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普門(不二觀音)

2020-12-16 跟著糰子聽老歌

〝不二觀音〞在三十三觀音中位列第三十一尊。〝應身相〞為不二觀音的〝化身相〞是〝緊那羅身和執金剛神身〞的示現。

《普門品》曰:「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喉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現之而為說法。」,《入愣伽經第八》中有『金剛密跡常侍隨衛』,執金剛神觀音是佛的守護者,而且是佛垂跡的應化身,是本地門亦是垂跡門,以系跡身故,依本跡不二之義,稱為不二觀音。

〝不二〞解釋為一切現象應無分別,或超越各種區別沒有第二,萬物同一的意思。此尊法相,雙手相叉或低垂,在水中立或坐於蓮葉之上,身著天衣,飄然自得地浮於水面。  

不二之意,意即「沒有第二個」之義。亦即萬物同一之意,諸多神佛之間的關係,皆堅守此一原則。

例如觀音內院二千八百六十尊神佛菩薩,皆統稱為觀世音。而顯現於外者,大部為外院之菩薩。亦同以「觀音」名號示現,這就是不二尊稱。此尊形象,為兩手相交叉,乘一片浮於水面之蓮葉。或認其為執金剛神身,是諸佛護法神。此系跡身故,系本跡不二之義,而稱不二觀音。  

佛教中常講到「不二法門」,就是指學佛法或學習某種學問技術,唯一無二的方法。因此,秉持著不二,堅定學習之願心,修學任何學術,或護持三寶,研習佛法,同義之理。學佛修行,擇定目標,意志堅定,儲備信心堅忍不拔,對一切事物狀態應無分別。學習某種學問、技術,習法等,不執偏見。「不二」:不二即不異,不二法門指成就任何事務,唯一無二的途徑與方法。  

「不二觀音」表《普門品》中三十三身之「執金剛身」。如遇眾生「應以執金剛身得度者 觀世音菩薩即現執金剛身而為説法」。〝金剛〞是比喻質地十分堅固的東西,堅實牢固之義,任何困難,如有金剛之力,必斷疑惑,長於善行。以金剛之堅固比喻佛之法身,為金剛不壞之身。  

據載「執金剛神」的由來,在很久以前一位轉輪聖王,娶太太生了一千個兒子,因壽命長,再取一個妻子,又生了兩個兒子,名「法意」、「法念」。兩位王子中,「法意」發誓若一千個哥哥成佛,當為金剛力士,守護佛法,親近佛,聞諸佛之秘密事跡。另一位王子「法念」發願,每當有佛出世,他就去擁護佛法,供養三寶。  

觀世音菩薩示現,應該用「佛教守護神」的身份,方可度脫眾生者,就現出守護佛法之神,「執金剛身」為其說法,令眾生速能得解。觀世音菩薩三十三像,法像雖各有異,但是關懷眾生的慈悲心,卻都是「不二」的。  

典故:  《佛祖統記》載:「梁釋道融。獨宿旅舍,彼時,天落大雪,其凍無比,至半夜方才睏倦入眠。剛欲合上雙眼,忽見有無數鬼卒,出現榻前。中有一鬼將,身披盔甲,腰佩寶刀,身形高大雄偉,走到床前,粗暴地厲聲說道:「君為何方鬼神,見著本將軍,何不參拜?」言畢,急令鬼卒拖曳釋道融下地。諸鬼卒即將動手,他趕忙虔誦「觀世音」聖號,初誦一句,即見所住床後有一天將,身高丈餘,身穿黃色戰袍,手執金剛杵,撲向鬼將。眾鬼大吃一驚,急作鳥獸散,鬼將避之不及,身被金剛杵擊中,甲冑為之碎裂,化作灰塵。眨眼間,執金剛神即消逝無蹤。」  又據《天竺志》云:「宋太宗雍熙三年〈西元九八六年〉五月。大將曹彬有歧溝之敗,見辱於契丹。帝以兵敗寇迫,形勢險惡。內心深感煩憂。於是,派遣內使,赴上天竺。虔誦祈禱觀音菩薩,請求解救,不久之後,派齊賢途有代州之捷。是時諸將夜戰,遙見火光中有金甲大將,高數丈許,立於雲端。持赤幟指揮,軍心為之大振,虜騎望之。俱時膽顫心驚,爭相奔逃,以致潰不成軍,國土方得轉危為安。」  

