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愛擠眉弄眼?不是調皮可能是抽動症作祟

2020-12-22 吉林日報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然而有些孩子總愛「擠眉弄眼」,怪動作頻頻,甚至發出各種怪聲,家長就要重視了,這可能不是天性使然,而是兒童抽動症的表現。

家長可能會疑惑,調皮、貪玩不是小孩子的正常行為表現嗎?這也是容易被家長忽略的問題,誤以為抽動症的症狀是小孩的「壞習慣」。抽動症是一種慢性精神障礙疾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強迫動作或其他行為症狀。好發於兒童時期,發病率1%~7%,有些孩子2~3歲起病,高發年齡在5~10歲,一般過了青春期症狀會逐漸緩解。從臨床上看,男孩發病率相對較高,是女孩發病率的3~5倍。

抽動症的特徵是患兒全身肌肉不自主地、快速、反覆的抽動。從症狀表現來說,分為運動性抽動和發聲性抽動。眨眼睛、皺眉、襟鼻子、聳肩、搖頭、鼓肚子、甩胳膊、甩腿等,是運行性抽動的症狀表現;清嗓子、發怪聲、學動物叫聲、罵人等發生器官的抽動,也就是所說的發聲性抽動。

結合臨床症狀和病程來看,抽動症又分為三大類。最常見的是短暫抽動,病程表現為幾個月,不超過一年,症狀較輕,對孩子影響較小;若病情繼續發展,超過一年,但是患兒只表現為發聲性抽動或只表現出運動性抽動症狀,如只出現眨眼睛,而沒出聲表現,我們稱之為慢性抽動;最後一類是抽動穢語綜合症,病程超一年,不僅出現眨眼、聳肩、吸鼻子等運動性抽動,嗓子還會發出怪聲,這一類病情最嚴重,傷害最大。

兒童抽動症的症狀可能看上去只是孩子的一些「小動作」,對日常活動影響比較小,多數家長也沒有認識到這是由於疾病引起的,常常認為就是小孩的壞習慣、調皮,從而責罵、訓斥孩子,這有可能導致症狀加劇。比如,孩子緊張、焦慮、受驚嚇、過度疲勞、興奮等都會加重病情。而情緒心態平穩和諧、飲食葷素搭配、膳食均衡、家庭以及人際關係和睦等因素可以減輕抽動的症狀。

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出現了眨眼、清嗓子等表現,家長不要呵斥孩子,要先進行症狀評估。

1.仔細觀察孩子的日常行為,一旦出現持續、不自主的動作,即使沒有太明顯的抽動症狀,也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2.確定抽動症誘因,如感染、過敏等,去除誘因有助於緩解症狀。若沒有誘因,首先家長要幫助孩子緩解情緒壓力,避免過度緊張和疲勞。其次,減少不良刺激,恐怖電影、激烈遊戲都會加重病情。第三,飲食忌辛辣,杜絕濃茶、咖啡、可樂。另外,季節更替時,要適時增減衣物,謹防感冒,因為感冒易誘發孩子抽動症或使症狀加重。

同時,患兒家長要充分理解孩子是因為生病導致的種種怪異表現,避免當眾批評、訓斥患兒,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與他人談論病情。要與老師充分溝通,正確教育,耐心幫助,建立患兒的自信心,有利於疾病的恢復。

