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山

2021-02-13 西園文薈

        提起芙蓉山,世人定會想到湖南寧鄉,唐代詩人劉長卿貶任隋州刺史時,途經寧鄉芙蓉山突遇風雪,寫下《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其中「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膾炙人口;唐代詩人譚用之在《秋宿湘江遇雨》一句「秋風萬裡芙蓉國,暮雨千家薜荔村」,把湖南直譽為芙蓉國;1961年秋,毛澤東同志為答謝周世釗、李達、樂天宇所贈禮物和詩,寫下詠嘆湖南風物的《七律·答友人》,其中,「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裡盡朝暉」,更是名揚天下。

        而在離錫城十餘裡的北鄉東北塘境內,亦也有一座與之同名的芙蓉山。每年農曆三月十八,是十裡八鄉熱熱鬧鬧遊芙蓉山的日子,節場遍及八士、長安、東北塘地區。錫地素有節場大如年之說,新年裡親戚上門三三兩兩,逢到節場,所有親戚傾家而出集中來到,吃究(午:無錫方言)飯要擺上好多桌,那場面絕不亞於平常辦喜事。

        尤其是,像三月三遊西高山(堰橋)、清明節遊鬥山(江陰文林),節場不過僅一天;三月十八遊芙蓉山,八士、長安節場可以十八、十九、二十擺上三天。一到三月十八,那整個就像是以芙蓉山為軸心,一由西向東、由北向南人口短時大遷徙。以長安為例,像那時我家,八士有大姑母,長安東街有小姑母,堰橋有老親。西邊堰橋老親來我家趕節場作客,我家往東面八士大姑母家和南面長安街東小姑母家作客。要麼十八當日一分為二,母親留家招待西邊客人,奶奶和我們兄弟幾個出門趕節;要麼就是岔開日子,招待西邊親戚後第二天再趕節場。

        民間流傳「西高山、鬥山(也叫清明山)、芙蓉山,三個山總要篤落一個山(指下雨)」的說法,雖不是鐵律,如今年就三個山都為晴天,但多少年卻也十之有七八,實際上是概率較大,春雨時節嘛,就像所謂「乾淨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乾淨年」,是一樣的道理,卻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生活經驗的總結。

        那時三月十八過長安太平橋去八士孫巷上大姑母家,一路全是曲曲彎彎的田梗小道,稍一分心往往還會走錯道。沿途麥苗青青,河水淙淙,油菜花芬芳,蠶豆結翠嫩,正是春日出遊的好時光。照例是上午一到,向大姑母大姑父問好,與孩子們嬉戲,在姑母家屋後的小河旁玩水。大姑父家舊社會開一磨麵作坊,屬較富裕的殷實人家,包括兩已成家分出的表哥,房屋都很亮堂氣派,大表哥所居住的老宅更是進深古樸,屋前的磚場也整齊講究。一頓豐盛的究飯後,一幫孩子雀躍著你追我趕,沿村東的大河邊向南去八士老街進發,在高高的八士老橋兩邊街上轉悠。

        記不得是哪一年,反正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小學高年級左右,有一次在街上轉了一會,突然起了個念頭,心想:一直說遊芙蓉山,但芙蓉山從沒去過,就攛掇著一起上街的表姐還是哪個,鬧著要上芙蓉山。

        向南走了好幾裡地,第一次來到了芙蓉山腳下,只見北山削了一大片在採石,整個不高不大的山包,植被碧綠,長滿了青草,樹木稀少,很快就從西坡爬上了山頂。放眼環顧四周,成片的麥隴,彎彎的河流,疏疏的樹枒,錯落的農舍,嫋嫋的炊煙,西邊西高山,北邊鬥山、夾山,東邊膠山、吼山,南邊無錫城的惠山,峰巒疊嶂,一幅美妙的春在江南水鄉的秀麗畫卷……。小學高年級孩子已有朦朧的審美意識,心裡在隱隱約約遺憾,這麼美的山,怎麼在開山採石,弄得光禿禿的,以後趕節再也沒去芙蓉山,成年外出工作後更是連節場也再不涉足了。

        本世紀初回到無錫工作,自然與原長安高中同學接觸緊密了。一次受一同窗好友宋同學相邀,參觀其座落在芙蓉山南麓的企業「東舟船舶設備公司」,餘間繞過廠後重登上了芙蓉山,第一次看到了元末明初大畫家倪瓚之墓,很普通簡陋。左看右看這山有異樣,一問誰知以前秀色絕佳的芙蓉山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歷經三十多年的採礦已夷為平地,現在高起的所謂山峰是後來不知那裡堆來的建築垃圾土堆,我不禁失聲嘆息……。

  歷史上的芙蓉山,可曾是一座「水寬山遠煙嵐洞,柳岸縈迴在碧流」、「小湖香豔戰芙蓉,碧葉田田擁鉤蓬」的美麗之山,有聞名遐邇的「龍泉、繡球墩、一壺泉、倒砌牆、萬笏朝天」等十八景。昔日的芙蓉山高44米,連綿8華裡。登臨芙蓉山巔,西可極目西高山,北可遙望鬥山、夾山,東可眺見膠山、吼山。一到春天,滿目蒼翠。

