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風靡全球的拳擊和MMA綜合格鬥賽事在國內擁有一批忠實的擁躉,同時許多基於中國傳統武術或搏擊的本土賽事也紛紛崛起。
說起格鬥和搏擊,雖然講究和氣生財的中國人並不好勇鬥狠,但是以強身健體為目的的武術精神一直流淌在國人血液中。近年來風靡全球的拳擊和MMA綜合格鬥賽事在國內擁有一批忠實的擁躉,同時許多基於中國傳統武術或搏擊的本土賽事也紛紛崛起。
崑崙決的創始人姜華甚至曾表示,國內格鬥產業的市場規模在2018年或將趕超足球。在7月13日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將競賽表演業列為八個重點發展的行業之一。對於搏擊格鬥類賽事來說,目前正是繼續壯大和擴張的好時機。
>>>>搏擊格鬥類賽事科普
目前而言,國際上主流的搏擊格鬥類項目主要有三種:拳擊、踢拳(也就是自由搏擊)以及MMA綜合格鬥。
拳擊(Boxing)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傳統項目,規則基本就是只可以用拳頭,禁止攻擊後腦和襠部。拳擊有著上百年的歷史,分為職業和非職業。職業拳擊賽事湧現出許多著名拳手,商業價值巨大。
自由搏擊(Kickboxing)起源於日本,除了拳頭之外還可以使用腿、膝,但是禁止摔和肘擊,同樣禁止擊打後腦和襠部。自由搏擊大概有50年的歷史,而國內著名的武林風、崑崙決和英雄傳說等都屬於這一項目。
MMA綜合格鬥是目前發展最為迅速的項目,多數採取籠鬥的形式,規則開放度較高,可以使用拳、腿、膝、肘、摔、地面搏鬥、擒技,同樣禁止打擊後腦和襠部。儘管只有20餘年的歷史,但是迅速風靡全球。剛剛被WME-IMG以40億美元的史上最高金額收購的UFC以及主要瞄準亞洲市場的ONE FC是目前最為著名的MMA賽事。
一個成熟的賽事商業模式,其主要收入包括:版權、門票、贊助和衍生品四個部分。在格鬥搏擊產業較為發達的歐美國家,頂級賽事擁有大量的用戶群和強大的吸金能力。以剛剛被收購的UFC為例,其擁有超過11億的收視人口,在2015年的總收入達到了6億美元。這個數字給了我國的格鬥產業巨大的想像空間。
>>>>國內格鬥搏擊產業發展迅速
我國現代武術散打自1979年開始試點發展至今已經歷了30餘年的時間,經過幾代武術人的努力,搏擊散打已形成了自己一套獨立的訓練、比賽、管理的體系。期間,湧現出了眾多的賽事品牌,如英雄榜、終極格鬥聯盟、銳武、紫禁之巔、英雄傳說等等。儘管由於資金和管理等問題,其中一些賽事已經消失了,但是其積累的資源仍然是是國內格鬥產業的寶貴財富。
時至今日,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市場目前存在超過40個知名搏擊賽事。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武林風,由河南衛視與2004年推出,以武術搏擊比賽為主題,融武術、競技、娛樂於一體,可以說是中國搏擊標誌性節目。賽事發展十餘年,通過電視的平臺始終保持我國一線賽事的地位。
崑崙決,在2014年登陸青海衛視,依託高速發展的移動互聯平臺,首年就以17場巡迴賽、百萬級冠軍獎勵及「KO積分獎勵制度」接連刷新中國搏擊的歷史。在2015年,崑崙決又移師江蘇衛視。除了在傳統的電視播出,崑崙決還與愛奇藝以及YY直播達成協議,在線上播放相關內容。
ONE FC是2011年創辦於新加坡的一項MMA綜合格鬥賽事,立足於亞洲市場,在5年內舉辦了44場比賽,佔據了亞洲市場90%的市場份額。儘管並不是中國本土的賽事,但是ONE FC一直深耕國內市場。2014年12月9日,ONE FC在北京完成了中國首秀,之後又相繼登陸廣州、長沙、合肥等城市。在2016年7月13日宣布獲得淡馬錫旗下海麗凱資本高達8位數的注資之後,ONE FC於7月16日在北京召開發布會宣布將在上海設立分公司,重點發展中國市場。
層出不窮的賽事IP以及持續升溫的用戶市場也使各路資本趨之若鶩。崑崙決2016年3月完成的B輪融資的投資方名單中,洪泰基金、IDG資本、梁伯韜、動域資本、真格基金、俞敏洪等赫然在列,足見資本方對於搏擊產業的看好。除此之外,國內的大企業也開始將目光放到了這個充滿潛力的產業。
萬達在今年5月萬達被曝出有意收購UFC,並且被眾多國外媒體看好。雖然最終沒有如願,被WME-IMG截了胡,但是這足以顯示其進軍搏擊產業的野心。除此之外,萬達的「少東家」王思聰旗下的普思投資在今年1月與國內首個MMA賽事英雄榜籤署了協議,宣布對其進行天使輪的投資。
華人文化是另一個被曝出的UFC的潛在中國買家。雖然同萬達一樣鎩羽而歸,但是旗下的盛力世家一直深耕搏擊產業。盛力世家不僅是包括鄒市明在內的多名搏擊選手的經紀公司,而且在2015年9月攜手拳擊推廣公司TOP RANK和WBO亞太區共同打造了一款拳擊賽事——拳力聯盟。作為一個系統性、常規性的賽事,賽事的目的是為了培養中國的初級職業拳手,給他們積累戰績和經驗的機會。
而在去年成立體育公司大舉進軍體育產業的阿里也不甘寂寞。2016年5月21日,阿里體育與健康貓以及李連杰共同宣布開啟「精武門」綜合格鬥職業聯賽。精武門致力於成為一項頂級MMA綜合格鬥賽事,面向全球招募選手,第一站比賽將於今年9月正式開打。
>>>>增長潛力巨大,但是弊病明顯
儘管擁有廣闊的市場潛力和強勁的發展勢頭,但是國內的格鬥搏擊產業想要進一步發展,成為下一個馬拉松產業,甚至真的如講話所說「比肩足球產業」,就必須正視自身的弊病。
>>>>缺乏變現手段
與國外賽事版權、門票、贊助和衍生品四個盈利來源相比,我國的格鬥搏擊產業目前只能通過門票和贊助進行變現。吸金能力的缺乏使搏擊格鬥成為了一些人心中只會燒錢的產業。
>>>>管理混亂
很多國內的格鬥類賽事最終消失的一大原因就是管理混亂,主要表現在國內運動員的基礎資料和數據統計不真實,而且打假拳、或者中外選手對陣時中國選手必贏的情況也曾經發生。
>>>>商業推廣不足
目前而言,搏擊和格鬥類項目在我國還屬於比較小眾的運動,沒有深厚的觀眾基礎。而同時各類賽事又缺乏有效的商業推廣手段,客觀上競技水平的不足導致無法產出類似於UFC中的明星選手以實現進一步的商業開發。
中國的傳統武術講求自身的修為,或許當今的格鬥搏擊產業也應該秉持這種思路,由內而外地提升競爭力才能獲得更大前進動力。政策的扶持和資本的青睞給格鬥搏擊產業的發展培育了土壤,但是能否長成參天大樹則取決於自身的奮鬥和拼搏。相信兼具競技體育和大眾健身雙重屬性的搏擊產業,未來會走的更遠。
來源/億歐網| 作者/池源
感謝原文作者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