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田不然
編輯 / Casey
樂華七子與籃球鋼鐵直男同臺, 《這就是灌籃》今天迎來了總決賽。
最終,李易峰郭艾倫的龍騎士隊以二比零的大比分,戰勝周杰倫林書豪/易建聯的J-Team隊拿下冠軍。此時,結果似乎已經沒有那麼重要, 「其實最開始看這個節目,觸動我的是真的覺得有那麼一批人很熱愛籃球,無關乎水平,而是一種理想的存在,倔強而不放棄「一位《這就是灌籃》的觀眾如此說道。
第一季雖落下帷幕,夢想卻不收官。節目第二季籌備已經在路上。
而最初卻幾乎沒有人看好優酷的「孤注一擲」, 一是國內沒有成功的體育綜藝可以打底或借鑑,另一方面,這檔垂直品類節目能否撬動大眾接受度,也是個疑問。就連節目方心裡都沒底,結果會如何。自然也就沒人想到,一開播,節目就以接連上演的各種逆襲、絕殺所迸發出的熱血、勵志成功俘獲了觀眾。
除了拿下豆瓣8.3評分的高口碑,《這就是灌籃》還被福克斯買下了模式版權,開創了國產原創綜藝模式出海的先河。同時,節目還破了優酷綜藝付費用戶拉新紀錄;在產業開發上,打通了包括天貓、阿里音樂、阿里體育等在內的阿里多個部門。
從最初的無人看好到現在的成績,《這就是灌籃》做對了什麼?
「第一個吃螃蟹的」
回看今年的綜藝市場,呈現出兩個明顯的特徵,一是垂直小眾品類接連冒出,且以優酷愛奇藝兩家視頻平臺為主陣地;再就是對攻PK也是優愛騰常態,比如愛奇藝《偶像練習生》和騰訊《創造101》,優酷《這就是街舞》《這就是鐵甲》 與愛奇藝《熱血街舞團》《機器人爭霸》。本以為籃球綜藝也會出現幾方對攻的局面,優酷成了唯一的一個。
「在去年年底,我們就開始糾結要不要做這個事情,到了偉東這他就很果斷說做,沒任何二話,然後(我們)就全心投入了」 阿里文娛大優酷MAD工作室總經理宋秉華告訴娛樂產業。
宋秉華
優酷的支持給了製片人易驊動力。如果當初進展順利的話,《這就是灌籃》應該會以《灌籃之星》的名字出現在湖南衛視的節目單裡。兩年前,科比找到易驊團隊表達了想做一檔籃球節目的想法,通過多次碰撞拿出了《灌籃之星》,並出現在了2017年湖南衛視夏季新品嘗鮮會上。
但最終因湖南臺以及廣告客戶等出於對籃球題材的擔憂,節目無疾而終。直到易驊把提案拿給優酷,才有了現在的《這就是灌籃》,「如果不是優酷的決斷,我們也不一定能堅持下去。」
歷時兩年的準備為節目的行進奠定了基礎,而為了論證這檔節目,前期優酷還做了將近一萬份的用戶調研報告:關於這個題材以及用戶喜歡的故事走向,「從調研報告可以非常明確看出來,其實泛籃球用戶的畫像與綜藝節目的用戶畫像高度重合。」阿里文娛集團大優酷阿波羅工作室總經理、《這就是灌籃》總監製王雲鵬表示。
林書豪的「沒關係」
周杰倫的「演唱會梗」
和《這就是街舞》《這就是鐵甲》等「這就是系列」節目的思路一樣,「灌籃」也是致力於從某一個特定的圈層切入,「把原先的勢能釋放出來」,「而不是單純的為小眾而小眾」。
王雲鵬說,看球又打球,只看球不打球的用戶,都不是多數。既不打也不看專業賽事,但是了解籃球的泛籃球用戶,才是優酷期待的——事實也是如此、主要貢獻流量的主力人群。
在她看來,一項體育活動是否能夠綜藝化,主要有三個考量的要素。首先是這項運動本身的觀賞性;再者就是在這種非職業化或者半職業化的比賽中,運動員的水平,是不是能夠保證賽事本身的精彩度;還有一個就是這項運動本身在國內的用戶基礎,能否支撐一個綜藝突破圈層。
說白了,節目就需要做到專業度與娛樂性的平衡。專業度能夠獲取圈層內的人的認可,激發他們傳播,實現出圈;娛樂性則能滿足泛籃球用戶的需求,由這些人帶熱節目。
正如王雲鵬所說,男性關注賽事,女性關注人,其實就是專業度與娛樂性的區分。而《這就是灌籃》的男女觀眾比例相當也正是因為做到了這兩方面的調和。
在賽事本身上,節目邀請了專門的賽事導演,「他們對籃球這塊非常專業,會參與前期規則的設定,賽制的設定,包括後期的審批,然後我們會有專業的賽事機位,真正拍過籃球比賽的這部分人(來負責)。另外場館架設的時候,尤其地板都是專業級的賽事地板。」王雲鵬介紹說。另外,在賽制設定上也加入了一些諸如鐵籠戰等形式,來照顧到娛樂方面的效果。但比賽的專業內核自始至終都沒有變化。
在娛樂產業看來,《這就是灌籃》更好的地方是用「人」來填充專業度與娛樂性的平衡,無論導師還是球員。
