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後期跟荷蘭人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料羅灣海戰

2021-01-08 騰訊網

在古代,人們想起中國對歐洲的戰爭大多停留在鄭成功收復臺灣之戰,康熙年間的對俄雅克薩之戰,以及後來的鴉片戰爭。

卻少有人知道在明朝末年,王朝的最南端發生了一場規模上不亞於鴉片戰爭的海戰,史稱料羅灣海戰。

料羅灣海戰又稱崇禎明荷海戰、金門海戰、明朝荷蘭料羅灣大海戰,是即將滅亡的大明王朝與國力蒸蒸日上的海上馬車夫的荷蘭帝國的一場大海戰,

大廈將傾

公元1633年,距離大明王朝滅亡剩下僅僅十年時間。

受小冰河期影響,中國北方常年乾旱、中原和東部數次特大地震、北方瘟疫流行。除江浙閩粵一帶受災影響後仍然恢復富裕外,在北方,特別是李自成造反地區,部分災區,比如地震區,赤地千裡、餓殍遍野,百姓吃樹皮甚至餓死,以及因為飢餓而搶劫殺人,搶縣衙都有發生。

而從17世紀開始的中國氣候,正處於小冰河時期,自萬曆後期至天啟年間中國氣候顯著變冷,北方風沙壅積日甚,旱災逐年增多,農業收成銳減。

中原氣溫與北方農牧帶的降雨量也直抵秦漢以來的最低點。整個明末時期始終伴隨著旱災、寒流、蝗災、水災、鼠疫、瘟疫等,此後中原氣候持續下降,天下大亂,狼煙蜂起。

在國內旱災頻繁爆發,瘟疫猖獗,流寇不斷,關外更有滿清鐵騎屢屢扣關,明朝大廈將傾,在這危急的時刻,日益強大的西方殖民國卻已經開始了對華的侵略戰爭,為首的就是荷蘭。

蒸蒸日上

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在當時被稱為尼德蘭的地方,爆發了反抗宗主國西班牙統治的「乞丐革命」,這場革命引發了後來稱為「荷蘭獨立戰爭」的血腥戰爭,直到1609年,作戰雙方均精疲力竭,只好籤訂了一份十二年停戰協定,事實上承認了荷蘭的獨立。從此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誕生了。

從西班牙獲得獨立之後,荷蘭進入黃金時期,發展成為17世紀航海和貿易強國,17世紀更是被稱為荷蘭的世紀。

荷蘭的商船數目超過歐洲所有國家商船數目總和,被譽為「海上馬車夫」。

荷蘭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貿易據點。到17世紀中葉,荷蘭聯省共和國的全球商業霸權已經牢固地建立起來。此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已經擁有15000個分支機構,貿易額佔到全世界總貿易額的一半。懸掛著荷蘭三色旗的10000多艘商船遊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當時,全世界共有2萬艘船,荷蘭有1.5萬艘。

帝國擴張

進入十七世紀,新崛起的荷蘭與英國逐漸開始進入亞洲地區,並深入南洋與中國沿海,希望加入並壟斷貿易航線。這樣不僅會與已經在亞洲有著廣泛利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人發生衝突,繼續對開放海洋貿易持保留態度的明朝也勢必與之產生摩擦。

荷蘭自萬曆三十年(1602年)開始在東南亞進行香料貿易,為了拓展與中國方面的貿易往來(尤其是絲織品)荷蘭人趁著大明內憂外患無暇看顧之時佔領了澎湖列島建立城堡,隨後公元1624年佔據臺灣。此動作刺激到當時的明朝政府,而後明朝政府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包圍澎湖並與荷蘭人交涉,後荷蘭人退出澎湖。

隨後荷蘭人四處劫掠中國沿海,殺人放火搶劫無惡不作,數以千計的中國人淪為荷蘭人的奴隸。

面對荷蘭惡行,崇禎皇帝極為憤怒絕不與荷蘭人妥協,言辭拒絕了荷蘭人的貿易請求,並積極準備反擊。

一觸即發

荷蘭海軍方面主力戰艦共十一艘(Jacht,Bredam,Weiringen,deFluytWarmondt,Texcel,Weesp,Couckercke,Catwijck,Zeeburch,Kemphaen,Salm),由普特曼斯指揮,另有旗艦密德堡及一艘中國戎克船打狗號(Tavcoya),此外還包括海盜劉香帶來的50艘海盜船。

