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這首詞一問世,便轟動了整個京師,為後世廣為傳誦

2021-01-11 慶餘說詩詞

宋神宗元豐七年,也就是公元1084年,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是文壇領袖蘇軾的學生。母親王氏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亦善於寫文章。在這樣一個文學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裡,李清照耳濡目染,加之聰慧穎悟,自小就才華出眾。王灼《碧雞漫志》: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

除了寫詩之外,李清照也開始在詞壇嶄露頭角。還是一個少女的李清照,卻寫下了一首轟動了整個京師的詞作《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據明代《堯山堂外紀》記載:當時文士莫不擊節稱賞,未有能道之者。如今我們來看這首詞,很顯然它成為了被後世廣為傳誦的著名詞作。那麼,李清照這首詞究竟有何魅力呢?

根據陳祖美編的《李清照簡明年表》,我們可以得知這首詞作於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後,也就是李清照17歲左右。這首詞的內容,主要描寫了李清照借宿酒醒後詢問侍女花事的情景,委婉地表達了她憐花、惜花的心情,體現出她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從藝術造詣上看,李清照這首詞對人物心理情緒的刻畫,最為傳神,也最為人所激賞,尤其是最後「綠肥紅瘦」一句。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詞的開篇兩句「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意思是說,昨天夜裡雨下得稀疏,風卻很急猛,我沉沉地睡了一夜,還是有未消散的醉意。若是單獨看這兩句,你很有可能會認為李清照是因為「雨疏風驟」而醉飲。但結合整首詞,我們便可以得知,她是因為擔心海棠花被風雨所摧殘,不忍心明天看到海棠花謝而醉飲。所流露出來的是李清照的惜花之情。

緊接著的兩句「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便更能說明李清照是因為惜花而醉飲了。你看李清照一醒來,就急忙詢問正在捲簾的侍女,我院子裡的海棠花現在怎麼樣了?有沒有被昨夜的風雨所摧殘而凋落?值得推敲的是,這裡侍女回答海棠花還是同昨夜一樣的前面,有一個「卻」字。這就說明侍女的回答是讓李清照意外的。

所以便自然而然地有了結尾「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即你知道嗎?你知道嗎?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啊。詞到了這裡,李清照惜花、愛花的心理情緒便被傳神地表達了出來。從她與侍女的對話,到最後既像是對侍女的反詰,也像是自言自語。我們可以知道李清照一方面不忍心海棠花被風雨摧殘,另一方面她又十分清楚到了海棠花凋謝的時節。所以這裡的口吻和神情是複雜和矛盾的。

另外,「綠肥紅瘦」,是這首詞的絕妙之筆。我們說「綠」代替葉,「紅」代替花,自然是兩種顏色的對比。而「肥」是形容雨後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是形容雨後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這是兩種狀態的對比。同時綠葉繁茂象徵著夏天的來臨,紅花凋謝象徵著春天的流逝,可見這短短4字,極具概括性,難怪歷來為世人所稱道。

