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發現隱藏黑洞,對於人類未來探索宇宙有重要意義

2020-12-22 探索宇宙說

浩瀚的宇宙有數不盡的各種天體,有比較常見的恆星,行星,也有一些非常特殊強大的天體,比如中子星,脈衝星,黑洞等。而在眾多的天體中,最神秘強大可怕的應該是黑洞,黑洞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存在於宇宙空間中的一種天體。黑洞的引力極其強大,使得視界內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故而,「黑洞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事件視界逃脫的天體」。

正是由於黑洞的引力強大到不可想像的地步,所以任何天體以及物質一旦靠近黑洞,基本都無法逃脫,最終都會被其吞噬,就是光也不例外。正是由於黑洞強大的吞噬能力,所以它無法被我們直接觀測到。

既然黑洞無法被直接觀測到,那我們要如何發現它們的存在?黑洞強大的引力是它的一個優勢,同時也是它的一個弱點。科學家正是利用了這個弱點才能夠發現一些黑洞的存在,由於黑洞能夠不斷吞噬各種天體和物質,所以在它的周圍會形成一個非常明顯的吸積盤。

黑洞本身不會發射光,可是這個吸積盤卻能夠發出非常明亮的光。所以,我們才能夠通過吸積盤發現黑洞的存在,只不過此類黑洞的質量都非常巨大,只有超大質量的黑洞才能夠形成非常明顯的吸積盤,從而被我們觀測到。比如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距地球5500萬光年,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的那個黑洞。

可是宇宙中的超大質量黑洞數量是相對較小的,所以,我們能夠觀測發現的黑洞也非常少。而黑洞可不僅僅只有超大質量黑洞,更多的還是那些中等質量甚至是低等質量的中小型黑洞,它們才是黑洞家族中的主流。科學家猜測,銀河系中可能就存在至少數百萬個黑洞,這些黑洞都是中小質量的黑洞。

可是由於中小質量的黑洞,沒有明顯的吸積盤或者根本就沒有吸積盤,所以,我們很難發現此類黑洞的存在。想要發現中小質量的黑洞,我們就需要更強大的觀測設備。而觀測宇宙中的X射線是科學家尋找黑洞的主要方式,因為黑洞吸積盤會發出明亮的,易於被發現的X射線。

即使是中等質量的黑洞,只要有吸積盤的存在,同樣也可以發出微弱的X射線,通過探索這樣的微弱X射線,或許我們就可以發現一些隱藏式的中小黑洞。科學家們研究了雙星系統由巨星2質量J05215658 + 4359220和一個伴侶,,通過一個獨特的方法,他們發現這可能是一個低質量的黑洞。

科學家將都卜勒效應的恆星數據與「超新星全天空自動觀測」(ASAS-SN)項目的數據結合起來。通過這些數據,科學家們可以看到恆星隨時間變化的亮度,如果某個恆星系統中有小質量黑洞的存在,那麼在黑洞的影響下,恆星的光亮就有可能呈現一些非常有規律的明亮變化。

通過這兩個因素的結合,科學家在一個恆星系統中發現了一個隱藏式黑洞。恆星的亮度不斷變化,忽明忽暗,後來證實,亮度變化與圍繞恆星運行的物體的軌道周期一致。而這個物體就是一個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3.3倍左右的小質量黑洞。

其實以上這種尋找中小質量黑洞的方法仍然利用了黑洞吸積盤盤效應,這是在一個恆星系統中,我們可以通過觀測恆星的亮度變化來尋找一些中小質量黑洞。可如果有的黑洞不在恆星系統中,或者它距離主恆星非常遠,那麼就有可能無法引起恆星明顯的明亮變化。

尤其是星際空間中的黑洞,有可能周圍根本沒有物質和天體供它吞噬,這個時候,這樣的黑洞可能根本沒有吸積盤。我們也就基本無法發現,而這種無法被我們發現的黑洞佔據了整個宇宙黑洞的90%以上。也就是說,大部分的中小黑洞我們通過現有的觀測技術基本是無法發現的。

