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羅灣海戰:明鄭集團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路徑依賴鎖定

2021-02-07 冷炮歷史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料羅灣海戰與鄭氏艦隊的實力?


1633年10月22日的料羅灣之戰,是典型的明末式海上衝突。依靠明朝當局支持的鄭芝龍海盜集團,以體量優勢襲擊荷蘭東印度公司船隊,也順便打擊了本土競爭對手。但無論注水的戰績如何吹捧,雙方的技術差距都難以在短期內被磨平。甚至衝突本身都沒有影響各自的戰略發展路徑,並為後來的結局而埋下堅實伏筆。

鄭芝龍崛起 既有個人奮鬥也有時代的進程因素


鄭芝龍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矛盾,集中爆發於1628年之後。此前的雙方雖有過交集,但從未將對方視為自己的主要對手。因為無論是以日本平戶或福建海島為基地的前者,還是剛剛在臺灣落戶不久的後者,都需要應付明朝重新開啟的嚴厲海禁政策。隆慶開關的謝幕與西班牙美洲白銀的減產,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福建沿海局勢。雖然當局從未能組織海商走私團體的興盛,卻也懂得拉幫結派的借力打力。至於荷蘭方面的自有貿易需求,則始終因澳門的存在而不被帝國所重視。

鄭芝龍的荷蘭對手 普特曼斯


相比之下,鄭芝龍的基本盤甚至還不如遠道而來的東印度公司。因此選擇主動投靠官府,搖身一變成為福建地方當局的海軍司令兼最大買辦。屢遭拒絕的荷蘭司令普特曼斯,也將尼德蘭本土的運作機制搬到遠東。希望聯合那些沒有官府背景的本土走私船隊,形成一個在臺灣海峽兩岸活動的超級行業協會。最終目的,還是盤活原及印度和日本的漫長貿易體系。當然,有官府撐腰還富有此類經驗的鄭芝龍,就成為重要的公關目標。但當雙方在1630年達成協議後,地位不高的前者還是無法推動自由貿易的正常進行,從而徹底引發了彼此間的矛盾。

鄭芝龍的廈門與料羅灣所在的金門 幾乎近在咫尺


1633年7月7日,幾艘東印度公司商船突襲了鄭氏的主要基地--廈門。這座小島因當年的隆慶開關而逐步發達起來,並成為鄭芝龍打造私家班底的有利場所。由於年輕時曾長期混跡澳門,鄭氏集團的創始人非常清楚,西方技術在海戰領域的巨大優勢。他甚至還有一名葡萄牙籍女婿,以及從澳門黑人中招募的火槍手衛隊。

鄭芝龍曾嘗試以土法復刻西式戰機


只是海軍技術的複雜程度,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磨平。因此,當荷蘭人目睹2艘能裝載36門火炮的大船時,也並沒有因恐懼而暫停行動。因為古老的南印度風格海船,在內部需要布置大量的多餘支撐結構,從而不利於部署大型火炮。所以,這些被稱為明朝歷史上最強的戰艦,實際上僅能配備殺傷人員的小型弗朗機。當然,在她們徹底完工之前,東印度公司的船隻已提前殺到。由於守軍很快放棄抵抗,荷蘭人也為節省彈藥而選擇縱火解決問題。最後以陣亡1人的代價,摧毀了鄭芝龍的大部分艦船。

除了少量蓋倫戰艦 大部分荷蘭船隻都體量較小


此後,活躍在沿海的劉香和李國柱船隊都倒向了東印度公司。儘管普特曼斯在福薩摩據點的人員非常有限,卻通過吸納這些土木海商而迅速擴增到41艘各類船隻。慕名而來的投靠者,幾乎是絡繹不絕。但鄭芝龍還是很快向福建官方求助,並利用帝國的資源迅速重建了作戰力量。在通過虛假的承諾穩住荷蘭人後,著手準備一次釜底抽薪式的絕地大反擊。

東印度公司的福薩摩基地 始終規模不大


鑑於鄭芝龍的態度軟化,普特曼斯開始組建該年度的貿易船隊。將數艘從印度的坎諾拉爾等地趕來的商船集中,準備匯合來在臺灣的船隊,結伴去往日本平戶。由於東印度公司需要節約人力成本,全部商船都是噸位很小的快艇。只能選擇較為安全的福建沿海作為北上通道,順便招攬本地盟友也將需要販售的貨物裝船。當所有8艘船在金門島南部的料羅灣停泊後,包括劉香等頭目的50艘中國式帆船也開始向這裡集中。早有準備的鄭芝龍也展開了自己的復仇計劃。

