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最美公主劉解憂:和親烏孫,一女侍三夫,五十年後終歸故鄉

2021-02-08 菜菜說文史

長安城外,一隊車馬正在緩緩駛來;

城門之下,文武百官已列隊等候;

未央宮內,皇帝起駕,向著城門而去。

漢宣帝劉詢帶著百官,以最高的的規格,只為迎接一位遠行的公主的歸來。

五十年前,漢武帝一紙詔命,年僅20的她,告別了長安,告別了親友,作為和親公主遠嫁西域。

五十年來,她下嫁三代烏孫國國王,只為維護大漢和烏孫國的關係。

她為了大漢立下了不世之功,她的事跡千年之後依然讓人感慨不已。

這位傳奇的公主,就是著名的和親公主——劉解憂。

01

劉解憂出身皇族,祖父是楚王劉戊。原本她可以成為一個真正的公主,衣食無憂,受人尊重。奈何命運無常,劉解憂還未出生,他的祖父劉戊就因為參與「七國之亂」,兵敗自殺身亡,整個家族,也因此淪為罪人。

罪臣之孫的身份,從小就讓劉解憂受盡了白眼和不公平的對待。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劉解憂,沒有因此變得內向、自卑,反而讓她變得更加敏銳,早早就練就了察言觀色的本領。

作為罪臣的後代,劉解憂的命運早已註定。成年之後,或是做為和親公主遠嫁西域,或與是功臣成婚。

公元前101年,作為下嫁烏孫國國王的細君公主因為無法適應西域的生活,出嫁五年後鬱鬱而終。

細君公主死後,烏孫國王岑陬又向漢武帝提出了和親的請求,漢武帝決定再以公主下嫁。而這一次,重任落到了已經長大成人的劉解憂身上。

漢武帝下詔,封原楚王劉戊之孫女劉解憂為解憂公主,送予烏孫國王岑陬為妻。

既然無法改變,那就只能是坦然面對。面對漢武帝的詔命,解憂公主坦然接受。雖然她是罪臣之後,但是在她的內心卻依然渴望著能為大漢做出一些貢獻。

解憂公主不知道的是,在遙遠的烏孫國,等待著她的是茫茫戈壁,是凌冽寒風,更錯綜複雜、勾心鬥角的皇室鬥爭。

02

來到烏孫的解憂公主,被封為了右夫人。她並不是岑陬唯一的夫人,他的身邊還有一位左夫人,是一位匈奴公主。

解憂公主心裡非常的清楚匈奴公主是她在烏孫最大的敵人。她們爭奪的不是一個男人,更是一個國王,一個王國。誰更受寵愛,影響著烏孫國與漢朝和匈奴哪邊的關係更為親近。

然而,或許是因為語言不通,風俗習慣相距太大。在嫁到烏孫的前幾年,解憂公主並不受寵,相反是匈奴公主,為岑陬生了一個兒子,取名泥靡,被立為烏孫國的繼承人。

烏孫與匈奴的關係日漸親密,而與大漢日漸疏遠,或許解憂公主會在不受寵中渡過餘生,然而不就之後事情出現了轉機,國王岑陬病重。

自知時日不多的岑陬,看著自己的獨子泥靡實在是太過年幼,無法繼承王位。於是立下遺囑,讓堂弟翁歸靡繼承王位,等到泥靡長大之後再將王位歸還。不就之後,岑陬去世,翁歸靡繼位,史稱肥王。

按照烏孫的習俗,新王繼位之時,要收上前任國王的夫人為妻。就這樣,匈奴公主和解憂公主依然是烏孫國王的左右夫人。

03

或許是解憂公主已經適應了西域的習俗,又或許是肥王與她憂情投意合,再婚之後的解憂公主備受寵愛。她與肥王一共生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肥王對解憂公主關懷備至,言聽計從,烏孫與大漢的關係也因此日漸親密。

與此同時,因為絲綢之路的繁盛,大漢與西域各國的往來日益密切,在各國之間的影響力也日漸加深。為了加強西域各國與大漢之間的聯繫,解憂公主主動與各國溝通,並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解憂公主的長子貴靡被立為烏孫王儲;莎車國國王去世,王位無人繼承,國內貴族決定迎接解憂公主次子萬年為國王,為的是他身上一半的漢室血統;龜茲國王降賓幾經努力求得解憂長女弟史為妻,深以作了漢家的外孫女婿為榮。

