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我國史上第一個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建立起一個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而這位千古一帝的陵墓更是比其它歷史上的皇帝規模更大,更雄偉。
秦始皇陵南依驪山,北臨渭水之濱。建於前247年至前208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秦陵四周分布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其中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蹟」中的兵馬俑坑。同時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秦兵馬俑,無論在數量上、質量上,還是在考古發現上,都是世界上所罕見,它對於深入研究公元前二世紀秦代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和藝術等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材料。
幾千年過去,秦陵卻依舊完好保存。而其中最有名的長明燈就是秦始皇陵中的人魚膏燈。因為秦始皇陵地宮沒有發掘,這盞人魚膏燈是否長明不得而知。長明燈是除夕夜每家每戶都要點燃的燈火,一燃上,就不能吹滅,直到自行熄滅。這是一項古老的傳統風俗。中國君王陵墓中也會放置長明燈,希望可以猶如生前的宮殿一樣燈火輝煌。永不熄滅的燈很自然成為學術界爭論的話題。一部分人認為確實存在這樣一種不熄的燈,只是技術失傳而已。另一部分人則認為這種燈違背能量守恆定律,因此不存在。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陵地宮內「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人魚膏」,顧名思義是用人魚熬製成的油膏,放在地宮中供照明之用。《異物志》載:「人魚似人形,長尺餘。不堪食。皮利於鮫魚,鋸材木人。項上有小穿,氣從中出。秦始皇冢中以人魚膏為燭,即此魚也。出東海中,今台州有之。」《史記集解》云:「人魚似站,四腳。」
而在《太平御覽》引《三秦記》中記載:「始皇冢……燃鯨魚膏為燈。」由此推測,秦始皇陵地宮中照明所用的是以鯨魚腦油製成的蠟燭。而鯨魚腦油製成的蠟燭,其能量每小時可燃7.78克,每立方米的腦油可燃五千天。
但是除此之外,還有人認為是娃娃魚。因為在《史記正義》中說:「鯢魚聲如小兒啼,有四足,形如鱧。」西晉的《博物志》中有載:「南海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山海經·北次三經》中有載:「又東北二百裡,日龍侯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決決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其中多人魚,其狀如締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痴疾。」這些特徵都與娃娃魚十分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