鄭芝龍非常清楚東西方海軍實力差距


由於背靠明朝當局的支持,所以鄭芝龍在3個月時間內就將船隻數量擴充到可怕的150艘規模。但除了私人班底和福建水師湊出的50艘有戰鬥力外,其餘添頭大都將被作為火船使用。他非常清楚自己的戰力難以奈何東印度公司與其他陣容完好的本地競爭者,所以只能以突襲+欺騙的方式爭取速勝。為了迷惑荷蘭對手,他甚至下令在火船上安放大竹筒,冒充是裝有火炮的新船。

東印度公司船隊 往往以小船和本土盟友為主


當料羅灣之戰正式開打時,普特曼斯與劉香的船隊都處於原地停泊狀態。他們不僅沒有覺得威脅將至,甚至覺得鄭芝龍會遵守此前的口頭承諾。所以大部分人都對慢慢靠近的船隻缺乏警覺,只有發現對方朝自己猛衝而沒有減速的意思,才覺得情況有所異樣。但當鄭芝龍的部下點燃火船,這58艘大小商船還沒有來得及起錨撤離。隨即,大量船隻因火攻而被點著,緊隨其後的真正戰艦也對重點目標展開圍攻。其中的斯路特迪克號遭4艘福船的居高臨下圍攻,在打退2次跳幫衝擊後才因船員數量太少而被俘虜。

此後,整個戰場都陷入了混亂。無論荷蘭人還是他們的福建盟友,都在驚慌失措走斬斷錨繩起航。由於東印度公司的船隻較小且風帆系統優秀,能夠以較快的反應速度開始脫離攻擊。但大量的中國式帆船卻需要很長時間展開帆布,基本上錯過了最後的跑路機會。鄭芝龍的部隊也將攻擊重點放在本土競爭者身上,讓荷蘭人又更多機會脫離接觸。最後除1艘被焚毀、另1艘被俘外,其餘6艘快艇都成功脫險,只是因為混亂而彼此分散。

荷蘭人的損失 主要來自本地同盟


普特曼斯帶著其中的4艘向南逃至暹羅,在那裡完成了貿易任務。較慢的2艘則在鄭氏艦船的圍堵中靠速度和機動性勝出,隨著強風一路漂到了佔城海岸。至於劉香的海盜船隊,則基本被重創消滅。鄭芝龍麾下也有3艘戰船被擊沉,大部分火船也在衝突中燃燒殆盡。

料羅灣同時奠定了鄭芝龍的對內對外地位


通過料羅灣海戰的復仇,鄭芝龍在福建官場的地位日益穩固。很多不明所以的後世看客,也將其視為明末海軍水平提升的一大例證。然而,只要稍稍了解戰役的全過程,就知道明鄭方面的損失並不輕微。其所有手法也與一百多年前對葡萄牙小船時的思維五異。除了少量器物層面的修修補補,幾乎不存在什麼長進可言。鄭芝龍此後也沒能繼續走復刻西方戰艦路線,甚至對官場的依賴程度日益加深。他日的北上談判被扣,不過是順著料羅灣勝利的發展軌跡在不斷演進。

對外貿易才是鄭成功日後作戰的本錢


更讓許多莫名亢奮的後人不會料到,鄭芝龍在料羅灣的戰鬥結束後,迅速與東印度公司重新建立合作關係。通過重新將荷蘭人吸引回來的政策,恢復了臺灣海峽兩頭多地的海洋經濟。以至於當死裡逃生的劉香企圖再次與荷蘭結盟,甚至遭到後者的當面拒絕。僅從這點來看,鄭芝龍對局勢的掌握理解,就遠勝後世那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自我煽動家。

荷蘭人從印度、巴達維亞和日本運來的商品與白銀,更是成為鄭氏後來長期抗清的物產基礎。但逐漸縮水的收入,也讓巴達維亞當局不斷縮減福薩摩駐軍。這就為後來鄭成功的泰山壓頂式勝利埋下伏筆。

