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汝地雄】馬其洛村有一群「懶漢」,竟然是這麼養蜜蜂的

2021-03-02 新花垣


 深山 「懶漢」養蜂記

養殖蜜蜂有很多方式,在花垣縣花垣鎮馬其洛村有一群「懶漢」,他們把蜜蜂養在大山深處,任其採食百種花蜜。農曆十月,正值取蜂蜜的最好時節,我們今天就跟著他們一起上山取蜂蜜。


一走進馬其洛村,就看見一群身穿苗服的大哥大姐,他們背著背簍、提著桶子,有說有笑的。我們走向前去詢問,得知他們今天要上山去找一樣「好東西」,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們也跟著他們向山裡走去。

經過個把小時的跋涉,終於到了

村裡人之所以把他們叫做「懶漢」養蜂,是有來由的,他們將蜜蜂養在山林深處,任其採食山間野花,蜜蜂也如野峰一般兇狠。這種「不管不顧」、「放養」的態度才造就了純正的土蜂蜜。


主播全副武裝準備去取蜂蜜

蜂箱放在懸崖邊上,走上去又費了一番周折,在蜂箱下方都能聽見蜜蜂振動翅膀的「嗡嗡」音,越靠近蜂箱心裡越緊張。

打開蜂箱看見數以萬計的蜜蜂,記者都忍不住發出感嘆,同行的大姐們紛紛拿出手機拍照、記錄。還沒等把蜂蜜取完,大姐迫不及待想要試試味道。

苗家阿姐品嘗蜂蜜

在百蜂飛舞中取蜂蜜一定要格外小心,用刀慢慢割取,一整塊的蜂巢上閃爍著晶瑩的蜂蜜,最後要留一塊蜂巢讓蜜蜂築巢,來年才能繼續收取。

取蜂蜜

取完蜂蜜,下到安全地帶,一顆懸著的心終於可以放下來了,之前看到大姐們試吃,我也有些心動了。

真甜

過濾蜂蜜

蜂蜜取回家以後不需要經過多種處理,簡單的過濾才能保證蜂蜜的原汁原味。將搗碎的蜂蜜倒進包帕裡吊起來,一滴滴粘稠拉絲的蜂蜜隨著包帕的縫隙流淌,美味需要等待,過濾二三十斤蜂蜜需要花大半天的時間。


俗話說「朝朝鹽水、晚晚蜜湯」,每天早上起來喝一杯淡鹽水,晚上睡前喝蜂蜜水。喝蜂蜜水有助於美容養顏,還可以補充多種微量元素。「懶漢」的蜂蜜凝聚了山間的清風和雨露,香的自然清新,甜的正宗純正。