贊偈:  圓融不二觀世音,普救眾生施無畏;金剛教化覺岸回,無上妙淨蓮池會。

相關焦點

  • 觀世音菩薩普門(合掌觀音)
    〝合掌觀音〞在三十三觀音中位列第二十九尊。〝應身相〞為合掌觀音的〝化身相〞是〝婆羅門身和阿修羅身〞的示現。《普門品》曰:「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喉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現之而為說法。」此菩薩為立像,以其虛(空)心合掌之故,稱為合掌觀音。
  • 觀世音菩薩普門(琉璃觀音)
    〝琉璃觀音〞在三十三觀音中位列第二十三尊。〝應身相〞為琉璃觀音的〝化身相〞是〝童男身和自在天身〞的示現。琉璃觀音,又稱作「高王觀音」、「高王觀世音」、「香王觀音」。《普門品》曰:「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
  • 觀世音菩薩普門(青頸觀音)
    〝青頸觀音〞在三十三觀音中位列第十四尊。〝應身相〞為青頸觀音的〝化身相〞有說是〝婆羅門身〞,亦有說是〝佛身〞的示現。青頸觀音,乃梵文 Nila kantha 的譯意。漢譯為抳羅健詑、儞羅建、羅建制。乃觀世音所變化現示之明王也。
  • 觀世音菩薩普門(德王觀音)
    德王觀音〞在三十三觀音中位列第十一尊。〝應身相〞為德王觀音的〝化身相〞既是〝梵王身〞。亦有化身相為〝長者身〞之說法!形象德王觀音坐於巖畔,右手持菩提葉,表示三十三化身之梵王身,象徵著官祿。觀世音菩薩三十三像所代表的意義,前面十像列舉部份提供大眾了解,具滿懷慈悲,行於娑婆世界,濟度苦惱眾生,善行圓滿的─「觀世音菩薩」。  天下的父母親都是觀世音菩薩,有求必應。「父母疼子長流水」,父母愛子女的心是永遠不變,所以孝道是人人必須心系認知的。父母養育教導,應報劬勞之恩。
  • 觀世音菩薩普門(水月觀音)
    〝水月觀音〞在三十三觀音中位列第十二尊。〝應身相〞為水月觀音的〝化身相〞既是〝居士身〞,亦有〝闢支佛身〞之說法!水月觀音,乃梵文 Tankasri 的譯音。屬於三十三觀音之一。據稱,此乃觀世音一心觀水相的應化身。
  • 觀世音菩薩普門(眾寶觀音)
    觀音菩薩示現長者身為眾多的長者說法。因為長者地位崇高,因此要化現長者的身份為他們說法,以仁民愛物的法門使其成就。又有些長者,雖自身不希望成為長者,但還是要以長者的身份來感化他們,才能使他們信伏,所以觀音菩薩就投其所好,現長者身為其說法,以便使其接受教化。
  • 人間天宮「不二門」(不二門國家森林公園簡介)
    不二門,取自佛家「不二法門」之意,清乾隆三十四年觀音廟建成,從此不二門成為湖南省著名的佛教勝地。「不二門」如斧斫神劈,石林天成,壁開如屏,壁上鐫滿歷代文人的詩詠。正門的右壁上有沈從文先生題寫的「石門天鑿」四字。
  • 觀世音菩薩誕辰 農曆二月十九
    ,觀音菩薩又稱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等名。若靠門左側行,則先以左腳入,右側行則右腳先入。2.除佛經、佛像及供物之外,其餘不可帶入。3.唯有誦經、禮佛、打掃、添油香時方可進入,不可:以佛殿為通道,任意穿梭遊走。4.進殿之前當先淨身心,洗淨雙手,進入時不可東張西望、到處觀覽,禮拜後方能瞻仰聖容,默念偈云:若得見佛,當願眾生,得無礙眼,見一切佛。5.於佛殿內只能右繞,不可左旋,以示正道。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施藥觀音)
    〝施藥觀音〞在三十三觀音中位列第九尊。〝應身相〞為施藥觀音的〝化身相〞既是〝毗沙門身〞!菩薩坐於池邊,右手託頰,倚於膝上,凝視著面前的蓮花。表示菩薩無時不在惦念世間疾苦,考慮拯救眾生。又常施予良藥,除治眾生身心兩面病苦。施藥觀音因能施予良藥,除治眾生身心病苦而得名。
  • 觀世音菩薩救世精神
    (見大正藏圖像第九)  問:千手千眼表示如何?答:劫梵王下生海中千蓮葉出生,其上千眾生生,其中為王人,千手千眼具足,依此意歟雲!  問:掌中千眼心如何?師雲,千手,一一三昧地門也,以千手配二十五有,以四十配一有,掌中眼即照二十五有施利益心也,眼即照義也。
  • 觀世音菩薩的感應——馬郎婦觀音的示現