首先,周杰倫、李易峰負責「娛樂性」,林書豪、郭艾倫擔任「專業度」部分。在搶人、大魔王等環節中,周杰倫、李易峰的綜藝感為節目添加了不少趣味笑料,尤其易建聯幫助龍騎士隊取得勝利後,周杰倫一句「早知道就不給他看演唱會了」引得彈幕裡都是「太好玩,太搞笑」的評論。
到了團隊對抗賽環節,林書豪與郭艾倫的指揮作戰就相當於呈現了一場NBA與CBA的比賽,林書豪「沒關係」的鼓勵、警告對方「don't look at him like that」所表現出的對自己球員的維護,不止表現出了一個專業教練的擔當,也圈了不少粉。另外郭艾倫的東北急性子,與林書豪的軟萌形象,形成鮮明對比,也為節目奉上了不少綜藝效果。
再就是球員的選擇。高佳鉑、艾佛鋼的屌絲逆襲,楊皓喆的書生氣,夏浩然的顏值,張寧的「護第狂魔」,楊政的「話多」……每個人都各有特色。且都真實豐滿,增加了節目的可看性,而到了比賽中,又依靠球技為節目帶來了精彩度。
「前期casting的時候,球技是我們第一看中的要素,在這之外,我們會關注一下他的個性,顏值也會考慮。但球技好不一定就顏值好,我們還是尊重比賽本身的魅力,如果只單純找臉好看的,有些其實在賽場上是沒有魅力的。」王雲鵬說。
左手《灌籃高手》
右手《德魯大叔》
節目剪輯同樣功不可沒。此次《這就是灌籃》的剪輯由曾負責《中國有嘻哈》後期的被網友稱作「孤兒剪輯」的千秋歲團隊操刀。
不少人已經在《中國有嘻哈》裡見證了這家團隊的剪輯功力,他們採用國內綜藝節目中鮮少見到的,一種歐美節目式的剪輯方式製造懸念,撩撥觀眾神經,混淆故事走向,吊足觀眾胃口。
到了這個「市面上從來沒有過的節目」,他們嘗試著用類似於籃球漫畫、電影的手法——比如《灌籃高手》和《德魯大叔》裡的製造懸念、讓人物成為中心,從而帶動整個賽事的發展。
節目開篇便為觀眾交上了一個逆襲、絕殺的熱血勵志故事。「觀眾一定會很爽吧。」剪輯到平常心意外被高佳鉑「打臉」時,千歲歲高級副總裁高翔想。不同於觀眾一集一集地順序觀看,剪輯的工作是根據後邊的賽事去倒推,帶著已知的視角將前面的人物、情緒等放大。
「也剪過純賽事版本,但正常的純賽事,大家關注的是比分;我們的這個(綜藝),關注比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關注人。」高翔透露。
「要去抓人的反應,人的細微動作,挑這種戲。」高翔隨手比劃了一個投籃的動作:「他壓哨三分球投進了,配合驚訝表情;球的弧線走到哪裡,那人們肯定會看到那裡,像這種鏡頭,就會給觀眾一種代入感。 」
先把情緒鋪起來,再加上周圍人的評價、該露臉的露臉、導師好的表情,輔之整體的氛圍、音樂音效、多機位高速鏡頭以及各角度鏡頭的鋪墊,還有一些技術花字,一場《這就是灌籃》式的比賽就這樣被呈現出來。
「我們的剪輯工作量非常大,你感覺上他是錄了24小時,但實際上這錄的是160個人,再乘以24。你就可以想像一下我們每翻到一句重要信息需要花多長時間。 」高翔說。
更抓狂地是剪輯團隊還要把聲音和說話人對應上,候場區的球員並沒有固定的坐席,一會在這溜達,一會跑那邊去了,一會又躺下了,又一會去上個廁所。高翔團隊常常面臨一個尷尬的狀況:特別好的一個聲音,就是找不到臉。「80%的時間都是用在找上面了。」高翔笑道。
破圈之後:
未來還很長
當然,《這就是灌籃》的成功並非僅僅因為上述幾個原因,但這些內容或許可以給予行業一些參照。
而談及「灌籃」這種選擇,宋秉華將其歸因在優酷「看長線」、「開放」的思路上。他認為做節目的核心能力就是投資判斷力,復盤整個「這就是」系列,與投資項目相似,投資100家公司,命中15家上下算及格,而「這系列」要命中率要遠遠高於這個數字。
在他看來,因為行業內不再是幾十家視頻網站爭鬥,而是優愛騰三家為主的競爭,所以並不是談「平臺差異化」的好時候。全面競爭的時間點上,所謂的差異化都體現在內力和內功,是「不傳之秘」。
「當然優酷短暫上能看出來的差異化,比方說「這就是」系列,反正都是從圈層上突破出來,思路對。」宋秉華最後說道。
近期熱文
影視公司三季報| 短視頻刷贊調查
專訪《將夜》主創 | 華聞傳媒
《風味人間》紀錄片營銷|美妝男博主
李詠 | 金庸
商務合作 / 轉載 / 加入社群 / 約稿
請聯繫微信ID:
lxx19910307 yqpdy2018
1028627745 64977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