荷蘭海軍主力艦均為蓋倫船,這是一型極為優秀的帆船。通常擁有兩層或多層甲板。為了追求更強的火力,西方在船舶設計方面開始追求更大的船型。蓋倫船則成為這一造船思想指導下的產物。

而崇禎時代,明朝造船技術已經無法與明成祖的巨艦時代比擬,戰船大小通常只有長40米,寬6-7米,一般只有一層甲板,船頭和船尾各裝一門火炮。

其次,明軍火炮性能不如荷蘭海軍。中國火器落後於西方是不爭的事實,原因在於東方鐵礦含沙量大於歐洲鐵礦,無法製造極為優越的大炮,西歐大炮明顯向密集化與巨大化的方向發展,而中國火器卻向小型化發展。明軍迎頭痛趕也僅僅在明末與西方達到基本平行的狀態,但是明軍火炮的射程,一般只有3裡;而荷蘭海軍火炮射程可達6裡以上,性能穩定,一般不會炸膛。

備戰

自明朝崇禎六年農曆六月初一(公曆1633年7月6日)起至九月二十(公曆10月22日),明朝方面先後投入了戰艦150多艘,士兵幾萬人。

荷蘭人方面印支殖民總部派遣數十艘最新式帶加農炮的戰列艦,在福建金門東南海岸料羅灣展開激戰。

經過

崇禎六年(1633年)7月5日,Kemphaen與3艘中國帆船到達南澳。7月7日,新任荷蘭臺灣長官普特曼斯率領以密德堡號為旗艦的十三艘荷蘭戰艦,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對明朝管轄的南澳發起了進攻。明南澳守軍立即還擊,激戰中,把總(守備隊長)範汝耀受重傷,17名明軍將士陣亡,而荷蘭軍亦有相當傷亡,不得不解圍北上。

7月11日,Wieringer在掠劫途中與26艘明軍戰艦接觸。7月12日,荷蘭艦隊來到廈門,對廈門港內的明軍戰艦發動突襲,擊沉25~30艘大型戰船及15~20艘小型戰船,傍晚,廈門商人至荷蘭艦隊詢問攻擊理由。Kemphaen.Zeeburch.Salm及一艘中國帆船派遣至廈門北部進行掠劫,荷蘭人到處搶奪食物外,還迫使廈門、金門、烈嶼、鼓浪嶼及附近村落每周提供25隻豬、100隻雞、25頭牛,否則就再度攻燒。中國方面實際處於毫無戒備的狀態。結果,荷蘭人一舉燒毀和擊沉了中國方面的15艘艦船(鄭軍10,明廷5),並登岸「大掠」。偷襲得手後,荷蘭人封鎖了廈門灣,強迫金廈附近的村莊向荷蘭人進貢豬牛等物,並威脅中國方面開放貿易。

並威脅明朝必須立即停止同其它國家的海外貿易,只能與荷蘭進行海外貿易,不然,荷蘭海軍將再度發動進攻,此無理要求遭到明朝拒絕。同年9月22日,崇禎詔令全面迎戰。福建巡撫鄒維璉接到聖旨,崇禎皇帝嚴令懲荷。鄒維璉立即飛諭各地文武將吏,不許再談「互市」二字,「誓以一身拼死當夷」。

直到10月22日,最終爆發了料羅灣大戰。

荷蘭艦隊8艘帆船以及海盜50艘大小帆船與明朝水師50艘大型戰船100艘火船對抗。黎明,得到可靠情報的明軍主力一百五十艘戰船悄悄開到了金門島南部的料羅灣口,在那裡,正停泊著荷蘭-劉香聯合艦隊的全部主力。

