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人留給我們後世人有很多的思想文化,這些傳統的文化也一直都是我們引以為傲的東西。宋代是一個文化繁榮的朝代,雖然宋代有北宋和南宋之分。這個時代出現了很多的文學家,因為北宋的宋太祖趙匡胤曾定下一個規矩,不能殺文臣。
這個規矩後代也一直都在遵守,重文輕武就是宋朝的代名詞。李清照是宋朝的婉約派的詞人,她的作品一直流傳到現在。
雖然她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在寫憂愁,《如夢令》是李清照的作品之一,這首詞將她的才情表達得很好。
李清照的才情
李清照的家境比較好,從小沒有受過什麼痛苦的事情。她的父親是朝廷的官員,書香門第,清流人家,正是因為這樣的環境才培養李清照的才華。在古代人的思想裡,女人只需要在家相夫教子,遵守三從四德就可以了。
李清照從小跟隨父親在東京汴梁長大,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視野開拓,因此,李清照一心追尋自己喜歡的詩詞歌賦。
後來李清照與家境不相上下的趙明誠結婚了,兩個人的興趣愛好都相同,因此兩個人的生活很是幸福。
生活是一個怪物,它必須讓平平淡淡的生活有波浪。趙明誠和李清照安穩的生活沒過多久,李清照的父親因為在官場的事情被貶職,後來這件事情愈演愈烈,後來就牽扯到了李清照的身上。
李清照與趙明誠不得不分開,這兩個人的生活也是比較坎坷了。之後的李清照就會四處去遊玩,才會有《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的生活,這是李清照在一次出去郊遊之後回憶的時候寫下的詞,但是卻又包含了思念之情。
令人身臨其境的《如夢令》
李清照的這首詞很短,一共才幾十個字,但是卻將她想要表達的感情展現得淋漓盡致。李清照經常想起之前去小溪邊上的涼亭遊玩,會一直玩到太陽下山的時候。那裡的景色很美,美到李清照都不知道回家的路是怎麼走了,也就是「沉醉不知歸路」。
知道玩到興致消散的時候才想起來要回家,在承舟回家的時候,偶然進入了藕花的深處。
一直在講怎麼才能夠出去,這句話的聲音驚起了一群飛鳥。這次郊遊的經歷給李清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描寫出李清照在風景優美的地方流連忘返。
這樣的經歷讓李清照很開心,回憶永遠是最美好的事情,更何況回憶的是一次愉快遊賞的經歷。
「興盡晚回舟」中的「興盡」兩個字表達出李清照興盡才想到要回家,倘若意猶未盡的話,還不想要回家。
「誤入」兩個字表達出這件事情是偶然發生的,從側面表達出李清照在遊玩中忘情的狀態。
只是用很少的字就將李清照的心情與風景結合起來,後來兩句「爭渡」反映出李清照找不到歸路慌張的心情。這首詞展現出一股青春恣意的感覺,還表露出一種自然美。
古代女子的強人
「千古第一才女」的任何事能並沒有很順利,她的前半生生活還比較好,生活富裕。李清照也嫁給了一個好老公趙明誠,雖然趙明誠和她並沒有白頭偕老,但是兩個人之間也是有感情基礎的。
這首詞就是在她的前半生而寫的,能夠掙脫層層束縛,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已經非同尋常。「誤入藕花深處」在遊玩的地方迷了路,卻進到了荷塘的深處。
有時候一件開心的事情會反覆出現在你的腦海裡,令你記憶猶新。就會想要將這樣的經歷記錄下來,分享自己的開心,《如夢令》中表達李清照已經喝酒喝得醉醺醺的。
這首詞就像當代人寫的日記一般,將自己做過什麼事情,遇到了什麼都一一記錄下來,能夠引人入勝,感同身受。「驚起一灘鷗鷺」一群飛鳥感覺到有人來就飛走了。
李清照通過短短幾十個字,就盡傳神之妙,委婉地表達了自己惜花的心情。尤其是詞中還有不同人物的對話來推動詞意的整體發展,可謂是跌宕起伏。當時李清照只有16歲,是她所嘗試的第一首詞,就不得不讓人佩服了。
這本《李清照詞傳》以李清照的人生蜿蜒為藤蔓,點綴宋時的煙雨,在曲折中走進一代詞後。除此之外,這套詞傳還包括《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和《納蘭容若詞傳》。
原價238元的詞傳,現在活動價只需79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吧~
小咖話歷史總結:
想李清照這樣的才女,能夠頂住那些自古以來就有的禮教壓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宋代雖然重文輕武,但是女詞人、女文學家相比要是需要考慮上一番。
但是從這首詞中可以看出李清照高興的心情,不受拘束的樣子。李清照繼承了父母優秀的基因,也經歷了書香門第的薰陶,她的才情的確是很優秀的。
李清照在閨閣裡的日子無疑是幸福的,因此她才會經常回憶起來,快樂的時光雖然短暫,但是能夠做的就是把它記錄下來。那一天在李清照的眼裡是快樂的,因此她總能時常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