    一心持念觀音聖號,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既是觀世音菩薩尋聲救度的大悲大願,同時也是娑婆眾生受持觀音善法的不二因緣。在觀世音菩薩無量應化身的感應事跡之中,馬郎婦觀音的故事和啟示,值得今天的佛弟子來深入思考。
  • 維基精選:【觀世音菩薩】
    祂可以化身為佛、闢支佛、聲聞、梵王、帝釋、自在天、大自在天、天大將軍、毘沙門、小王、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婦女、童男、童女、天、龍、夜叉、幹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執金剛神等等。其餘各種典籍中觀音菩薩各有化身,甚至有三十三觀音之說,是大乘佛教對觀音應化的三十三種形象的稱呼。
  • 觀音誕,揭秘「觀世音」名號
    「觀世音」(見《法華經》、《悲華經》、《楞嚴經》、《維摩詰經》、《請觀音經》、《觀無量壽佛經》、《大悲心陀羅尼經》等)。「觀世自在」(見《大日經》)。「觀自在」(見《般苦心經》、八十《華嚴經》、《解深密經》、《十一面神咒經》、《不空羂索咒心經》等),此外尚有「觀音」、「觀音聲」、「觀世音自在」、「聖觀自在」等譯名,而以「觀世音」和「觀自在」之名影響最大,運用最廣,分別代表了舊譯和新譯之極至。但在傳統習慣上被教界和民間所普遍稱用的,仍為舊譯 ——「觀世音」。
  • 遇見劉年,不二門
    只是,沒有他挨的痛多,沒有他受的傷多,沒有他走的路多,沒有他籃球打得好,沒有他讀的書多,沒有他熬的夜多……沒到過西藏和北京,沒有鉛印的文字……只是我們共同走過一截時光,一些彎彎曲曲的石板路,在不二門。不二門,安靜地接納著我們,有觀音廟,有觀音巖,有摩崖石刻,有商周的洞穴,有天生秘境八陣圖,有巖石上的青苔和老牆上漂亮的蕨,還有常春油麻藤味道濃鬱的花。我們一起再複習一遍,關於不二門。
  • 觀音三十三法相,六時合掌觀音一如灑水觀音持蓮觀音
    這時觀音菩薩現出合掌法相,教化人們和衷共濟,和諧相處。一如觀音 其像坐於雲中蓮座上,立左膝,作乘雲飛行之狀。《三藏法術四》:"不二不已,名曰一如。"《教行信證四》:"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使一如。"故一如觀音,亦是修養達到最高境界之法相。 法華經普門品(大九·五八上):'雲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 形象為乘雲飛行空中,右手持說法印,能制伏雷電等魔擾。
  • 三十三觀音
    水月觀音三十三觀音之一。由於此尊觀音之形像,多與水中之月有關,故被稱為水月觀音。 水月觀音,又稱水吉祥觀音,或水吉祥菩薩。這是觀世音一心觀水相的應化身。其形像有多種。有一種是站立在蓮瓣上,蓮瓣則漂浮在海面,觀世音正在觀看水中之月。另一種是以蓮華坐姿趺坐在大海中的石山上,右手持未敷蓮華,左手作施無畏印,且掌中有水流出。此外又有坐相、三面六臂相等種。
  • 觀音信仰的流行及其圖象創製的經典依據
    而南朝此時也早已有了觀音信仰的思想觀念,已經編撰出了有關觀音應驗記的系譜:東晉謝敷《光世音應驗》宋傅亮《光世音應驗記》宋張演《讀光世音應驗記》南齊陸杲《觀世音應驗記》等,尤其六朝高僧一再宣揚《法華經》、《觀音經》,更增加了觀音信仰的傳播。由此可見,觀音信仰在這一時期已開始在民間流布,至遲在四世紀後半葉,觀音信仰即已出現了。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遊戲觀音)
    簡介經篋代表六百卷般若經,表示觀音「自渡人,智悲雙運",既能自利、觀理事無礙之境而了達自在,又有利他,觀一切眾生之機而化度自在,以般若啟眾生智慧。總體表示觀音的清靜和六根圓通。正面觀音手持經篋,右面觀音手持蓮花,左面觀音手持念珠,依次象徵智慧、平安、仁慈。每一尊法相蘊含一種大智能以及感應功能、能增福添慧、保佑平安。正面手持經篋觀音,體現觀音的般若德及智慧德性。左面手持念珠觀音,體現觀音的解脫德,及徹底拜託無命煩惱和種種束縛,達到大自由大自在的境界,表現「眾生念佛,佛念眾生」同等同體的慈悲精神。右面手持蓮花觀音,體現觀音的法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