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16歲時,寫下這首詞,句句是經典,在當時名震京城

2020-12-14 史淚

提起宋詞之美,當屬婉約派詞人李清照所作的作品。她自小就受家庭薰陶,飽讀詩書且頗具天賦。

這位稱得上「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不僅在宋詞史上有重要的位置,就是中華文華的歷史長河中,也是獨樹一幟的。她生性獨立,少女之時俏皮可愛,古靈精怪,不懼世俗之眼光。

這位千古第一才女,早在她還是少女之時就已經露出大家風範。以少女之身姿卻寫出了當時名動京師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這才學令當時的文士大家讚不絕口。《堯山堂外紀》曾經記載當時的勝景:當時文士「莫不擊節賞,未有能道之者。究竟是怎樣的經典詞作,讓當時的文人墨客一致稱讚呢。不妨一讀。

傳唱不絕,知否知否?

這一首如夢令,作於李清照16歲,一個清純少女雨夜時喝酒,卻不消酒力,睡到清晨。清晨夢醒,就問家裡的侍女,這天氣如何,那院子裡的花又怎麼樣?侍女隨口說到,一切都是老樣子,沒有變化。

可是詩人明顯對這個回答不滿意,所以才有了這一句傳唱至今的經典名句「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寫這詞的時候正是少女,卻掩蓋不住的才華與機敏的心思。單純少女,才智過人,對於事物的觀察細微。

而且擅於以景寓情,將自己對自然,對事物,對世事的看法都融入到筆墨之中。一代才女的才華的確是無人能匹敵的。這一首清新雋永的詞令,讓我們多少人感慨,才華蓋世,真是詞句大家。

還原一幅雨後自然的畫面

這一首隻有短短三十三個字的小令,卻將豐富多彩的畫面呈現在我們眼前。將一個睡眼朦朧的少女,對院內花事關切詢問的樣描寫得淋漓盡致。

這就是一幅溫婉的畫面,場景並非宏大,卻背景清晰:雨後春日,院內的帘子剛剛卷好,有一少女剛剛醒來。院子外面的海棠花正在著力開放,不放棄最後的春日。

侍女無意,詞人有情

人物性格也非常豐滿,侍女無意春光,也不關心花兒,她只是一心一意的要照顧好屋中細節。

詞人卻是俏皮可愛,執著獨立的少女,酒醉睡去,可見她的任性與調皮。醒來之後也是先關心,下過雨後,那些海棠花怎麼樣了。

詞人太過細膩,她覺得春日漸漸消逝之時,海棠花的花兒不如葉子豐碩了。這一句或許是感慨春天要走遠了,或許也是在讚嘆海棠的生命力。這一句「綠肥紅瘦」是將這暮春之景道盡。

簡潔語言,強大力量

小令詞語不多,所以才需要精絕之筆,既能表明景物形象,又要將詩人感情融入其中。這首詞為世人稱道,就是那平平常常的4個字中,卻將鮮明色彩加上擬人化的形容,將一朵花的精髓描繪出來。

李清照這一首少女時期的絕佳小令,只是她若干作品中的一小首而已。但是16歲的年齡之下卻能寫得這樣的詞句,卻是千古少有。

正是如此,我們才稱她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才華在十幾歲時就已經掩藏不住了。後來,她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寫出了流傳至今的佳句無數。

如果您想領略李清照的精神世界,想研讀她的經典詞句。建議您找到《李清照詞傳》仔細閱讀,肯定能感受到詞人的非凡才華。這套詞傳還包含有《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李煜詞傳》、《納蘭性德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

這套書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需79元,點擊下方連結就能購買。文人墨客的詩詞豈可用價錢衡量,精神食糧高過物質獲得,通過書籍我們還能了解到一代文豪們的奇聞趣事,與文化交心的機會不能錯過。

史淚總結:

李清照是典型的出名要趁早的女性代表,一首《如夢令》,讓她成為當時京城數一數二的女詞人,而她也不枉這一名號,後期創作了眾多風格不盡相同的詞句。

作為婉約派詞人代表,她卻有著獨立的思想和堅韌的性格。後期她的生活雖然流離,但是也從來不會在惡人面前低頭,更是運用智慧獲得了自由。這也是李清照的作品一直為世人所喜愛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關焦點

