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羨其「藝」不羨仙,道教南宗五祖之白玉蟾書法令人贊服

2020-12-14 多藝堂傳播

在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總會出現一些「世外高人」令人讚嘆,特別是文化修養高、多才多藝、技法高超的釋道僧人,如隋代智永、唐代懷素、李淳風、袁天罡等。今天小編和大家說一說南宋時期一個著名的道士--白玉蟾,他是一位極具才華和個性的道家、書法家及畫家。其學問宏富,道行高深,書法超然,非同凡響,死後被尊為道教全真派「南宗五祖」,其地位與當時道教內丹派北宗丘處機(1148-1227)相當。丘處機的名字是不是很耳熟呢?看過金庸《射鵰》的都知道,不過小說不是正史。

白玉蟾,原名葛長庚,6歲時因父親去世母親改嫁而改姓白,字白叟、如晦、以閱、眾甫,號海瓊子、海蟾、雲外子、瓊山道人、海南翁、武夷翁,世稱紫清先生。祖籍福建閩清,出生於廣東瓊州(今海南省)。他是海南地區歷史上第一位在全國有影響的文化名人。

白玉蟾一生可謂神龍見首不見尾,學術界一致認為他出生在南宋光宗紹熙五年(1194) 三月十五日,但關於他的卒年卻爭議頗多,眾說不一,有36歲之說、96歲之說、甚至還有一百幾十歲之說等。今天我們不管他終歸何處,只說他的過人之處。

白玉蟾自幼聰慧過人,7歲即能賦詩,10歲應童子科(落第),16歲離家雲遊,遍遊江南名勝,後知遇博羅泥丸真人陳楠,入羅浮山學道。他一生博覽群書,琴棋書畫皆有極高造詣,書法水平很高,還善畫梅竹。著作有《海瓊集》、《道德寶章》、《羅浮山志》等。元代隱士黃玠曾寫詩讚其書法:「仙人白玉蟾,題詩留素壁。筆勢來翩翩,矆睒不可測。將飛蛟龍影,或是風雨跡。」

白玉蟾為人豪爽俠義,喜狂飲而不醉,常乘酒興揮毫,隨身無片紙,落筆滿四方。在書法上,他擅長草書,兼擅行書、篆隸。其草書上追東晉「二王」(王羲之、王獻之),行書則受北宋大家黃庭堅影響頗深,筆法蒼勁老健,縱橫舒展。白玉蟾行蹤不定,其傳世真跡極為罕見,今天我們分別欣賞他傳世的草書《天朗氣清四言詩帖》和行書《仙廬峰六詠卷》部分,一感他的卓然書風!

白玉蟾《天朗氣清四言詩帖》又稱《四言詩帖》,現藏於 臺北故宮博物院。全詩凡十一行,共五十字,乃白玉蟾傳世之作,行筆氣勢不凡,情感淋漓盡致,大有草書大家張旭、懷素的墨韻。