相關焦點

  • 2021國考申論模擬題:「養懶漢」的含義
    幫扶幹部督促其勤奮工作,他反而說「我要是太勤奮了,我很快就脫貧了,那我明年就拿不到這個貧困戶指標了,脫貧了就沒人管我了,我寧可就這麼窮著」。乙:貧困戶為獨居老人,無子女,現年62歲,之前靠上山挖草藥為生,種了些口糧田。但是在享受政策之後,不再挖草藥,口糧田也撂了荒,還在村民面前炫耀「你們看看我多好,什麼都不用幹有人養」。
  • 「懶漢」變「網紅」!直播賣蜂蜜 他的生活比「蜜」甜
    吳連成的妻子鍾玉林有專科的學歷,但考慮到孩子還小,動員外出務工也不現實,我們為鍾玉林爭取到了一個生態護林員的崗位,實現了就近務工。「你有養蜜蜂的技術,也有養蜜蜂的能力,可是為什麼不好好把你這個「甜蜜」的事業幹好呢?」這是我和吳連成交流時說得最多的話。「現在孩子兩歲多了,過不了多長時間也要面臨著上學,到那時你怎麼辦?難道還像現在這樣過一天是一天?」
  • 吳連成:「懶漢」變「紅人」 幸福迎進門
    茶建虎笑著說,「過去,他可是我們這三山五裡有名的懶漢、漂人,沒想到養了蜜蜂在網上賣蜂蜜後,不僅在網上成了紅人,在寨子裡也成了紅人。這脫貧攻堅,真是成果多得很。」這個「網紅」名叫吳連成,今年47歲。在了47年的人生裡,前45年基本都是在別人的冷眼裡度過的,就連自己的親人都看不上他。
  • ...深處:53歲的單身「懶漢」,打起了致富的小算盤丨脫貧攻堅 國企...
    作者 | 記者 鄧雅靜來源 | 國資瀟湘融媒53歲的謝仁傑,至今未成家,是邵陽市洞口縣有名的「懶漢」。跟村民們提起他,都是直搖頭。刮目相看:懶漢謝仁傑,種出了全村的好藥材一個人懶了幾十年,還能改變嗎?從2020年春天開始,謝仁傑變了,一塊地荒廢了三年,他動手開挖平整,栽種上中藥材迷迭香,澆水、施肥、修剪,如今,他田裡的迷迭香是全村生長的比較好的。
  • 「懶漢」脫貧記:扶貧幹部武隆「智鬥」貧困「釘子戶」
    ▲譚興明養的蜜蜂譚興明又「臭」又「硬」,硬得像立在門前的數米高巨石。劉千武決定跟他耗——鐵腕「圍賭」。劉千武是重慶市檢察院第一分院二級巡視員,去年被派到武隆任市政法委扶貧集團駐後坪鄉工作隊隊長。劉千武想過讓譚興明異地搬遷住新房,但深思之後有了顧慮:搬到人多的地方,怕他不工作又去打牌。譚興明養有三頭牛幾桶蜂。牛上坡吃草,蜂在花叢飛,全靠妻子操持,沒他什麼事。他嫌養豬麻煩,還耽擱他打牌,已經五六年沒養了。如何讓他自己想飛?
  • 從野外收捕回來的野生蜜蜂放在蜂箱裡養,怎樣才能讓蜜蜂不會飛逃
    如果你是第一次養蜜蜂,第一次從野生收捕野蜂群回家養,那麼你必須在掏蜂窩的把子脾保護好,因為你家裡沒有蜂群可以讓你調脾,你必須把子脾拿回家綁在活框上面。如果不小心把子脾都弄破了,家裡又沒有養蜜蜂那怎麼辦呢。
  • 上班在群裡聊天摸魚的人,不是懶漢
    前幾天是有這麼個事:說是字節的老闆張一鳴在工作群裡活捉員工上班摸魚。就摸魚嘛,見怪不怪,但我想說1個存在多年的怪象。怪像是我們從小就接受一種「教育」:說上一代工人是大鍋飯,養懶漢;後來走私有化了,人民積極性變高了,社會生產力發展了,日子才變好了。你品一品這味對嗎?
  • 「原創」結合歷史檔案戲說多鐸養蜜蜂
    在電視劇《美人無淚》裡面有多鐸為了幫小玉兒摘連理果不慎觸碰了樹上的蜜蜂窩然後蜜蜂蜂擁而出,被迫一起逃跑的劇情嗎?其實呀這在歷史上多鐸是有飼養過蜜蜂的。而且還因為多鐸大量的飼養蜜蜂和多爾袞生出了嫌隙。但多鐸飼養蜜蜂可不是為了逗嫂子開心,而是為了養活鑲白旗的老老少少。
  • 養一群浣熊是什麼體驗?一餐一箱熱狗不夠分,鏡頭記錄全過程!
    養一群浣熊是什麼體驗?一餐一箱熱狗不夠分,鏡頭記錄全過程!有時候在人們的家中會看到浣熊的身影,這些小傢伙經常會來到附近的人們家中覓食,這賣萌撒嬌的樣子實在是太可愛了,那如果養一群浣熊是什麼體驗呢?一餐一箱熱狗不夠分,鏡頭記錄全過程!
  • 迷你世界:手把手教你養蜜蜂,吃不完的蜂蜜,生活太甜美了
    「迷你世界之小狐狸君愛談遊戲電競」第一千八百九十八期《迷你世界:手把手教你養蜜蜂,吃不完的蜂蜜,生活太甜美了》,作為最愛吃糖的遊戲玩家,如何在遊戲之中有吃不完的糖呢?那就是養蜜蜂,天然的糖果,配合幾棵向日葵,就有吃不完的甜食了。
  • 蜜蜂怎麼分蜂?什麼時候分蜂最好?其實蜜蜂已經告訴你了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關於蜜蜂組如何分蜂以及在什麼時候分蜂最好這個問題。蜜蜂在分蜂中表現出來的語言關於蜜蜂分家,我們很多朋友都見過,有時候是一群蜜蜂分成了兩群,有時候又是一群蜜蜂分成了多群。如果是一箱蜜蜂分成兩群的情況下,這個時候這個蜂群並不是很大,如果是一群蜜蜂分成多群,這種情況下可能蜂群就比較大了。