  • 李清照一生約留下八十首詩詞,這首詞雖然不著名,卻感動了千萬人
    李清照的詩詞作品雖然數量不多,但是每一首都堪稱經典,為我們留下了諸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聲聲慢·尋尋覓覓》和《夏日絕句》等等諸多膾炙人口的篇章。關於這首詞的創作背景一直存在爭議,有的人認為是李清照在和丈夫趙明誠長期分別之後,得知心上人即將歸來時寫下的;也有人認為是李清照在返回故鄉後,無奈與丈夫長久分別,當得知自己能夠返回京城時創作的。無論如何,這絲毫沒有影響這首詞的情感與思想,字字含情,句句帶春,讓我們為詞人純潔真摯的愛情熱淚盈眶。
  • 李清照16歲時,醉酒遊玩,寫了一首詞,開篇便是經典名句
    李清照與趙明誠不得不分開,這兩個人的生活也是比較坎坷了。之後的李清照就會四處去遊玩,才會有《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的生活,這是李清照在一次出去郊遊之後回憶的時候寫下的詞,但是卻又包含了思念之情。令人身臨其境的《如夢令》李清照的這首詞很短,一共才幾十個字,但是卻將她想要表達的感情展現得淋漓盡致。李清照經常想起之前去小溪邊上的涼亭遊玩,會一直玩到太陽下山的時候。那裡的景色很美,美到李清照都不知道回家的路是怎麼走了,也就是「沉醉不知歸路」。
  • 同樣是遊湖,李清照16歲時,和51歲寫的詞,意境截然不同
    而就是這兩首作品,成就了後世人眼中的李清照。前一首是李清照追憶16歲時候的遊玩之樂,且這一首,就讓她從此之後一作成名;後一首則是人過中年,51歲的時候的再次遊湖的心境,也使其成為了文壇上不朽的作品。這些時光,在李清照的記憶中,非常深刻,常常會回憶起。在這首詞作當中,字裡行間都充滿了少女心看世界的趣味。少女在湖中戲耍,黃昏時候的找路、劃小舟,還有一群的鷗鷺驚得噗嗤噗嗤飛起。
  • 李清照的這首詞一問世,便轟動了整個京師,為後世廣為傳誦
    宋神宗元豐七年,也就是公元1084年,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是文壇領袖蘇軾的學生。母親王氏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亦善於寫文章。在這樣一個文學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裡,李清照耳濡目染,加之聰慧穎悟,自小就才華出眾。王灼《碧雞漫志》: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
  • 青梅竹馬的戀人另嫁他人,多情的納蘭性德寫下這首詞,句句傷感
    納蘭性德也是一位多情之人,關於他的愛情故事民間有許多的版本,特別是他的初戀,有很多的評論家認為納蘭性德的初戀是府中的丫環,出身名門貴族的納蘭性德與普通人一樣,他愛得深沉,也愛得轟轟烈烈,還與府中的丫環相戀,這本身就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不過這段戀情並沒有結果,最終還是無疾而終。這是比較主流的說法,認為他的初戀是丫環。
  • 蘇軾在野外睡了一夜,醒來時在橋柱上寫下這首詞,成一首千古名作
    這段時間,他不僅在城東開墾了一塊坡地,獲得了「東坡居士」的別號,在平時閒暇之餘更是時常外出遊玩,寫下了很多經典的篇章,就像「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之語就是在此期間寫的。而筆者本期要介紹的這首詞,也是蘇軾在這段時期寫出的千古名作,下面就來和我一起走進流傳了900多年的經典。
  • 李清照未滿18歲時,寫了一首詞,名動京城,如今被改編成歌曲
    這首網絡大熱的《知否,知否》,出自於李清照年少所作的一首詞:《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當時的她還未滿十八歲,在父母的呵護寵愛下,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當時的她還是一個未成年的少女,雖然在文學上顯露出了自己的天賦,也小有名氣,但是還沒有到家喻戶曉的地步。
  • 李清照18歲寫下一首詞,驚豔詞壇,流傳至今,還被改編成流行歌曲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湧現出了不少的優秀人物,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文筆寫下了不少優秀的作品,給後世的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文化寶藏,比如李清照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李清照出生於書香世家,她父親李格非是進士出身,官至禮部員外郎,是當時極有名氣的作家,深受當時文壇宗匠蘇軾所賞識,常以文章相往來。母親王氏系出名門,高祖王景圖、曾祖王贊,都榮登進士,外曾祖父王準受封為漢國公,外祖父王珪在宋神宗熙寧時為中書省平章事,元豐時為尚書左僕射,都是執掌國家樞要的丞相,受封為岐國公。
  • 李清照的《聲聲慢》與《永遇樂》,哪一首詞才是她的代表作?