當發現明軍來襲時,荷劉艦隊擺開了一個荷蘭戰艦居中,海盜船四散策應的防禦陣形,明軍艦隊則在料羅灣東南角展開,以鄭芝龍部隊為先鋒,順東風採取了兩路突擊,黑虎掏心的戰術。按照事先布置,明軍主力部隊全部直奔荷蘭艦隊,只以輔助部隊對付海盜船。同時,他們採用了荷蘭人在歐洲戰場從未見過的打法――火海戰術。明軍150艘戰船中,只有50艘是炮艦(裝備英國炮),其餘100條小船清一色的火船,隨著一聲令下,在大船火炮掩護下,百條火船蜂擁而上搭鉤點火。Brouckersheaven遭燒毀,Weiringen遭擊沉,Slotendijck遭擄獲(船上約100人遭俘虜),其餘船隻在面對明軍強大實力全部在受重傷後逃走。參戰的劉香戰船五十艘,全軍覆沒在了料羅灣。

戰果

據《巴達維亞城日記》所記,料羅灣海戰被俘虜的荷蘭人約計百人。據福建巡撫鄒維璉奏報的戰績:「計生擒夷眾一百一十八名,馘斬夷級二十顆,焚夷夾版巨艦五隻,奪夷夾版巨艦一隻,擊破夷賊小舟五十餘只,奪盔甲、刀劍、羅經、海圖等物皆有籍存。而前後銃死夷屍被夷拖去,未能割級者,累累難數,亦不敢敘。」

荷蘭方面,東印度公司在此之戰明確認知其與明朝武力差距,放棄以武力方式解決與中國間的貿易問題,自此之後東印度公司與中國(鄭芝龍)方面維持穩定的貿易行為直到明朝滅亡為止。