大漢的和親政策,在解憂公主的努力下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04

幾家歡喜幾家愁。解憂公主的風光,西域各國與大漢的親密,讓一個國家十分不滿,那就是匈奴。

匈奴王庭不斷地向烏孫施壓,要求烏孫斷絕與大漢的聯繫,但是卻都以失敗告終。最終匈奴單于聯合車師國發兵烏孫,要求肥王交出解憂公主,並與大漢斷交,否者就血洗烏孫。

面對兩國聯軍,肥王雖有心抵抗,但是烏孫的實力卻是遠遠不足以對抗,解憂公主只能向娘家求援。接到求援信之後,漢朝上下厲兵秣馬,準備派兵支援。然而,大軍為未,漢昭帝劉弗陵猝然離世。

皇位的交替,讓漢朝無暇顧及烏孫。解憂公主再一次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從漢昭帝駕崩到漢宣帝登基的這幾個月,解憂公主和烏孫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刻。匈奴一次次的侵犯烏孫,奪取了車延和惡師地區,烏孫岌岌可危。

解憂公主和肥王再次上書,請求漢朝出兵救援。肥王表示將調集烏孫內的五萬精兵,與漢朝軍隊共同抗擊匈奴。朝政穩定之後,大將軍霍光當機立斷,派兵十五萬,兵分五路救援烏孫。

在匈奴的心中,依然殘留著衛青、霍去病留下的陰影,面對漢朝大軍,根本就沒有正面交鋒就一路向北潰敗,此時的烏孫軍隊趁機出擊,半路截殺。

公元前71年,漢朝校尉常惠和肥王率領烏孫兵從西面進攻,一路打到了匈奴右谷蠡王庭,俘獲了匈奴王族、貴族、大臣等共計四萬餘人,牲畜七十多萬頭。烏孫將所有的收穫的據為己有,實力大漲。而匈奴經此一役,損失了十分之三的人口,由盛轉衰,逐漸退出了西域的舞臺。

05

與匈奴一戰之後,烏孫國在西域的勢力大漲,與大漢的關係也變得更加的密切。為了進一步加強兩國之間的關係,公元前64年,肥王上書漢朝,請求為自己的長子元貴靡再迎娶一位漢家的公主。

接到請求之後,漢宣帝經過挑選,解憂公主的侄女劉相夫被選中,隨後被封為公主,並讓她到長安上林苑居住,學習烏孫語言習俗,為成為未來新的烏孫國母做準備。烏孫與漢朝的關係,正在朝著一個更親密的方向發展。

奈何世事難料,送親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從長安出發,抵達敦煌準備出關之時,烏孫國傳來了一個噩耗:肥王翁歸靡病逝,烏孫國陷入王位爭奪之中。

原來,肥王病逝之後,沉靜了幾十年的王子泥靡終於耐不住寂寞了,他站出來說王位本就屬於自己,肥王只是暫代。現在肥王已死,他才是正統的繼承人。在這場王位的鬥爭之中,烏孫的貴族門最終選擇了遵從前代國王岑陬的遺願,擁立泥靡為王,史稱狂王。

在觀望的人馬得知繼承王位的不是元貴靡時,單方面取消了婚約,返回了長安。如此一來,解憂公主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之中。

有時鬥爭就是這麼殘酷,因為一次變革,解憂公主幾十年的努力即將付之東流,烏孫與大漢之間的親密關係即將土崩瓦解。

面對這樣的局面,解憂公主沒有坐以待斃,任由其發展。為了遵從烏孫的習俗,更為了維護漢在烏孫的勢力,已經年過半百的解憂公主決定,再嫁狂王泥靡,嫁給這個她名義上的兒子。

嫁給狂王之後的解憂公主,努力著維護著漢與烏孫的關係,同時也在尋找機會。泥靡性格狂妄且行事兇殘,所以才會有狂王的稱號。他繼位之後,倒行逆施,搞得全國上下對他是怨聲載道。同時他與同母異父的弟弟烏就屠的關係還十分的惡劣。

經過長時間的等待之後,解憂公主認為除掉狂王的時機已到。於是她派出跟隨她多年的侍女馮嫽去遊說烏就屠聯手刺殺狂王。然後聯繫出使烏孫的漢朝使臣擺下了一場「鴻門宴」。

然而「鴻門宴」的結果似乎都不太理想。宴會之上,漢使派人刺殺狂王,沒想到刺偏了,狂王受傷逃出。逃出之後的狂王馬上帶兵報復,雙方兵戎相見。烏就屠趁亂逃跑,而解憂公主和漢使被狂王圍困在烏孫都城赤谷城。