可能有人認為,探索尋找黑洞跟人類沒什麼太大的關係,我們只要觀測研究超大質量黑洞就行了。對於那些中小型黑洞既然發現不了,也就沒必要去關心它們。可事實真的如此簡單嗎?科學家研究探索尋找中小型黑洞技術,可不僅僅是為了探索黑洞的奧秘,更重要的還是為了人類的未來。

我們都知道,隨著人類科技的快速發展,未來我們必然要走向星空,走出太陽系,前往各個星系進行探索。甚至是當我們成為了星際文明之後,有可能會探索整個銀河系,整個宇宙。當我們在宇宙進行星際航行的時候,可能就要面臨很多可能出現的未知災難。

有的災難我們是可以提前進行預測和規避的,比如某個星系發生了超新星爆炸,那我們就能夠提前觀測到,然後星際航行路線就要規避這個區域。再比如有天體向我們的飛船撞來,我們也可以提前發現並規避,即使是要遭遇外星文明,我們也能夠提前觀測發現。

可唯獨有一種天體,有可能我們完全觀測不到,從而給我們的飛船帶來毀滅性的災難,這種天體就是黑洞。如果宇宙中的黑洞非常多,而且大部分還是中小質量黑洞,那麼這些黑洞就是一個個時空陷阱。一旦我們的飛般一頭扎進去,大家可想而知,那絕對是有進無出。

所以,在未來的星際航行中,黑洞有可能是我們在星際旅行中要遭遇的最可怕的威脅。如果我們沒有先進的探測技術,能夠及時發現前方存在的中小黑洞,那麼當我們的飛船進入黑洞的吸積盤範圍後再發現已經遲了,那個時候,黑洞強大的引力就會將飛船不斷拉進去吞噬毀滅。

只有我們有了先進的黑洞探測技術,能夠發現宇宙空間中存在的,隱藏起來的中小黑洞。我們才可以將它們提前標記出來,在星際航行中要遠離這些標記的地方。因此,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在未來人類實現了星際航行,必然會有星際航行圖,而在這張圖上,不僅標記著各個星系的位置,各種天體的位置,更重要的是會標記各個隱藏黑洞的位置,它們會被重點圈起來。

