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龍港版」市民中心,市建設集團把黨旗插在工地上
20餘次工程協調會縮短工期逾半年
龍港市政務客廳建設工程效果圖。
在龍港市世紀大道與彩虹大道交匯處,一幢大樓改建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這是龍港市政務客廳建設工程,建成之後,該工程便相當於龍港市的市民中心,為市民的政務服務提供便捷。今年9月底,正是龍港「鎮改市」的重要節點,為了讓該工程趕在「周年慶」之前順利竣工投用,建設方溫州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建設集團)把黨旗「插」在工地上,打造「紅色工地」,讓黨員力量帶動工程優質、高效地推進。
「龍港版」市民中心有望9月底竣工
該工程的臨時黨支部書記張國欽介紹,龍港自「鎮改市」以來,亟需建設一處市民中心,來緩解越來越多的窗口審批等政務服務工作的壓力。最終,選擇由建設集團承建改造這處工程。該工程總投資1.5億元,建築面積25000平方米。建成之後,其智能運行系統有望在浙江省內名列前茅,並將成為龍港市地標性建築。張國欽坦言,該工程「壓力還是很大的」,該工程屬於建設集團「急難險重」工程之一,開工時已是3月底,按照一般工程進度,需要一年時間才能完成,目前卻被要求一定要在9月底前竣工投用,工期足足要縮短逾半年!
「但是我們還是很有信心,確保9月底前一定能投入使用。」張國欽笑言,他們的「秘密武器」便是——「紅色工地」。
張國欽帶著記者走入了該工地的一處特殊辦公室,辦公室的一面牆上,貼有大標題為「國有企業黨旗紅,重點項目爭先鋒」的國企黨建文化,上面還有「黨員風採」一欄,張國欽等7名黨員的照片和姓名位於其上……「這個會議室對我們很重要。」張國欽介紹說,「每個星期三、星期六的晚上,我們的工程總負責人張維垣就會在這裡主持召開工程協調會,我們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協調會中,不斷調節進度、加強協作,讓工期能加快進展,得以縮短逾半年的工期。」
七大專業改「串聯」為「並聯」
工程總負責人張維垣進一步解釋,龍港市政務客廳建設工程的複雜之處,除了工期短之外,還涉及到非常多的專業種類,涵蓋智能作業系統、給排水工程、電梯運行工程、中央空調系統、消防系統建設等共計7大專業。按照一般的工期,各個專業都要有個「先後次序」,一項做完再做下一項,為了縮短工期,他們決定「串聯」改「並聯」,讓七大專業同步進行。「這樣的改革需要宏觀統籌,否則各專業之間會『各自打架』,後果不堪設想。」最後,臨時黨支部共同決議,以每周兩次的協調會,來承擔這宏觀統籌作用。
目前,工程協調會雷打不動地每周召開兩次,為了不耽誤工期,全部都安排在晚上。所有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各專業負責人都要參加,7位黨員幹部帶頭做表率,研究相關決策,抓好協調落實……如今,協調會總共召開了20餘次,一項項棘手的難題,都在這一方會議室裡慢慢化解。「記得剛開始的時候,問題特別多,7大專業之間常常有各種捋不順、解不開之處,我們的會議一開就是五六個小時,從晚上7點一直聊到凌晨。現在是越來越順了,問題越來越少,最近基本2個小時協調會就結束了。」張維垣說。
工程協調會「護航」著工程建設按部就班、穩中有進。如今,現場管理人員、施工人員共計400餘名,每日兩班倒平均工作20個小時,7個專業交叉施工、平行作業。到7月底,已順利完成了全部主體工程,質量安全檢驗實現了100%合格,預計9月底前,將完成全部工程的交付使用。
「紅色工地」已成黨建「金名片」
「我們是一支團結的隊伍。」談及本次工程,張維垣感嘆道,7個專業之間互幫互助、有條不紊,大家都特別具有大局觀。起帶頭作用的7名黨員,更是團結奮進、挑起大梁,「我們年輕的黨員張國欽任臨時黨支部書記,帶著一線黨員爭時搶速,老黨員洪遊、戴錫進任技術負責人,手把手指導年輕的施工員團隊,預備黨員孫文斌作為現場安全總負責,確保了安全生產責任到崗到人『零缺位』……大家都特別務實,團結又默契!這是真正的讓黨的精神指引工程建設啊。」
據了解,建設集團的「紅色工地」共計7個,除了龍港市政務客廳建設工程之外,還有永嘉縣人民醫院遷建工程、甌海區景山街道淨水社區商務辦公安置工程、溫化生活區建設工程A區項目等等,這一個個「紅色工地」均在工程建設中掀起「講黨性、比奉獻、樹形象、促建設」的熱潮,讓基層黨建更接地氣、更有成效,讓項目建設更為優質地運轉。如今,「紅色工地」已成為建設集團基層黨建的一張閃亮名片。(記者 歐陽瀟 通訊員 潘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