        以前的芙蓉山,最高峰上有龍井峰廟群,以玉皇殿、三茅殿為主體,下山有太乙峰廟群,以偃王廟、顯濟寺為主體;山麓以延福寺為主體。芙蓉寺是古顯濟寺、古延福寺的延續。寺前廣場上有參天的古銀杏,山上有靈泉,常年不溢不涸,泉水甚甘,還有石公石婆,倒砌牆頭環翠樓,元代大畫家倪瓚曾居佳其中。

        兒時常聽老人描說,舊時每年春耕前夕「三月十八」芙蓉山節場和廟會,這一天十裡八鄉的四方百姓都會趕去軋鬧猛,看大老爺出會。民間數支出會的壯士,抬著「老爺」敲著大鑼,雄壯地直奔芙蓉山頂寺廟,為了爭第一到達,經常發生打鬥流血事件,故此格外吸引鄉民圍觀,當時的廟會盛極一時,遠比現在的惠山廟會精彩得多。

        芙蓉山之所以稱之為芙蓉山,因坐落於芙蓉湖中而得名。芙蓉湖又名無錫湖、射貴湖,因湖中生長芙蓉而得名。五、六千年前,芙蓉湖是太湖平原上除太湖外的第二大湖。水面一萬五千多頃,面積接近半個太湖。因梅雨季節經常泛濫成災,故古時無錫治水,必涉芙蓉湖。隨著漫長的治理與開發,芙蓉湖逐漸被築圩田所湮沒。

        清代著名詩人秦琦曾有詩作盛讚「芙蓉山勝會」:「桃花楊柳豔春容,三日遊人興更濃,上過膠山同堠嶺,真須十八上芙蓉。」

       昨日三月十七,稍得餘暇,下午獨自一人又來到芙蓉山地,闊別十餘年,又是一番景象,山(土)西麓雙剎賢寺金碧輝煌,宋同學捐建的龍雲樓上,其全家敬獻的「龍雲」匾額高高懸頂。

        原先孤零零的倪瓚墓已建繕一新,牌坊、紀念館、甬道、墓碑、墓冢,肅穆潔雅,一如高士之風韻,不枉古時芙蓉山十八景「繡球墩」之風騷,只是左墓碑歪斜、右階石塌陷,稍煞風景。沿著魚背土路重上山(土)頂,山上長滿的成片油菜已結青籽,極目四望,一片高樓的世界,天氣晴朗,能見度高,北鬥山、東膠山吼山還羞澀地露出個頭,而西邊西高山卻因惠山開發區成群高樓相阻而無緣得見了。

        芙蓉山,芙蓉從此無山……!

