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作者 海峽生活匯欄目 初陽/子非】
導語:現在各個有實力的國家都在研發自己的戰略性武器,研發這些武器並不是為了戰爭,而是為了增加自身軍事威懾力。讓那些想要侵佔他國利益的國家望而生畏,這些戰略武器包括戰略轟炸機、戰略核潛艇、戰略飛彈以及最為重要的核武。
之前伊朗不惜面對全世界封鎖也要研發核武,所求也是為了增加自身軍事威懾力。現在聯合國50個成員國通過一項協議,這個協議就是《禁止核武器條約》,相比於《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這項條約擁有更加嚴格規定,用以限制擁核國家。
限制核武,限制擁核國家
《禁止核武器條約》成立於2017年,該項條約最主要目的就是清除全球範圍內所有核武器。在一些國家看來,核武完全就是毀滅性武器,只要它存在一天,全世界就面臨著毀滅威脅。這項條約在剛發布時,就在聯合國內部引起廣泛關注,有122個國家贊成,而聯合國安理會並沒有對此進行表態。
按照聯合國規定,一項條約如果有50個國家加入,那麼這項條約將會在全球範圍內生效。之前這些該項條約一直無法滿足這個條件,所以就算是這項條約成立之後也沒有任何效用,可是最近隨著宏都拉斯加入,該項條約終於滿足條件,將會在全球範圍內生效。
中美英法俄堅決反對
根據海外網報導,此前美國政府一直在遊說各國,想要他們退出《禁止核武器條約》。而五常國家也不贊同這項條約,因為這項條約很多內容「脫離現實」,忽視了國際安全形勢和地區挑戰,如果這項條約生效,那麼如何監督行使,並沒有進行明確規定。
所以在五常國家看來,這項條約並不能生效。而核武既然存在,就一定擁有其合理性,至少可以讓一些國家在想要發動戰爭之前仔細思考,這樣是否合理,並且自身是否有實力承受核武危害。這些核武存在,即是在威脅全球安全,但又是在捍衛全球安全。
現在國際局勢之所以是總體和平、局部動蕩,完全是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承受核武投放代價,如果完全撤銷核武之後,發動戰爭的代價將會無限縮小。當沒有後顧之憂後,一個國家就敢鋌而走險。並且這項條約內容規定並不是合情合理,甚至在一些地方完全「脫離現實」,想要完全生效執行,有著重重阻力。並且現在因為種種協議約束,擁核國家使用核武可能性越來越小,核武最大作用還是軍事威懾力。
免責聲明:本文由《海峽生活匯》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