推薦閱讀

天時地利與人和:鄭成功收復臺灣之戰中的地理因素


相關焦點

  • 解析料羅灣海戰爆發的原因!
    荷蘭人為了和中國進行貿易活動,在澎湖建立根據地,這種行為在明朝看來是受到了嚴重的挑釁,明朝政府包圍了荷蘭人,進行談判,談判中提出如果荷蘭人同意退到臺灣就允許荷蘭人在內陸的貿易往來。料羅灣海戰料羅灣海戰起因是福建政府未履行談判內容,中國與荷蘭之間的貿易關係被禁止,這嚴重影響了荷蘭人的利益。荷蘭人在不能進入中國港口的情況下,只能藉助別人把貨物帶到大陸進行交易,這在本質上屬於走私。
  • 明朝末年的雷霆之怒,「料羅灣海戰」大敗荷蘭
    1633年(明朝崇禎六年),明朝與荷蘭殖民軍在 福建金門海岸 料羅灣一帶 展開激戰,最後明朝水師在鄭芝龍(鄭成功之父)為前鋒下以絕對優勢兵力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 與劉香海盜聯軍。這是以中國為東方代表,以荷蘭為西方代表的史上第一次東西方最大海戰(之前的小規模中葡之戰,這裡不說),且以當時的明朝(中國)勝利告終。
  • 沒落的明朝完勝強勢的荷蘭,不知道料羅灣海戰,你敢說了解鄭芝龍
    一個沒落垮掉的王朝,一場規模不大的海戰,成就一位天才水師將領,也為明朝的衰敗畫上圓滿的句號。料羅灣海戰,或許你沒聽過,但你一定對鄭芝龍有所耳聞。此人絕非常理認為的那樣,是個活躍於明朝晚期,盤踞東南沿海的海盜。由他領導的料羅灣海戰,是中國歷史上對抗列強入侵,為數不多的海戰大捷。
  • 鮮為人知的「料羅灣海戰」——晚明與荷蘭的戰爭
    料羅灣大捷使荷蘭人不得不屈尊於中國海商集團的實力,從此荷蘭人每年向鄭芝龍商的船隊繳納1000萬法郎的進貢,才可以保證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遠東水域的安全,同時避免了荷蘭本土遭受明朝海軍的進攻。在17世紀的全球水域完全變成了由中國海商一家說了算的天下。
  • 大明朝後期跟荷蘭人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料羅灣海戰
    卻少有人知道在明朝末年,王朝的最南端發生了一場規模上不亞於鴉片戰爭的海戰,史稱料羅灣海戰。 料羅灣海戰又稱崇禎明荷海戰、金門海戰、明朝荷蘭料羅灣大海戰,是即將滅亡的大明王朝與國力蒸蒸日上的海上馬車夫的荷蘭帝國的一場大海戰,
  • 料羅灣海戰,看明朝海軍如何對荷蘭入侵者發起猛烈反擊
    萬曆年間,隨著海洋航路的不斷開闢,越來越多的歐洲船隊出現在了中國的沿海,他們有的打著自由貿易的名義,有的卻是抱著殖民的幻想來到這片新的沃土,他們的出現或多或少都會與明王朝產生摩擦,這期中與荷蘭之間爆發的料羅灣海戰就是明末歷史上一場著名的戰役,為何明朝會與荷蘭開戰?雙方交戰的原因又是什麼?
  • 料羅灣海戰:中國人第一次海上大敗西方海軍,荷蘭輸了但這波不虧
    荷蘭駐臺灣長官向荷蘭東印度公司總部印尼雅加達的報告中說道:我們可以以從那些海盜中獲得更多的好處,我們應該扶持他們,支援他們。荷蘭想要拉攏海盜以此來對抗福建當局。1625年以後鄭芝龍勢力興起荷蘭當局就對他伸出了橄欖枝,荷蘭人低價賣給鄭芝龍海船提供技術指導,而鄭芝龍則需要把從中國拿到的貨物買給他們,而且鄭芝龍搶劫所得雙方對半分。
  • 一場鮮為人知的對外戰爭—明末料羅灣海戰
    料羅灣海戰荷蘭是新興的海上霸主,當時中荷之間的貿易被禁止,這讓自認為是海上霸主的荷蘭難以接受。由於正常貿易難以進行,荷蘭只能通過走私方式與大陸進行貿易,這種走私貿易給荷蘭人帶來了利益,但是很快就被中國官府發現。被發現之後,荷蘭人多次約明朝地方官員談判,卻都沒有得到開放貿易的承諾。這種情況下,荷蘭人失去了耐性,決定直接劫掠中國沿海,戰爭爆發。值得一提的是,最先發現荷蘭人走私的是鄭芝龍,國姓爺鄭成功的父親。
  • 倩女幽魂手遊料羅灣海戰荷蘭將軍打法攻略[多圖]
    倩女幽魂手遊料羅灣戰場第三關會出現荷蘭將軍,也是最終的boss,別看他身形一般,而且是個renlei,但他的能力可不小,很多玩家都不是很清楚,所以遊戲鳥小編給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倩女幽魂手遊料羅灣海戰荷蘭將軍怎麼打消滅敵船上所有怪物後,BOSS荷蘭將軍出現。BOSS出現後,玩家自動獲得技能「踢腿」。
  • 鄭芝龍與料羅灣海戰
    你唱罷來我登場,從澎湖列島之戰到料羅灣海戰,再到臺灣收復戰,中國海軍用重創荷蘭艦隊的戰績,打完了他們在走向近代化之前的最後絕唱。  1604年,荷蘭首次登陸臺灣。  1633年料羅灣海戰是中國古代是規模比較大的海戰之一,荷蘭人方面印支殖民總部派遣了最強大的武力,數十艘最新式帶加農炮的戰列艦。不但如此,荷蘭人還招來了鄭芝龍的對頭大海盜劉香為增援。劉香帶來了戰船五十餘只。