所幸漢朝西域府發兵解圍,狂王看在漢朝的面子上才撤兵。

06

這是漢朝第一次幹涉烏孫國的內政,雖然是以失敗告終,但是卻使得烏孫陷入內亂之中。

之後的時間裡,狂王失勢,烏就屠起兵叛變殺死狂王。烏就屠借母家匈奴之勢想統領烏孫,最終卻被女外交家馮嫽勸降。

最終烏蘇一分為二,解憂公主的兒子元貴靡為大昆彌(烏孫國王的稱呼),統領五分之三的國土,烏就屠為小昆彌,統領五分之二的國土。

而此時的解憂公主,已經年近古稀她回想起當年來到天山腳下時,正值青春年少,為了大漢的江山,為了兩國的友好,她付出自己的一生。

然終究是故土難離,雖然在烏孫生活了五十年,但是在解憂公主的心中,沒有一日不思念故土。

也許,是該回家了。

公元前51年,解憂公主上書漢宣帝稱:

「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

解憂公主回歸當日,天子親迎,百官相拜

公元前49年,回歸長安兩年之後的解憂公主與世長辭。

結尾

在歷史的璀璨畫卷之中,留下輝煌一筆的人,除了馳騁沙場的鐵血男兒之外,還有許多像解憂公主這樣的紅粉佳人。

她們用自己的溫柔奉獻、機智勇敢,在另外一個戰場上書寫著不朽的詩篇。

end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浠先生】。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讚轉發,謝謝~