綜觀李清照的這首詞,篇幅其實不長,僅有6句33字,但是它寫得曲折委婉,極有層次。從開始因為惜花而醉飲,到醒來的試問,從得到了回答後的不相信,到再次反問或自言自語,就這樣層層轉折,步步深入,將一個少女的惜花之情描繪的搖曳多姿。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但我想李清照這首詞的魅力,只一遍就足矣。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青州·青煙」故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在青州有個家
    青州,自古是神州重鎮,除了範仲淹、歐陽修等文學大家,還有一位文壇女將也在這裡書寫過浪漫的故事,她就是女詞人——李清照。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李清照生於書香門第,在家庭的薰陶下,小小年紀便文採出眾,十五歲時就寫出了為後世廣為傳誦的著名詞章《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 李清照轟動京師的詞,短短28個字豪氣沖天,才女當真不簡單
    李清照轟動京師的詞,短短28個字豪氣霸氣沖天,才女當真不簡單李清照對於這個攻擊她的言語什麼都沒有說,只是繼續按照自己的風格寫詩詞,從不模仿其他人。時間來到李清照丈夫去世之後,國破家亡之際,此時她無家可歸,寄居在親戚家,登上高樓寫下這首絕唱。
  • 李清照:才華傾世無出其右 卻少歷繁華、中經喪亂、晚景悽涼
    ,為李清照打下了良好的文學基礎,寫出了為後世廣為傳誦的著名詞章《如夢令》 。此詞一問世,便轟動了整個京師。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他們逃難至烏江時,得知這就是當年楚霸王項羽揮劍自刎的地方,李清照隨口吟出一首名垂千古的詩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趙明誠站在李清照的身後,聽著她一字一頓的沉重吟誦,面露愧色。
  • 這首詞寫在錦帕上,是李清照的出神入化之作,被稱為史上最絕
    李清照是宋著名的女詞人,是一位非常非常有才華的女子,被後世稱為「詞皇后」,受到後世多少女子的敬仰。李清照的詞有種婉約美但是又不悽哀,大氣,讀起來不禁令男子都覺汗顏,自成一家,且別具一格,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呢就是李清照的一首寫在錦帕上的詞,也被稱為史上最絕的《一剪梅》。
  • 看起來簡單,讀懂才知李清照有多牛
    李清照曾寫了一首《醉花陰》寄給丈夫趙明誠,這可愁壞了趙大公子,他閉門謝客,三天三夜廢寢忘食,一共寫了50首詞作,目的就是為了能超越妻子這一首而已。其次,她讓範仲淹的真愛粉服氣。範仲淹寫了首《御街行·秋日懷舊》,李清照仿了一首《一剪梅》,最後兩句大家應該聽說過: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 李清照霸氣側漏的詞作不少,這首為桂花討公道,14個字傳誦千古
    ,這些都變成了宛轉悠揚的故事,送給後世的人們。其實我們細細琢磨,每一種花,都是在他們的詞作中被賦予了很多精神、品格,以至於後世對這些花也有不同尋常的偏愛,所以桂花成了墊底的那個。至此,李清照看不過去了,寫了一首詞,為桂花打抱不平。這首詞叫《鷓鴣天·桂花》,藏在角落裡面的桂花終於有了出頭之日。
  • 李清照最有趣的一首詞,全篇33個字一氣呵成,最後一句更是調皮
    但這些都是她晚年的作品,其實李清照家學深厚,自幼飽讀詩書,18歲時已嶄露頭角,今天與打擊分享的這首詞,就是她的早期作品,很有趣的一首詞。一起來看《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首詞大概的意思就是說,常常想起當時玩到了太陽落山,醉的時候不知道回去的路了。
  • 婚前婚後的李清照有何不同?三首詞分析李清照作品的「豔俗」
    這裡以婚姻為界限,分別分析李清照婚前的兩首詞和婚後的一首詞。1、婚前作品廣泛被誤解的李清照「豔俗」詞:《點絳唇·鞦韆》如果一定要說李清照的詞有豔俗嫌疑的話,那可能說的是這首《點絳唇·鞦韆》。據說這首詞是李清照早年的作品,但由於李清照的詞本來就記錄不全,這首詞的風格也與李清照後來的詞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也有不少大學者懷疑這個說法。 徐培均雲,此詞寫少女情懷,當為少年習作,似難與成年後詞風相比。
  • 李清照一生約留下八十首詩詞,這首詞雖然不著名,卻感動了千萬人
    李清照的詩詞作品雖然數量不多,但是每一首都堪稱經典,為我們留下了諸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聲聲慢·尋尋覓覓》和《夏日絕句》等等諸多膾炙人口的篇章。關於這首詞的創作背景一直存在爭議,有的人認為是李清照在和丈夫趙明誠長期分別之後,得知心上人即將歸來時寫下的;也有人認為是李清照在返回故鄉後,無奈與丈夫長久分別,當得知自己能夠返回京城時創作的。無論如何,這絲毫沒有影響這首詞的情感與思想,字字含情,句句帶春,讓我們為詞人純潔真摯的愛情熱淚盈眶。
  • 晏殊的這首膾炙人口的詞,為什麼直到今天依舊被人們廣為傳誦?
    這句詞來自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首詞流傳至今,依舊會被大家廣泛傳頌呢?為什麼直到今天,依舊有許多人喜歡這一首詞呢?這是為什麼呢?提起晏殊,大家都會想起他的哪些詞呢?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浣溪沙》)?還是「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浣溪沙》)」?
