後,跑者就能在哈馬官微上查到自己的跑步照片。
還有,就是那枚設計精美、很有標識性的完賽獎牌。
這些令人感動的細節如此貼心、周到,我在之前參加的各種國內一線城市馬拉松賽事中都沒有過這種精緻的體驗,卻在二線城市哈爾濱首次舉辦的馬拉松賽事中收穫了這樣的意外驚喜。
有秩序 城市贏得跑者好感
從一場馬拉松賽事可以看出一座城市的氣質,這也是我為什麼願意在不同城市體驗馬拉松的原因之一。在哈爾濱,除了以上這些細節外,還有一些畫面令我印象深刻——
越來越多的跑友把飲料瓶立於路邊,而不是隨便丟棄;有個別路段的市民因為急事需要穿行賽道,經過協調,他們在民警的指揮下有序快速通過。
在我跑過終點後,親耳聽到了很多和我一樣遠道而來的跑友對賽事的讚揚,從他們的表情和言辭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們發自肺肺地對冰城產生了深切的好感。
這些年,每當我從紐約、柏林、東京那些聞名世界、歷史悠久的大滿貫馬拉松賽事歸來後常想,中國的馬拉松賽事是否也能在各種細節和服務上更加人性體貼?
在哈爾濱,我的疑問得到了一個接近完美的答案。
如果有些不足,可能就是在起點和終點的位置設置,可以有更多優化空間, 包括起點錯開了壯觀的索菲亞大教堂……
不過,考慮到組織者想要設計一條最美馬拉松路線的初衷,這也可以理解。
無論如何,通過在哈爾濱愉快的馬拉松體驗,我的觀念發生不少變化,我相信,只要用心、認真,中國一定會打造出越來越多像哈馬這樣不輸國外先進水平的精品賽事,讓跑者有更精緻的馬拉松體驗。
也再一次預祝2016北京國際馬拉松圓滿成功!
2016/9/15中秋節凌晨於北七家
博士、優客工場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優享創智創始人、鴻坤集團高級合伙人、萬科外部合伙人、跑哪兒董事。中國科協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人民政府顧問、北京市青年商會會長、歐美同學會商會會長,2005委員會副會長、全聯不動產商會副會長、北京市青聯常委、中民投決策委員會顧問、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常務理事、盤古智庫學術委員、金海生態莊園獨立董事。愛好馬拉松運動,截止2016年8月,已經完成全程馬拉松43個、半馬22個。著有《城市人居生活質量評價體系研究》、《永不可及的美好》、《無處安放的童年》、《一口氣讀懂新加坡》,譯著《奔跑的力量》《朝聖波士頓馬拉松》、《鞋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