白玉蟾《仙廬峰六詠卷》書寫年代不詳,但行筆舒捲自如,古拙奇峭,雄偉飛逸,有黃庭堅推崇之《瘞鶴銘》韻致。

相關焦點

  • 道學百問 | 道教南宗五祖是哪五祖?
    宋代著名道士、養生家、道教南宗金丹派開山祖師。據《臨海縣誌》記載:紫陽真人張伯端曾做過府吏,後因誤解侍女致死,覺著自己雖滿腹經論,到頭來卻是如此糊塗、草率,再加上看到官場的黑暗,痛定之後,遂決定退出官場,去追求與世無爭、隱逸灑脫的道家生活。宋神宗熙寧二年,張伯端祖師雲遊至四川青城山遇真人劉海蟾,並得受「金丹藥物火候之訣」,遂專心修煉,終將感悟所成。
  • 道教的四大真人、南五祖、北五祖與北七真
    南華真人、衝虛真人、通玄真人、洞靈真人,道教尊之為四大真人,稱其為老君的四個弟子,他們的著書統稱四子真經。為道教全真道尊奉的南宗5位祖師,即紫陽真人張伯端、翠玄真人石杏林、紫賢真人薜道光、翠虛真人陳泥丸和紫清真人白玉蟾
  • 道教四大真人、北五祖、南五祖、北七真.
    南華真人、衝虛真人、通玄真人、洞靈真人,道教尊之為四大真人,稱其為老君的四個弟子,他們的著書統稱四子真經。
  • 白玉蟾與朱熹的超時空友誼
    南宋理學家朱熹  十幾歲時,屢試不第的白玉蟾對世間俗事深感厭倦,開始雲遊四方,養真修道,開創道教南宗一脈,後被南宋皇帝詔入宮中,為其講道,並被封為紫清明道真人。道家生性灑脫,在得到皇帝封賞之後,白玉蟾卻遠離了人間煙火,遊歷名川大山,成就了一代傳奇。  一代宗師白玉蟾  白玉蟾師承道教宗師陳楠,作為「南五祖」中第五位「祖師」,南宗道教到了白玉蟾手裡就算是正式創立了。年少時,白玉蟾曾經跟隨陳楠流浪四方,不斷精進自己的道法,陳楠臨終時,便將道教南宗一脈正式託付給了白玉蟾。
  • 善款募捐| 中國道教金丹派南宗宗壇——海南玉蟾宮面向社會募捐助建玉皇殿
    道教奉玉皇大帝為三界眾神之王,他總管三界十方,代天行化,造化萬物,濟度群生,無量度人;主宰四生(胎生、卵生、溼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獄、畜生、餓鬼)的一切陰陽禍福;為天界之至尊,萬天帝王。其像身著朝服,頭戴王冠,面容慈祥,法像端莊,金童玉女侍立左右,拘謹恭順,嫻雅俊逸。殿內神案及案上供器,均為銅鑄鎏金之品。殿體分件鑄造,結構嚴謹,連接精密,毫無鑄鑿之痕。在陽光的照耀下,金殿金光閃閃,玉皇神聖玉潔,整個建築金碧輝煌,而莊嚴肅穆的玉皇上帝,則以恢弘的氣勢令人驚嘆,洗滌著每位虔誠者的心靈。
  • 這首寫溫州文成的詩,許是金丹派南宗道教創始人白玉蟾的「仙跡」
    都說百丈漈空靈,有仙跡,不是空穴來風,是有文獻記載的,如《欽定四庫全書·欽定大清一統志》巻二百三十六曰:百丈漈橋,在青田縣南一百六十裡南田水口,其漈去橋一裡,高峻百餘丈,半際有石柱,激流飛瀑,其聲如雷,旁有石室,舊傳為仙跡。
  • 道教全真派「北五祖」和「南五祖」都分別是哪幾位?
    也即全其先天性命的意思。在全真派歷史上,曾分為南宗和北宗,分別有「南五祖」和「北五祖」十位祖師爺,那麼他們都有誰呢?北五祖之王玄甫祖師王祖名誠,字玄甫,號紫府少陽君,傳說為東華帝君所化。期間傳授鍾離權道法,全真之道開始由此傳承。元世祖忽必烈尊其為「東華紫府少陽帝君」,元武宗加封為「東華紫府輔元立極大帝君」。北五祖之鐘離權祖師鍾離祖師,名權,字雲房,號正陽子、和穀子,又稱「正陽祖師」,道教八仙之一。
  • 【道論】白玉蟾為什麼要寫《道法九要》 | 道教密宗,窺探天機
    隨著年歲的增加,白玉蟾就開始從道學道的生涯。他雲遊各地,最後遇到了陳楠。陳楠是道教歷史上全真「南五祖」之一。於是白玉蟾就拜陳楠為師,學習南宗丹法。陳楠羽化以後,白玉蟾就披髮佯狂,浪跡江湖,又開始雲遊各地。他先後到過浙江的天台山、江西龍虎山、江西南昌西郊的西山、廣東羅浮山等等地方。所到的地方,白玉蟾都努力學習道法和道術。嘉定十年(1217年),白玉蟾收彭耜與留元長為弟子。
  • 海南古建築玉蟾宮——被道教奉為「南宗宗壇」
    玉蟾宮位於海南省定安縣文筆峰山麓,是道教南宗的實際創始人、南宗五祖白玉蟾的最終歸隱之所。玉蟾宮是道教在海南唯一的合法廟宇,被道教奉為「南宗宗壇」。玉蟾宮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道教建築群,由祈求平安的慈航殿、和合姻緣的月老殿、囑照本命的元辰殿、開啟智慧的文昌閣、健康長壽的藥王殿、發家治富的財神殿等近20座殿堂組成。建築結構完整、風格鮮明,系統地展現了道家主題文化特色。