  • 蜂場有虎頭蜂侵犯,再強的蜜蜂都會逃掉,你需要這麼做
    虎頭蜂,一種體型較大的胡蜂品種,由於它的頭大像老虎,性情也兇猛像老虎,身體上長有虎斑紋,所以人們就叫它們「虎頭蜂」。虎頭蜂大多棲息在平地至大約一千五百公尺以下的山區,有些將巢築在樹枝上,有些將巢築在地窟內,小的蜂巢中有幾百上千隻虎頭蜂,大的蜂巢中多達上萬隻蜂。
  • 竟然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含義!
    #養寵攻略大徵集#你能讀懂小丑魚的身體語言嗎?竟然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含義!#2019亞洲寵物展#在上小學的時候,我們就學習過神奇的蜜蜂舞,那時我們就已經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即使蜜蜂沒有文字語言,它們依然可以通過肢體語言去傳達信息。但是你知道嗎?
  • 清華教授:別掙扎,坦然做個普通人吧,社會需要懶漢,做懶漢光榮
    隨後,教授用自己孩子學鋼琴來做例子,說:「北京有300萬孩子學鋼琴,要想在這麼多的孩子裡出類拔萃,就是自取滅亡。還不如讓孩子去學習古希臘羅馬史。」「普通人們,不要讓自己活得太累,在你自己的小天地裡,有吃有喝就可以了,何苦難為自己呢?」教授的喊話用心良苦啊。隨後,教授用自己的孩子舉例。
  • 第1年養蜜蜂,為什麼剛採完蜜他們就跑光了?還是技術不行
    第1年養蜜蜂,為什麼剛採完蜜他們就跑光了?還是技術不行相信對於很多的農民朋友們來說,發家致富一直都是他們的夢想,因為我們確實是在悲慘的生活當中度過了太長的時間,所以說一旦能夠抓到掙錢的方法,我們一定會萬分的努力,只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一些人可能會因為掌握不好正確的方法而導致自己無法賺錢,這也確實是非常的令人感到難過的,比如說今天我就要給大家來說一個比較有趣的事情,一些養蜜蜂的農民雖然一開始的時候開開心地期待著能夠過上好的生活
  • 論懶漢的哲學——谷崎潤一郎
    古希臘也有一類譬如第歐根尼式的懶漢,不過他們的生活態度源於他們的哲學觀點,是學者式的態度,不像日本和中國的眾多懶漢那樣,莫名其妙、吊兒郎當地混日子。那個時代的克己主義哲學雖說是消極的,但遏抑物慾卻非常精誠,所以還是很努力,很有意志力的,其境界與所謂的「解脫」「真如」「涅槃」「大徹大悟」等相距何止千裡。
  • 50箱蜜蜂一年能賺多少錢?農村大爺說出數字,難怪年輕人不養蜂
    在很多農村都能看到不少擺在院子外面的蜂箱,這些都是野生的蜜蜂,然後被人工收集起來飼養,大多都是供自己家人食用,並不是靠養蜂來賺錢的。曾有人統計過,說我國有數億蜂蜜消費者,而養蜂人只有幾十萬,這麼大的市場應該很賺錢才對,那麼養蜂到底能賺多少錢呢?
  • 火遍日本的最萌歪頭大賽,參賽選手竟然是一群「鳥」?
    家裡養了文鳥的網友們也發現,嘿,好傢夥,自家的孩子也可喜歡歪頭(鳥類基本都有這個習慣)。於是開始在這個標籤下面瘋狂的曬起了以歪頭殺俘獲人類的文鳥,簡直萌到...令人髮指!喪心病狂!忙碌的人類,一起跟著我們這些小可愛來活動活動脖子吧!
  • 蜜蜂科學養殖技術,做好這3方面,養好蜜蜂指日可待
    常常有新手養蜂人問閩南蜂哥,為什麼蜜蜂不好養,總是越養越少,有的蜂群甚至整群飛逃,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是養蜂人不懂得科學養蜂,不懂得科學管理蜂群。那養蜂人應該如果科學養殖蜜蜂呢?只要做好這3方面,養好蜜蜂指日可待。
  • 66歲老人養了30箱蜜蜂,每年收入花不完,看看人家怎樣生活
    清明時節,正是踏青的時候,在河南省偃師,有一個村子叫五佛山,因為遠處的山有五個斷截面,每一個斷截面就像一尊坐佛一樣,所以這這個村子因此而得名。在村子的下方,有一片小樹林,樹林下有一個養蜂的老人,姓李,今年66歲,他忙碌在他的蜂箱之間,無數的蜜蜂圍繞著他飛來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