相關焦點

  • 解析料羅灣海戰爆發的原因!
    料羅灣海戰料羅灣海戰起因是福建政府未履行談判內容,中國與荷蘭之間的貿易關係被禁止,這嚴重影響了荷蘭人的利益。荷蘭人在不能進入中國港口的情況下,只能藉助別人把貨物帶到大陸進行交易,這在本質上屬於走私。雖然這種方式在一開始為荷蘭帶來了利益,但後期這種交易方式被鄭芝龍截獲,荷蘭人與鄭芝龍之間籤署協議,協議中並沒有寫明每年的供貨量,料羅灣海戰起因取決於鄭芝龍的私心引起了荷蘭人的不滿,於是荷蘭人不斷向鄭芝龍提議增加交易量,並且幫助鄭芝龍擊敗當時最強大的海賊李魁奇,希望換取在中國自由進行貿易的權利。但是鄭芝龍並沒有履行約定,因為鄭芝龍雖然掌握了海上的勢力,卻沒有決定貿易的權力。
  • 明朝末年的雷霆之怒,「料羅灣海戰」大敗荷蘭
    1633年(明朝崇禎六年),明朝與荷蘭殖民軍在 福建金門海岸 料羅灣一帶 展開激戰,最後明朝水師在鄭芝龍(鄭成功之父)為前鋒下以絕對優勢兵力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 與劉香海盜聯軍。這是以中國為東方代表,以荷蘭為西方代表的史上第一次東西方最大海戰(之前的小規模中葡之戰,這裡不說),且以當時的明朝(中國)勝利告終。
  • 料羅灣海戰,看明朝海軍如何對荷蘭入侵者發起猛烈反擊
    料羅灣海戰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爆發了。海戰的序幕1633年7月7日由普特曼斯指揮的11艘荷蘭軍艦先是以突襲的方式對明朝管轄的南澳發起了進攻, 7月12日,又駛入廈門港道,對停泊在這裡的總兵鄭芝龍艦隊,實施炮擊,把鄭芝龍打造的新式戰船外加原有的戰船總計15艘全部摧毀。
  • 沒落的明朝完勝強勢的荷蘭,不知道料羅灣海戰,你敢說了解鄭芝龍
    一個沒落垮掉的王朝,一場規模不大的海戰,成就一位天才水師將領,也為明朝的衰敗畫上圓滿的句號。料羅灣海戰,或許你沒聽過,但你一定對鄭芝龍有所耳聞。此人絕非常理認為的那樣,是個活躍於明朝晚期,盤踞東南沿海的海盜。由他領導的料羅灣海戰,是中國歷史上對抗列強入侵,為數不多的海戰大捷。
  • 一場鮮為人知的對外戰爭—明末料羅灣海戰
    實際上,明朝末年,我國就已經與歐洲殖民者打交道了。1633年,還未實質獨立但是實力處於上升態勢的荷蘭與即將滅亡的明王朝爆發了一場大海戰,史稱料羅灣海戰。料羅灣海戰荷蘭是新興的海上霸主,當時中荷之間的貿易被禁止,這讓自認為是海上霸主的荷蘭難以接受。由於正常貿易難以進行,荷蘭只能通過走私方式與大陸進行貿易,這種走私貿易給荷蘭人帶來了利益,但是很快就被中國官府發現。
  • 這場明朝與西方的最後一次海戰,改變了世界格局
    歐洲的大航海時代還沒有拉來帷幕的時候,地處東方的明王朝就已經擁有了一支龐大的遠洋艦隊,在鄭和的指揮下,艦隊遊遍三十多個國家。隨後,隨著新航路的開闢,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到達中國沿海。這些西方國家無論是出於貿易的目的還是懷有殖民的意圖,都避免不了與明王朝產生摩擦,明朝末期,料羅灣海戰爆發了。
  • 明朝軍隊有多厲害?即使內憂外患,可還是取得了料羅灣海戰的勝利
    因為,他們最大的貢獻是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使國家的一切權力都集中在皇帝手中。所以,皇帝的喜好決定了國家的政策,臣子無權監督。但是,這樣的王朝卻在虛幻的繁榮之後,迅速陷入了低谷。其實,與晚清黑暗殘酷的時期相比,明朝甚至在最後一刻,都在與當時的荷蘭海軍力量展開海戰,並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給這些外國人上了一課!明末,中國與當時最強大的海上強國荷蘭發生了海戰。
  • 鮮為人知的「料羅灣海戰」——晚明與荷蘭的戰爭
    參戰的劉香戰船五十艘,全軍覆沒在了料羅灣。  戰役結果  據《巴達維亞城日記》所記,料羅灣海戰被俘虜的荷蘭人約計百人。據福建巡撫鄒維璉奏報的戰績:「計生擒夷眾一百一十八名,馘斬夷級二十顆,焚夷夾版巨艦五隻,奪夷夾版巨艦一隻,擊破夷賊小舟五十餘只,奪盔甲、刀劍、羅經、海圖等物皆有籍存。
  • 揭秘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海戰,Steam這款遊戲重現國人霸氣
    揭秘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海戰,Steam這款遊戲重現國人霸氣
  • 鄭芝龍與料羅灣海戰
    轉眼間,「洋倭」又來到了家門口,葡萄牙人佔了澳門,荷蘭人、西班牙人在臺灣落腳。你唱罷來我登場,從澎湖列島之戰到料羅灣海戰,再到臺灣收復戰,中國海軍用重創荷蘭艦隊的戰績,打完了他們在走向近代化之前的最後絕唱。  1604年,荷蘭首次登陸臺灣。  1633年料羅灣海戰是中國古代是規模比較大的海戰之一,荷蘭人方面印支殖民總部派遣了最強大的武力,數十艘最新式帶加農炮的戰列艦。
  • 明朝和荷蘭的料羅灣海戰:充分暴露了中國已經落後於世界潮流
    公元1633年,明朝和荷蘭在金門一帶海域爆發了海戰,史稱「料羅灣海戰」。這次海戰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海戰之一。