當然,黑洞在人類現在的認知裡是非常強大可怕的天體,可是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當我們對黑洞的本質真正了解了之後。或許黑洞就沒有那麼可怕了,有可能在未來,我們為了探索黑洞內部的奧秘,還會主動進入黑洞,當然要進入黑洞探索,前提要有能夠安全走出黑洞的能力才行。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人類首次拍到隱藏黑洞,黑洞裡面藏著什麼?劉慈欣提出大膽的猜想
    去年,天文學家發布了一組黑洞照片,這也是人類首次拍到隱藏黑洞,這個黑洞位於室女座M87星系中,距離我們5500萬光年。這項發現在科學界可謂是不同凡響,科學家們運用先進的攝影技術,通過模擬超大口徑望遠鏡,拍攝的每一張照片都清晰可見。
  • 人類發現首個中等質量黑洞宇宙終結者還是締造者?
    黑洞的吸積盤和噴流不斷向宇宙空間輻射各類電磁波。捕捉宇宙電磁波,間接描繪黑洞輪廓。恆星衰老,向奇點無限坍塌形成黑洞。中等質量黑洞照片。日前,美國和歐洲的天文學家宣布,他們首次探測到了一個中等質量的黑洞。
  • 人類探索宇宙有何意義?背後的答案讓人絕望
    按照這個比例,在465億光年可觀測宇宙的半徑中,人類真正了解的宇宙範圍其實只有1*10的17次方分之一左右。 所以說,其實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程度根本談不上入門,甚至可以說連「門」都還沒看到呢。
  • 科學家發現最大黑洞,質量是太陽的340億倍,一天能吃一個太陽!
    在科學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很多著名的科學家,他們對於宇宙也存在自己的看法,黑洞一直是多位科學家極力驗證的存在,比如愛因斯坦和霍金。直到2019年,人類首次拍攝到了黑洞照片,才驗證了它的存在。除了這個黑洞外,科學家還曾發現了另外一個黑洞,質量抵得上340億個太陽。
  • 宇宙中有其他文明嗎?若是沒有,人類探索宇宙是否毫無意義?
    人類是唯一文明?若這個假設成立,探索宇宙的意義是什麼呢?從上個世紀開始,各國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目擊不明飛行物的事件。從人類踏入外太空之後,科研人員就始終相信,宇宙中還有其他的智慧生物,它們和人類一樣擁有文明,或許比我們更加高級。
  • 宇宙「禁止」人類觀察奇點,是為了保護人類的理論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奇的天體,也是宇宙中最黑暗的角落,202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項得主彭羅斯提出了一個理論,宇宙禁止人類看到任何一個黑洞中的「奇點」,這個理論得到了眾多科學家的認可,為什麼宇宙要禁止人類看到奇點呢?
  • 霍金曾支持平行宇宙理論,平行世界的入口,隱藏在黑洞裡面!
    有些科學家認為,如果平行宇宙確實存在,那麼在這個宇宙中,應該有無數的我會這樣做。對此,著名科學家霍金也表示贊同。他認為,人類能夠在平行宇宙中來回穿梭。這一推測的基礎是黑洞,他認為這很可能是一個進入平行宇宙的入口。
  • 黑洞「無限子環」:神秘環狀結構保存宇宙珍貴信息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7日消息,據美國太空網站報導,科學家拍攝的黑洞圖像比之前預想的更強大,更具啟示性,2019年4月,黑洞視界望遠鏡項目(EHT)首次公布了黑洞圖像,這些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照片為科學家打開探索宇宙的一扇大門,讓他們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探索奇特的宇宙領域。
  • 人類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明白了
    雖然人類對這個世界的真正了解是從進入科技時代之後,但是對於這個世界的探索思考卻已經有數萬年的歲月。遠古時期的人類對於星空,對於世界本質,對於人類自身已經有了思考,只不過那個時候缺乏科學的指引,對於很多不解的困惑都賦予了神的屬性。
  • 科學家發現一個「宇宙長城」,足有100億光年大,這是怎麼回事?
    對於人類來說,地球很大,大部分人的一生的活動範圍對比地球來說很小,科學的發展讓我們有了更加方便的出行方式,也有了去更加遙遠地方旅行的能力。可是人類開始探索宇宙後,發現了一個難題——宇宙太大了,它的大小甚至超過了我們可以理解的範圍。
  • 科學家發現「第二宇宙」!
    科學家發現「第二宇宙」!世世代代居住在地球上的人類、過度地依賴於地球,而今隨著全球人口的不斷增長,令地球的資源一度面臨匱乏的情勢,再加上人類活動無形中給予了地球的重擊,促使地球的環境越來越不穩定,或者說數百年以後,當地球的資源無法供求人類的生產生活,屆時人類將何去何從?