    李清照與父親在京城度過了自己的少年時代,優雅的生活環境和京城的繁華景象,激發了他的創作熱情。大家閨秀,聰慧過人。李清照少年便有詩名,「善屬文,於詩尤工,晁無咎多對士大夫稱之」。還在香閨之中,16歲的李清照就寫出了《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 新婚燕爾,蘇軾、李清照各自寫下一首詞,高級肉麻,卻又春風撩人
    蘇軾生於1037年,卒於1101年,而李清照生於1084年,卒於1155年。這也就表示在公元1084-1101年的這18年間,宋代詞壇的兩位史詩級大咖曾在同一片天空下棲居——李清照的青春偶遇了蘇軾的黃昏,而且是在同一座城市,當時的世界中心汴京。
  • 李清照這首詞寫桂花,別出心裁,句句霸氣,成為千古名篇
    今天介紹的這首詞是由著名詞人李清照所作。她在這首詞中歌頌桂花,詞中句句為桂花「鳴冤」,認為桂花這種植物應該被更多人所知曉、喜愛。李清照我們都很熟悉,她是宋朝極富盛名的女詞人。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是婉約派的重要代表詞人,在當時乃至今日的文壇上面影響力都特別大。今天這首詞中李清照描寫的主體是桂花。這是一種花朵很小,顏色又淡的花。因此很多人都常常注意不到。李清照注意到了,並讚嘆它高潔的品質,又以桂花自比,說明她是真的很喜歡這種花。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這首詞。
  • 18歲的李清照寫下一首詠梅詞,無一字不唯美,寫出了不一樣的梅花
    李清照是才女的代名詞,而且她在少女時代就寫下過很多的經典的詞作,尤其是這首《漁家傲·雪裡已知春信至》,那這首詞也是她18歲時的作品。所以這也是她早期比較重要的作品,整首詞情感細膩,寫得也是生動有趣;整個的上片是寫寒梅初放時的情形,下片又是寫自己賞梅時的心情,正是這種情景交融的描寫,使得這首詞顯得意境高遠,讀來令人讚嘆不已。
  • 李清照與夫君分別,思念對方寫下一首感人的詞,每一句都很深情
    少女時代的李清照就才華出眾,雖然她只是一介女子,在當時的宋朝並沒有什麼社會地位可言,但是因為出身書香門第,李清照博覽群書,父親也給她創造了很好的教育環境,所以李清照才能夠成為著名的詞人,才得以寫下這麼多流傳千古的名作。
  • 新婚不久的李清照,寫下一首詞「銷魂詩」,把丈夫羞得滿臉通紅
    古人都強調早婚早孕,李清照也是這樣,18歲就結婚了,可以說是女孩也是少婦,結婚後的李清照還是非常的幸福,在就新婚不久後的一個夏日夜晚,李清照與趙明誠像往常一樣飯後乘涼,一陣突如其來的風雨帶走了一整天的暑氣,李清照瞬間心情大好,於是想趁這良辰美景最舒適的時候,感受夫妻生活。但是害羞的她無法言說,便取來紙筆寫下一首閨房詞,交給了丈夫。
  • 這首詞寫在錦帕上,是李清照的出神入化之作,被稱為史上最絕
    李清照是宋著名的女詞人,是一位非常非常有才華的女子,被後世稱為「詞皇后」,受到後世多少女子的敬仰。李清照的詞有種婉約美但是又不悽哀,大氣,讀起來不禁令男子都覺汗顏,自成一家,且別具一格,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呢就是李清照的一首寫在錦帕上的詞,也被稱為史上最絕的《一剪梅》。
  • 新婚燕爾,蘇軾、李清照各自寫下一首詞,高級肉麻,令人心思蕩漾
    蘇軾迎娶王弗,李清照嫁給趙明誠,二人都曾為對方寫過一首閨中詞,肉麻得很高級。公元1054年,蘇軾19歲,王弗16歲,二人兩情相悅,喜結連理,蘇軾特地寫下一首詞,為新婚作紀念。蘇軾寫了《南鄉子》寒玉細凝膚。清歌一曲倒金壺。冶葉倡條遍相識。
  • 李清照晚年寫下一首悽美之作,字裡行間透露出憂愁傷感,直擊人心
    李清照的一生可以說是「大喜大悲」的一生,少女時期的李清照家境富裕、生活榮華,才有了李清照許多帶有「閨情」的詞作,成婚後的李清照一開始也算得上濃情蜜意、舉案齊眉,晚年卻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為此寫下了許多傷感的詞作。
  • 蘇軾、李清照在新婚之夜各寫下一首「洞房詞」:肉麻程度不分伯仲
    蘇軾和李清照雖然相差將近五十歲,但是都是宋朝優秀的詞人代表。非但如此,李清照的父親與蘇軾的交情匪淺。那兩人究竟是否見過面,我們也不知道,畢竟我們不是當事人。於是兩人喜結連理,在蘇軾19歲這一年娶了16歲的王弗。蘇軾還特地在新婚之夜特地寫下一首《南鄉子》,作為新婚禮物贈予了王弗。寒玉細凝膚,清歌一曲倒金壺,冶葉倡條遍相識。淨如,豆蔻花哨二月初。年少即須臾,芳時偷得醉工夫,羅帳細垂銀燭背。歡娛,豁得平生俊氣無。
  • 李清照為桂花打抱不平寫下一首詞,成為千古第一詠桂詞
    據說李清照非常喜歡桂花,她十分注重桂花的內在美,十分欣賞桂花的色淡味香,體性溫雅。只因為在讀《離騷》的時候發現屈原讚美了世間很多奇花異草,但唯獨沒有歌詠桂花的作品。因此李清照特意寫下這首詞,既為桂花打抱不平,也抒發了自己的一懷幽情。
  • 婚前婚後的李清照有何不同?三首詞分析李清照作品的「豔俗」
    據說這首詞是李清照早年的作品,但由於李清照的詞本來就記錄不全,這首詞的風格也與李清照後來的詞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也有不少大學者懷疑這個說法。 徐培均雲,此詞寫少女情懷,當為少年習作,似難與成年後詞風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