相關焦點

  • 讓人懷疑穿越的公主:解憂公主,在烏孫生活半個世紀,一女侍三夫
    同樣是大漢的和親公主,解憂公主從烏孫回到大汗的時候已經七十多歲,去世十六年後,才有了昭君出塞的故事。解憂公主的身世劉解憂,祖先是漢高祖的劉邦的四弟,為劉邦的大業立下汗馬功勞,被劉邦封為楚王。當時的楚王府名聲顯赫,但是到了劉解憂爺爺那一代,他爺爺是個只知走馬觀花、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還趁著七國之亂謀反。從此開國功勳就變成了罪臣之後。
  • 西漢和親史上比王昭君功勞更大最傳奇的劉解憂公主
    同時,西漢為拉攏烏孫國,從外交上圍攻匈奴,漢武帝對烏孫國採取和親政策。烏孫國是西域最重要國家之一,在今甘肅境內敦煌祁連間遊牧,北鄰匈奴人,後遷至伊犁河流域,是西域僅次於匈奴的大國,控弦之士十餘萬。劉解憂公主的傳奇人生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宗女細君公主嫁烏孫昆莫獵驕靡,細君公主鬱鬱而終。
  • 【西域•印記】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西嫁烏孫
    烏孫與漢政府的日益親密,對於匈奴一直以來對西域的控制是一個沉重打擊,這自然引起匈奴奴隸主貴族的恐慌和仇視,他們認為只有除掉烏孫公主才能離間烏孫與漢目前的這種友好關係。公元前71年,為維持其西域的統治,匈奴並發騎兵佔領車師,與車師聯兵,大舉西伐烏孫,威脅烏孫交出解優公主和漢廷斷絕一切關係。解憂公主與肥王立即上書昭帝,報告匈奴在西域的軍事動向,並請求漢朝派兵,共擊匈奴。
  • 西漢解憂公主為什麼要殺死第三任丈夫?解讀公主和親後的難堪命運
    公元前101年的都城長安,高聳的宮牆隔斷了宮外熙熙攘攘的人群,漢武帝緊皺眉頭,端坐在桌前。嫁去烏孫五年的細君公主病逝了,為了維護和烏孫的關係,勢必要再選一位公主嫁過去和親。幾天後,一位宮人帶著聖旨來到楚王府,很快,侍女馮嫽告知了正在撫琴的劉解憂。正值花季的解憂公主雖然對那片未知領域充滿恐懼,但自知皇命難違,她不得不接下這個大漢公主的尊貴頭銜。
  • 解憂公主——促進大漢與烏孫友好聯盟的奇女子
    漢代這裡是西域都護府轄下的烏孫,讓我們就從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開始,踏入滾滾的歷史長河之中,去尋找那遠去千年依然鮮活如初的故事。在漢與匈奴的較量中,烏孫國承受著來自雙方的壓力和拉攏,始終舉棋不決,搖擺不定。張騫二度出使西域來到烏孫,帶來了漢武帝遣公主下嫁與烏孫結為兄弟之邦的願望,於是元封六年(前105年),江都王劉建的女兒劉細君被封為公主,下嫁烏孫國王昆莫,後鬱郁以終。
  • 歷史解說:漢朝公主在古國「烏孫」一嫁三夫,促成河西歸漢,她才是第一公主
    幾十年間烏孫一直都臣服於匈奴。烏孫在匈奴的支持下襲擊月氏,迫使大月氏南遷,烏孫佔據了巴爾喀什湖以東和以南地區。強大起來的烏孫疆域從天山以北到塔爾巴哈臺山,也稱為「北山」,在今天的中國和哈薩克斯坦邊境。西到準噶爾盆地南面的瑪納斯河,東到巴爾喀什湖及以南地區。烏孫以「赤谷城」為都,赤谷城在今天烏什縣西北的「真珠河」南岸。強大起來的烏孫不再事事聽從匈奴。
  • 解憂公主為國解憂
    A劉解憂是第九個遠嫁的漢公主,其祖上劉交是高祖劉邦的弟弟,劉邦有兄弟四人,老大死的早,老二不成器,老小劉交則是一個儒家學派的文人,且能文能武,與蕭何、曹參都曾是劉邦的左膀右臂,西漢建國後被封為第一代楚王。
  • 那些風骨傲然的古代女子—劉解憂與馮嫽
    她們似姐妹又不是姐妹,似朋友又不是朋友,可是她們的關係卻更加牢不可破。在這遠離故土的地方,她們是彼此的依靠,沒有了對方,剩下的路,便只能冷冷清清孤獨前行。所以,即使馮嫽成了馮夫人,她最親近的人,依然是劉解憂,她最常出入的地方,依然是皇后的氈房。一切都和以前一樣,唯一不同的是,她們談論的話題可能會更加寬廣。
  • 解憂公主的悲涼人生:流落異國五十餘年,歷經四朝三嫁.
    烏孫國原居住在祁連山附近,後被匈奴趕到今新疆溫宿、伊寧一帶,與匈奴一向是世仇。漢武帝遣使烏孫國,表示願送公主下嫁,結為兄弟之邦,共制匈奴。公元前105年,漢武帝封江都王的女兒細君為公主,下嫁烏孫國王昆莫。兩年後,昆莫一病不起,由於他的兒子已死,由孫子岑陬繼承王位。按照習俗子孫要繼承祖父的妻妾。而在中原長大的細君公主無法接受,向漢武帝請求歸國。
  • 解憂公主:解大漢西域之憂
    漢武帝聞此歌后,心生憐憫,每年都派遣使者帶上錦繡帷帳、美味佳餚等物品前往烏孫去慰問劉細君。不久,獵驕靡去世,其孫軍須靡繼立為王,劉細君再次成為軍須靡之妻。烏孫國這種祖孫共妻的風俗,讓細君難以接受。太初四年(前101年),和親僅五年的劉細君,便在鬱鬱寡歡中死去。細君公主死後,烏孫王軍須靡再次向漢家求親。