  • 明朝和荷蘭的料羅灣海戰:充分暴露了中國已經落後於世界潮流
    公元1633年,明朝和荷蘭在金門一帶海域爆發了海戰,史稱「料羅灣海戰」。這次海戰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海戰之一。
  • 料羅灣海戰,荷蘭雖然敗了,但他卻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過了一段時間,荷蘭人終於在和西班牙人的獨立戰爭中贏得了獨立,成立了荷蘭王國。在整個大航海時代,荷蘭被整個世界稱為荷蘭馬車夫,他們國家的商船總共有25000多艘,比當時整個歐洲國家船隻的總和還要多。荷蘭面臨沿海,雖然地處大西洋,但自然資源卻極度匱乏,所以大多數人都出海經商謀生,到了如今荷蘭仍然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這和他發達的航海業是密不可分的。
  • 即使內憂外患,可還是取得了料羅灣海戰的勝利
    其實,與晚清黑暗殘酷的時期相比,明朝甚至在最後一刻,都在與當時的荷蘭海軍力量展開海戰,並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給這些外國人上了一課!明末,中國與當時最強大的海上強國荷蘭發生了海戰。海戰的規模和重要性不亞於鴉片戰爭,但結果卻大不相同。而這也是中國對外海戰罕見的勝利事件,因為,離我們很遠,戰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 明末一場規模不大的海戰,卻徹底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
    文藝復興是西歐近代三大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與啟蒙運動)之一。商業發達需要不斷尋找市場和原料產地,因此荷蘭人開始向海洋進軍。為保證能在海洋開疆拓土,荷蘭的造船業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極盛時期荷蘭的船舶噸位佔歐洲船舶總噸位的五分之四。
  • 一場海戰,讓一個海盜、日本人的女婿,成為世界史上的第一船王!
    鄭芝龍畫像鄭芝龍或者說鄭家海上基業的建立,與明朝荷蘭之間的料羅灣海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荷蘭自1602年開始在東南亞進行香料貿易,為了拓展與中國方面的貿易往來(尤其是絲織品)於1624年在澎湖建立城堡。
  • 倩女幽魂手遊料羅灣之戰玩法介紹 全新大型副本
    年末將至,隨著12月份的大更新,全新大型多人副本料羅灣之戰也將全面開啟,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
  • 料羅灣海戰:大明海軍爆錘世界頂級海軍,荷蘭從此納貢,不敢再犯
    而荷蘭卻仍想著它的生意經,一直試圖打開中國貿易的大門。此時如果白銀大量流入中國,而百姓的物資大量流出,雖然可以解除匱乏白銀的燃眉之急,但也會加劇經濟的動蕩。但是為了荷蘭不再襲擾東南沿海,福建政府給荷蘭開了空頭支票。
  • 掀翻「海上馬車夫」:1633年中國海商的料羅灣大捷
    17世紀上半葉正是荷蘭歷史上「黃金時期如日中天的正午」。荷蘭商人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幾乎壟斷了歐洲的海上貿易。「荷蘭人從各國採蜜……挪威是他們的森林,萊茵河兩岸是他們的葡萄牙,愛爾蘭是他們的牧場,普魯士、波蘭是他們的穀倉,印度和阿拉伯是他們的果園」。
  • 1663年,鄭成功之父率軍大敗荷蘭海軍,揚我國威
    其中,第一次大敗荷蘭海軍是發生在明朝崇禎六年(1633年)的料羅灣海戰。01概況料羅灣海戰發生於明朝崇禎六年(公曆1633年),明朝先後投入了戰艦150艘,參戰士兵達幾萬人;荷蘭方面派遣九艘帶加農炮的蓋倫帆船聯合劉香海盜共同抵抗清軍攻擊。
  • 荷蘭史:分析荷蘭東印度公司職員的主要類型
    東印度公司是荷蘭國家的產物,是商人們實際上開闢了通往東印度的道路,他們自然地不可避免地要投資於這項事業,或者深思熟慮去這樣做,他們對於公司的管理、總的戰略以及目標也有很強烈的自己的考慮和立場那就是堅持公司的壟斷權。」日本學者羽田正教授指出:「荷蘭東印度公司雖然取得政府的特許狀,但是終究是民營公司,不是荷蘭政府成立的國營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