  • 料羅灣海戰:明鄭集團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路徑依賴鎖定
    1633年10月22日的料羅灣之戰,是典型的明末式海上衝突。依靠明朝當局支持的鄭芝龍海盜集團,以體量優勢襲擊荷蘭東印度公司船隊,也順便打擊了本土競爭對手。但無論注水的戰績如何吹捧,雙方的技術差距都難以在短期內被磨平。
  • 料羅灣海戰:中國人第一次海上大敗西方海軍,荷蘭輸了但這波不虧
    明朝方面主力是鄭芝龍的船隊,鄭芝龍在料羅灣圍住荷蘭艦隊封鎖了出海口,然後用小船點上火就直接撞上荷蘭人的艦隊,結果荷蘭人船大火炮射程遠的優勢完全沒用上就被打敗了。而且此後明朝的海軍在東南沿海甚至是南中國海地區取得了軍事上的優勢,當然這個明朝海軍是指接受招安的鄭芝龍以及後來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
  • 料羅灣海戰,荷蘭雖然敗了,但他卻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後來這座城市成了美洲和明朝的貿易中轉站,從美洲大量的黃金白銀來和大明朝交換茶葉絲綢布匹等物品,轉手就能賺到十倍以上的好處。過了一段時間,荷蘭人終於在和西班牙人的獨立戰爭中贏得了獨立,成立了荷蘭王國。在整個大航海時代,荷蘭被整個世界稱為荷蘭馬車夫,他們國家的商船總共有25000多艘,比當時整個歐洲國家船隻的總和還要多。
  • 明末一場規模不大的海戰,卻徹底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
    崇禎皇帝朱由檢,崇禎帝繼位後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當時的明朝經過鄭和下西洋的輝煌頂峰後,已經走上了下坡路,後期的工匠已經不能造出鄭和時代的大船,船舶向小型化演進。這雖然保證了速度,但是小船穩定性差,載重量小,特別是作為戰船可搭載火炮數量少。
  • 一場海戰,讓一個海盜、日本人的女婿,成為世界史上的第一船王!
    鄭芝龍畫像鄭芝龍或者說鄭家海上基業的建立,與明朝荷蘭之間的料羅灣海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此動作刺激到當時的明朝政府,而後明朝政府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包圍澎湖並與荷蘭人交涉,後荷蘭人退出澎湖。明朝方面先後投入了戰艦150艘,其中有50艘炮艦,士兵幾萬人;荷蘭人方面印支殖民總部派遣9艘帶加農炮的蓋倫帆船,在福建金門東南海岸料羅灣展開激戰,最後明朝水師在鄭芝龍為前鋒下,以絕對優勢兵力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與劉香海盜聯軍。這次海戰是中國人第一次在海上大敗西方海軍的戰役。 海戰後,荷蘭得到了鄭芝龍方面穩定供貨保證。
  • 二戰美日雙方最大規模的一次海戰——雷伊泰灣海戰!
    誕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航空母艦可謂是當今威力最大的武器之一,然而這種龐然大物的力量真正為人們所認知的,卻是在二戰當中。從1942年開始,美日兩國在太平洋戰場上相繼進行了多次大規模航母戰,其中最大規模的一次海戰——雷伊泰灣海戰,美軍旨在摧毀日軍海軍力量;日軍艦隊肩負著拯救「帝國」的最後希望,對美軍展開「捷」計劃軍事行動,同時首次有組織地對美軍艦艇大規模地進行自殺式攻擊。在作戰過程中,由於美軍將領判斷失誤,迫使美軍驅逐艦不得不與日軍重型戰艦貼身肉搏,以為美軍爭取更多的空中作戰時間。
  • 明朝的兩次海戰給清朝保了百年平安
    (新航路開闢以後的西方殖民路線)比如在閉關鎖國還自我感覺良好的清朝末年,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大清朝就像一隻沉睡多年的雄獅,早已沒了鋒利的牙齒,躍躍欲試的英國先鋒隊輕而易舉的就攻陷了我們的海上軍隊,據說當時的戰爭死亡率英國和中國是1:600。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這一戰之後,整個世界都知道了清朝是多麼好欺負,於是一個一個的侵略像割韭菜一樣來了一茬又一茬。
  • 倩女幽魂手遊料羅灣海戰攻略 不用10分鐘輕鬆過
    明天又是美好加班的周末啦,聽說很多小夥伴被海戰副本虐的不要不要的,你的小可愛菌菌就是來幫助大家通關的,送上老司機《海戰10分鐘通關攻略》 前期準備
  • 倩女幽魂手遊料羅灣海戰荷蘭將軍打法攻略[多圖]
    倩女幽魂手遊料羅灣戰場第三關會出現荷蘭將軍,也是最終的boss,別看他身形一般,而且是個renlei,但他的能力可不小,很多玩家都不是很清楚,所以遊戲鳥小編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倩女幽魂手遊料羅灣海戰荷蘭將軍怎麼打消滅敵船上所有怪物後,BOSS荷蘭將軍出現。BOSS出現後,玩家自動獲得技能「踢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