相關焦點

  • 《早梅》《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3)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這裡大約是指湖南桂陽或寧鄉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詩人借宿者。這首詩通過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寫出山村景象與農家生活。 (4)日暮:傍晚的時候。 (5)蒼山遠: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綽綽顯得很遠。蒼:青色。
  • 【青島記憶】青島芙蓉山小學·芙蓉學堂修繕記
    ,原為道教建築「芙蓉山全聖觀」。現為芙蓉山小學的書法、皮影教室和倉庫。芙蓉山原名「小北山」,位於海泊河入海口西畔,海拔33米。即今長春路、華陽路、瀋陽路、內蒙古路合圍之處,其面積大約為0.2平方公裡。1897年德軍侵佔青島後,在「小北山」北面,修建了著名的「海岸堡壘」炮臺(即「五號炮臺」)。
  • 芙蓉山首屆春晚精彩不斷!萬人盛會!太贊了!
    正月初九晚6點30分,芙蓉山春晚在黃金溪畔上演,現場座無虛席,暖意陣陣,吸引了萬名群眾到場觀看,人山人海,現場爆滿。這場「村晚」由芙蓉鎮人民政府和芙蓉山文化研究會聯合舉辦,芙蓉山藝術團承辦。這臺晚會是芙蓉山文化研究會從去年下半年就已經開始籌備,周泰華、梁秀、蔡琴、吳全倫、餘恭宣、謝聖謙等人策劃導演。
  • 每日一詩|《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劉長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劉長卿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譯文:暮色降臨山色蒼茫愈覺路途遠,天寒冷茅草屋顯得更貧困。柴門外忽傳來犬吠聲聲,風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來了。【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這裡大約是指湖南桂陽或寧鄉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人借宿者。這首詩通過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寫出山村景象與農家生活。【蒼山遠】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綽綽顯得很遠。蒼:青色。【白屋】未加修飾的簡陋茅草房。一般指貧苦人家。【夜歸人】夜間回來的人。
  • 劉長卿的「風雪夜歸人」指的是自己,還是芙蓉山主人?
    唐代詩人劉長卿的這一首五言絕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長期入選小學語文課本,應該是我們很多人從小就會背的。因為下了雪,我應景溫習起寫到雪的詩詞,就想到了這首詩。這首詩的大意不難讀懂,寫的只不過是詩人在風雪之夜投宿芙蓉山主人家這麼一件簡單的事。不過,儘管是簡單的事,卻也被詩人寫出了雋永的意味。
  • 記芙蓉山春晚:秀山海文化,賞花村芙蓉對鳥
    剛剛落下帷幕的樂清市芙蓉山第二屆春晚,不論從演職員人數還是節目總體質量,均達到現場演出高標準水平。  己亥年大年初八,連綿細雨的延續,第二屆芙蓉山春晚在芙蓉中學粉墨登場。  擔任本屆春晚總導演是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常務副秘書梁秀先生,從主持人到演職員幾乎都是芙蓉鎮本土人士,其本質是挖掘芙蓉山海文化的精髓,弘揚芙蓉山海文化之根本。總策劃是芙蓉山文化研究會創始人之一——擔任研究會會長的周泰華先生,在晚會現場講話中著重提到,對芙蓉山文化的尋根與發掘,這只是一個開始,將來會有更多芙蓉山傳統文化呈現給廣大市民。
  • 【營山文藝】第68期:話說芙蓉山(遊記)作者:毛超群
    後來那裡修了那座寺廟之後,才慢慢知道原來山叫芙蓉山。據說以前有過寺廟,好像就叫佛爾寺。所以現在又在那裡修了寺廟,也取名佛爾寺。佛爾寺,到底包含什麼樣的意思,以前這裡的佛爾寺到底是怎樣一座寺廟,我也不得而知。後來看老縣誌文獻資料才知道,現在看起來已經普通的這座山,曾經卻是我們營山縣誌記載的營山八景之一的芙蓉山。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知識點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 劉長卿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 芙蓉山遊記
    甲午春月山左祖師堂下國勳謹撰(部分圖片來源於芙蓉山普濟寺宗明師傅朋友圈)
  • 情非直抒,事不明寫,劉長卿代表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他有一首代表作叫《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全詩用詞精煉,語句通俗,但表達的情感含蓄內斂,讓人讀了之後久久難忘。情非直抒,事不明寫的作品往往會讓人產生一種一探究竟的想法,都想看看自己是不是詩人的知音,能夠讀懂詩人的內心。詩的名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有些奇怪,劉長卿遇到了大雪,夜宿芙蓉山,為什麼要多出來一個「主人」。
  •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寫的是嚴冬,應在遭貶之後。上半首似言自己被害得走投無路,希望獲得一席淨土,可是,在冷酷的現實之中,哪有自己的立身之所。下半首似言絕望中遇上救星苗丕,給自己帶來了一點可以喘息的光明,當然也包含無限的感激之情。以此看來,這首詩不僅是一幅優美的風雪夜歸圖,而且反映了詩人政治生涯的酸辣。【注釋】逢:遇上。宿:投宿;借宿。
  • 《中華古詩詞100集》第27首: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風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劉長卿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的詩作《風雪宿芙蓉山主人》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以筆為中介的自然和內心、後人與先人的審美「對話」範本。劉長卿與杜甫同時,創作活動卻主要在中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比較典型的體現出中唐詩歌的空靈、含蓄、衝淡、自然之美。詩作以極其凝練的筆觸描繪出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雪人歸的寒山夜宿圖。
  • 凝練的寒山夜宿圖——讀《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的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只用了短短二十個字,就勾勒出一副引人遐想的寒山夜宿圖。全詩無一字多餘,也無一字無意義。全詩開篇直指夜宿的背景:日落時分,山也跟著暗了下來。一個「遠」字點出了旅途遙遠投宿無門的孤寂,對應開頭的「日暮」二字,讓人頓生「日暮鄉關何處是」的惆悵之情。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賞析
    我們今天分享的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講述的就是詩人在旅途中因雪天投宿山村人家的所見所感,讓我們跟隨詩人的步伐一起去聽一聽,看一看。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劉長卿日暮蒼山遠 ,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
  • 【無需預約·泛悅國際】69.9元享門市價205元【芙蓉山錦鯉火鍋】錦鯉鴨血+巴掌脆毛肚+鴨腸+手工小香腸+蟹柳+鵪鶉蛋+
    綏山朗水出芙蓉,雲鳳回龍藏錦鯉小紅書上鋪天蓋地全是這家店 火爆川渝圈的「芙蓉山錦鯉火鍋」鍋底是火鍋的靈魂「芙蓉山·錦鯉火鍋」秉承火鍋原始風味,還原老味道重點來啦!!!門市價205元的『芙蓉山錦鯉火鍋』麻辣鮮香,好吃到哭菜品豐富,味道過癮想體驗一頓地道老火鍋盛宴選擇芙蓉山錦鯉火鍋準沒錯!
  • 芙蓉山館詞鈔 卷二
    芙蓉山館詞鈔金匱 楊芳璨 蓉裳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