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威R#
汽勢Auto-First|賽江南
透過厚厚的鏡片眼神依舊睿智,不過頭髮似乎變得更白了,只有那濃濃的眉毛還是黑的,這頭髮似乎是為了上汽新能源的未來而白的。在上汽內部,人們把這位海歸和技術大咖稱之為「朱院士」。身為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上汽技術中心副主任和捷能公司總經理的朱軍說,還是少關注他個人,多關註上汽的新能源,尤其是榮威R ER6。
朱軍把上汽的新能源技術分為E0、E1和E2三個階段,好比趙本山那個《昨天 今天 明天》的小品。E0是目前為止不包括PHEV的純電動車型在用的技術,E1是即將要搭載在榮威R ER6、榮威R MARVEL R純電動車型上的新技術,而E2技術是上汽計劃從2022年開始投產的新產品系列。
剛剛上市的榮威R ER6和即將上市的榮威R MARVEL R搭載的是E1技術。相對於E0階段的摸著石頭過河不同,E1階段的車型明顯進入標準化和體系化。朱軍說E0階段的特點是:採用尺寸不一的電池包,性能也千差萬別,方案也有很多種。為了實現高能量密度,都採用三元鋰電池,價格還比較貴,還需要有一個比較高效的系統集成方案。而E1階段是一個明顯的進步:三個電池包,電池能量分別是53kWh、63kWh、72kWh。電池能量達到53kWh就是磷酸鐵鋰電池,對應的能量密度是133Wh/kg;電池能量達到72kWh對應的是三元鋰電池,最大能量密度到180Wh/kg。這樣在電池包系統上,除了電芯不一樣,其他全部是一樣的。
因為造型分別像打蛋器、開瓶器和注射器。三足鼎立的上海中心、上海環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廈被調侃為「廚房三件套」,對於電動車來說,也有一個重要的三件套:電池、電驅和電控。
朱軍說,榮威R ER6的電池主要採用寧德時代,電芯技術來自A123公司。其他的電池技術都來自於上汽的自主研發。製造體系是分散在各個製造基地的和寧德時代合資成立的上汽時代,以及和A123公司合資成立的捷新動力等合資公司。
榮威R ER6在電驅系統布局創新採用同軸結構,輸出軸、半軸、電機軸在同一軸線上。為了實現72度電620km的續航,榮威R ER6在前臉,包括進氣系統空氣動力學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電軸效率也很高。有些車一跑高速就差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迎風面積大、風阻係數高;還有一個就是電軸在這些高轉速點的效率很差。而榮威R ER6的電軸把齒輪和逆變器的效率都放進來了,所以榮威R ER6以120km/h的速度在高速上行駛,肯定是同級車裡跑得最遠的。榮威R ER6被稱為續航「芯」霸王,新車擁有620km超長續航、15分鐘充電200km和12.2kWh同級最低百公裡電耗,是20萬內唯一620km超長續航純電轎車,為用戶帶來純電出行最佳選擇。
朱軍披露,E1階段技術的榮威R ER6在電池包的快充性能、熱失控管理等安全方面都有巨大的進步。近期國家工信部發布GB 38031-2020《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明確要求電池單體發熱失控後,電池系統在5分鐘內不起火,該強制性國家標準將於明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目前市面上一些車輛的熱失控,從發現到燃燒很快,就幾十秒鐘的時間。上汽的電池包按照美國UL-2580的電池安全標準設計,熱失控管理標準是半個小時,比國際即將實施的規定的5分鐘多出了6倍。
為了達到這個標準,上汽光做熱失控管理測試燒掉的電池包就有五六十套,其中有些沒有熱失控,只是電芯失效了,電池包沒有損傷,理論上換掉這個模組就可以用。還有一些電芯能量密度比較大的三元鋰電池一點也沒燒,最差的熱失控也在40分鐘左右,都大於30分鐘。
朱軍談及對特斯拉現象時說,最初特斯拉在美國賣得很好的時候,很多國內的同行不服氣。有人說「我們分分鐘也能做出來一個」,不贊同這種說法的朱軍說「目前並沒有做出來」。在朱軍看來,特斯拉贏在品牌和技術相輔相成的結果,首先品牌樹立過程中還在智能化、電動化方面做了很多領先別人一步的東西,這個「領先」並不見得全是技術上的,同時要有很多領先別人的勇氣和膽量。當然最不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沒有傳統車的制約。
電動化的兩個主要方面,一個是動力性,一個是續航裡程。電驅方面當別人都在因為IGBT受制於英飛凌和博世,而只能有50kW、100kW的電機時,特斯拉用功率更大的異步電機,別的車50kW、100kW不能再多,它卻有200kW。但是現在發現,異步電機在城市工況下效率很差,比如Model X在城市裡電耗非常高,百公裡耗電大約30-40度,於是它回到了永磁同步電機。但特斯拉還是想做到200kW,就用了碳化矽。其次是電池方面,早期的電動車一般追求是100km左右,比如早期的榮威E50是120km,後來才升級到170km,而當時特斯拉的Model X就是500km左右,它比別人在電驅和電池這兩個方面都要領先一些。
但是特斯拉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來,它用電腦的電芯來做汽車動力電池,有7000多個電芯,具有複雜性、不可靠性、安全隱患,還用最危險、化學活性最強的鎳鈷鋁材料做電池。雖然在安全上有那麼多條條框框,但現在我們意識到消費者是喜歡的,因為它成功了,反過來增強了品牌,品牌帶動了銷售。但是,最終能買得起30-70萬元汽車的消費者還是少數,全球8000萬輛車大部分在3萬美元以下。從這個角度講,特斯拉還不能說是「贏」,它的用戶中「嘗鮮」的人會比較多,中國喜歡嘗鮮的人更多,因為人口基數大。所以,當整個汽車工業都電動化,變成一年有幾千萬輛電動車銷量的時候,才能看得出誰做得最好。
汽車工業發展至今,最成功的應該是豐田和大眾,他們沒有追求極致性能,但安全、可靠、耐久這些標籤深入人心。從這個角度來說,既要學習他們的長處,也要堅持汽車人的一些傳統。
現在還遠遠沒有到「見證誰是真正贏家」的那一天。全球汽車行業一年賣出約8000萬輛車,朱軍認為乘用車一定會在10年左右,實現一年幾千萬輛新能源車的銷量,那時候的頭部企業才是真正成功的企業。離開了安全、可靠、便利、成本來造車,只能在某個點上獲得一部分願意嘗鮮的用戶的喜愛,但不可能收穫最廣大用戶的信賴。
朱軍說,高爾夫、凱美瑞之類的車銷量很好,特色是具有良好的可靠性,既沒有長板,也沒有短板。整個上汽在「三電」領域相對其他車企而言,還是追求高效、可靠、耐久的綜合全能冠軍,不是在某個點上特別厲害,要全面的實力。朱軍舉例說,光電軸耐久測試就做了3套,耐久測試是多少公裡?我們是60萬公裡。一套電軸耐久測試持續9個月每天24小時,測試裡程60萬公裡。他說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按照這樣的方法去做,上汽是會堅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