來源:科普中國

吉林日報全媒體 編輯:趙樹凱

相關焦點

  • 孩子愛「擠眉弄眼」,家長千萬別忽視,可能是得了「妥瑞症」!
    對於孩子的這些行為,我們還是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所處的環境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3到6歲的孩子正處於活潑、好動的階段,表現為好奇心強、貪玩、調皮、注意力分散的情況,這屬於孩子的正常現象。但是除了孩子調皮淘氣,孩子愛「擠眉弄眼」可能是患有結膜炎、鼻炎、抽動障礙、癲癇等疾病引起的,這需要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千萬別給孩子亂貼「標籤」。
  • 小男孩擠眉弄眼,父母規勸不成!醫生:不是調皮,是病
    本應快快樂樂、健康成長的陽光少年卻在八年前開始經常出現擠眉弄眼,同時還發現喉嚨時不時發出「哼哼」或「咳咳」的聲音。這種情況在遊戲、情緒激動或生氣時特別明顯,而在安靜或睡覺時則極少出現。隨後,這種情況越來越明顯,老師也經常反映上課時間經常擠眉弄眼。漸漸地又發現呲牙咧嘴、甩頭扭脖子,同時還伴隨肩膀和上肢的舞動,身體東搖西晃,小動作不斷!
  • 孩子愛做鬼臉,家長不在意,班主任發現不對勁,大夫說出原因
    有的家長覺得自己家的孩子調皮搗蛋,客人來家時,一點都不禮貌,反而對客人擠眉弄眼。即便是在學校,老師的反映也是上課不認真聽講,老是向老師做鬼臉、眨眼睛,影響課堂紀律。我鄰居家的孩子小平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小平是個不怎麼討喜的孩子,因為無論誰去跟他接觸,他都是一副不放在心上的感覺。他最愛做的就是對著人做鬼臉,無論是對著誰,無論是在什麼場合。即便是面對長輩和老師,也從來沒見小平有過尊重的心理。為了改掉小平的這個毛病,他的父母想了很多辦法,甚至到小平搗蛋一次就打一頓這樣的地步,但是還是沒有辦法糾正過小平的這個習慣。
  • 孩子總是眨眼、搖頭、做鬼臉?重慶小米熊何旭濤:警惕是抽動症!
    在平時的玩耍過程中,孩子突然眨眼、轉頭、搐鼻、擠眉弄眼甚至有時還會說髒話,家長和老師常常認為這是在「裝模作樣」「調皮搗蛋」,不明所以就施以呵斥、責罰,孩子卻覺得自己既無辜又委屈。
  • ...噘嘴吸鼻」,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專家:當心是小兒抽動症作祟
    「擠眉弄眼、噘嘴吸鼻」,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專家:當心是小兒抽動症作祟鳳凰網黑龍江綜合孩子愛「擠眉弄眼」,家長第一反應會覺得這是孩子的一種壞習慣,或是眼部、五官科疾病,這很有可能是由小兒抽動症引起的。
  • 做鬼臉、頻繁眨眼、發出怪聲……警惕抽動症給孩子「搗蛋」
    清嗓子、頻繁眨眼、聳肩、異常發聲、做鬼臉……這群孩子在開學第二天就被老師「請家長」,說是擾亂了課堂紀律,太不聽話。可事實真是如此?案例我們不是「搗蛋鬼」,只是得了「抽動症」開學季,本該是開心、充滿希望的日子,然而在鄭州市中醫院兒科門診,一位家長卻「火冒三丈」。
  • 認識兒童習慣性抽動症
    7歲男孩老師說他上課坐不住,還動不動就擠眉弄眼,常引得同班小朋友哄堂大笑。8歲男孩,看書、吃飯、看電視時,眼睛總眨個不停。告訴他不要眨眼,他反而眨得更厲害,有時還皺鼻。家長以為孩子是有意搗蛋,就打了孩子,挨打後果孩子怪模樣更多,後來喉嚨裡發出一種」咕嚕咕嚕「的聲音,學習成績也直線下降。如上幾例表現,反覆地、不由自主地出現某些刻板的、不良的習慣性抽動,心理學上謂之」習慣性抽動症「,是兒童期常見的心理衛生問題之一。
  • 4歲男童擠眉弄眼說髒話 醫生:是抽動穢語症候群
    抽動-穢語症候群又稱多發性抽動症。 3.伴發行為症狀 注意力不集中、多動 強迫動作,如寫字前先用鉛筆點兩下桌子,吃飯前用筷子敲兩下碗等等; 強迫思維,總想著一件事情,想不完全再重想; 感覺障礙,感覺脖子酸,總要歪一下頭才舒服;
  • 孩子的抽動症總也治不好,原因竟是因為離婚的母親過於追求完美?
    有些家長不是雙重束縛,而是追求完美,即同時提出兩種或兩種以上互相矛盾、難以統一的要求,也就是幾個相反或對立的面具同時出場。如果孩子的智商和情商都很高,也許可以滿足所有的要求,或者在各種要求之間找到平衡點,達到盡善盡美;如果智商或情商不太高,怎麼努力都無法達到要求,就會陷入類似於「雙重束縛」的狀態,導致「精神崩潰」。三年前,她第一次來找我。她給我的印象是漂亮、高雅、幹練。她是為兒子的事而來的。十年前,她在辦離婚的時候,兒子得了抽動症。
