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8月3日電(記者 王龍龍 通訊員 閆春旭 路碩)今年65歲的黃啟光出生於江蘇豐縣宋樓鎮黃樓村,從小熱愛曲藝,16歲投在曲藝南四門東張18代傳人、大鼓世家王協永門下為徒,學藝3年出師。50年來,黃啟光將小鼓一背,便走南北,閒時唱鄉鄰,麥收去礦區,晚上打燈花(唱夜場),白天撂明地(唱集鎮或園子),向北到山東濟寧,向南到安徽阜陽,最多時一年唱280多場。
《八美圖》《十把穿金扇》《童林傳》《包公案》《施公案》《說唐傳》等大塊頭書籍,《草船借箭》《東吳招親》《許仙遊湖》《楊宗保招親》等30餘篇傳統經典段子,黃啟光都可以唱出來。作為豐縣非遺打鼓傳承人,他還與時俱進,創作了《農家樂》《集資陷阱》《搬遷》等展現時代變遷的作品。
圖為黃啟光在自家桃園錄製短視頻《草船借箭》。通訊員 路碩 攝
「趕書」小夥成打鼓傳承人
黃啟光從小熱愛曲藝,只要知道哪兒有唱大鼓書的,就去追著聽。16歲時,他投在曲藝南四門東張18代傳人、大鼓世家王協永門下為徒,學習打板、敲鼓、十三道韻等基本功。「當時老師教了我很多小段,根本不用筆抄錄,聽上兩三編就能張嘴唱。」
197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開啟了黃啟光的說唱之旅。當地請他去唱大鼓書,但黃啟光不敢獨自去。「我現在只會唱小段,人家總不能只聽我的段子。」
師父王協永就帶著他一起去,但因王協永多年不唱,唱了六場嗓子就啞了,準備回去。但聽書的幾位老人正在興頭上,不讓走。「協永,如果你不能唱就讓你的徒弟唱幾天可以吧!」
「行行,留下他!」
當時唱的內容是《十把穿金扇》,但黃啟光以前都是唱小段,還沒唱過大塊頭的書,嚇得直哆嗦,不敢唱。「你走了讓我唱,我只會你唱過的內容,但又不能從頭唱,下面該怎麼辦?」
圖為黃啟光展示《十把穿金扇》的內容。通訊員 路碩 攝
「憨孩子,你早就學會了!」臨走前,王協永告訴黃啟光接下來的說唱步驟以及關鍵注意技巧。「大鼓中的鄉土語音較多,迎合俚語,吸引觀眾,講的就是趕板奪詞,喜怒哀樂。」
在送師傅返回的路上,黃啟光不停地重複著王協永講過的內容。經過一點撥,黃啟光的腦子果然轉起來,站在臺上連續唱了五場。但因為第一次唱,略顯生疏。「肚子裡沒東西,一味地說唱,沒有穿插任何內容。」
從那以後,黃啟光膽子就大了。小鼓一背走南北,閒時唱鄉鄰,麥收去礦區,晚上打燈花(唱夜場),白天撂明地(唱集鎮或園子),向北跑到山東濟寧,向南跑到安徽阜陽,最多時一年唱280多場,演出遍及蘇魯豫皖等多地。
圖為黃啟光展示自己的大鼓和自製鼓架。通訊員 路碩 攝
創新中傳承,通過大鼓書展現時代變遷
回憶起過往的演出經歷,黃啟光感慨萬千:「一路走下來不僅受到很多人讚揚和尊敬,也受到很多人諷刺與恥笑。吃過很多珍酒美味,也吃過很多殘茶剩湯,住過很多高樓大廈,也住過很多車屋牛棚。」
1986年前後,電視機、電唱機、錄音機等電子設備在農村開始普及,唱大鼓書逐漸沒有了市場。出於生計,他跟著當地嗩吶班幹了一段時間。
再後來,黃啟光也種了10畝桃地,忙的時候管理果樹,閒的時候進行公益演出,每天也非常開心。
到了21世紀,唱大鼓書在豐縣當地又流行起來。
「拿一面大鼓地上擱,鋼板打得叮噹響,大鼓敲得震山河,唱上一段社會好,再唱一段農家樂,只要跟著共產黨,小康路越走越寬闊。」2016年,黃啟光的作品《農家樂》在豐縣引發巨大反響,唱進百姓心裡,講述了國家的各項惠民政策和舉措,唱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
作為豐縣非遺打鼓傳承人,黃啟光還創作了很多新作品,比如《集資陷阱》告訴百姓「國家的法制很健全,多學多看多宣傳,不義之財莫要取,非法集資莫要沾」。作品《搬遷》展現了新農村新面貌,「老頭能打太極拳,渴了餓了有餐館,跑步累了泡溫泉、琴棋書畫隨人好,取樂你去曲藝團」。
愛上短視頻:讓大鼓書趕上網際網路潮流
黃啟光有一輛破舊電動三輪車,車廂裡都是他說唱大鼓書的道具,主要有大鼓、吊板、月牙銅板、鼓條、骨架等。這東西在別人眼裡都是無用品,但黃啟光眼裡都是寶貝,比任何東西都重要。
吊板和月牙銅板都有50多年的歷史,見證了黃啟光說唱之路。大鼓則比較新,才用了10多年,這是他用過的第5個鼓。最近,他還新買了墜子,用來唱揚琴。「都說活到老學到老,看人家唱琴書挺有意思,我也就買了一個墜子,每天說說唱唱很有樂趣。」
如今已65歲的黃啟光,也緊跟潮流,在2019年開通了快手號。他認為,農閒時在桃園裡拍點視頻發到網上,也是一種生活享受。目前,黃啟光的快手號有近6500個粉絲,發布了280餘條作品,每條視頻都會引來許多人觀看點讚。不少網友紛紛留言:「唱得好棒!」「您的才藝很受歡迎,為您點亮紅心。」
「各位朋友,下午好!這幾天光顧著賣桃,冷落了大家。今天沒事了,給大家發一段作品,希望可以贏得大家的喜歡。」對於視頻和直播,黃啟光愛不釋手,還特地用鐵棍做了一個三腳架用於拍攝視頻。
面對鏡頭,黃啟光右手拿著鼓條,左手拿著銅葉。咚咚咚,往鼓上敲了三聲,拿著鼓條的右手摁住鼓面使其靜止,然後雙手抱拳,站在鏡頭前面帶微笑地向網友問好。
伴隨著說唱的正式開始,黃啟光右手敲鼓、左手夾板,邊敲邊唱,或敲而不唱、唱說結合,通過手勢、眼神、聲調、表情、神韻、走場等,活靈活現地展現出《草船借箭》中的每一個精彩角色。
記者看到他在網上發的視頻都很短,有時候一遍唱不成功就多錄幾遍,直到自己滿意才發到網上。「總想把最好的作品呈現給網友,有時候10分鐘可以完成,有時候要半小時甚至更長時間。」
對於網友的留言,黃啟光感到很開心,每次都會瀏覽很長時間。他認為,只有唱得好才有人點讚,這些點讚和留言都是網友對自己和大鼓書的認可。「網友激勵著我努力創作更多優質作品,也希望通過網際網路讓大鼓書繼續傳承下去。」
(來源:中國青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