  • 詞藻堆砌李清照:簡單明了的詞,寫出了非凡的意境
    一網友因吐槽《知否》歌詞而上了熱搜,認為這歌詞完全靠堆砌辭藻,邏輯不通,而且矯情。要知道,知否的歌詞」 昨夜雨疏風驟」可是出自於李清照的詞。而李清照是出了名的才女。要知道在當時,李清照的這首《如夢令》(就是昨夜雨疏風驟這一篇)一出來,就在京師引起了轟動,看過的文人墨客無不稱讚。其實我覺得這個評論的人沒文化地以為「昨夜雨疏風驟」和後面的「試問捲簾人」不是同一首詩裡的,是寫這首歌詞的人硬拼起來的,結果沒想到人家就是一首詩連起來的,李清照寫的,並且邏輯上也很相通啊。
  • 李清照的這首詞一個「花」字用了17次,沒想到懶散之下成千古名作
    從小在家庭的薰陶下,小小年紀的她便文採出眾,寫出了眾多詩詞,且她的性格開朗思想開放,不為古代的封建思想所束縛。  她曾有一首詞寫得極好,這首詞中包含了17個「花」字,這首詩便是《殘花》,「花開花落花無悔,緣來緣去緣如水。花謝為花開,花飛為花悲。花悲為花淚,花淚為花碎。花舞花落淚,花哭花瓣飛。花開為誰謝,花謝為誰悲。」
  • 李清照16歲時,寫下這首詞,句句是經典,在當時名震京城
    以少女之身姿卻寫出了當時名動京師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這才學令當時的文士大家讚不絕口。《堯山堂外紀》曾經記載當時的勝景:當時文士「莫不擊節賞,未有能道之者。究竟是怎樣的經典詞作,讓當時的文人墨客一致稱讚呢。不妨一讀。
  • 李清照經典的一首詞,開篇七字,便驚豔世人,讚不絕口
    才女李清照,她號稱易安居士,相信她的詞大家都略知一二。關於她的詞,相信很多人都拜讀過,後世人都稱李清照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詞風格清新素雅,一般用白描的方式來寫詞。通過李清照的詞,大家可以從中了解到李清照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女子,並且喜歡傷春悲秋。李清照這一生寫的詞有很多,經典和流傳甚廣的詞也是不少的。可以說李清照留下的詞在宋代詞壇可謂是舉足輕重的,從古到今,說到她的詞,後世人無不驚嘆不已。要說李清照的代表作,或者說她所創作的經典的作品更是數不勝數。
  • 李清照的這首宋詞曾備受爭議,至今存疑!
    李清照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她所傳世的宋詞雖不多,但每一首都是絕佳之作。她的詞通常言辭淺俗,卻萬萬能於淺俗之中生典雅之意,自然清淡,達到樸素之美的境界,她這種獨特的藝術風格被後世稱為「易安體」。自李清照以來,後來詞人很多模仿「易安體」作詞,以至於後人為李清照得作品輯錄的《漱玉詞》中多有偽作,千年來詞家爭議不斷。
  • 描寫憂愁的古詩詞,李清照的這首最能深入人心!
    《武陵春·春晚》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一首經典詞作。這首詞主要是通過對暮春時分景象的描寫,來表達李清照內心深處的憂愁和苦悶。全詞詞調深沉哀婉,寓情於景,塑造出了一個孤苦悽涼、無所依靠的才女形象。其中因「物是人非事事休」而產生的悲傷之情,最能深入人心,催人淚下。
  • 李清照一首很深情的詞,被林語堂翻譯成英文,文風優美,廣受讚譽
    李清照是南宋著名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濟南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李清照生活在北宋與南宋之交,因此其早期詞作多寫悠閒生活,而到後期,金兵入侵、李清照南渡,由於國破家亡,加之丈夫趙明誠去世,詞風轉為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我們今天介紹的這首李清照的代表作,寫於李清照南渡之後,情感基調悲涼哀婉。這首詞作便是《聲聲慢》。
  • 李清照的這首詞,看到雪中梅花而作,短短幾句,寫盡平生孤寂
    這首詞中時間跨度之大,感情跨度之深,都是在其他作品中不常見的。人到晚年,回顧自己這一生的經歷,一字一眼中仿佛都跳動著詞人生活的脈搏,迸發著詞人熱烈的情感,也是詞人飽經滄桑命運多舛的真實生活的寫照。上片描寫了詞人往昔生活中對於賞梅的回憶,詞人將這回憶分為了兩層。先是憶起自己早年賞梅的情景和高漲的興致,那時少女心事純真活潑,歡樂閒適,然後筆鋒一轉,心緒變得尤為不同。雖然折下了一枝梅花握在手中,但卻沒有好心情去賞玩,只是漫不經心放在手中搓揉。
  • 李清照這首詞,意境優美,其實模仿了範仲淹,原句卻鮮有人知
    人們歌頌它、讚美它,它集世上所有美好、純粹為一身。今人作歌曲、寫小說、拍攝影視作品讚揚它,古人則寫詩填詞、編戲曲唱詞、傳神話故事來傳頌它。而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的婚姻,本身就是極其動人的愛情故事。這對年輕人結婚後,發現彼此志同道合,有說不盡的話題和愛好,好似知音,所以非常恩愛。
  • 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李白這首詞被譽詞家鼻祖,後世卻對作者存疑
    這首詞是圍繞著一個女子的相思之情來展開。「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詞甫一起筆,就為全篇定下了悽楚感傷的基調。娥,是古代秦晉之間對美貌女子的稱呼。秦娥,指的便是秦地的女子。這裡用到了一個典故:相傳,秦穆公的女兒弄玉喜愛吹簫,後來便與善於吹簫的仙人蕭史結合,一道乘著鳳凰歸去,令人羨慕不已。詞人在這裡,卻是將這個典故反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