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陽光明媚,恍然發現池塘邊楊柳依依,青翠婀娜,不禁感嘆春天來了。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柳,作為春天的使者,風姿綽約,婀娜含情,自古以來就深受人們的喜愛,它不僅被用來描寫春色風光,還被賦予了不同的寓意。
柳,諧音「留」,古人送別多用「折柳」,表示離人的難言難分之情。「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折柳」贈別之風,尤其是在唐、宋朝時盛行,因而「折柳」也就成為贈別的代稱。
柳不僅用來表離別,還用來表相思、表寄託,柳絲之「絲」與相思之「思」、柳絮之「絮」與思緒之「緒」諧音,依依的柳絲、漫漫的柳絮,都寄託了世人的離愁別緒、苦苦相思。人們離別時折柳相送,在思念親人、懷念故友時也會折柳寄情,盼望早歸。
在古典詩詞中,柳是非常重要的意象之一,以柳為景,以柳抒情,文人墨客寫下了無數美妙動人的詩篇。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名句。今天小編整理了十二首經典詠柳詩詞,或描繪柳之美,或借柳寫春色,或以柳傷離別,表相思…萬千思緒,與君共賞。
《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樂府楊柳枝》-- 唐·白居易
依依嫋嫋復青青,勾引春風無限情。
白雪花繁空撲地,綠絲條弱不勝鶯。
《青門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
《池上絮》-- 唐·韓愈
池上無風有落暉,楊花晴後自飛飛。
為將纖質凌清鏡,溼卻無窮不得歸。
《新柳》-- 唐·杜牧
無力搖風曉色新,細腰爭妒看來頻。
綠陰未覆長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幾處傷心懷遠路,一枝和雨送行塵。
東門門外多離別,愁殺朝朝暮暮人。
《柳絕句》-- 唐·杜牧
數樹新開翠影齊,倚風情態被春迷。
依依故國樊川恨,半掩村橋半掩溪。
《長安新柳》-- 唐·陳光
九陌雲初霽,皇衢柳已新。
不同天苑景,先得日邊春。
色淺微含露,絲輕未惹塵。
一枝方欲折,歸去及茲晨。
《柳》-- 唐·崔櫓
風慢日遲遲,拖煙拂水時。
惹將千萬恨,系在短長枝。
骨軟張郎瘦,腰輕楚女飢。
故園歸未得,多少斷腸思。
《柳》-- 唐·李商隱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輕黃惹嫩條。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宮先騁舞姬腰。
清明帶雨臨官道,晚日含風拂野橋。
如線如絲正牽恨,王孫歸路一何遙。
《詠柳》-- 宋·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新柳》-- 宋·楊萬裡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
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宋·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裡,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詠柳名句: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 唐 · 王維《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唐 · 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其一》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 唐 ·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唐 · 杜甫《絕句》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唐 · 韓翃《寒食》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唐 ·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唐 · 李白《勞勞亭》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宋 · 陸遊《遊山西村》
楊柳岸,曉風殘月。 — 宋 · 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 宋 ·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 宋 · 志南《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 清 · 高鼎《村居》