  • 白玉蟾《長歌行》
    為舜不無地,睎顏盡有天。魚蟲猶可佛,雞犬皆登仙。顧我非六六,荷天良拳拳。幼時氣宇壯,長日文彩鮮。琴劍微暖席,江湖動經年。異乎三子撰,契彼五家禪。既已出洙泗,從而師偓佺。肩依洪崖右,道在靈運前。所得既天秘,與交又國賢。可圖大藥資,以辦買山錢。東訪鼎湖浪,西尋蒼梧煙。一寸百鍊剛,半生雙行纏。
  • 白玉蟾《初冬即事》:三徑寒松含宿雨,一川衰草臥斜暉
    白玉蟾(1134年~1229年),南宋時期道教著名道士,金丹派南宗實際創始人,金丹派南五祖之一。師從道教南宗四世祖陳楠學丹法,16歲離家學道,後創立道教金丹派,以北宋張伯端為開派祖師,並提出張伯端—石泰—薛道光—陳楠—白玉蟾的傳法譜系,因為白玉蟾以前都為單傳,到白玉蟾才開枝散葉,因此白玉蟾為金丹派事實上的創始人。
  • 掌握造化雷霆 役使天地鬼神:南宗道教雷法揭秘
    [摘要]按照道教的宇宙生成論,由一氣產生了陰陽,陰陽的消息運化使萬物肇始,天地具象,陰陽是三才、五行、八卦等得以顯化致用的動力。在天人一體的基礎上,人和天地的相互感應則是自然而然的結果。南宗雷法的發展雷法是道教中一門重要的法術,它形成於兩宋之際。
  • 全真教「五祖七真」其實有21個人
    劉海蟾一直被質疑是虛構人物,因為其生平眾說紛紜,且相關描述只出現在野史、傳奇、戲劇、小說等民間文學,與道教典籍如《呂帝聖跡紀要》等,正史並無其人之記載。北宋台州臨海(今屬浙江)人,知名道教學者,據說得到全真教北五祖之中的廣陽真人劉海蟾而得道,成為全真派南宗五祖(南五祖)之第一祖。 在修行上,張伯端反對形式上的出家離俗,山林。而主張「大隱隱於市」。他本人就不出家。南宗直至五祖白玉蟾,始開始有雲遊道士,也組織了南宗自己的教團組織。 一般認為,白玉蟾為實際建立者。張伯端自幼博覽三教經書,涉獵諸種方術。
  • 為何南五祖長壽而北七真短命?
    為何南五祖長壽而北七真短命?
  • 道家傳人往往都是一脈單傳,為什麼傳到白玉蟾才開始開枝散葉?
    道家傳人往往都是一脈單傳,為什麼傳到白玉蟾才開始開枝散葉?白玉蟾,身為南五祖之一,晚年講道德地方卻只是一座剛剛建好的止止庵,正是這個重建的止止庵,使得白玉蟾的晚年有了一個穩定的道場,跟他學道的人越來越多,於是便在止止庵旁設立了一個講道傳業的專門場所,命名為「碧芝靖」。
  • 五祖七真——張伯端
  • 這篇曠古爍今的道教經典出自臨海,你對它了解多少?
    一為雙修系統,即通過男女性修而得自身之藥進而煉得內丹的方法,此系統亦稱出自張伯端之傳。清修系統由張伯端傳石泰,石傳薛道光,薛傳陳楠,陳傳白玉蟾,這五人被奉為「南宗五祖」。其中石泰著《還源篇》、薛道光著《復命篇》、陳楠著《翠虛篇》、白玉蟾著《指玄集》和《上清集》等。
  • 白玉蟾是怎樣走上學道之路的?
    文/詹石窗南宗道教祖師,白真人玉蟾先生,南宋著名道士、道法奇人。祖籍福建閩清,出生於瓊州(今海南省),原姓葛,後來因其祖父、父親相繼去逝,母親改適於白家,玉蟾乃隨繼父姓。南宋以來,各種史籍傳記一般稱之為白玉蟾。其字號甚多,或稱字如晦、紫清、白叟,號海瓊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等等。
  • 雷州半島書法鼻祖白玉蟾,在嶺南至今恐無一人在其之上
    在雷城上坡村宋代合葬墓出土兩件彩繪瓷棺繪畫中,就有書法文字的記載。這些墓地出土的書法,反映了宋代雷州半島書法藝術莊重遒勁風格。但是,真正代表宋代雷州書法藝術水平的非生於宋代的白玉蟾莫屬。白玉蟾(1194-1229年),原名葛長庚,祖籍福建閩清,生於瓊山,後隨母改嫁至雷州白氏家,因此易改姓名。
  • 白玉蟾祖師詩詞選十五首
    白玉蟾祖師 白玉蟾(1194—1229)南宋道士。道教內丹派南宗第五祖。原姓葛,名長庚,字如晦,又字白叟,號海瓊子。其內丹理論,奉南宗傳統,主張獨身清修,並身體力行,終身不娶。以修煉精、氣、神為核心,摻合儒學和禪理,心通三教,學貫九流,思想對宋、元後的道教影響很大。著有《海瓊問道集》(留元長編)、《海瓊白真人語錄》(謝顯道等編)、《海瓊玉蟾先生文集》(彭耜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