  • 解憂公主:歷史遺忘的一抹紅
    一時間,滿城風雨,朝中公主、貴族千金紛紛逃避,沒有哪家女兒願意離家千裡,遠赴那黃沙戈壁,常年忍受風雪的欺凌,對於長安城中的大家閨秀們,簡直就是人間地獄。 漢武帝無奈之下,似乎想起了久被遺忘的罪臣之後,劉解憂。
  • 細君與解憂,兩個漢宗室女人的烏孫情緣
    細君公主是漢朝歷史上,第一個有名有姓跟外國通婚的女子,她初步推開了漢與烏孫建立相對平等外交關係的大門。時至今日,我們已經無從了解細君公主更多的細節,但在我心中,她是一隻象徵和平的白鴿,為友好邦交而來。劉細君去世後,漢武帝又把楚王劉戊的孫女劉解憂嫁給了烏孫王岑陬——老王昆莫已死。岑陬不但娶了劉解憂,還娶了個匈奴女人,生有一個兒子,名喚泥靡。
  • 昭蘇--烏孫故國
    而我來到此地,更想尋找的,是烏孫公主劉細君的墓地。劉細君,史稱江都(今揚州)公主,西漢江都王劉建之女。從長安城到烏孫國(還有一說是從揚州出發),以當時的交通工具,可以想像路途之漫長艱辛。「公主築一宮室於夏都"(今昭蘇草原),太初三年(公元前101年),細君病故。據專家考證,公主就安葬於夏塔鄉南3公裡處的草原上。2005年10月,當地政府為細君公主豎立了墓碑。2006年,我們繞了許多路,終於來到了公主的墓前。看著這長滿了荒草的一座土丘,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上面,分明還清晰地被踏出一條小路.
  • 和親「公主」劉解憂,教你一手爛牌如何打出了王炸四個二
    今天我們來說說《封建女寡婦的多彩人生》~和親公主劉解憂。劉細君在和親烏孫五年後憂鬱而終,她去世後,漢朝派到烏孫接替的女子,就是劉解憂。劉解憂在出身上與劉細君半斤八兩,但性格一點都不一樣,自然,也就走出了不一樣的人生。
  • 歷史上的解憂公主
    可想而知,像烏孫國王娶兩個皇后,左夫人是匈奴公主(以左為尊),右夫人是漢朝公主的時候,漢朝公主的日子將是多麼難熬。解憂是楚王戊的孫女,其實很倒黴,她先後嫁給了三代昆莫(有時也叫昆彌,相當於國王)。烏孫的昆彌岑陬軍須靡向漢朝和親,娶了她之後,沒多久就去世了,去世前,他把王位傳給了堂侄翁歸靡,約定自己的兒子泥靡是下一任繼承人。
  • 伊寧漢家公主劉細君
    《第一位和親公主——儀徵劉細君》,全文如下:悲愁歌作者:劉細君(西漢)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孫王。這首《悲愁歌》被譽為「邊塞第一詩」,見於《漢書》,作者劉細君 ,西漢江都國公主。西漢江都國範圍約為今儀徵、揚州、江都、高郵區域,劉細君祖陵——江都王劉非之墓,位於儀徵市新集鎮廟山村。公元前122年前後,也就是漢武帝元狩元年前後,劉細君出生於江都國(約為今儀徵、揚州、江都、高郵區域)。
  • 大漠朔風中飛舞的鮮紅嫁衣(二)解憂解憂,戰火休
    在遙遠東方的一位漢朝女子,恰恰就扮演了一回這樣的小蝴蝶,導致了位居絲路兩旁的一系列國家的劇變。公元前121年,一個小女孩的出生,使一家破落的貴族興奮不已,他們希望這個在國家剛剛獲得一場大勝仗後就出生的小女孩,能給這個已在黑暗中沉淪太久的家庭帶來希望之光,於是他們就給這個新生的女嬰取名「劉解憂」。誰知, 18年後,他們的期望果然成真。
  • 解憂公主
    太初四年(前101年),劉細君去世,漢武帝再以劉解憂為公主,嫁給軍須靡為妻。軍須靡與胡人妻子所生之子泥靡年幼,軍須靡臨死前,把國事託付給堂弟翁歸靡,說:「泥靡長大後,便把政權歸還給他。」翁歸靡繼位後,號稱肥王,仍與劉解憂通婚,生有三子二女:長子元貴靡;次子萬年,為莎車國王;三子大樂,為烏孫左大將;長女弟史是龜茲國王絳賓之妻;小女兒素光是烏孫若呼翕侯之妻。
  • 中亞史:烏孫
    常惠送少主行抵敦煌,聽到昆彌翁歸靡已死,烏孫貴人立軍須靡之子泥靡為昆彌,號狂王。宣帝得知後,召還少主,婚事作罷。解憂公主又與狂王成婚,生一男名鴟靡。解憂公主與狂王不和,這時候烏孫貴人也分為親漢與親匈奴兩派。解憂公主謀殺狂王不遂。兩派勢將幹戈相見,狂王之子將公主和漢使圍於赤谷城中數月。西域都護鄭吉發諸國兵援公主。翁歸靡與匈奴婦所生子烏就屠襲殺狂王自立為昆彌。
  • 細君遠嫁與解憂和親
    無萬般無奈之下,細君公主只得再嫁烏孫國的新昆彌,並生下一女兒取名叫「少夫」。細君公主在烏孫國長期思念漢朝,整日鬱鬱寡歡,再加上又不適應烏孫國的生活習俗,僅僅在烏孫國5年就病逝了。解憂和親細君公主病逝後,烏孫國派出使者向漢武帝求親。漢武帝選派「七國之亂」中,反叛的楚王劉戊的孫女劉解憂,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解憂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