  • 孩子有抽動症?抽動症的類型有哪些?來看看兒科主任怎麼說!
    小兒抽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科疾病,但是很多家長都對抽動症沒有足夠的了解,小孩子嘛,調皮搗蛋很正常,有些孩子經常做鬼臉,眨眼睛,孩子也沒說哪裡不舒服,家長就疏忽了,當家長發現症狀越來越嚴重的時候往往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
  • 小孩子頻繁眨眼皺眉抽鼻子有可能是患上了抽動症
    這孩子真是太不聽話了,大人在一旁聊天說話,他老是對著大家擠眉弄眼,還不時發生怪叫聲,和他說了好幾遍「要講禮貌」,他還是照犯不誤。  最近,張女士看了一部電影《請叫我第一名》,片中的主角Brad Cohen患有Tourette症候群,總是不受控制地發出一些奇怪的聲音,身體會不自覺地抖動,多數不明白的人都認為他是在故意搞亂,甚至是他爸爸。
  • 孩子患有抽動症,如何降低對孩子的心理影響?
    抽動症是一種慢性精神疾病,家長們不要擔憂抽動症的孩子長大會落下什麼毛病,絕大多數孩子發生的習慣性抽動行為,對孩子的精神活動和身體健康並無影響,只要家長懂得怎樣去正確地對待孩子,適當進行調理和治療,孩子的抽動行為就會好轉和痊癒。 3、是孩子學的壞毛病,強制其行為就好了。
  • 什麼是抽動症?孩子得了抽動症怎麼辦?
    可能與遺傳因素、軀體性因素、精神心理因素、圍產期因素以及藥源性因素有關。男孩較多見,大多數患者表現出簡單的運動抽動障礙,少數患者會出現發聲抽動障礙。發現孩子患了抽動症,一定要重視,接受正規治療,孩子的症狀才能得到緩解,千萬不要覺得孩子長大了,就能自己好,被動和消極的處理方式並不能疾病消失。
  • 總擠眉弄眼 發出怪聲……杭州不少孩子得了這種病
    杭州日報訊 這兩天,無論是在家做作業,還是與爸爸對弈,二年級男孩明明一著急,就忍不住擠眉弄眼,嗓子裡還發出怪聲。李女士最擔心的事情出現了:兒子明明的抽動症有了復發的跡象!但這麼懂事的孩子,卻患上了身體抽動的怪病,這讓媽媽李女士既發愁,又心疼。「兩年前,我就發現孩子不時眨眼睛,清嗓子,有時候還會歪嘴巴,一開始以為只是壞習慣,後來才知道是小兒抽動症。」按照醫囑,李女士讓明明減少用眼,多到戶外活動,服用中藥兩周後,孩子的病症暫時消失了。
  • 7歲男童愛「擠眉弄眼」 原來是患上抽動障礙
    記者徐睿捷 李文秀,通訊員薛源,編輯溫碧瑩孩子總是愛擠眉弄眼「做鬼臉」、搖頭聳肩、沒事還總清嗓子,不少家長認為這些「小動作」是孩子故意調皮,家長制止無效後甚至責罵。武漢兒童醫院專家表示,這些愛「擠眉弄眼」的小孩並不是故意調皮,而是患上了「抽動障礙」。
  • 孩子經常眨眼搖頭,是抽動嗎?
    東東這樣的狀態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他平時做事情總是拖拉,注意力分散,比如做手工經常是做一會兒,就去那其它東西玩,玩一會又回來繼續手工,經常別人都弄好了,他才剛剛開始;別人和他說話時,他也常心不在焉;平時粗心大意、丟三落四,經常會把家裡的東西翻得亂七八糟。在跟小朋友一起玩的過程中,他還喜歡挑眉毛、聳肩、眨眼、搖頭,大家都覺得他太愛做「鬼臉」了。
  • 6歲男童咳了1個多月不好 竟是患了抽動症
    溫州網訊 不少家長都知道「擠眉弄眼」是抽動症的表現,便以為抽動症只有這些面部症狀了。事實上,抽動症的表現不僅僅出現在面部,像反覆清嗓、反覆發出咳嗽聲等聲音表現也可能屬於抽動症,但因為家長不夠專業,較難發現,有時會導致病情延誤。
  • 不停搖頭、聳肩、擠眉弄眼,警惕抽動症
    孩子總是經常不自主的搖頭、聳肩、不聽話、嗷叫、甚至打人,不分場合不分時間,很多家長認為這是孩子調皮的表現或是在外面學來的壞習慣,抱著僥倖的心理,認為孩子懂事後自然會改。同時我們也發現部分家長會及時幫助孩子糾正,但有些孩子不但沒改,反而變本加厲。
  • 孩子抽動症要重視,被輕視的抽動症,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
    作者:兒科主任陳青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孩子患有抽動症了,越來越多的家長們也開始了解並認識到抽動症會給自身及家庭帶來嚴重的傷害。但是也有些家長意識到孩子有問題,不帶孩子及時解決,總覺得是小事,沒有引起重視最後耽誤了孩子的生活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