  • 科學家發現宇宙超級結構,達到了5.2億光年,人類能夠走出去嗎?
    有了天文望遠鏡之後,我們看得更遠,能夠看到地球之外一部分天體的真面目,這個時候,我們終於明白原來地球之外還有更廣闊的世界。於是科學家開始研究探索如何走出地球,這個飛天的夢想也很快被我們實現了。當我們走出地球的那一刻,才真正看到了浩瀚的宇宙,在宇宙面前,地球渺小如一粒塵埃。
  • 黑洞,溫柔的殺手,科學家發現銀河系中心黑洞活在孕育新恆星
    一直以來,黑洞都是以冷面殺手的形象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它們是宇宙中的饕餮,無所不吞,連光也不放過。任何天體膽敢靠近它,都必死無疑。不過,科學家告訴我們:雖然黑洞一直被我們看作是宇宙中的殺手,但它可能也有溫柔的一面。有的時候,它反而或孕育出一些新的恆星。
  • 黑洞就是宇宙?研究發現黑洞演化和宇宙誕生相似,或顛覆認知
    黑洞,是人類天文觀測歷史中的一項重大發現。要知道黑洞可以吞噬一切,通過常規手段根本無法發現黑洞的存在,但是還好黑洞因為有巨大的引力,其周圍會形成吸積盤。而科學家們可以通過吸積盤來發現黑洞的存在,隨著人類對黑洞的研究越來越深入,他們發現黑洞的某些特徵和宇宙誕生時的情況非常類似。
  • 科學家為何將輪迴隱藏?其實宇宙中的所有人類,都來自一個分身
    由迄今所知的最古老的文明蘇美爾文明算起,人類的「文明之火」已經在地球上「燃燒」了大約1萬年,而科學家們估計地球大約已經存在了45億年,因此人們一直很好奇:地球上是否還存在過其他文明?同時,科學家們也一直在探索,人類在地球之上的存在究竟具有何種意義,地球之上的所有物質對人類的誕生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人類誕生後,也同樣在努力改變周圍的一切,有許多人認為,人類在地球之上的存在,其意義就在於能夠改變地球上的環境,或許是為將來更具智慧的生命的出現做好準備。即便如此,那麼人類的誕生與存在對宇宙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 宇宙和人類,存在有何意義?背後隱藏著讓人害怕的答案
    我們都知道,人身體中的每個組織、器官乃至細胞,都有其存在的作用和意義,如果缺少它們中任意一個,那麼對於人類來說可並不是缺少某樣東西那麼簡單,因為這種缺失可能是致命的。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整個人類社會,也就是說組成這個社會的每一個組織、機構、個人,都有其存在的作用和意義,一旦這個人類社會允許某個環節平白無故的消失,那麼將會影響全局的運作,這也就是為什麼社會要有法律的原因。
  • 人類發現,銀河系是扁平的,這是否也是宇宙的真相?
    我們有許多終極問題,要尋找想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還要把目光投向茫茫的宇宙。比如經典的三個問題,我從哪兒來,到哪兒去,我是誰。這些問題是人類對自身存在意義的探尋,每當人類的祖先找不到問題答案的時候,他們總是會把目光投向浩瀚的星空。
  • 萬物|張雙南:來一場「星際穿越」,探索黑洞和引力波的真相
    12月20日,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辦了一場由天體物理學家、「慧眼」天文衛星首席科學家張雙南教授的演講活動,這場演講也是《亦莊學院》創院的第一課,以「黑洞與中國慧眼天文衛星」為演講主題,張雙南教授帶領觀眾展開了一場星際穿越,探索黑洞和引力波的真相,也引領觀眾感受了中國智造的「慧眼」天文衛星的魅力。
  • 人類物理學或遭「顛覆」,匈牙利科學家,發現支配宇宙的第五種力
    ,如今的人類社會之所以可以發展的如此好,很大程度上與科學家們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如果沒有科學家的智慧為人類探索世界、提供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不可能存在目前人類世界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其中,物理學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 震驚,科學家提出我們可能生活在「黑洞」中
    我們自己的宇宙對於局外人來說可能像黑洞。一項新的研究提出了一個理論,即由坍縮的宇宙構成的黑洞會產生暗物質,而我們自己的宇宙對於局外人來說可能像黑洞。接下來科學家們要做的就是,通過觀察或者試驗來驗證這個新學說。多元宇宙一種奇怪的新理論表明,微小的原始黑洞(在我們宇宙的最開始形成的黑洞)可以構成暗物質,並且奇怪的是,它們包含自己的微小坍縮的宇宙。這是一個奇怪的想法,雖然解決了投機性問題,卻一次解決了宇宙中幾個最重要的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